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杂谈】赏石悟道(下)

 秦岭之尖 2015-12-24



赏石悟道(下)


本文来源:迷罗佛的空间


人们欣赏奇石,初为喜之爱之,随着赏石实践和赏石理念的逐步深入,继而探索赏石价值定位——研究其文化及经济价值潜力和人格修养意义。为此,“悟道”便成为赏石者进入高境界的必修课。




紫气东来


当年,佛祖释迦莫尼虽出身王子,然因有感于人间“七苦”,曾于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终悟佛法,由人成佛。可见人与佛相通,法由人“觉悟”。赏石亦如此,虽因石因人而异,然只要悟得此理,便可人石合一,释禅机而自有所得也!




垂 成


赏石可入静,得超然而空灵。庄子曰:“乘物以游心”、“心游万仞”、“独与天地精神共逍遥”。欣赏奇石,其趣在石态,其情在会意,相互融通,方出境界。石出山野,虽居于人世,但超然于世俗,卓尔不群,仙风道骨,其不求名利,不事奢华,居庙堂而不傲,置草舍而不卑,既不仰视权贵,也不俯视布衣,朴实如野叟,天真若村姑,满面清风,朴实无华。因心清而不奢求,因无求而不媚人;因坚贞而呈纯真,因纯真而守自尊。面对花花世界,浮燥人生,置宣嚣而冷静,面诱惑不动心,谦谦如君子,虔诚胜老僧,仿佛陶翁面世,俨然天外高人。如此品格,怎能不赢得敬重?




律 动


赏石也是玩石。既是玩,就别玩累了。要实现赏石之逍遥境界,就要把赏石活动把握在有为与无为之间。所谓有为,即是为奇石之收藏鉴赏适当付出精力财力,量力而行,决不勉强硬撑。所谓无为,即是玩石头要讲缘份,讲机遇,顺其自然,随遇而得,不要玩出烦恼,玩出负担。要在随缘中享受赏石带来的宁静和祥和,让理性清明,精神飞翔,陶然于物我两忘,悠然自得,乐在其中。




腾 飞


赏石可宽和,因怡然而仁爱。赏玩奇石是一项高雅的艺术活动,赏者之学识、心态、氛围、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赏悟境界。奇石以其清奇安祥之德性,可引人入静,进入惬意的轻松状态。古之“醒酒石”虽系传说,却也在今人中得到佐证。不少朋友都曾坦言,醉意中赏石石最美,朦胧中与石对话,如遇知己,讲悲欢离合,悟人生真谛,比清醒时更多几分怡然和惬意。石不能言,然却能给人以美好和启迪,让人感受其魅力和可爱。




超凡脱俗


夫子曰:“能得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奇石端祥万态,谦恭如圣人君子,宽和处世,广得人气;诚实守信,不谐势利;意态空灵,装点天地;惠利八方,富裕社会。奇石不懂仁爱,但它具备仁爱的本质和情怀,能让读懂它的人感受仁爱的光辉。这难道不是大仁大爱的表现和贡献吗?




春山如醉


仁爱实质上是一种和谐,一种付出,一种人之本性,同时也是一种享受。仁爱需要立志高远,视天下祥和美满为己任;仁爱需要处世真诚,视虚伪、阴谋和敷衍为耻辱;仁爱需要坦荡宽容,与人为善,善处恩怨。仁爱之德应特别倡导于当今赏石界。赏石,本是清逸闲雅之举,但由于社会上某些浮燥和物欲之影响,导致一些石友迷惑其中,见利忘义,勾心斗角,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失去了玩石的本来意义。当然,更多的是石友们通过赏石,提高了境界和修养,增强了联系和友谊。“石友”作为媒介和纽带,已成为全国赏石界的“通行证”和“接待证”,构成了观赏石界和谐融洽互助互利的大家庭。




踏 浪


奇石数方悟天地,清茶一杯论春秋。赏石悟道,修养人生,已成为当今高境界玩石人的一种追求。君不见,有多少石友,通过赏玩奇石,物资生活富裕了,社会地位提高了,气质修养改变了,这便是奇石之功!当然,石为本体,关键在人。人靠智慧,石能启迪,钥匙就在每个人心中。




店 小 二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