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古玉器之美

 南山五彦 2015-12-23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鏟。灰青泛藍色玉,一面有很多灰黑色的似海藻的斑點,另一面有似蛛網般的沁斑,緻密堅實,為龍山時期典型的華西玉料。柄端與刃端,寬度與厚度都相差較大。近柄端處有一單面鑽鑿的圓穿。平素無紋。最寬5.4公分 24.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深灰近黑色,有淺色的蛛網般的沁斑,為典型的龍山時期華西玉料,器表有一些紫紅的條斑。造形端正,刀背厚於刀刃,刃部無使用痕。刀鋒與刀柄都斜出。無柄孔。有兩個鑽鑿端正的背孔。平素無紋。最寬8.9公分 30.6公分。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鏟。灰青泛藍色玉,有似蛛網般的灰色沁斑。緻密堅實,為龍山時期典型的華西玉料。柄端與刃端,厚度相差不大,柄端有一圓穿。全形屬較寬大扁薄的鏟子,刃部還有使用的小崩傷。平素無紋。長17.9公分 最寬10.15公分 最厚0.5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牙璧。黃綠色玉,邊緣多處為褐色玉皮。琢作四牙凸出的牙璧,牙與牙間的器緣,各琢有一凸起之小齒,共有七組輪廓線不太清楚的小齒。平素無紋。此牙璧在龍山時期即曾斷裂,先民將斷口兩邊各鑽一小孔,用繩索綁縛固定之。長13.24公分 10.34 中孔處厚0.49公分 外緣厚約0.3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新石器時代晚末期 龍山-齊家系 玉琮。外方內圓的矮筒狀,上下對穿大孔,淺射口,器腰面淺浮雕粗繩紋三道,琮體四角方正,每折角還雕飾如箱子上護角形狀,護角上以雲紋構成動物面,造型特殊。新石器時代晚末期,青黃玉質的龍山-齊家系(西元前20-16世紀)光素玉琮,在明晚期16世紀至17世紀前半在器表改雕仿古紋飾。全器經密密的小鑽釘並染褐色。高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新石器時代晚末期 龍山-齊家系 玉璧。玉質,色青灰與橙赭交雜。新石器時代晚末期,龍山-齊家系玉璧(西元前20-16世紀),在明晚期至盛清期間(西元16-18世紀)改雕紋飾,加染褐色。紋飾雕飾相當用心,以龍鳳為主題,迴身相視,周身雕飾波濤紋與雲紋,線條細緻流利。鳳鳥背翅處有一孔以供配掛。外徑15.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仰韶龍山系 璧。墨綠、白色相間的玉石,半透明。器外緣有傷,中孔頗大。一面有一橫向鋸痕貫穿全器上部。12.3公分x12.4公分x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石琮。灰白色玉石,帶青色及赭色斑紋,表面有附著物。內圓外方,中央貫通,全器傾斜,中孔也歪斜。器壁其中一面有一道深鋸痕。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琮。玉質,青綠色,局部灰黃色,有明顯裂紋。琮,方柱體,中孔大,內圓外方,上下有射口。外壁光素無紋。高16.6公分 7.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灰赭色不透明玉質,長條梯形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黃河中游一帶典型遺物。最寬11.3公分 28.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廟二龍山系 玉琮芯料。青玉,一端深褐色,一端略帶淺褐色。為鑽鑿玉琮所取出的心料,表面尚經過拋光。仍有多處崩缺痕。最寬4公分 4.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新石器時代 龍山-齊家系 素璧。白玉,帶黑、褐色斑。圓璧,外緣規整。孔徑略大。璧面光滑無紋飾。最大徑13.5公分 內徑7.2公分 0.7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圭。禮器。此件玉匕,墨綠色玉質,刃部褐黃,器面上帶有白色網絲紋。全器呈長條形,平刃上有一傷缺,背端平整,鑽有一孔,兩面對鑽。灰褐至暗綠色玉,緻密堅實,為龍山時期典型的華西玉料。這件玉圭的柄端與刃端,寬度相似。厚薄差異不大。刃端有一處傷缺。圓穿雖近柄端,但仍稍靠近器的中央。灰褐至暗綠色玉,緻密堅實,為龍山時期典型的華西玉料。柄端與刃端,寬度相似。厚薄差異不大。刃端有一處傷缺。圓穿雖近柄端,但仍稍靠近器的中央。平素無紋。長22.2公分 3.5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圭。灰青泛藍色玉,緻密不透明。為典型的龍山時期華西地區常用的玉料。窄長梯形。柄端有一圓穿。圓穿之旁的器表,有不規則的凹傷。與一般玉圭不同的是,這件的兩個側邊,也磨薄似刃。靠邊緣處,還有一圓孔,可能原有鑲嵌物,已脫落。灰青泛藍色玉,緻密不透明,為典型的龍山時期華西地區常用的玉料。窄長梯形,柄端有一圓穿。與一般玉圭不同的是,這件的兩個側邊,也磨薄似刃。靠邊緣處,還有一圓孔,可能原有鑲嵌物,已脫落。平素無紋。7.3公分 18.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灰青泛藍色玉,緻密不透明。為典型的龍山時期華西地區常用的玉料。窄長梯形。刀背處鑽有二孔。刀背處,還有半個大圓孔。對應的刃邊,有一很小的圓孔。兩處圓孔功能不詳。寬6.5公分 最長21.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灰青褐色玉,緻密堅實,為龍山時期典型的華西玉料,表面還有似紡織物的褐色點斑。造形端正,刀背較厚,刀刃較薄,刃部無使用痕。刀鋒略大於刀柄,但刀鋒頗直。有一較大的柄孔,與三個較小的背孔。平素無紋。最寬7公分 29.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灰青褐色玉,有似蛛網般的灰色沁斑。緻密堅實,為龍山時期典型的華西玉料,表面還有大片的似紡織物的褐色點斑。這件玉刀雖經斷接修補,但造形端正。刀背(約0.4分)與刀刃(0.2公分)厚度相差不大,刃鈍,無使用痕。有刀鋒與刀柄之別,柄端有一大的柄孔,所對應的窄邊上,有一修補。長27.7公分 12.4公分 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灰青帶褐色不均勻玉質,散布淡色團塊包裹體沉積結構。形制屬不對稱長刀形,一個端孔,二個背孔,凹弧刃。窄端一角崩傷。長34.8公分 最寬9.15公分 0.47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灰青色帶褐色不均勻玉質,器面上帶有白色網絲紋。全器呈不對稱長刀形,凹弧刃,刃緣有崩傷,沿背緣處鑽三孔,單面鑽。長37.7公分 8.9-10.5公分 0.6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圭。玉料經沁蝕成灰白色,泛黃並帶赭色斑。圭成長方形,上微寬,磨成弧刃形。全器素面,鑽有大小圓孔各一,一孔落在中線上,另一孔則偏斜。玉圭是重要的禮器。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山東龍山文化 牙璧。玉質沁作斑爛的赭黃色。作三牙,牙與牙間的週緣又各有一圓角長方形突起。中孔兩面大小略有不同,中孔邊有一小穿,功能不詳。最大徑14.4公分 孔徑7.2公分 0.8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不太勻淨的深褐色玉,有淺的灰黃色蛛網沁斑。造形端雅,刀背處有二小圓穿,應用以綁縛木柄。另有一大圓孔,或用以嵌彩石。刀的前端略斜出,後端較直。有一小片圓凹。平素無紋。最寬6.6公分 2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山東龍山文化 玉琮。淺青黃色玉,局部泛灰色或褐色。琢作一方柱形玉琮,在四個以轉角為中心的裝飾單元上,各雕琢了兩組各四條平形弦紋。寬6.7公分 2.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廟二龍山系 玉琮。青玉,局部灰黃色,或散布深灰色的藻絲斑,並有大片褐色土沁。琢作一外方內圓的玉琮,中孔鑽鑿的不整合面甚為明顯,器表亦未仔細打磨。寬7公分 5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璧。不透明的土黃至褐色玉。琢作圓璧形,厚薄不勻, 圓周不正,中孔由單面鑽鑿,一面有一直條切割痕。表面拋光不佳。外徑22.5-21.3公分 孔徑6-5.4公分 最厚1.3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新石器時代晚期 龍山至齊家系 舊玉琮。玉質,土黃色,夾雜棕色紋。琮,內圓外方,中有孔貫穿上下,器矮,上下有短射口。全器光素無紋。清代時,加配銅膽。銅膽上方為鏤空花葉紋,可能用以燎沉香。高4.9公分 口徑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新石器時代晚期 龍山-齊家系玉琮。玉質,色青白有赭、黃與灰諸色斑,有些許傷損。為外方內圓的矮筒狀,上下對穿大孔,全器光素無雕紋。有雕花舊木座一。全高4.45公分 5.75公分 孔徑4.4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這件玉刀的質地是略透明的、深淺交雜的草綠至墨綠色玉,夾大片褐斑。比2.96,曾於1990年作X光繞射,鑑定其質地為閃玉(nephrite)。整體呈長梯形,有長、短兩條刃線,上面都有明顯的傷缺。有兩個不同向、單面鑽鑿的孔,靠近柄端的孔徑為0.7-0.66公分,另一個孔徑為0.66-0.5公分,孔緣都不太正圓。這樣的片狀帶刃玉器,廣存於距今四千多年至三千六、七百年間的黃河上、中游。目前尚難嚴格區分文化屬性,因此暫訂為「龍山齊家系」。最長20公分 最寬7.1公分 最厚0.4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鉞。深灰綠色不透明玉質,帶網狀淺灰綠斑,為陝西龍山文化等處所用的特殊玉料。琢作不規則的四邊形,兩側邊厚薄不一,近較厚的側邊有一單面鑽鑿的圓孔,原應嵌有松綠石,已脫落。相對於刃部的一端近中點處有圓穿,其一面的上方有一小圓凹,似為曾擬鑽孔而未鑽透的痕跡。此器既大且美,應為古代象徵權力的瑞器。最長 27公分 最寬 16.4公分 較厚 0.6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暗酸菜綠色玉質,兩端出現更深的墨綠色帶藻絲包裹體沉積結構,全器清楚地可見流動帶狀的層層沉積結構。不對稱長刀形,凹弧刃,刃弧起迄端溫厚,刃線清楚,沿背緣鑽三孔,單面鑽,孔壁垂直,窄端背緣有一刨凹弧。長 57.5公分 較寬 10.2公分 刃寬 2.4公分 0.8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璧。灰青帶褐色玉質,有黑砂點雜斑,玉質尚稱純勻。不甚圓的璧形,器面伏鼓不平整,厚薄不一,外緣多處崩傷,一面有一首較淺的折線切割痕,中孔甚小,單面鑽。直徑 38×39公分 孔徑 6.5公分 較厚 1.9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鏟。青色略帶褐黃玉質,一邊呈青綠;另一邊有較深的褐色。全器窄長斧形,平刃,器頂面不平整。近背緣處有一鑽孔,單面鑽,另有一未鑽透的孔,留下一圓窩,窩底留有管鑽的旋痕。長(中軸)15.4公分 4.3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山東龍山文化 玉琮。淺青黃色玉,局部泛灰色或褐色。琢作一方柱形玉琮,在四個以轉角為中心的裝飾單元上,各雕琢了七條平形的雙弦紋。這件玉琮曾斷為兩片,先民又選了兩處,在斷口的旁邊,各鑽一孔,以備用繩索綁縛。可見這是很珍貴的禮器。寬7.55公分 5.48-5.55公分 孔徑6.8-6.94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玉圭。兩面呈蒸栗色,寬端下部表面出現一段褐色,窄端緣呈焦黑色,玉質溫潤泛光澤。對稱長梯形,寬端直刃不利,窄端鑽二孔,小孔近窄邊緣,單面鑽孔,大孔近中心,兩面對鑽。花紋的布局,以格式化的帶狀獸面凸弦紋為底,上作嘴吐獠牙的面紋。兩面琢刻高宗題詩及璽印文。(詩文見附錄一)帶墩形木座。長24.6公分 7公分 1.2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山東龍山文化晚期 鷹紋圭。表面白霧色局部盤紅而帶霞紅光澤。對稱長梯形,寬端直刃,刃緣兩面再磨出窄長刃面,刃緣有碎小崩傷;窄端平整,鑽一孔;器兩面琢刻鷹紋、帶狀獸面紋,兩側面亦琢刻花紋。兩面刻御題詩及璽文。(詩文見附錄六)帶木座。長30.5公分 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琮。暗灰綠色青玉質,密布黑色藻絲包裹體沉積結構,局部紅沁斑。內圓外方琮形,製作工整,四面平整,射頸較短(佔器身的比例),射口內緣、外緣均圓整,孔壁垂質光滑,從頸至肩呈斜面。附:此器出射的方式似與一般齊家文化風格的玉琮不同,其切角較淺,而射頸的部位經相當多的功夫磨飾,惟玉料屬齊家文化常用的玉料,因此,仍訂為齊家文化風格之物。高 32公分 邊較寬 10.5公分 孔徑 8.0公分 較厚 1.7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刀。淺灰泛藍色玉,有許多不規則的淺色圓點,有如布丁時的團塊文理。這把玉刀較特別。除了兩個背孔之外,還在背緣上,有五個半圓孔。刃部有使用崩傷痕,其中兩處傷缺甚明顯。原曾斷為四塊,已接合。最寬7.5公分 28.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山東龍山文化 玉鉞。不甚均勻的牙黃色玉質,光素。不對稱鏟形,一面平整,另一面略伏鼓;伏面作斜面刃,器面出現後磨痕跡,平整面刃為窄長條形;器背平直而中有一段崩傷,近背緣有一鑽孔,由平整面單向鑽,另有一未鑽透的孔,留下一圓整的窩,窩底留有管鑽的旋痕。長 12.2 最寬 6.0公分 較厚 0.5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明晚期至清 環形水盛。玉質,原為青綠色,後染為深褐色,局部可見原來的色澤。整體觀之,似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齊家系素琮之一截改製。將原來的厚壁中央掏空為裝水的水盛,四角改雕為披髮、展翅、圓眼、尖喙的怪鳥,啣有繩紋環。四個矮足雕飾雲紋,其中一足有殘缺。全高4.7公分 9.95公分 孔徑5.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龍山齊家系 玉圍圈。六片一致性的玉料,皆是外圍白褐色,內成暗綠色帶藻絲團包裹體沉積結構,推測是來自同一塊玉料的剖切。六片形制略一,呈不整齊的多邊形,其中兩邊鑽孔,屬固定形狀,即一邊作直邊,一邊做斜邊,各鑽二小孔,均作單面鑽;每一片厚薄不勻,有的一片伏鼓,另一面留一到直線切割槽痕。六片的排列組合方式多種,然其中密合的最理想的是,將鑽孔的大孔徑朝上,直邊對斜邊的規則,有幾片的孔,可能是原孔已崩殘,後加鑽的孔,因此,其位置有些不正確,另尚有6號的璜片較特殊,推測其可 能是後補上的。玉圍圈的設計或與當時祭祀中心的石圍圈有關。每一片長度不一公分 約在22公分左右公分 寬約16.5-18公分間公分 厚約0.8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廟二齊家系 玉璧。這類圓周不正、厚薄不勻、中孔由單面鑽鑿的玉璧,廣存於華西地區的史前遺存裡。雖然許多博物館都收藏了當地徵集的各類史前玉器,但迄今既少科學的發掘,更乏系統性的研究。由於近日在山西南端清涼寺的考古發掘,證明在廟底溝二期文化晚期,約距今四千八百年時,已製作有這類玉璧。龍山文化至齊家文化時,黃土高原上文化面貌複雜,幾乎各文化都有玉器製作,玉璧更是最普遍的器類之一。所以暫訂此類玉璧為「廟二齊家系」。流行的時間約距今四千八百年至距今三千六百年。這件玉璧的質地是略呈半透明的淺黃灰色閃玉,夾雜一些細小的灰黑色包裹物。邊緣及器表裂紋都沁為褐色。中孔由單面鑽成,孔壁傾斜有細密的旋痕。一面器表中央留有直條切割痕,另一面邊緣有長約4.7公分的斜切面。直徑 9.7公分 孔徑 4.6公分 較厚 0.5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環。灰青色帶黃玉質,「糖包白」玉料,顏色變化的規律與上圖之璧同。圓環形,器面尚稱平整,外緣不甚圓整,出現多處小崩傷,單面鑽孔後孔壁經磨飾。玉色的變化可能為齊家文化先民想當作一種天象或夜空的信仰。直徑 10.7公分 孔徑 5.7公分 較厚 0.6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新石器時代晚末期 齊家文化 小玉璧(後世改雕) 白玉,大片深淺褐紅斑。似用不甚平整的史前齊家文化小玉璧改雕,紋飾不易解讀,似雕一頗抽象的龍紋,龍首在玉色較白的一面,身體穿繞到褐紅色一面。有黃籤「八百七十號」。最大徑9.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琮。灰青帶暗褐色玉質,溫潤而有光澤,「糖包白」青玉料。內圓外方琮形,上下寬窄不一,射口切斜,射頸較長,射口內圓外不圓,四面平整,孔內壁磨飾平直光滑。長6.9公分寬6.8公分 13.4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琮。灰青帶綠,「糖包白」青玉質,糖的部分顏色極深,盤紅色澤溫潤。內圓外方琮形,製作整齊,射頸略長,射口內圓外不圓,惟一端射口切斜。長6.2公分 6.1公分 10.6公分。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璧。灰青帶黃玉質,玉質中出現兩條綠色帶,一端邊緣出現糖包白料的規律性變化,溫潤泛光澤。圓璧形工整,中孔較大,一面的一端切一斜面。直徑15.4公分 孔徑6.7公分 較厚 0.7 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系璧。灰青帶褐玉質,表面盤紅,溫潤泛光澤。圓璧形,工整,單面鑽孔。邊緣切一斜面;單面鑽孔。附木座。直徑 6.0公分 孔徑 2.0公分 較厚 0.5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璜。灰青色玉質,外圍一環暗褐色,再外呈白褐色,「糖包白」玉料。全器厚薄微不一,然製作工整而秀氣;兩側邊各鑽一小孔,單面鑽。長7.7公分 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璜。灰青帶褐絲斑玉質。呈彎月形,為一環形的三分之一,製作整齊,兩側各鑽一孔,單面鑽。長8.01公分 2.6公分 5.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新石器时代(7) 

齊家文化 玉璜。青白色微帶綠玉質,上下兩側成墨黑色,玉質溫潤。呈彎月形,為一環形的三分之一,製作整齊,兩側各鑽一孔,單面鑽,孔緣有繫掛磨蝕痕。長7.5公分 2.6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