分享

《火星救援》配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真友书屋 2015-12-22

编译 | 九歌

(文章部分编译自 NPR Music)


Crossing Mars Harry Gregson-Williams - The Martia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不妨边听边读全文)


就像《星球大战》、《2001 太空漫游》,许多关于太空的电影都有自己标志性的音乐——大概是因为外太空实在是太安静了,无垠空间造成听觉上的虚空,耳朵渴求音乐润泽,情节跟随音乐流淌。

以为《史瑞克》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配乐出名的作曲家哈利·格瑞森·威廉姆斯(Harry Gregson - Williams),原本没想接下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年度科幻巨作《火星救援》的配乐工作,但是这机会却自己找上了他。

“某天我在信箱里发现了一个剧本,上面贴着一张便签:Read it. Like it. Do it.”哈利在采访中说,“我好奇地很快读完了,没多想就接下了这份工作。”这个剧本就是今年掀起硬科幻狂潮的电影《火星救援》。

其实这已经不是哈利和雷德利·斯科特第一次合作了,2005 年的《天国王朝》、2012 年的《普罗米修斯》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此外,哈利还和导演已经去世的弟弟托尼·斯科特合作过八部电影。但是为雷德利·斯科特配乐的“前任们”无一不是业界大牛——《异形》的杰瑞·戈德史密斯,《银翼杀手》的范吉利斯,因此哈利总说:“导演对于电影的投入如此之多,我希望我尽可能做到最好,甚至更好。”




汉斯·季默的学徒


和雷德利·斯科特一样,哈利也是个彻头彻尾的英国人。90 年代初他来到洛杉矶汉斯·季默(Hans Zimmer)的工作室做学徒,正是靠着自己的英伦风格脱颖而出的。


但汉斯·季默工作室的高科技程度还是把哈利给镇住了:“我以前甚至没有一台自己的电脑,更别说用电脑作曲了。”但汉斯·季默要求每个人都熟练使用电脑,所有的想法都先用电脑做出小样来。


“对我而言汉斯·季默对于音乐的思考完全来自另一个方向,不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后来成了好朋友。他总会开玩笑说我还是个英国合唱团的小男孩,我也会开玩笑他都唱不好谱——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在音乐上的想象力。”

哈利的英伦风是他的特长,也是他的烙印。他自己也说:“我的音乐中总有童年时听过作品的影子。休伯特·帕里,约翰·艾尔兰,查尔斯·斯坦福,甚至本杰明·布里顿。我的英伦风格都来自他们的遗泽;我在洛杉矶的二十年,也给我的作品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痕迹。”



雷德利·斯科特对配乐的要求


作为表演艺术大师,雷德利·斯科特十分清楚自己希望电影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因此他对于音乐的要求十分具体。哈利在采访中说,我们的对话中充满术语,许多词汇是艺术和音乐之间通用的,比如“音调(tone)”、“色彩(color)”、“光影(lightand shade)”。


导演常说“这个部分需要一些颤栗感”、“这里需要听起来紧张一点“、“这段音乐需要色调暗一些”,为了准确表达,雷德利·斯科特有时候连肢体语言都用上了。导演给出明确的指示之后,剩下的创作空间就留给作曲家发挥,哈利便要把他所说的这些以自己的方式用音乐精确地表达出来。在电影开拍五个月以前,导演和哈利就开始研究配乐了,并且整个音乐部分的创作、添加和调整持续到了电影制作结束。



如何用音乐描绘火星?


电影开头,有一段对于火星地表的航拍,以及宇航员在上面工作的情景。“电影开头的 45 秒到一分钟的时间,是对于配乐作曲家最关键的时刻——留下你的个人风格,展现你自己。”


一开始哈利和导演想把这段配乐处理成“火星是个未知的大怪兽”的感觉,但是后来他们改变了看法,想让火星“听起来更神秘”,让观众沉浸在一种对于壮美自然地貌的惊奇和敬畏感情之中。因而在这段《Mars》中,哈利让空间嵌套着空间,在宏大的场域中用音乐的包容性给声音的想象力更多发挥的余地。 Mars Harry Gregson-Williams - The Martia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如何刻画主人公在火星的心理状态?


哈利还在如何用背景音乐侧面展现主角马克·沃特尼的内心世界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哈利非常喜欢马克那种乐观到奇怪的心态,马克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一个人穿越这个陌生的星球,这不是简单的乐观主义可以解释的。


哈利说:“我在写刻画他心理的音乐段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种完美的内在张力,完整坚定的信念,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更在于对科学的热爱。当马克因为失压而失去了所有种植的土豆时,他陷入了精神上的低谷。在那一段我给配乐增添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时刻的触感,去传达他真实的情感。”


另一方面,哈利又认为,其实《火星救援》就是一个人在绝地努力求生的故事,虽然他在地球上有整个 NASA 做后盾,但他终究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对抗一个不合作的宇宙。


Crops Are Dead Harry Gregson-Williams - The Martia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此外,哈利写了一段Watney Theme”,在电影中很多部分出现,集中体现了他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其中包含了绝望、孤独、胜利等很多感情。”他让钢琴驾驭整段音乐,营造一种水晶般纯净的感觉,像是主角不竭的内心力量。


Watney's Alive! Harry Gregson-Williams - The Martia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这部电影中,音乐不是为了地球上的我们而存在,

而是为马克在火星上的经历作注脚。”


哈利的音乐不是纯粹往古典的路子上走,一半是电子,一般是管弦乐。他解释,这也和马克的人物形象有关——马克作为一个热爱科技的植物学家,性格中也有 geeker 的部分,比如他努力“造水”的时候(虽然一开始还差点把自己给炸了)。这一段音乐律动的思路就跟随情节的走向,暗藏一股引力,直接前进,原路返回,再返身向前。因此这一段有些像交响乐,有些录音室作品的特质。


哈利希望他的配乐不那么直白,而是在整个叙事的语境中,徐徐流淌出他想要表达的。他在追求音乐的精神性的同时,尽量避免宗教性的体验,倾向一种哲学性的心灵诉说。因为在这部电影中,音乐不是为了地球上的我们而存在,而是为了马克在火星上的经历作注脚。


Making Water Harry Gregson-Williams - The Martia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哈利还聊到他和汉斯·季默一起讨论的对电影配乐的理解。汉斯·季默认为,为电影配乐的关键,就是要和导演多沟通,有时甚至像是让自己赤裸裸地面对他人。哈利也都是这样做的。


“也许约翰·威廉姆斯会对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说:‘相信我,这样就是最好的。’于是斯皮尔伯格就相信他了。但我们凡人还是得一步一步来。我的每个想法不可能都让交响乐团演奏出来以后再给导演听,导演等不得。于是我先用电脑制作出 demo,让他听了以后理解和判断。”


导演也会来哈利的工作室,给出意见和建议,一起讨论新的想法。电影的拍摄和配乐的制作相辅相成,他们共同找到了一条道路。哈利也非常欣赏雷德利·斯科特本人的音乐品味,“他是真正热爱音乐的人”。


亲自谱写,亲自指挥

所有音乐不但由哈利亲自谱写,录音时也是由他亲自指挥的。“我发现没人理解我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只好自己上了。”哈利开玩笑地说。


对于音乐的诠释和表达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哈利对自己的作品显然有着最完美的理解和洞察。他更喜欢现场和每一个乐手沟通,哪部分需要调整,演奏哪部分的要点是什么。


但身为作曲家对于演奏效果的绝对控制,并不仅仅对于节奏、音准的把握,哈利说,和乐手之间目光的交流,感情的互动,才使得彼此对于音乐的理解更深刻,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更圆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