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不凋零的女权之花!25年了,《末路狂花》结尾依然那么让人动容

 AND_AL 2016-05-25

大银幕上突破的女性形象有很多,香特尔的《让娜·迪尔曼》表现的单亲母亲形象经典又深刻;《乱世佳人》冲破禁忌叛逆的郝思嘉;《权势下的女人》吉娜·罗兰兹在残酷的社会当中变成了疯女人。不过随着时光流逝,这些形象或是不够流行或是年代久远日渐声微,唯有《末路狂花》中塞尔玛与露易丝仍然保有现实的影响力。




罗杰·艾伯特曾这样评价《末路狂花》:“它在各个年龄层的女性观众中间有强烈共鸣,足见挑战社会权威的经典作品有很大市场的,只不过这一次,挑战者换成了女性。”


即便二十五年后再看这部影片,即便“女汉子”在如今的现实生活和大银幕上已比比皆是,塞尔玛和露易丝依旧驾着那辆66年的绿色雷鸟勇敢倔强的狂飙在每一位女性心上,依旧那样的闪亮动人。就像主题曲中唱的那样,“无论时间如何冲刷,此刻的感觉永不改变。”


时年54岁的雷德利·斯科特在《末路狂花》中写实描绘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男权社会,但同时也为影片赋予了《虎豹小霸王》般荡气回肠的浪漫情怀。可谓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2010年的法国电影《尚塔尔和末路狂花》就是对它的效仿和致敬。



《末路狂花》预告


《末路狂花》当年以1650万美元的成本创造了约6000万美元的盈利(包括碟市出租收入),并跻身当年暑期档10大卖座影片。吸引观众以25-40岁的女性观众居多,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正是女性解放运动的主要支持者。片中平庸无趣的家庭主妇塞尔玛和服务生闺蜜露易丝一次叛逆大胆且没有回头的旅程,引发了现实社会中诸多女权讨论,同年更是有3位女性成功竞选参议院,影响力超出电影本身。


《末路狂花》英文原名《Thelma & Louise》,塞尔玛和路易斯在片中化身两朵惊世狂花,驶向末路也要爆发出骇俗的力量,并幻化出超越时间的魔力。今天正值影片上映25周年,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它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那唤醒女权的蝴蝶效应。


▌平凡且深刻的女权主义

教科书般的女性心理描写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女性不再只是娇媚柔情的代言,银幕上的女明星们也开始身怀绝技,不再柔弱,她们时而犀利女王,时而金刚芭比,黑寡妇和神奇女侠也可以为超级英雄代言。但比起塞尔玛与露易丝,她们似乎也会黯然失色。因为这两位来自蓝领阶层的女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席卷男权社会的女权风暴。


《末路狂花》海报


《末路狂花》完美通过了致力于促进性别平等的贝克德尔测试(满足三个条件:电影中必须出现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有交谈;谈论了除男人之外的话题)。这个测试原是对女性因性别歧视而在电影中缺乏代表性的嘲讽,但如今它已演变成一种衡量“好电影”的标准。


《末路狂花》的“好”在于它描绘现实男权社会的细节魅力,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在激发观者共鸣的同时又不失人文关怀。



开篇镜头展现了小镇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这些几乎都是女性角色。电影以一种女性日常的角度展开,她们的对话和生活侧面展现了女性在当时的一种处境。而塞尔玛丈夫对妻子的漠不关心更是为影片埋下伏笔。最具象征意味的要数露易丝用身上所有的珠宝换来老人的一顶牛仔帽。除此之外象征女权的情节还有很多。


片中的女性对白和心理描写堪称教科书,从中可以窥见一些女性的普遍思维。她们不是每天做家务的保姆,她们也不是只懂梳妆打扮的花瓶。她们会性冷淡,她们为家庭为爱情付出很多,她们需要关爱和重视。最起码的尊重:以后当你见到一个女人像那样哭,她并不开心。


虽然有不少电影都有关女权,但《末路狂花》有着它最能拉近观众的特点——平凡。两个女主角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并非中产阶级,而是代表着拥有最多基数的蓝领人群。正像福拜楼的现实主义力作《包法利夫人》那样贴近女性心理,《末路狂花》或许不是最“女权”的电影,却更容易产生共鸣。


《末路狂花》中的女性对白和心理描写堪称教科书


《末路狂花》并没有将女权变成武器,而是把其中的想法自然而然地糅合到剧情中。影片并没有刻意凸显男女之间的冲突,男性角色也不全是坏人。马德森扮演的吉米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对待露易丝却很温柔善解人意;凯特尔饰演的警察也是心怀怜悯,不单纯为了抓住逃犯,而更想深入了解一下犯罪心理。皮特的角色虽然不是好人,但如果想加入一下同性情节换成女人来演也无妨。


与其态度强硬地希望他人接受,不如换个思维让更多人去接受。《末路狂花》想表达的结果是成功的。该片以1650万美元的成本最后创造了大概6000万的成绩(包括碟市出租收入),是当年暑期档10大卖座影片之一。米高梅和百代娱乐公司当年采取了一个不寻常的发行策略,在影片上映的第16周再增加99个影院,扩大影片的发行范围。



影片吸引的主要对象是25-40岁的女性观众,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正是女性解放运动的主要支持者。正如影片结尾那写意的飞翔,戏中赚取了观众的泪水,戏外则赢来了社会的关注和觉醒。


《末路狂花》已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种文化潮流、女权标签,甚至催生出跨界的影响力。它可以引发诸多女权讨论,上映当年就前所未有的助力3位女性成功竞选参议院。如今,美国还有女性网站以《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命名,该网站致力于鼓励女性们多多和闺蜜一起旅行,记录下沿途的风景。还有必不可少的,会偶尔组织一下《末路狂花》的集体观影。


▌八十年代美国风情画

最好的旅途是不归途


《末路狂花》如同一幅八十年代美国风情画


历经二十五载的岁月沉淀,人们仍对《末路狂花》意兴盎然。它被看做的女权电影的标杆,但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商业类型片,它的魅力并不局限于女权的宣扬和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同样精彩的还有其超越时代的解读、壮丽的公路元素、迷人的八十年代流行音乐、复古经典的时尚元素,更有“雷老爷子”酣畅淋漓的大场面。


塞尔玛和露易丝临行前的自拍合影,即便现在看来也是时尚感爆棚逼格满满。姐妹情深换做现代的理解,那个热情洋溢超越性别的一吻如今看来也可能被解读为“百合”之情。对此主人公似乎也并不反感,苏珊·萨兰登日前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纪念活动中就直言“塞尔玛和露易丝变成个蕾丝边真是太棒了!”只是二人当时的表演都太直了,否则现在来看一定更有感觉。事实上,那惊鸿一吻是苏珊·萨兰登的即兴发挥,她背着剧组把这一想法告诉给了吉娜,于是才留下了那经典一幕。


公路元素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俄克拉荷马州壮丽的风光加上雷德利·斯科特大气磅礴的调度和汉斯·季默完美贴切的配乐,香车加美女,一幅美国风情画跃然银幕。沿途遇到的各色人物中,最美的相遇要数布拉德·皮特扮演的J.D。那时的皮特拥有无与伦比的身材和鲜嫩的年纪。吉娜·戴维斯说过,如果重拍《末路狂花》,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能保留和皮特的床戏。



就剧情而言,J.D.不但偷走了塞尔玛的生活费也偷走了她的心,他的出现,也成为了塞尔玛从家庭主妇觉醒为女悍匪的最大原因。这一变化更催生了塞尔玛这一角色的反差萌,与露易丝的强烈对比一捧一逗,平添的喜感中还多了几分酷炫属性,让现学现卖打劫恐吓样样精通的塞尔玛可谓人见人爱。


《末路狂花》中的配角男士们大多有着丑角般的设定。达利尔在警察面前给妻子打电话,难得礼貌的说了一句Hello便被挂断电话,被无情戳穿时的笨拙蠢萌一览无遗;纳粹警察的外强中干,自信地觉得可以制服两位女性却被锁警车后备箱;警官哈尔的助手也是个大男子主义,对于塞尔玛和露易丝的遭遇没有同情还常常加上不负责任的美式吐槽;甚至连皮特的南方口音也是个难以忽视的槽点。


公路元素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相比各位不着调的男士们,二位主角则成了帅气担当。风沙中依旧开着敞篷的66年雷鸟;露易丝用全身家当换取老人的一顶牛仔帽,白背心加牛仔帽英气十足;塞尔马聪明绝顶现学现卖的抢劫商店;还有为求一句道歉爆破油罐车也是大快人心。直至最后悬崖边的腾空而起,影片在畅快洒脱的氛围中迸发出华彩乐章。不自由,毋宁死,《末路狂花》把最好的旅途是不归途表现得淋漓尽致。


▌充满仪式感的公路大片

雷德利·斯科特选自己做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和演员在《末路狂花》片场


卡莉原计划是打算亲自导演自己的剧本,这样《末路狂花》有可能就变成了一部低预算的伪纪录片。制片人雷德利·斯科特出于商业考虑没有给卡莉这个新人导演机会,而是面试了多位导演,最后他选择了自己。


拍摄过诸如《银翼杀手》、《角斗士》、《普罗米修斯》等大片的雷德利·斯科特不单擅长对大场面的刻画,对其他类型也是驾轻就熟。《末路狂花》是一部带有明丽的喜剧色彩的公路电影。雷德利·斯科特以公路片的风格把塞尔玛与露易丝的一次自由之旅变成了一次对社会男权充满仪式感的挑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大多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往往被排挤到边缘地位,本片却反其道而行。在路上与形形色色的人擦肩,也展现出了雷德利·斯科特独有的世界观。


《末路狂花》显然不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同样展示了他高超的电影技巧,而对于女性角色的细腻刻画更难能可贵,两位女主角的对白,以及通过其他角色的侧写,真实生动的两位女主人公跃然于银幕之上。这也是为什么雷德利·斯科特被看作是少数带有作者标签的好莱坞商业导演的原因所在。都说伟大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雷德利·斯科特对于女性的尊重意识来自于他的母亲。她一手带大三个孩子,雷德利和托尼最后都成为了好莱坞名导。



《末路狂花》大气磅礴的片尾一跃


《末路狂花》仍不乏雷德利·斯科特标志性的动作大场面。为了达到真实效果,油罐车的爆炸是实拍。两位主演面对此景竟惊讶地忘记了表演,所以导演不得不重新拍摄她们的反应。最后一场悬崖追逐戏动用了24辆警车和3架直升机,对于一部偏喜剧风格的公路片,这绝对称得上是大制作。


雷德利·斯科特坚持与演员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他认为这样会让演员更有信心,这样的结果也是积极的。拍摄期间雷德利采纳了很多苏珊·萨兰登的想法,比如那场经典的用珠宝换帽子戏。但老雷的做法也不是一直正确的。在拍摄皮特与吉娜的那段激情戏时,雷德利曾“贴心”地想为吉娜找一个替身。不过后来吉娜得知导演意图后表示很感谢,但仍然坚定的拒绝了使用替身。


▌汉斯·季默操刀配乐

八十年代流行音乐锦上添花



汉斯·季默所做主题音乐在《末路狂花》片头最先出现


《末路狂花》是雷德利·斯科特和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继影片《黑雨》后的第二次合作。如果说“雷神”和季默是因《黑雨》而结缘,那么《末路狂花》则进一步的夯实了两人的好基友关系。正是这部承前启后的作品,才得以让他们的合作日益紧密,从而谱写了《角斗士》《汉尼拔》《黑影坠落》等后续杰作。


《末路狂花》的配乐可谓神来之笔,令众多影迷对这部尘土飞扬的公路片好感度大增。当然,导演也不例外,老雷在片中处处彰显着对汉斯·季默音乐创作和驾驭能力的认可。有资料显示,雷导因为太喜欢汉斯·季默的音乐,特别选择了让影片的主题音乐在片头最先出现,搭配的画面则是其特意制作的一个注明演职人员的字幕表,这一举动打破了仅将音乐放在片尾演员字幕表中的原始设计,电影音乐的地位可见一斑。


非作曲科班出身的汉斯·季默在创作时很少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为《末路狂花》配乐时总是尽一切可能的将个性十足的电子乐与正统的管弦乐队进行碰撞和混搭,由此创造出听感上前卫、凌厉的电影原声音乐。这种创作手法在当时看来极为新潮,也是昔日汉斯·季默极具代表性的配乐手段之一,引领了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的配乐潮流,也是近几十年来国产西部公路片音乐的效仿对象--通篇原声以管弦乐为底色,再加一把电吉他高冷的翱翔在乐队上方。



《末路狂花》电声吉他的吸睛程度就好比片中那辆66年的雷鸟在不见尽头的公路上寂寥而迷茫的飞驰,为昏黄的尘沙中注入一抹醒目的绿色;亦好比曾经在男权社会中弱势本分的路易斯和塞尔玛在逃亡路上完爆各种男性对手,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迅速的蜕变成长;更好比她们最后决然的纵身一跃……如此率性的发出撕裂天际的呐喊。


《末路狂花》配乐的另一大亮点当属八十年代流行音乐的运用,出彩程度不亚于《银河护卫队》和《火星救援》,而后者同样是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片中流行音乐的选取独具匠心,充分发挥了叙事和情感诠释的功能。片尾塞尔马与露易丝飞跃峡谷的一幕之后,响起了影片的主题曲《Part of me, part of you》,(演唱者Glenn Frey是70年代老鹰乐队的核心成员及主唱之一)。


热情奔放、轻快激昂的旋律,和着“你是我的一部分,我是你的一部分,无论我们驶向何方,无论经历何种艰险,无论时间如何冲刷,此刻的感觉永不改变……直到我们跨越桥梁到达彼岸的永恒,直到华丽的幻觉引领我们重归故土……”的歌词,迅速弱化的悲伤,变得明快起来,女权意识的觉醒得以升华。



两位女主角开车时的背景音乐《House of Hope》也是一首洗脑的魔性BGM。很多影迷认为这首歌曲甚至比主题曲更能代表整部影片的特质,隐隐诉说着这场精神的救赎之旅。此外,在《Better Not Look Down》《Little Honey》《Tennessee Plates》《Ballad of Lucy Jordan》等兼具可听性和画面感的歌曲中,我们充分领略到了雷德利·斯科特那运用流行音乐“拼盘”为电影锦上添花的深厚功力,而在《火星救援》中用迪斯科响彻火星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最佳女主&最佳男配

卡莉成奥斯卡首位最佳女编剧


【最佳女主角】


戏骨-苏珊


苏珊和吉娜25年前后的自拍


概览苏珊·萨兰登的履历会发现,她是个不折不扣的魅力女性。她塑造的角色跨度大且常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苏珊不但把露易丝处事冷静、果断以及敢作敢为的作风刻画得真实可信,她还曾在《洛基恐怖秀》中扮演娇羞的处女将cult进行到底;更凭借前夫蒂姆·罗宾斯的《死囚漫步》赢得奥斯卡评委的欣赏得加冕影后殊荣。苏珊说,有时你从错误中学习反而好过顺着命运去走。不向命运低头的她同样是位出色的独立女性。


狂花-吉娜


比演技,吉娜·戴维斯并不比苏珊差。吉娜在80年代初踏入影坛,经过一番辗转凭借蒂姆·波顿的《甲壳虫汁》获得成功,之后她在《意外的旅客》中温暖细腻的表演赢得了奥斯卡奖的肯定,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扎实的表演功底正是诠释塞尔玛这一角色的重中之重,吉娜把角色的转变拿捏很到位,从开始的呆萌到后面的凌厉,自然而然一气合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吉娜还是高智商俱乐部门萨的成员,真正做到了美貌与智慧并重。


神髓-卡莉


影片的成功有二位女主角的精彩演绎,同样也离不开编剧卡莉·克里成功的剧本。卡莉曾做过餐厅服务生,音乐视频制作助理,也在广告公司担任接待员。多样的工作经历让她细心观察周围,于是她写出了这部《末路狂花》,其中很多角色性格都是根据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写成的。片中塞尔玛的生日是1956年11月27日,也正是卡莉·克里的生日。凭着这份女性的感同身受,影片展现出极佳的成色。卡莉·克里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的女性,留名影史。同时卡莉·克里还是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经常发表一些女权言论,这当然也要部分归功于《末路狂花》产生的效应。


在《末路狂花》中的“小鲜肉”布拉德·皮特


卡莉就《末路狂花》的结局给出过她的答案。这不是表面意义上的电影结局,它是象征性的。没有表现雷鸟落地,没有来自峡谷的滚滚浓烟,没有一帧画面真正展示了死亡。卡莉不想让她们的车子往下落,她们的形象停留在空中,留在观众的脑海中并从电影走向了现实世界。这一幕也成为了影史的经典时刻,后来不仅电影,漫画、音乐视频、广告和游戏中常常都会出现对其的致敬和模仿。


最佳男配角


女演员们为《末路狂花》铸造了电影的核心,男演员则是让电影更加生动。关于他们的幕后,更像一场大戏。


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最开始的角色是片中的强奸犯,但实际上他最终出演了塞尔玛的大男子主义丈夫达里尔。最后麦克唐纳完美诠释了这个人物,还造成了一种颇具笑果的滑稽感。那段他在车库门口滑倒的戏其实是一场意外,不过导演感觉这个很有趣就保留在了正片当中。



迈克尔·马德森最开始的角色是哈尔警官,也试镜了强奸犯的角色,最后他得到了暖男吉米的角色。警官哈尔由后来在《落水狗》中合作的哈维·凯特尔饰演。哈尔警官的角色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之前片方曾考虑过达斯汀·霍夫曼、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等人。凯特尔最后拿下了这个讨喜的角色,他本人也凭借这部影片走出了80年代的的事业低谷。


哈维·凯特尔饰演的警察


影片的成功不但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也捧红了许多演员,布拉德·皮特就是其中一,戏里戏外他都充满戏剧感。皮特拿下J.D这个角色的路上击败了约翰尼·德普、汤姆·克鲁斯、西恩·潘、凯文·贝肯和亚力克·鲍德温,甚至包括好基友乔治·克鲁尼。



当年不得志的克鲁尼先后五次试镜J.D的角色,皮特笑到最后,笑得很甜。而更具戏剧性的是,皮特曾在《希德姐妹帮》的试镜中败给了克里斯蒂安·史莱特。最后在《末路狂花》的试镜中皮特完成“复仇”,偶然与巧合,这两个角色都叫J.D。


作者:我爱罗宾 暖暖辰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