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校划片能让学区房降温吗

 蓝之星 2015-12-24

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正考虑推行“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这意味着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所学校。

看到消息,北京市的刘胜墨有点坐不住了,半年前,为了女儿将来能到海淀区育英学校读书,刘胜墨以单价6万元/平方米买了复兴路61号的一套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板楼。

“如果将来不能确定能上育英学校,我的房子真的是白买了。”刘胜墨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尽管教育部目前还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但推行“多校划片”或许只是迟早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4年初,教育部就发文要求在上海(楼盘)、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试点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8个月前,教育部在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上部署,将试点城市扩大到24个。

教育部此举,旨在给火热的“学区房效应”降温。学区房被戏称为房子中的战斗机,其价格的高昂甚至离谱,从来不缺乏例证。

而如果推行“多校划片”,学区房的优势很可能荡然无存,家长过分追捧学区房、中介大肆炒作学区房的状况就可能会改变。

教育部的动向无疑会成为一个“风向标”。只是这阵风何时刮?又将会带来怎样的效应?牵动人心。

学区房:让家长爱恨交加

自教育部拟推“多校划片”的消息披露后,最纠结的莫过于那些有孩子要上学的家长们:已经买了学区房的担心房子白买了,还没买的则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买。

刘胜墨就是个典型。他说他甚至无法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对学区房,他现在是爱恨交加。

“我看过学区房的学校有海淀区五一小学、海淀区人大附小、海淀区育英学校、西城区裕中小学。”他给法治周末记者盘点了半年前看过的学区房。

最终他确定了育英学校,也是在学校和房价中进行了均衡。

“育英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可以直升本校初中,育英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不错,据说最近几年进步非常大。”刘胜墨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而且这个片区内有一大半都是中央部委的房子,所以能够出售的房源非常少,自然价格就非常高,大概都要6.5万至7万多/平方米,带电梯的房子非常少,而且房子大都比较老,真的只能用破旧来形容了。”刘胜墨说。

和刘胜墨一样,许多家长在孩子刚刚大一点甚至没出生之前就投入了买学区房的大军中。

学区房虽然贵得很,但向来不愁卖。

这不仅是因为买了这样的房子就可为孩子锁定一所好学校,而且因为学区房抗跌性极强,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品。虽然买时难免“痛”一点,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很合算的。

如今,随着国家层面对“多校划片”政策的推动,包括刘胜墨在内的不少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因为未来入学政策的不确定性而焦虑。

不过,对那些正准备购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政策的变化可能会让学区房的价格不再虚高。

但目前效果还没有显现。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所在区域的学区房价格还是高企不下。

多校划片:风从去年来

尽管目前教育部还没有给出多校划片的具体时间表,但媒体把教育部的这次表态和今年3月的一次调研座谈会联系在了一起。

3月31日,教育部在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上部署,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

此外,会议还要求整体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努力实现过程公平。

事实上,早在2014年初,教育部就发文要求在北京、上海、广州(楼盘)等19个重点大城市试点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

今年3月的会议将试点范围扩展到24个,增加了郑州(楼盘)、福州(楼盘)、南昌(楼盘)、长沙(楼盘)和贵阳。

同时,教育部对这24个重点大城市2015年的中小学招生工作作了明确要求,所有县市区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

现在相隔不到8个月,教育部又再一次重提,鼓励地方部门多校划片,给学区房降温,可见学区房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程度。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4万所,在校生达1.38亿人,在各级教育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

为促进学校、区域均衡发展,从2013年开始,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并建立了复查监测机制,对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区进行监测和复查。

但是,县域均衡并不能满足学生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在收费择校、推优等形式相继被禁之后,学区房成为了家长们唯一的选择。择校被形容为“过去凭条子,现在凭房子”。因此,也就出现家长们一掷千金买下名校附近的旧房子这一现象。

按照现有制度,购买了名校所在学区房的小孩自然可以上名校,而普通学区的孩子只能上普通学校。

但如果实行多校划片,一些买了名校学区房的孩子有可能会被分到普通学校,而普通学区的孩子则有可能分到名校。买学区房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其实,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和中小学入学有关的政策,如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初中对应小学、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等。

在此背景下,不少学生家长都感受到了政策转向的信号,也有不少人担忧,“自己花高价买的学区房难道没用了”?

未来:需有配套措施跟进

针对择校热,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需标本兼治。

“首先要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市域均衡,同时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划分大学区等方式,迅速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这是根本之策。”

同时,将通过多校划片这种方式为学区房降温,并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曝光择校现象,把就近入学落到实处。王定华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实行多校划片,被寄予了缓解择校热的厚望。

他介绍,多校划片就近入学,可大幅提高就近入学率,也可让学区房降温。但从试点城市看,随着多校划片的实施,“择校”变为了“择学区”,“学位房热”演变为“学区房热”,反而导致学区房价格飙升。

另外,同一学区内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在同一学区内也存在择校现象。

“原因在于,如果学区与学区间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纵使实行多校划片入学,还是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热。”熊丙奇说。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也认为,择校的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是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同样是供给侧改革。”他说。

熊丙奇指出,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必须有配套措施。

首先,必须在学区内公开、透明配置学位,在学区内成立学区教育委员会,委员由政府部门官员、学校校领导、教师代表、学区居民代表、社会人士担任,其中教师代表、居民代表、社会人士代表由选举产生。

其次,必须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缩小学区与学区之间和学区内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差距。

此外,教师待遇的差异问题一再被熊丙奇提起。

“前不久国家提出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并提出经费随学籍走,但这主要指的是公用经费、学生的学杂费、教材费等费用,还未涉及教师的待遇。”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教师的待遇占义务教育经费的最大部分,而教师待遇的差异,是学校办学最大的差异。要全面做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统一标准,推进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统筹,并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陶西平认为,就近入学是控制需求方面的措施,下一步教育系统应该适应需求,提供更多学校、开辟更多资源。比如上海推行的公办学校负责保基本,民办学校提供选择,北京的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都是很好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