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故事越离奇,古董越可疑

 天宇楼33 2015-12-23


本文摘自《都嘟》,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告知



马未都说收藏趣事


  无论是收藏市场,还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讲故事”已成为证明藏品流传有序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故事越离奇,越能说明藏家的无知和不自信。纵观当今鉴宝类电视节目中的藏品故事,其精彩程度,足以编纂一本二十一世纪古董鉴定“故事新编”。




  著名书画鉴藏家朱万章认为,“故事是属于非主流因素,是不值得相信的。只有在确定藏品是真实的前提下,这些故事才可以增加艺术品的文化附加值”。因此,在进行艺术品鉴定时,无法证实的故事,不必讲,也不必听。



  古玩也是艺术品,其本身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技艺,收藏者和投资者要对其真假优劣、价值高低做出一定程度的判定,需要具备相当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艺术品的创作,与特定时代艺术家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陶器的器型、胎釉,玉器的用料、纹饰,书画的内容取向等均能体现各个时代的特色。



  康熙瓷器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雍正瓷则隽秀尔雅,小巧玲珑;汉代玉器常用“跳刀”勾勒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而唐代则常用似凸实凹的手法,展现立体效果;在书画界,向来有“笔墨当随时代”的说法。盛唐时期,绘画多浓墨重彩、富丽堂皇,以一览万里的壮观景象为主,而晚唐时期,大国恢弘之势已去,画风便再无古人气势之恢弘。





  艺术品鉴定,真伪就在一念之间。书法家张志和曾说过,“文物鉴定不是一个纯粹鉴定真假的问题,而是一个学问境界和艺术修养问题”。鉴定没有捷径,只有艺术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准确品出艺术品中的历史“味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