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几社 2015-12-24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21卷第2

    20072

    成都大学(教育科学版)

    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Educati0nalSciencesEdition)

    VO1.21NO.2

    Feb.2007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刘静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13070)

    【摘要】BrownLevimon的面子理论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该理论是建立在西方

    文化基础上的,因此,对于其跨文化普遍性问题,中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质疑.中西方文化中,'面子'具有不同的文化特

    .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行为中体现出的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交往中的障碍,从而有效促进跨文化交

    .

    【关键词】面子理论;积极面子;消极面子;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44(200r7)02012303

    '面子'这一概念首先是由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缙

    (1944)介绍到西方的.之后美国学者ErvingG0肠瑚(1967)

    此概念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讨论了人际关系,为社会语言学

    的有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BrownLevinson(1987)

    '面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面子保全论'(raceSay. ingTheory).Scoilon,RS.W.Scoilon(1995)将面子理论进一

    步深化,指出面子具有矛盾性特征(Paradox0fe).biao

1/10页

    (1994)BrownIevins0n面子理论的普遍性提出质疑, 认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面子'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 着重对中西文化中不同言语行为所蕴含的'面子'差异进行 探讨与比较.

    

    ,'面子'面面观

    ()西方文化中的'面子'

    BrownLevimon'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 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Brown&Lotin.

    son,1987:61).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 持或增强.他们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 面子(positiveI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Ice).积极面子是指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 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 己选择行动的自由.(Brown&Ievins0n,1987:62)Brown&

    Levimon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两种面子都会受到侵 ,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着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威 .因此,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IhreateningActs,FI)(Brown&Lrl80n,1987:24),而礼貌的 会话功能就在于保护面子,降低面子威胁行为的威胁程度. 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大致可分为四大类:(1)威胁听话 人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向听话人命令,请求,劝告, 威胁,警告;(2)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不 同意听话人的见解,向听话人给予批评,蔑视,抱怨,谴责, ,侮辱,对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持否定态度;(3)威胁说话人 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向听话人表达谢意,接受批评, 对听话人过时的反应作出违心的许诺或提供非情愿的帮助; (4)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的道歉,接受批 评或恭维,忏悔,承认有罪或有错;等等.

2/10页

    在此基础上,ScoilonScollon指出:面子是一个矛盾的 概念(Paradox0fe)(Scollon&Scolon,1995:36),其中包括两 个子概念:'参与'(involvement)'独立'(independence). 交际中,一方面,说话者必须要关注对方,或向对方给予关 ;另一方面,说话者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对对方的独 立需求也表示尊重.面子的矛盾性就表现在:如果给予对方 过多的关注或参与,势必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利和独立性; ,当说话人维护自己的权利和独立时,可能会侵犯对方的 权利和独立,同时又会降低对对方的关注.

    ()汉文化中的'面子

    汉文化中的'面子'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面子'''. (Mao,1994)胡先缙用语义分析法对二者的定义进行了研究. 他将'面子'定义为'个人的声望和地位得到公众的一致认 ';''是指'群体对于符合社会和内在道德行为标准的个 体尊敬'.(h,1994:457)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汉文 化中'面子'的内涵:

    第一,在汉文化中,面子是个体身份与理想形象要求的 表现,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 体的行为必须符合这种身份和形象的要求.在汉文化社会 ,具有一些公认的道德规范与理想人格标准,它们规范着 个体的言行,例如仁义要求,德才要求,忠信要求等.个体的 言行符合社会普遍的标准就挣得了面子,违背这种普遍的标 准就丢了面子.

    【收稿日期]2006l114

    【作者简介】刘静(19r76-),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兰州交

    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跨文化

    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

    

    l23?

3/10页

    22OO72月成都大学(教育科学版)No.2 Feb.

    第二,面子是人情关系与人际影响的象征.汉文化社会 特别重视人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融洽,情面被看成是个体人 际影响度和关系融洽度的标尺.在人际交往中,给对方以情 ,达成关系的和谐,就给了对方莫大的面子,反之就会驳了 对方的面子.这种情面面子广义上与BrownI_evinson的积 极面子要求相同.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差异

    ()历史渊源

    虽然BrownIevinson认为其包括面子理论在内的礼貌 理论具有普遍性,但礼貌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因此,我们有 必要深入到特定文化中去理解'面子'的差异性.(何兆雄, 2000:239)

    西方文化源于公元前20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文化,后者 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和民主精神.这使得西方文化在 诞生之初就带有民主自由的烙印.在神权之上,蔑视人权的 中世纪之后,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刚刚冲破封建主义的桎 ,新兴的资产阶级中就涌现出大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将人 性和人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这种人文主义思想 逐步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 价值,形成了一种以'个人自由'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西方'面子'理论中的'消极面子'(negativef~ce)正是在 这种文化氛围中形成的.

    中华文化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其思想精髓是 '天人合一''仁爱'.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个人被看作社会 和整个人类的一分子,要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赋予 的责任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品质.因此,中国文化具有高度

4/10页

    重视社会整体,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悠久历史传统.儒家文 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孔子的这种' '思想与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紧密相连.在这 种等级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竖式的,它强调个人要 严格按照自己在等级体系中的位置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最 大程度上服从于自己所在的社团或社会,以期达到社会道德 规范的标准.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面子'则与西方的' '不尽相同.

    ()'面子'的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中'面子'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

    首先,在中西文化中,'面子'一词涵盖的意义不同. 文化中的'面子'强调公共面子.公共面子不是强调个人愿 望的迁就,而是强调个体行为和群体观念,评价的和谐统一. BrownI_evinson'面子'则强调个人面子(Mao,1994),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 形象'(Brown&l_evinson,1987:61).

    其次,中英文化对消极面子的认同程度不同.在汉文化 中很难找到一个与消极面子对等的概念.根据Mao(1994) 研究,面子的自我取向特性在西方是适用的,而在强调个体 归属与群体的中国文化中并不适用.因此,中国人的面子概 念并没有包括消极面子这一部分.因此,汉文化中的'面子'

    l24?

    ''都更接近于BrownIevinson提出的积极面子,因为 中国人都希望得到群体的接纳,认可和尊重,而并不崇尚过 度地满足个人行为的自由.例如,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 国人会不停地劝对方'多吃点','别停筷子',从而营造一种 和谐一致的气氛,以显示礼貌,客气,以及和对方属于同一群

5/10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