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鹩歌 2015-12-24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视频: 《乒乓球技术训练》实拍鲁能乒校学生横拍正手拉球练习 (如果显示不了视频请在优酷上搜索此标题即可)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挥拍是由慢到快的运动过程,不是匀速。有关这个话题,在很多的帖子里都有提到,不是我今天的话题。我今天要分享的是由慢到快的加速是怎样实现的。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先做个假设:

1、蹬转带动手臂,肘与腕固定,此时的拍子运动速度假设为30公里时速;

2、不蹬转,身体、大臂、手腕固定,只收小臂,此时的拍子运动速度假设为30公里时速;

3、不蹬转,身体、大臂、小臂固定,只动手腕,此时的拍子运动速度假设为20公里时速。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规范的蹬、转、收,就是把这三个动作叠加:30(蹬转)+30(收小臂)+20(手腕内旋)=80公里时速(由启动30公里时速加速到80公里时速)。虽然只是假设的速度,但这三个速度的比例关系大致差不多的,至少你可以通过这个假设数据里看出,收小臂+手腕内旋,对于拍子的运行速度起到多大的加速作用。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挥拍的加速度,不是刻意力量的控制而先慢,再放大力量加速而后快的改变速度(改变加速度{:soso_e134:}呵呵!物理术语,不懂)而是因蹬、转、收的合理性、连贯性,自然的由慢到快的加速。也就是说规范做好蹬、转、收(收小臂不要太早)由慢到快是自然形成的。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再来谈收小臂(加速)的时机:

1、快攻、扣杀是以速度为主,需要尽可能最快的撞击速度,应当以最高速触球,所以收小臂(加速)在触球前;

2、而拉弧圈则不同,拉弧圈是以旋转为主,需要滞拍延时获得加速摩擦,不能以最高速触球,以免脱拍太快,所以收小臂(加速)在触球之后。有关理由在其他帖子里多次分享,不再赘述。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关于手腕的功效:

20公里时速的加速,因该很可观吧?手腕的合理利用,无异于画龙点睛。很多人有手腕固定的观点,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

挥拍的加速度快慢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