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 董其昌作品欣赏(五)

 百了无恨 2015-12-23

明代 董其昌作品欣赏(五)



昼锦堂图 绢本设色 吉林省博物藏

款识:宋人有温公《独乐园图》,仇实甫有摹本,盖画院界画楼台,小有郭恕先、赵伯驹之意,非余所习。兹以董北苑、黄子久法写《昼锦堂图》,欲以真率,当彼巨丽耳。董玄宰画并记。钤印:画禅(朱文)、董其昌印(白文)

《昼锦堂图》是董其昌青绿山水的代表作。画中的昼锦堂是北宋仁宗时宰相韩琦的别墅,欧阳修曾为撰《昼锦堂记》,此记董其昌以行书录于卷后。图中坡石逶迤,林木茂盛,水面开阔,远岫隐现,观之令人欲游其中。图中丛树掩映之间,数椽茅屋,临水傍山当是韩琦的昼锦堂了。全图无墨线勾勒,纯以颜色写出。山石先以重色勾皴,再敷赭石、石青、石绿等色,或晕染,或接染,显得浑朴醇厚而灵动,并具有整体的装饰感。树根坡间的点苔多以花青为之,显得聚散有致,浓淡得宜。杂树的造型简朴严明,树叶的画法手法多样而真率浑成,相映成趣。纵观全图,只有少数地方用了墨色,且多是作为必不可少的色块而存在。所用颜色浓重艳丽,形成十分强烈的对比效果。其静穆、温雅及虚和谈泊的风致,为许多水墨画所不及。此画虽无年款,但从董氏书画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应在他五六十岁时所作。画风学五代董源、北宋巨然而又有自身萧疏、秀雅的风格,可谓董氏山水画之精品。

书锦堂图 绢本设色

此画是董其昌山水画中比较写实的一幅,画面设色古雅沉秀,山势绵延起伏,山石树木华滋秀丽,层次井然,虚实相映成趣,是董氏的经典之作。本幅有画家的自题诗,画上钤有“石渠宝芨”、“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皇帝的收藏玉玺。

采菊望山图 手卷 设色绢本

题识:采菊望山图。董玄宰。钤印:董其昌印、董玄宰氏、太史氏、董其昌印、玄赏斋书画记

行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趣,欲辨已无言。书陶诗补图。董其昌。

黄鹤山樵为《乐志论》、《渊明诗采菊图》余昔皆藏之,复以易江贯道《江居图》。每念其高韵,欲追仿之。而《乐志论》科段颇繁,不能悉记。即陶诗卷亦若减若没,仅得其意耳。然紉君有归来图传在人间,皆人物像,不可摹,今此卷惟采菊望山,易为点染,余巧于用短矣。董其昌。

画幅左上御题:征君赋归来,五斗犹厌喧。采菊传佳句,寄傲岂性偏。香光结神契,援笔写望山。望山思其人,如与相往还。此意足千秋,予亦复何言。乾隆御题。

岩居图 长卷 纸本墨笔 1613年作 纵33厘米横135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题识:癸丑春二月,为汪履康写岩居图。董玄宰。钤印:董其昌(朱文)、太史氏(白文)

董其昌此图以水墨作平远之景。画法近似倪云林面貌,山石树木皴法,侧笔为主,又自出己意。近处山坡一隅,树木杈枒。中部山峦起伏,草木葱茏,山脚下散布四五茅庐,有小桥临水,向前是一片空蒙的水面。此图先用淡墨勾稿,再以渐深的墨色反复勾摹,山石、树木无一处不精心为之。墨色富于变化,层次丰富,是董其昌的精心之作。卷首右上有陈继儒题记,钤白文“继儒”印。此图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清内府印记。

舟泊昇山图 纸本墨笔 1613年作 (270万元,2012年12月上海荣宝斋)

题识:舟泊昇山湖中,即赵子固轻性命宝兰亭贴处,诘旦,吴性中以颜公真迹见示,为临本二本,因写此图记事,并系以诗。柁楼彻夜雨催诗,果有龙蛇起墨池。要知鲁国挥毫势,但想将军舞剑时。癸丑九月廿四日,玄宰。柁楼彻夜雨催诗,果有龙蛇起墨池。但识将军挥剑势,分明草圣折钗时。甲寅十月重书,玄宰。

董其昌的绘画,五十以后遂臻成熟。《舟泊昇山图》作于癸丑年,董其昌时年58岁,此时他正闲居松江,潜心书画,时值他艺术的成熟期。《舟泊昇山图》,通篇不着色,全以笔墨气势取胜,笔致墨韵,拙朴秀润,神气充足。画中山水树石,秀逸潇洒,具有“平淡”而又“痛快”的特点。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师法董源、巨然、米芾、黄公望诸家之长,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画中。他注重传统技法,功力深厚。他曾说:“余画与文太史(征明)较,各有所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如,至于古稚秀润,更进一筹矣!”这番话,正好说明他在师承古法,继承传统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当时,有些追随者对他评价很高,认为:“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以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此幅画中,董其昌用笔生动潇洒,蕴秀雅美,无丝毫雕饰之气,而墨色层次的变化,更有一种韵致与风华隐含其中。此外,构图疏朗,前景与后景的照应安排,暗合云林(倪瓒)遗趣。画面的前景作一隅坡脚,缀以数块丘壑。坡壑上有几棵老树参差而立;后边一片层林,错落有致,烟云流动,充塞渚岸,一间小亭点缀其中,这是仅有的人迹暗示,静中有动,耐人回味。中间水面开阔,不施笔墨,而万顷湖面浩瀚大涯足令观者遐想。后面远山横贯,峰峦小起,烟泽萦绕,隐入天际,可谓是妙造也。董其昌写得一手好字,善于把书法渗透到画法之中,从而使他的画更显清润明秀,具有文人画的显著特点。

  此图董其昌画面三次题跋,流畅的行笔,空灵的行款,那种淡雅幽静的书法,将人们带入一个超越尘世的意境中去,足见此幅应是董氏心爱的作品。据考证,董氏绘画作品中,若见以小楷题款之作定为董氏精心之作。

浮岚暖翠 立轴 水墨纸本 1613年作 (201.6万元,2008年6月中贸圣佳)

款识:黄子久浮岚暖翠图,南徐靳氏所藏。为元画第一,后归项氏。余从项玄度借观,阅半岁。懒病相仍,仅再展而巳。今日将还玄度似渔父出桃源,约略仿之。癸丑秋,董玄宰。钤印:董氏玄宰(白文)、太史氏(白文)

董其昌一生反对刚猛激烈的画风,主张平和空寂、清雅简淡,其思想根源乃出于禅学及老、庄和魏晋玄学。他的平淡天真、萧疏简远之绘画风格亦由此而来。自元、明之后,董其昌应该是至为关键的一个人物,或者可以将其比拟为一座耸入云天的高峰,事实上从明末到清代的山水画,都是继承了董其昌,只不过,继承分为三种方式:正继承、横继承、反继承。以王时敏为代表的“四王”,包括王鉴、王翚、王原祁在内的仿古派,属于正继承,王时敏本人即董之亲传弟子。以渐江、程正揆、朱耷为代表的遗民派则属横向继承,即以董为起点,加以变化,其中程正揆等人本来就是董之弟子。以石涛为首的革新派,对董其昌是一种负向继承,反其道而行之,在反继承的过程中正是以研究董之思想、理论、风格特征为参照的。说起来,就连“明四家”中的唐寅、仇英,无论其地位还是对当朝后世的影响,都远远逊于董其昌,不要说他那光耀千古的“南北宗论”,只说他的十七卷《容台集》,就足以使三百年间文人墨客叹而仰之。董其昌一生忽官忽隐,仿佛明灭无常。论地位,他曾供职于翰林院,皇长子出阁,他充任讲官。他时而持节外出,作为皇帝使者传达旨意,继而又由礼部侍郎至礼部尚书。明光宗朱洛常称他先生,对他执弟子礼,他屡疏乞休,一再告归,却又数度被起封。凡此种种,使董其昌声名愈发隆重,他的尺椟片楮,价格高得惊人。在临习古人名作上,董其昌所下功夫之深,可以说无人能及,无论被他后来奉为正宗,还是列入对立面的唐、宋、元各代大家的代表作品,凡能见到,都要潜心临过。对于大小李(李思训、李昭道)、二米(米芾、米友仁)、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以及大痴(黄公望)、黄鹤(王蒙),他都有过深入浅出的研习。这幅《浮岚暖翠》是董其昌五十八岁时所作,此画被收入多种集册,如《壮陶阁书画录》(卷七)、《董其昌系年》氏。

溪山无尽图 手卷 水墨绢本

九夏松峰图 立轴 水墨绢本 1614年作

款识:九夏松峰图。余见宣和谱所载巨然手迹也,余拟其意为之。甲寅六月雨后,董玄宰识。钤印:画禅(朱)、董其昌(朱)

跋文:香光书画得秀字,江弢叔谓其秀难掩弱,以与赵松雪熟始呈能相提并论,固非无见,然人之才禀不免各有所偏,或偏阳刚,或偏阴柔。苍松翠柏可爱,春兰秋菊亦何尝不可爱,如香光者可谓独秀于当时矣。乙亥仲春,潘受观后题于海外庐。钤印:潘受长寿(白)、海外庐(朱)

烟树云山 水墨绢本

云山图 立轴

苍林白石 立轴 水墨绢本 1614年作

款识:苍林何茸茸,白石亦齿齿,虽为青城客,不入青城市。甲寅新秋,董玄宰画。钤印:画禅(朱文)、董其昌(朱文)

董其昌《苍林白石》此画作于甲寅(1614)年,董其昌时年61岁。图中的远景运用巨然的矾头山画法,但又较之巨然笔法灵动。中景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既有倪瓒的清简优雅,又有黄公望的景致风格。近景则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画面的皴、擦、点划之中,是董其昌少见的融合五代、元代画家笔法于一体的作品。他在本图中营造出来的古雅秀逸,颇具笔墨意趣,自有一种平淡、天真、古拙之趣,说明他既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又能够超脱窠臼,自成风格,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

平原村图 乙卯(1615年)作

款识:钟贾山阴望平原村,有湖天空阔之势,亟拈笔为此图,出入惠崇、巨然两秃师法门,以俟同参者评之。乙卯四月十九日,其昌。

仿米芾洞庭空阔图 手卷 纸本墨笔 1615年作

题识:语巴陵舟中,望洞庭空阔之景写此。乙卯玄宰识。钤印:董其昌、太史氏

后纸自题:米老居京口,常以清晓登北固,眺望烟云之变,曰:此最似潇湘虎儿楚山清晓图。进道君大都写潇湘奇景也。余常谓画家须以古人为师,久之则以天地为师,所谓天厩万马,此吾粉本也。虎儿有长图自题曰:夜雨初霁,晓烟未泮,谓其状有类于此。余亦时仿。董其昌自题,寄崇螺侍御。钤印:知之告曰讲官、董其昌印

本幅以墨笔画洞庭湖之景,左虚右实,用笔生拙,劲力内敛。起首之景若隐若现,主要以米氏点子皴表现远山,淡墨点写小树。主题部分在中段,天高云淡,奇峰耸立,湖面辽阔,树木丛生,房屋掩映,意境深远而自有生气。山石皴染并施,树木勾、写、染兼用,笔法多变。后段则以寥寥几笔勾写山峰、树木,以示空旷。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