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译制片还有春天吗?(转)

 donglin58 2015-12-23
  曾经风靡一时的译制片逐渐走向平淡,本刊独家专访还在坚持从事译制工作的导演、配音演员,讲述译制片现状、困境和发展。
  回顾译制片发展的近半个世纪,从一九四八年全中国第一部译制片苏联影片《普通一兵》的诞生,到上译厂译制的大量经典影片,再到中央台译制的苏联电视剧《办公室的故事》,美国电影《乱世佳人》等等获得好评的外国影视剧的播出,可以说是为中国观众打开了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触摸世界各国风情,人文,地理,历史的窗口。那些经久不衰的外国电影,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对白,那些耳熟能详的配音演员,作为经典让几代人念念不忘。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追求原汁原味的声音效果,译制片似乎渐渐被归入了怀旧的范畴。随着文化市场环境的变迁,老一代配音艺术家的淡出,如今的译制圈似乎有点青黄不接。回顾译制片在中国电影发展史册上留下的兴衰足迹,不禁抛出了一个问题:译制片还有春天吗?

  昨天:老百姓对译制片趋之若鹜 配音演员成大众明星

  那些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的声音,那些经由这些声音传达的无数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承载了太多青春岁月和梦想,任谁都无法把它们从心中抹去。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那些年的那些声音,愈遥远,愈清晰。就像品尝陈年的老酒,或是翻开泛黄的相册,那些活灵活现的声音瞬间就可以变得生动起来,占满整个思绪。
  还记得富润生老师吗?他称配音艺术是一种“借尸还魂”的艺术,还原片人物的气息,还人物的精气神。在他的代表作《金环蚀》中,石元参吉长着一副参差不齐的豁牙,为了把这个角色刻画得生动形象,除了仔细揣摩人物内心外,富润生还专门戴上了厂里特制得一副豁牙,顿时让角色妙趣横生,入骨三分。那个年代,很多老配音演员讲究“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才有了《虎口脱险》中的尚华和于鼎、《魂断蓝桥》中的刘广宁和乔榛以及《茜茜公主》中丁建华和施融的完美演绎,甚至成为了配音教学的经典教材。

郭政建:难以忘怀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本刊记者对著名配音演员郭政建进行了独家采访,采访地点约在了天坛公园。我们都认为,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浓郁的地方来讲中国译制片,谈汉语的魅力,再适合不过了。1985年,因为报纸上一个招生广告,郭政建从一个译制片爱好者升级为了工作者。“我原来在北京炼焦化学厂上班,后来看到报纸上有一条面向社会招生的信息,是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第一期影视配音表演培训班,虽然那会儿我已经三十岁了,但凭着我对译制片的热爱,我报了名,最后很荣幸被录取了,便从此开始了配音生涯。”


  如今,郭政建已经从事配音行业几十年,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当年也是因为一部电影让他彻底爱上了译制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院开始放一部分译制片了,我们年轻人经常会偷偷进影院蹭着看,当时太激动了。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南斯拉夫的片子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故事太吸引人了。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男主角瓦尔特是南斯拉夫的一个英雄人物,当时是由北影厂一个老演员鲁非担纲的配音演员,他的声音特别浑厚,配得相当不错。我至今还记得其中一句经典台词:生命在颤抖,好像天空在燃烧。哎呀太棒了,尤其是鲁非那种从胸腔发出共鸣的磁性声音,太有感触了。那时候,上海电影译制厂,北影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有很多经典的影片,到现在经久不衰,无人超越。那时候,看那些译制片太过瘾了,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真是挺幸福的。”

唐烨:小时候录一集电视剧至少一个星期

  唐烨告诉记者,早在初二她就已经开始接触译制片了。“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了一个电视剧《没有圣诞树的家》,我为小主人公艾迪配音,播出以后反响特别好,后来就喜欢上译制片了。我记得那时候录一集电视剧,怎么也得一个星期。咱不是说所有东西时间长一定好,但是长时间的磨合会有好的东西出现。原来工种分得很细,有配音,翻译,口型员,导演,录音师,演员等等。比如口型员吧,他们会专门把翻译的中文和英文念一遍,然后把长短不合适的词进行修改,现在这些工种都被省略掉了。而且原来我们不能听原声的,所以就需要记,比如他手抬到哪个位置我再去说哪句话,镜头摇到哪个树叶,我要开始出画外音等等。现在科技进步了,我们可以用耳机听到原声,但有时候反而觉得一边听原声一边录很搅和。所以我们经历过译制片辉煌时期的这批人,对译制片真的是情有独钟,尤其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那些经典片,非常有感情,他们的制作也非常精良。

张伟:那时候老百姓对译制片趋之若鹜

  1980年,中央电视台成立了译制组,张伟也是其中一员。“我们是最早引进译制片的电视台,后来全国各大电视台才开始慢慢有引进片子的权利。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应该算是译制片非常辉煌的时期了,大家真的非常用心地去制作和享受译制片,也会去悉心研究译制片的创作规律,特别注重质量。那时候老百姓对译制片也是趋之若鹜,晚上都在家看电视,译制片的收视率非常好。”张伟表示,自己对译制片的感情要追溯到他在电视台接触的第一部片子《小法岱特》,“这是法国一个女作家乔?治桑写的一部田园小说,借助山水悠闲的背景,诠释了她的人生理想,塑造了劳动人民正直忠厚,勤劳智慧的形象。以民风淳朴的斯科村为背景精心绘制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画卷,法岱特虽然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却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最终靠自己的善良和聪慧,澄清了舆论强加给自己的污点,消除了人们对她的偏见,赢得了美满的爱情。这个片子让我感觉非常解渴,填补了过去很多空白,也让我发现译制片在创作上有很多学问,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相通的,但怎么用我们的民族语言去诠释才更贴切,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邬晔纬:难忘当“棚虫”的日子

  北京地区的观众,如果常看电视节目的话,对北京电视台年轻的主持人邬晔纬一定不陌生。不过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一名出色的配音导演、配音演员。至今让邬晔纬难忘的还是他早期当“棚虫”的日子,那时是干一份活挣一份钱。当时他配音最多的是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引进的探索类电视节目,虽然这是纪录片,但其配音模式与传统的模式完全不同。传统的模式下,其声音审美特征是比较低沉比较稳定的,这是中国人比较适应比较认可的,但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这些探索类节目的配音却是要声音向上挑的。
  邬晔纬说,给这个节目的配音时间比较长,他一干就是三四年的时间。他还记得,自己在做“棚虫”时,慢慢的也要靠实力揽活,如果你配得好,就会不断有活儿来找你。如果你想多干,又有这个实力,就会不断穿梭于各种不同的棚。比如说,最忙的时候,可能上午配一个广告,下午就要去配两个纪录片,晚上可能还要有配音的工作。那个时候,邬晔纬通常是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了,洗漱早餐之后就敢到棚里开始配音。配完了之后,中午连午饭都来不及吃,喝口水赶紧到另外一个棚,去配另外一个片子。晚上还要再去一个棚去配其他的片子。他说,那时一天跑三个棚是经常事,常常要配音到凌晨两三点钟。接着回家睡两三个小时,起来以后继续新一天的配音工作。

                   今天:配音业人才流失 译制片陷入窘境

  2011年底,中央电视台八频道开始播出国产电视剧以提高收视率,甚至把译制片排到了晚上十点后播出。有人说这是由于进口的外国影视剧质量不高所至,也有人说是国产电视剧水平逐年提高的冲击所至,还有人说是部分翻译水平较低或语不达意所至,更有人说是配音演员水平参差不齐,后期配音制作粗糙所至。到底译制片何以落入窘境?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那些仍然坚守在译制岗位的资深导演及演员,揭秘译制圈现今的那点事儿。

译制片导演到底是做什么的?

  唐烨:译制片导演的工作,首先是找翻译,然后是校译,这两道关卡非常重要。然后我们再根据不同的戏预约配音演员,录戏之前还会先给演员阐述人物,这完全是一次新的创造。当演员拿到一个100集的剧本,都不知道哪个人物是干嘛的,所以导演会给演员一个共识,整理出大概的人物关系,让演员很快速地进入状态,跟排一个戏差不多。到现在,我们这个团队还保持着大家一起录的习惯,因为如果个人录个人的,总是对着空气演,准确度自然就有所欠缺。我们不光是要去翻译这个片子,而是要更准确地去表达人物的情感。

  廖菁:选演员是配音导演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体现导演功力的一环。声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气质和性格要相符。比如说我和张伟执导的电视剧《甄嬛传》,扮演皇后的蔡少芬说的是粤语,里面有一些语气词是和咱们这边不同的,我们需要把她语言中的感叹词转换成恰当的普通话,尤其是多种多样的语气词都要用合理转化,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配音演员的收入如何?

  邬晔纬:在积累了许多经验之后,我开始尝试给大型纪录片配音,除了配音,还要承担剪辑、编辑的工作,一个时长在45分钟的纪录片,常常要折腾一宿,酬劳也就50元钱。但当时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多的历练自己,以便能够尽快成熟起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做配音?原因很简单:热爱。我现在一般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然后去台里主持早间新闻节目,中午下班后稍事休息还要去做自己喜欢的健身,然后再回到台里播报晚间新闻。等晚间新闻结束回到家里,已经是10点多了。紧接着还要进行配音工作,到凌晨两点左右才能休息。就这样的满负荷状态,我已经坚持了整整11年了!工作再紧张,每天也要抽出时间来做配音,完全是因为对配音的深入骨髓的热爱,这也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目标的确认,对良心的确认。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热爱与确认,所以才能坚持11年如一日。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配音演员?

  郭政建: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现在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又大。特别是对年轻的配音员而言,他们很辛苦很累,往往会忽略掉一些细节,影片的精彩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在美国影片《霍比特人》中,我为褐袍巫师瑞达加斯特配音。他虽然戏份不多,但他古灵精怪的行为和沙哑的声音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动物的好朋友,他用咒语给小动物治病又表现出他善良可爱的一面。那怎么表现他的多面性呢?在配音过程中我对角色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与动物交流的每声怪腔怪调我都尽量还原他的自然状态,从而展现了角色的鲜明个性。我相信在业内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译制片质量和收视率会不断提高,涌现更多的精品译制片。

为什么现在的译制片收视率这么低呢?

  廖菁:95年之后,我们的译制片好像就压缩了。一个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开始深入现实了,贴近老百姓了,大家伙不愿意看那些不咸不淡的外国片了。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如今我们对译制片的重视不够,买片的经费有限,选片限制很多,排片的时间又很晚,所以造成收视率直线下滑。更让人担忧的是,现在的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像以前那么严格认真了,配音业开始出现人才断层、人才流失的情况。

  郭政建:以前大家没有网络,只有这一个渠道看到外国片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收视率下降也是情理之中。另外,如今国产剧的质量提高了,观众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愿意看原声片。现在的译制片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好像藏起来了,片源也比以前少了很多。再加上剧组都在抢时间,配音演员赶着跑棚,译制片的质量有所下降,跟原来的经典作品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一部电影一天之内就完成了,如果翻译的语言不到位,演员准备不充分,都直接制约着译制片的质量。

  明天:一批人仍在坚守  期望下一个春天

  中国译制片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回忆,而是一段未完待续的篇章。译制片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市场和观众,还取决于从业者的思考。如何提高译制片的质量,提高配音的水平和质量,让译制片重新得到观众好评,是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如今的译制片产业大不如前,但仍然有一批人在坚守着这个阵地,热爱着配音艺术。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资深配音演员郭政建,让我们来听听一个老配音演员的心里话。

展现汉语言魅力 提高配音质量

  当年上译厂老前辈们的配音流程是这样的:1口型员校对,2看片分析剧本人物,3初对,4复对,5啃词。完成准备后才可进棚录音,因此经典是反复推敲,精雕细琢打造成功的。我认为我们中国的汉语语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极具魅力的语言。就像好酒是要品的,是要咂么滋味儿才能品尝出它的醇厚和香浓。那么台词语言也是一样,也是要体会和琢磨的,才能表达出人物的语言的潜台词,不是只读一两遍就能表达准确的,需要演员做大量案头工作,只是做到松弛流畅对上口型不难,难的是通过你的台词语言能把观众带入剧情并被剧中人物所感染,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我们和配音老前辈的差距就在于此。缺少魅力的语言不仅使你的魅力声音黯然失色,也至使译制片收视率大打折扣,这就是配音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

完善配音流程  进棚前啃好词

  我回顾了以前录过的所有片子,逐个分析,有观众反响好的,也有较为经典的,同时也有批评指责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魅力的语言不是矫揉造作、拿腔拿调的语言,而是符合本片风格,符合人物个性,符合规定情景的语言。如果配音准备过程不够细,就会平淡无味,形同嚼蜡。如果咬字太狠戏太过,就会脱离生活。如果台词不清,囫囵吞枣,就会让观众产生反感。我们应该对配音流程进行完善,首先是主要演员需提前拿到原画面和剧本进行准备,了解剧情,掌握主要人物年龄,身份,职业,性格,人物关系,习惯语言和习惯语气等特征,做到心中有数。所有演员必须在进棚前啃好词。导演室应备着一本词典,尽量减少错误读音。我相信,通过调整完善配音流程,通过全体配音演员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译制片配音质量搞上去,让收视率的水银柱直线上升,让译制片的又一个春天快快到来!

导演任人唯贤  把好翻译关

  挑选角色十分重要,导演要有敏锐的眼光,找真正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来单杠这个角色,绝对不要低估了观众的鉴赏能力。不能说随便找一个哥们儿,来配这个角色,实际上从声线上到表演上并不能胜任,那等于挑战观众的鉴赏力。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把观众放到第一位。导演对于整体的把握能力,就像指挥一个交响乐队,各种音色要搭配好了,才好看。
  有人说,译制片有一个好的翻译,这个片子就成功了百分之六十。如果翻译的本子不好,演员再努力也不行。有些时候,大家为了省时间省经费,干脆直接从网上抄字幕,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年轻演员也懂英文,知道哪儿翻译的不对,但也不可能瞬间拿出更好的词语来。如果演员把经历耗费在改词上,那感情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了。他们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情境当中,才能诠释好角色。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

评:那时的译制片的配音都是一次再创作,字斟句酌,是在用心用血来谱写事业,来造就一个个精品。就连电影原国的艺术家都感叹,中国这么好的配音是对原电影增光添彩,他们由衷感谢中国配音艺术家的卓越工作。我们这一代因为有了这些艺术家,有了这些作品而感到幸运。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挥之不去的声音,永远也忘不了那些鲜活的讲中国话的银幕形象,也忘不了那些配音艺术家的名字:毕克、尚华、邱岳峰、童自荣、刘广宁、李梓、丁建华、杨文元、乔榛、苏秀、赵慎之、杨成纯、曹蕾、于鼎、富润生、施融、伍经纬,还有孙道临、张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