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古玉器之美 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01)

 雨林修养馆 2016-05-29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鏤空神祖面紋圭。灰青褐色玉,緻密堅實,為龍山時期典型的華西玉料,表面還有大片的似紡織物褐色點斑。窄長梯形,柄端有一圓孔,孔上緣又多出小半個圓穿。圓孔之下,有一長方形的裝飾帶,其上下各有兩道平行陰線,配以三個小長方孔,構成邊線。兩邊線間的兩面器表,各以細陰線刻繪出神祖面紋。最寬10.8公分 最長27.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圓箍形器。深青綠色玉,表面大部分沁有蛛網般的灰白色斑,沾有少量硃砂。全器作一高圓筒狀,上下口緣向外折。中段凸出圓片狀裝飾,近邊緣處,有一小孔。上下兩節。各有三條等分器壁的淺浮雕弦紋。最靠近圓壁形凸起的弦紋與圓壁之間的器表,還雕有細密的多條淺弦紋。功能不詳。最大徑11.8公分 8.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墨玉刀 。墨黑色玉,只有在強光照射下,刃邊最薄處才會呈現暗綠色。器甚厚大,氣勢雄偉。大體呈梯形,而一側邊平直,另一側邊呈弧形。刀背處有三個穿孔,明顯的呈單面鑽鑿狀。平素無紋。最寬11.6公分 38.6公分 最厚0.09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玉石鐲。墨綠近黑色玉石,可能屬蛇紋石類,少數地方有璺痕。器作喇叭口形圓鐲,尺寸尚可戴於手腕上。上下器緣處較薄,且有微傷。外壁淺浮雕四個梯形塊。整體而言,有玉琮的雛形,但仍應用作手鐲。上口徑6.9公分 下口徑6.2公分 0.3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晚期-夏代 松綠石首玉虎(一對)。瑩秀微透的黃綠玉。雕一對彎弧形的,正在匍匐前行的虎,虎頭另以松綠石雕成,虎口至虎耳之後端,以及虎腮下方,均鑽鑿小孔供穿繫。虎體二端各鑽一小孔,虎頸處的小孔,與松綠石的虎頭之間,可以某種線索綁縛。全長1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晚期-夏代 松綠石首玉虎(一對)。瑩秀微透的黃綠玉。雕一對彎弧形的,正在匍匐前行的虎,虎頭另以松綠石雕成,虎口至虎耳之後端,以及虎腮下方,均鑽鑿小孔供穿繫。虎體二端各鑽一小孔,虎頸處的小孔,與松綠石的虎頭之間,可以某種線索綁縛。全長1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白玉鳥紋笄。玉質潔白,有一片赭斑,應屬玉環在河床中滾磨時,受到水中三氧化三鐵的沈積,所生的薄膜。俗稱「玉皮子」。這種保留玉皮子不予切除的情形,已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上。琢一圓柱形笄,上端站立一有勾喙與冠羽雙翼交疊於後背的鷹鳥。長8.4公分 1.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碧玉鳥紋笄。碧綠玉。琢一柱形笄,斷面略成菱形。上端站立著一有勾喙與冠羽的,雙翼交疊於後背的鷹鳥。長9.0公分 1.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鏤空圓凹紋玉飾。青黃色玉,夾大片褐斑。造形頗奇特,似琢作兩雙對稱的抽象動物。有鏤空的不規則孔,兩面器表還鑽有一些圓凹,圓凹佈局對稱,似有特殊意義。最寬3.2公分 6.4公分 最厚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夏代 牙璧。黃綠色玉,邊緣多處為褐色玉皮。琢作三牙凸出的牙璧,牙與牙間的器緣約中段處,各有一凸起之小齒。平素無紋。最寬16.3公分 最厚約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二里頭文化 四牙璧。青玉,淡綠色帶暗褐色斑,有白綹,半透明。環形,外緣等距離突飾四組鉏牙,其中一組有斷傷;環形本體為西北風格者,一面有淺的切割截口,另一面平整。表面光素,黏附土質物。此器的鉏牙形式與偃師二里頭遺址所出土之牙璋上的鉏牙近似。此器究為何時之物,有待研究。直徑8.39公分 孔徑6.25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 玉圭。兩面玉表色略異,一面近蒸栗色,一面偏黃呈牙黃色,玉質溫潤泛光澤。對稱長梯形,寬端直刃不利,窄端鑽二孔,一孔大一孔小,大孔兩面對鑽,小孔單面鑽,無花紋。一面刻御題詩和璽印文。帶穗、玉勒、玉管等裝飾。長方形木盒。長18.7公分 4.75-5.4公分 1.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 玉圭。一面牙黃一面蒸栗色,表面溫潤泛光澤。對稱長梯形,寬端直鈍,刃部可能經後代修整成無刃;窄端一角有崩傷後經磨平,邊緣中央有一凹痕,鑽二孔,一孔大一孔小,大孔單面鑽,小孔兩面對鑽。無御題,帶穗、玉珠。有長方形木盒。長12.5公分 4.9公分 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 玉圭。兩面呈不均勻的牙黃和蒸栗色,表面溫潤泛光澤。對稱長梯形,寬端一角缺損,直刃;窄端雙角磨渾,鑽一孔,兩面對鑽。器兩面琢刻花紋、詩文、印文,皆為清代所琢刻。(詩文見附錄三)有木座。長 28.6公分 最寬 6.0公分 較厚1.0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龍山─二里頭系 紋玉板。暗灰綠色蛇紋石,表面有不均勻的白化及絲網紋現象。器形不工整,兩端對稱,上下兩側作牙組,牙間陰刻平行線紋,長條形四角落各鑽一小孔。最長44.7公分 最寬7.3公分 最厚0.6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 玉圭。兩面呈不均勻的牙黃和蒸栗色,表面溫潤泛光澤。對稱長梯形,寬端一角缺損,直刃;窄端雙角磨渾,鑽一孔,兩面對鑽。器兩面琢刻花紋、詩文、印文,皆為清代所琢刻。(詩文見附錄三)有木座。長 28.6公分 最寬 6.0公分 較厚1.0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二里頭文化-商代 玉戚。禮器。牙白色略黃玉質,帶暗灰色斑,表面光素溫潤。全器璧形,中孔略大,圓弧刃,背緣做二凹弧形,兩側各刻飾四個牙。牙黃色不透明玉質,細膩溫潤。全器近似圓璧形,薄而規整,中孔圓大,左右兩側琢優美的戚齒,雖鉞背處有殘缺,鉞身有斷接,但仍呈現優美的風格。長(中軸)14.2公分 14.4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夏代 牙璋。牙璋是發兵或是調遣軍隊用的信物。全器灰綠色玉質,帶不均勻深青色及褐色斑。刃端為月牙形,柄端呈戈形,中間鑽有一孔。凹弧刃,斜背,兩側稍不對稱,欄的部分刻飾鉏牙。玉石呈青綠泛灰色,類似的玉石牙璋,呈出土於山東大范庄。本體略歪,刃端分叉,由一面磨薄,有使用崩傷痕,柄端歪斜,本體與柄部交接處,左右器緣有突欄,並有齒棱。青綠泛灰色,類似的玉石牙璋。本體略歪,刃端分叉,由一面磨薄,有使用崩傷痕,柄端歪斜,本體與柄部交接處,左右器緣有突欄,並有齒棱。長38公分 5.9-9.3公分 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新石器時代至夏代玉圭。玉色白泛黃,滿布赭沁色。全器為片狀長方形,背部平整,並有一孔,前端有刃,刃作偏鋒。22.5x7.7x0.9 公分 最寬8.0公分 最厚1.18公分 孔徑1.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三星堆文化二期 牙璋。墨玉,灰白網狀沁斑。全器造形典雅,厚薄勻稱,柄部有齒棱(微淺)及平行線紋。初步判定此器應是夏時期,蜀地方國統治者所用的禮器。高36.7公分 最寬8公分 最厚0.5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代 銅內玉援戈。禮器。牙黃色玉質。援長,中間有脊,前鋒略長,雙面刃。銅內做彎弧形,部分銅繡。鑄獸面紋。通長24.6公分 4.5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玉柄形器。表面全沁作灰白色,一面多沾有灰黑色,另一面粘有大量硃砂。柄形器的功能不詳,如此造形並浮雕花瓣紋者,主要出土於商代遺址。長23.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代 玉戈。禮器。青灰綠色玉質,兩面有不均勻灰褐色和白色的沁斑。器身扁薄而略彎弧,援寬,中間稜脊明顯,前鋒尖銳,雙面刃,內有崩傷,內中部鑽有一孔。青綠玉,部份沁成灰白色,一處尚有編織物的痕跡,微帶硃砂痕,柄部有銅綠沁。商代時,玉戈仍屬實用器,故此戈有「援」有「內」,中脊與邊刃分明,邊線上尚有多處使用傷缺,援的中段有斷接。類似的玉戈,曾出土予安陽殷墟。長19.4公分 6.0公分 0.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代 玉鏃。牙黃色玉質。中脊明顯,兩側對稱,有鋌,鏃體與鋌間呈凹弧形,鑽有一孔。鏃形表面及兩側刃拋磨光滑。深淺交雜不透明的牙黃色玉質,細膩溫潤。琢作一玉簇。但較一般箭簇寬大。由器之外形、中脊等觀之,似為用玉戈或玉矛改製而成。這種玉料流行於龍山時期至商、西周,而此造形的戈、矛,較接近商代風格。改工部質地色澤均自然,應去原作時期不遠,固亦訂為商代。長10公分 4.5公分 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代 玉戚。斧或鉞的兩側有刻飾的叫做「戚」,禮器。全器黃色玉質,局部帶有綠色及褐色斑,質地溫潤。器身作略不對稱梯形,近背端鑽有一孔,平背,平刃,兩側各刻飾五個牙飾。長(中軸)13.0公分 8.5公分 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代-西周 玉戈。禮器。全器呈灰褐色雜暗灰色紋理。器身略帶彎弧,援寬,中間稜脊明顯,內不整齊,前鋒尖銳,雙面刃,二孔,援與內交接處鑽一孔,近內末端一孔。長19.3公分 5.8公分 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 玉琮。青綠玉,上下緣呈大片赭色,外壁多沁為灰白色。器呈圓筒手鐲形,外壁對稱地浮雕四隻蟬,使器形成外方內圓的玉琮。似為商代時,江西地區的遺物。徑7公分 4.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玉管。玉質,色紅微透,因為明清時染色而變紅。整器為近三角形之不規則柱狀體,柱頂有一大圓孔通貫全器。全器光素無紋。目前前掌大商代遺址出土三角形玉管,與此件形制最為接近。全高2.4公分 1.4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玉刀。黑色玉,局部白沁,並沾有硃砂。原應為一把玉戈,前半部已斷,由其刃線、中脊、內端的齒稜觀之,應屬商前期遺物。長2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後期至西周早期 玉戈。黃褐色玉,帶有硃砂。為典型的商後期玉戈。此戈有一處斷接。平素無紋。長38.9公分 9.52公分 0.5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 雕牙魚形珮。全器取一段獸牙琢製而成,剖面略成三角形,一端作魚首形,於唇部鑿一孔,自其下頷穿出,可繫掛,側面尚有一未鑿穿之孔;另一端圓弧。器身中腰內縮,陰線紋飾分成三段:有孔的一段即作魚首紋,魚身前段飾一側面獸首紋,後段所飾陰刻線紋略成三角形。魚唇部位已為銅鏽染成綠色,在側面未鑿穿之孔的部位上遺留銅鏽。近年在山東滕縣前掌大村發現商代中晚期墓葬,在已發掘的五座商代晚期大墓即有一件雕骨魚,長一二?六公分,通體泛綠,兼有朱色,紋飾與此件相似。此外,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亦藏有類似器,與此件更類似,但無穿孔。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雕骨魚出於河南,山東滕縣前掌大商代大墓是商代某方國的貴族墓地,也被認為是商代在東方的「商文化亞區」。除了商代後期的出土雕骨魚外,在河南濬縣辛村E區第四條探溝一個西周早期小型墓(M72)中,也曾出土一件雕骨魚形珮,尺寸與玉丁寧館所贈者接近(長一四?五公分),器形與紋飾也雷同。前者魚唇部位略殘,似原有穿,故郭寶鈞逕名之為「魚形佩系」。長14.1公分 最寬2.2公分 最厚1.2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8.3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7.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6.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玉柄形器。青白玉,表面沾滿硃砂。長方形,製作較簡。此類玉器盛行於商至西周早中期,其功能意義尚有爭議,但肯定是當時的禮制用品。器表浮雕平行弦紋及陰刻平行線紋。長5.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青綠玉柄形器。青綠玉,有綹,局部帶褐色。琢作一柄形器,扁長形頂部,頂下部份微縮,琢凸弦紋二周。下方形成肩部,直切而下,最下端削薄成不規則的插榫。較接近商後期的風格。寬1.55公分 17.3公分 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至西周早期 凸緣璧。草綠泛黑色,似為蛇紋石質。圓周不太規整。徑11.9公分 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 小玉琮。青黃玉,略帶半透明,表面未經仔細拋光。琢作一外方內圓的小玉琮。平素無紋。1.9公分 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爬蟲形玉珮。青白色玉質,瑩透溫潤,表面沾著混有硃砂的泥土。琢一爬蟲形動物作貼地匍伏狀,口部到頦下有小穿,用以佩戴。方眼、捲角,體軀上飾浮雕的細捲雲紋,尾端形成削薄的斜刃。為商末至西周的典型風格。長6.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 動物面紋玉鑿。略泛淺綠的灰石質,表面有風化的斑剝痕。雕作一長條型鑿,刃端有使用痕。柄端有不詳功能的兩個小圓凹。兩面器表各雕一動物面紋。「且」字形角,「目」字形眼,應屬龍的形象。動物面的下方,雕一周三角紋。由風格觀之,為典型商後期遺物。寬2.17公分 18.3公分 最厚2.0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 凸緣璧。形制似璧,然孔緣處突起,璧面陰刻八圈同心圓的弦紋。外徑18.8 孔徑6.69 緣高2.4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玉戈。綠色玉,大部分沁成淺赭色及白色。直援,尖形鋒,雙面刃,內援不分,交接處刻一圈菱格紋,內緣不齊整,其上鑽有一孔和四對陰線。27.8公分x5.2公分x0.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蟬形佩。青綠色玉,有許多白斑。長條形,頂作一「介」字結構,線條簡單。「介」字結構下鑽有一孔,應是用穿繩佩帶用。長3.4公分 1.11公分 0.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鳥形玉珮。青黃色玉質,表面沾有混了硃砂的泥土。雕一側面的勾喙捲尾鳥形,喙下、胸前、腹下、捲尾等處,各有圓穿,用以佩帶。長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 玉戈。青黃玉,表面頗多黃泥與硃砂。比例上,內部頗長,上面還雕有不太整齊的平行陰線紋,援的後段,琢有菱形紋。援的一角有傷缺。最寬7.7公分 29.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玉魚。青玉,局部帶白斑及墨斑。魚形,魚體呈直線,尾巴直長,頭部及尾端較薄,應為玉刀改雕而成(煩請確認)。眼睛鑽一圓孔,可以佩戴。5.1公分x1.2公分x0.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小玉戈。半透明綠色玉,表面有附著物。戈援作弧形,前鋒尖銳,內作鳥首形,其上鑽兩圓孔,兩孔中間雕一圓形內凹。8.1公分x2.4公分x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鳥形玉珮。青黃色玉質,表面沾有混了硃砂的泥土。雕一側面的勾喙捲尾鳥形,喙下、胸前、腹下、捲尾等處,各有圓穿,用以佩帶。長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青铜器时代(1) 
商晚期至西周 玉魚。綠色玉帶白斑。扁長條形,魚嘴微張,縫隙中有一小孔穿,單圈大眼,平行線刻魚鰭。直樸富古趣。長7.12公分 1.9公分 0.42公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