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中国历史的圣诞礼物

 唯二之选 2015-12-23

来源:我们爱历史

作者:我方团队成员张嵚

中国越发强大,有个习惯也越发成自然:但凡是地球上比较火的事,大家总喜欢从中找些中国的影子。

从当年五大联赛和美职篮的中国德比,到今天西班牙国家德比的中国广告,乃至每年火爆票房的好莱坞电影和美剧里的中国形象,哪怕几分钟的镜头,都能引来欢笑一片,冠上个中国元素的名号。

作为西方历史上最悠久的节日,圣诞节在中国的热闹,也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不过随着中国元素的越发浓厚,每年却也没断了批评声:外国人的节日,为啥中国人却要这么热闹?

这话倘若叫懂些欧洲近代史的朋友听了,多半会是一吓,啥叫没关系?

早在三百多年前,欧洲大陆上的圣诞中国元素,真个叫热闹到火爆。倘若真穿越过去,欧洲的圣诞节,吃的用的穿的随处可见中国风。

这么个深爱,还能说和你无关?

比如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圣诞节,就足可以生动诠释,啥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
路易十四的中国元素圣诞派对

这位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和拿破仑齐名的政治家路易十四先生,一生励精图治,引领法兰西走向强大,是当时欧洲大陆上能地动山摇的人物。

这位业绩卓著的帝王,为人也出名的干练威严,做事说一不二,内政外交都强硬无比,臣子眼中出名的惹不起。

麾下的文臣武将,平日里事事都要谨慎小心,大家唯一放松的时候,就是每年一度的法国宫廷圣诞派对。

每年的圣诞派对,他老人家都会开发出很多游戏节目,像今天我们熟悉的假面舞会之类,都是他特别钟爱的。

如此费劲心思,当然也不止为了耍乐,照着中国历史上的名词,就是君臣同乐,执政意义非常大。

而在当时许多法国政界人士的回忆中,最为难忘的圣诞派对,却是这一次:路易十四突然下令,今年的圣诞派对,改在凡尔赛宫里一座新落成的宫殿进行。

进入派对之前,会有专门的仆人把各位臣子及家属带到更衣室,换穿专门的派对衣服。如此奇特规矩,弄得大小臣子,满是一头雾水。

等着换好了指定服装,有些见多识广的大臣,也就明白了咋回事,开始热切期待,等着派对的大幕拉开,所有人都被顷刻间震撼:这个新建的宫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中国瓷器,宫殿的墙壁瓷砖上,更绘满了精美的中国图案,连宫殿的纱帐,都是以轻薄的中国丝绸织成,放眼望去,铺面而来就是中国风。

于是,在这古怪的东方格调下,一场颇有特色的圣诞派对大幕拉开,路易十四夫妇乘坐着精致的中国轿子高调到场,然后被换上汉服的群臣们按照传说中的中国式礼节,向国王致意问候。

然后火树银花的喜庆下,大家品着传说中的中国白酒,兴致勃勃的观赏国王特意安排的中国皮影歌舞。比起往年喧哗嘈杂的派对,这一年的圣诞,是法国宫廷有名高大上的一次。

而这场圣诞派对的深远意义,却恐怕连路易十四本人也料想不到。一生大爱中国文化的他,竟以这样一种模式,轻松加热了欧洲大陆一个流传已久的热潮:中国热。

自从那一夜派对后,中国元素仿佛一阵飓风,轻易刮遍了法兰西的大街小巷。就连以后欧洲上流社会互赠圣诞礼物,最珍贵的就是中国的丝绸瓷器,马路上的中国轿子,更是常年络绎不绝。

出门坐轿成了贵族的身份象征。大家日常见面寒暄,摇一把中国纸扇,更是高贵撑场。中国的思想文化,更大量流行法国,比如后来启蒙运动领导人伏尔泰,就是中国文化的铁杆粉丝。

要说路易十四先生这么做,只是为了取乐,那就太小看他了。事实是终其一生,他做了很多与中国有交集的事,比如不遗余力派传教士到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甚至组织力量,翻译了如《天工开物》之类的一系列中国图书。

而在这场流行热潮的背后,更是东方科技文化,在十八世纪源源不断输入西方的盛景。一场中国风的派对,却是西方工业革命前夜,一种今天依然值得深思的开明襟怀。

2
改变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的圣诞礼物

当欧洲大陆兴致盎然的享受中国风式的圣诞节时,大洋彼岸的中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套许多公认的说法,应该是十分保守封闭,闭关锁国,外加自我感觉良好,终于故步自封,悲催落后。

这话总体概况那几百年,基本上没错。但具体到部分年代,却也不大合适。比如明朝中后期有一段,我们也曾十分开明开放。

至少在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的圣诞节记忆中,中国人的开明开放,着实让他感动。

那次令他刻骨铭心的圣诞节,发生在大明朝万历七年,也就是西元1579年。

那年他三十六岁,作为满怀理想的传教士,踏上了中国大陆。渴望在这个古老帝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这个远大理想,他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明明天生记忆力差,还刻苦学习汉语,竟然掌握了一万多个汉字,不但汉语说得流利,还会吟诗写词,一笔漂亮的书法,把好些后世国人都看得惭愧。

谁知等罗明坚来到葡萄牙人租住的澳门,正准备踏上广阔天地一番作为,却被飞来横祸雷晕头:当地的葡萄牙殖民者,擅自选派法官审理案件,不听当地中国官员管辖,一下惹怒了两广总督陈瑞,竟调来大兵压境,扬言要把这群胆大包天的蛮夷灭掉。灭顶之灾下,整个澳门陷入恐慌中,家家鬼哭狼嚎,基本无奈等死。

就在这危机局面下,罗明坚临危受命,硬着头皮跑到广州公关。好在他人比较聪明,找到了一个合理解释:葡萄牙不是想违反中国法律,而是像中国农村选派乡老一样,派家长来教育他们。

这个奇葩解释,竟奇迹般的被接受了。陈总督在接受了葡萄牙当局的深刻检讨后,撤掉了对澳门的包围。

而在这件奇迹后,罗明坚竟然趁热打铁,趁着圣诞节的机会二进广州,要给陈瑞总督送礼。这事在欧洲人看来,简直就是自取其辱: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朝官员,当时根本看不起西方人,上次侥幸被放了一马,已经是上帝保佑,这次居然又去找事?

如果罗明坚真能拿来真金白银,这倒也罢了,可看他送出去的,全又是些天鹅绒玻璃球之类的小玩意。于是哭笑不得的外国同行们,一个个摇头叹息,等着看他的笑话。

谁知紧接着,更大奇迹发生了。

圣诞之夜,几经辗转的罗明坚,终于见到了两广总督陈瑞,送上了看似薄薄的礼物,外加一封他斟酌许久的书信。

先前还对这群外国人怒气冲冲,这次只是勉强一见的陈总督,居然立刻就高兴了,不但表扬了罗明坚的勇气热情,还给了他格外的关照:把广东肇庆的天宁寺批准给他经营,作为他活动的场所。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却成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历史上的大事:在天宁寺生活多年的罗明坚,从此深受中国文化熏陶,成为欧洲汉学的鼻祖。而一批后继者,也以这里作为据点,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文化传播,西学东渐的历史,这里是重要源头。

原来,在通过与中国官员的接触中,他看到这些威严中国士大夫的心中,对于家庭的关怀。因此借助圣诞节的机会,送上看似微薄的礼物,却在书信之中,表达了对陈总督家庭的深切问候,也终于令陈总督在感动之后,给了他最盼望的关照。

万历七年的圣诞节,就这样改写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史。

而深藏在这段美谈之下,却也是一种文明的想通:洋节也好,中国节也罢,家庭的亲情关怀,永远是共同的纽带。

3
一件影响国人至今的圣诞礼物

圣诞节的各类活动,从古至今一直热闹的,就是圣诞市集。时代在变,这个活动的方式,也都在灵活的变,从各大商场的圣诞卖场,到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营销模式,每年此时,都是消费者的节日。

在明末年间中国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圣诞市集,是中国消费者的狂欢日。

从万历晚期开始,从上海徐家汇地区,扩展到南京到江浙的大小市镇,都有这个狂欢日,借着圣诞节的机会,专门开设集市,出售各种西洋物件。

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最初的洋集,生意很萧条,因为摆放的都是些西方人过节的专用物件,中国消费者弄不清楚,自然应者寥寥,后来还是精明的中国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

于是也常和传教士合作,拿到经营代理,利用熟络的人脉与生意头脑,每年圣诞前后的集市上,都充斥着西方各种新奇科技产品,比如我们今天熟悉的眼睛望远镜西洋乐器钟表玻璃,当时全是新鲜玩意,上市就销售火爆。好些物品都卖出天价,以至于收藏西洋产品,成了当时有钱人的时髦热潮。

当然对于历史来说,这个曾经火热一时的中国式圣诞市集,意义也很大:西方许多先进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提高了中国相关行业的工艺造诣。

最典型的就是望远镜,在学习了西方技术后,中国人也在崇祯年间,造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留下一堆傲人的观测成就。

而说起这个风潮的开始,却要说到一个人:徐光启。

徐光启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明朝第一代中国天主教徒。在他的努力下,万历三十七年圣诞节那天,上海徐家汇拔地而起了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

伴随着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以“洋集”为模式,东西方文化在繁荣的中国东南,一度热闹交融。

但在徐光启的传教士朋友郭居静的记录下,万历三十七年的圣诞节,徐光启不但亲自主持了教堂的落成,还送给教堂一件特殊的礼物。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极为珍贵的圣诞礼物,更有徐光启的圣诞许愿。

这件礼物,就是之前徐光启历经四年,与传教士利玛窦一道翻译成功的欧洲数学巨著《几何原本》最早的汉语刊刻版。徐光启更曾郑重其事,说出了一个盼望:必人人习之。

而后的徐光启,伴随着明代的灭亡和中国闭关锁国的加剧,一度隐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但这个传教士记录下的圣诞愿望,却神奇的成真: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代数几何,从直线平行线到比例交集之类的名词,那些我们读书时代烧脑的数学公式,绝大多数都来自徐光启在这部书中的翻译。

一件呕心沥血的圣诞礼物,在今天依然影响着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