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恐龙妈妈那点事

 萨满巫师 2015-12-23


你是不是看着封面点进来的?



本图片与封面图片均来自《冰与火之歌》


龙妈超美有没有!

但……

你以为我们要讲的是《冰与火之歌》?


其实今天要讲的是恐龙妈妈!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恐龙是好妈妈?”

“有没有搞错。恐龙可是冷血动物好嘛!”


不要急着下判断,先来了解下恐龙妈妈吧!


恐龙家族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在大灭绝中脱颖而出,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


据研究,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最大直径不足10厘米;大者的长径超过50厘米。


当时的白垩纪植被丰富,恐龙的乐园也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所以恐龙的生存之道就是生大量的孩子,少则十枚左右,最多达到六十多个,堪称当时的光荣妈妈。


接下来,有请几位代表性的“龙妈”。


最智慧的“龙妈”——伤齿龙



因为伤齿龙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所以科学家假设如果恐龙没有灭绝那么聪明的伤齿龙说不定也拥有了人类一样的智慧,出现了恐龙人(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伤齿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最初是因为它尖锐的牙齿而得名。


刚开始人们首先认为它是一种蜥蜴,然后又把它当作一种长相呆笨的恐龙,后来把它的骨骼组合起来之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和理解几乎全是错误的。


就身体和大脑的比例来看,伤齿龙的大脑是恐龙中最大的,而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伤齿龙的蛋壳非常薄,所以采用竖着产蛋的方式,一头大一头小,小的一头直插土里,就像一颗钉子插在土里,这样减少了蛋壳的压强,堪称智慧的典范。


1978至1984年间,约翰·霍纳(John Horner)和同事鲍勃·马凯拉(Bob Makela)在蒙大拿山区进行挖掘,发现了三处恐龙巢穴遗迹,包括一窝排列整齐的伤齿龙(Troodon)蛋。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伤齿龙把卵产在刚干涸的湖底或沼泽地的湿润泥土里,靠输卵管向下蠕动的力量能轻松地把它们深深插入泥土中。而生活在中国的白垩纪伤齿龙则是选择水边的沙土地作为产卵地点,它们先用爪子在地上刨出一个坑,然后蹲坐下来使身子成直立或半直立状态,并把蛋产入蛋坑里松软的沙土中。之后再用沙土小心的把这些蛋埋起来。它们还会孵蛋。


最委屈的“龙妈”——窃蛋龙


窃蛋龙,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晚期, 身长1.8到2.5米。大小如鸵鸟。


1923年人们第一次发现窃蛋龙的化石时,同时发现了一窝恐龙蛋和一只原角龙的化石,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奥斯本认为它是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所以把它命名为窃蛋龙。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窃蛋龙窃蛋的这宗冤案才被洗清,其实这窝恐龙蛋是属于窃蛋龙的,原角龙只是路过。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成年的窃蛋龙把卵产在用泥土筑成的圆锥形的巢穴中。巢穴的直径一般为两米,每个巢穴相距7~9米远,有时它们用植物的叶子覆盖在巢穴上,让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孵化所需的热量,进行自然孵化。


1923年发现的窃蛋龙,其两条后肢紧紧地蜷向身子的后部,两只前肢则向前伸展,呈现出护卫窝巢的姿势,和现代的鸡或鸽子等鸟类的孵蛋姿势完全一样。窃蛋龙两个两个排出双蛋,缘于恐龙有两个排卵口,两个一组,一层10个左右,一般两到三层。


图片来自于《龙育浙江》


其中间距和位置的协调性,蛋皮上分布纹饰从头到尾变化分布,动物界的艺术大师当仁不让啊!


最多产的“龙妈”——鸭嘴龙


鸭嘴龙生存于1亿年前白垩纪晚期,这是正是恐龙发展的顶峰时期,所以它们的数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龙中约占75%。它们是一类较大型的鸟臀类恐龙。


目前发现最大型的身长超过21米。鸭嘴龙的吻部由于前上颌骨和前齿骨的延伸和横向扩展,构成了宽阔的鸭嘴状吻端,故名。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鸭嘴龙的巢穴很深,边缘是泥土制成,有草做保护。产卵时,一窝一窝有一定距离,约为2米。有时,在一个恐龙化石集中分布的区域,可以找到7-8握。


令人惊奇的是,美国蒙大拿州发现在10000平方米范围里,长8米的鸭嘴龙竟构筑了40个巢穴,可称为巢穴群奇观。


在中国湖北青龙山核心区的第二个产蛋层,专家发现一窝数量多达36枚的恐龙蛋化石;此后,专家又在距第二个产蛋层3米多远的的地方发现一窝恐龙蛋化石,数量更是多达61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数量最多的一窝恐龙蛋化石。


图片来自于《龙育浙江》


多产的恐龙妈妈,为了种群的未来,够拼了。


恐龙家族早在6500万年前就离开了我们。不过现在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我们从鸟类的生活习性也能看到一些些恐龙的影子。


高产和多产让我们看到小恐龙的低成活率,蛋壳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恐龙到鸟类演化的过程,孵窝的形态有可能揭示了从冷血动物到恒温动物的变化,太多的思考也让我们从化石中更多的了解,去感知它们的喜怒哀乐和曾经远去中生代的霸主!


下次再去吃肯德基,朋友圈里就可以这样晒:今天吃了“恐龙”豪华午餐!


参考文献:

《龙育浙江》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9月



文/中山老高

鸣谢:张维贇 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