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部浙江陶瓷史——龙泉窑

 天宇楼33 2015-12-23


本文摘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



(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现场)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中国陶瓷研究之父”、中国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



(陈万里先生)



(大窑龙泉窑遗址)


  “China”既是我们国家的名称,也是瓷器之称,“中国”即有着“瓷之国”之称。浙江是瓷器发源地、发祥地、和发展地,从商周时期德清东笤溪流域原始青瓷的出现;到东汉时期上虞曹娥江流域成熟瓷器的成型;再到唐五代慈溪、余姚上林湖一带越窑青瓷的登场;宋元时期,窑场流转到了浙西南瓯江流域的龙泉,烧造出了单色釉的瓷器的巅峰之作,把中国制瓷史推上了顶峰。



(浙江瓷器代表)


  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显示,龙泉窑共有瓷窑遗500多处,其中龙泉境内有400余处。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丽水地区窑址分布图)


  龙泉窑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和龙泉、景德镇、耀州、钧窑、定窑、磁州窑等六大窑系之一。龙泉窑窑场分布在今丽水市辖九个县(市)区和温州市的泰顺、文成、永嘉、金华市的武义,以及福建省的蒲城、松溪等地。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精,行销范围最阔的历史名窑。


(哥窑)


(弟窑)


  龙泉窑创烧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烧制产品不仅有同时期越、婺、瓯窑的传统风格,更具有丽水地区山区地域文化特色。五代龙泉窑已初具规模,制瓷技艺相当成熟,烧制的淡青釉类瓷器形成龙泉窑独具风格的产品。


(五代龙泉窑)


  北宋是龙泉窑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产品种类丰富,盛行繁缛的双面刻花,并在花瓣中填以篦纹的装饰,刻花大胆随意,构图洗练,毫不含糊。刀法老辣娴熟,线条简洁流畅。


(北宋龙泉窑)


  南宋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这时期最大的特征是“造型和釉色”,形制多仿青铜和玉器造型,宫廷文化的主导作用推动了龙泉窑的发展,民间文化的激流涌动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活力赋予龙泉窑别样的风貌。官、民窑的相互交织、激荡,把龙泉窑制瓷技艺推向历史的顶峰,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龙泉大窑则有“瓷都”之称。


(南宋龙泉窑)


  元代是龙泉窑的辉煌时期,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该时期龙泉窑形制普遍大而规整,釉色青绿滋润,有明显的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和伊斯兰文化风格。


(元代龙泉窑)


  明代中叶以前仍是龙泉窑的全盛时期,之后开始衰落。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证明,大窑一带在明代中叶以前仍生产部分御用瓷器。到了明代中后期龙泉窑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明代龙泉窑)


  清代是龙泉窑的日落余晖时期,此时的龙泉窑已是奄奄一息,只有庆元竹口、龙泉孙坑等几处窑场在烧造青瓷,质粗简陋,与传统龙泉青瓷相去甚远。


(清代龙泉窑)


  民国是龙泉窑的传承时期,此时只有龙泉宝溪乡溪头村在烧造青瓷。形成了陈、李、张、龚等四家为代表的青瓷家族,精心研究宋元龙泉青瓷,使该时期烧造技术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民国龙泉窑)


  龙泉窑的复兴后又发展到上垟、八都等地,传承了龙泉青瓷的千年文脉的振兴为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龙泉青瓷生产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首个陶瓷类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这颗璀璨的陶瓷明珠,也必将发展的愈加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