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 罗聘作品欣赏(二) 荷花 设色绢本
花 卉 设色绢本
端午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95年作 五毒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65年作
兰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板桥斯语颇似余胸中所欲语者。乾隆乙未五月廿九日,两峰道人罗聘并书。钤印:罗聘私印、遯夫、山林外臣、二十八宿罗心胸 诗堂:1.启功题:天下第一罗两峰兰竹巨幛。启功题。 钤印:启功、元白、浮光掠影楼 2.徐邦达题:板桥绝世惊人语,酝酿心胸幻作图。竹石如山映香草,看来高致两峰俱。两峰此图用板桥语,亦橅郑画而劲逸过之。真所谓不立一格,不留一格者。钦叹、钦叹。乙丑(1985年)四月,徐邦达拜观因题。钤印:蠖叟、徐邦达印 3.程十发题:潇湘图。乙丑之首夏,于三釜书屋观罗遯夫巨帧,为其生平力作。喜题之。程十发。钤印:十发、程潼鉴藏印:天津徐氏醉真收藏 “山林外臣”是扬州画派中另一位画家高翔(1688-1753)用印,高翔去世后罗聘借用了其中两方。收藏并借用前人印章在书画家中每见之。此幅《兰石》巨制所钤“山林外臣”亦曾见于罗聘1764年作品《观瀑图》。此图乃罗两峰四十三岁时仿郑板桥崖岸兰石大轴,画上跋,亦以板桥原句题之,但笔墨雄肆中另有一种清劲刚健之气溢出,并未全为板桥所囿。摹仿近人,表示对长辈艺术的感佩,古已有之,清初王鉴就有仿董其昌,甚至仿王时敏的作品传世,只能以此说明古人的谦虚及长于学习、善于学习,并非不善于创造,识者以为然否。此轴幅式巨大,书画俱佳,极难得。
墨 梅 立轴
双清图 横幅 乾隆戊申(1788年)作 幽谷崖石之间,蕙兰怒放,叶茂花盛,如翠袖舞风,罗带飘空;寒梅一枝,斜出崖上,劲枝疏花,更有出世之概。如此巨幅,画得幽奇清冷,却无空疏薄弱之感,自是高手。
剑阁图 纸本墨笔 此图是罗聘因友人张道渥(字水屋、号竹畦,自号张风子。)之请,根据李白《蜀道难》诗意所作。罗聘以雄健的笔调、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他从未到过的蜀道的艰难,喻示了人生的艰难。为了供托效果,罗聘用峭硬的短笔条作雨点,豆瓣皴,积染深厚表现出山石风化的质感。笔简意深,表现了山势的雄浑。
竹溪山居 立轴 罗聘是个多才画家,山水、人物、花鸟、兰竹,无不擅长,画风古拙野逸,品格在板桥、复堂辈之上。生前即为乃师金冬心所赏,每命捉刀,识者难分高下。盛年后屡游都门,翁方纲、钱箨石、法梧门等皆折节与交,推重备至。所作山水,风调多变,盖因见闻甚广,又能不羁故常故也。此作江乡小景,竹林茅舍,景极平易而趣极幽静,山头用米家法,与习见者稍异为其早年的笔。图上有钱竹汀题诗,竹汀是与两峰同时的干嘉名士,博学精鉴,有助于此画之考识。其右有近人黄宾虹先生长题,尤难得。
归帆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772年作 款识:归帆图、壬辰秋日作于都门行馆,两峯道人罗聘。印鉴:罗聘 罗聘,字遯夫,号两峰,安徽歙县人。侨居扬州,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笔情古逸、思致渊雅,自成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八幅《鬼趣图》受人注意。于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旧作,并作后记。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归帆图》卷作于此年秋天,为其生平行踪提供了实物资料。《归帆图》起手绘杨柳岸处风景佳丽,整装行旅的马车、担伙,沿着驿道而行,停泊在城外的行舟扬帆待发,点出《归帆图》的画意,卷后有燕台齐永龄、钱载、翁方纲、姚江魏近思、庄甫魏临、李奉瑞、画渔吴国耘、辽海张晸、高东、周厚基、吴人、金铨、周自邰题跋,呈诗酬唱都为罗两峰将离京师返乡的内容。人生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依恋之情溢于文外。称呼有两峰四兄、两峰先生、两峰老师、两峰大词宗等。可见两峰此时善画能诗名动京师,与文人逸士有比较深的交往情谊。此卷构图巧思多变,城楼驿桥,安置得体,用笔松动自然、线条遒劲、设色淡雅。是传世罗聘作品中比较少见的写生佳品。同时代人题跋资料丰富、书法精良,为画卷更增价值。
袁枚像 水墨浅绛纸本 1781年作 此画绘袁枚侧身持菊像,上有袁枚三百余字的题跋,款曰:“乾隆辛丑十月二十三日,随园老人子才戏题。”时年为1781年,袁枚66岁,罗聘49岁。此画为张大千先生旧藏。 画中袁枚(1716-1797),秃头长须向右侧视,面部刻划精细入微。画人之有神无神在于目,故顾虎头曰:“传神写影,都在阿堵中。”袁氏之眼神睿智、深沉、坚毅,因有喜悦之情,而眉梢之纹微微挑起。五官及额上颚下之皱纹,既能一一无差,复能勾勒点剔,灵动而有圆转之妙,一股英杰不凡之概,流溢于眉睫之间。此画衣褶以浓墨勾勒,线条类钉头鼠尾状,笔势流畅、生动自然。 此画袁枚之题风趣而具哲理,其曰:“两峰居士为我画像,两峰以为是我也,家人以为非我也,两争不决……我亦有二我,家人目中之我,一我也,两峰画中之我,一我也。……两峰居士既以为似我矣,若藏之两峰处,势必推爱友之心,自爱其画,将与鬼趣图、冬心、龙泓两先生像共熏奉珍护于无穷,是又二我中一我之幸也。”罗聘也真乃有情有义之士,因其珍护,冬心、丁敬两像现藏于浙博,而袁枚像在日本,供海内外识者共谛视之矣!
冬心先生像
丁敬像 纸本设色 《丁敬像》是罗聘肖像画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丁敬倚杖坐石,光顶高额,脑后几许白发,头颈伸得特别长,造型夸张,怪中见美,拙中含趣。袁枚在诗堂上题云; “看碑伸鹤颈,拄杖坐苔矶。”罗聘画中有诗,袁枚诗中有画,诗画呼应,相得益彰。此像构思造型别出心裁,罗聘发展了他的老师金农的肖像画法,追求文人画的天趣、人趣、物趣,为传统肖像画开拓出新的领域。本图没有作者署款,据裱边丁敬手书《送诗客罗君遁夫归扬州》诗及丁敬致罗聘书札,得知此像并非受命之作,而是罗聘出于对前辈敬仰之情,在杭州画成后携归扬州,留作纪念。创作时间很可能是在乾隆二十八年春天,是年丁敬六十九岁,罗聘三十一岁。
易安像 纸本设色 中国传统人物画着重写意传神,罗聘的肖像画中同样体现了这种追求。嘉庆三年(1798)初冬,罗聘遇老友易安,便绘此图以作临别纪念。整个画面施以淡墨,行笔稚拙,给人以素雅,潇洒,安宁的感受。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