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梭罗与庄子的生活观:简单生活 贴近自然

 天水伊人是幽兰 2015-12-24

  ——“到林中去”与《齐物论》对比分析 

  梭罗与庄子的生活观点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基于《瓦尔登湖》首章和《庄子》《齐物论》中的阐述,分别阐述并对比分析了梭罗与庄子的生活观。 

  《瓦尔登湖》第一章介绍了梭罗崇尚简单而纯朴的生活,号召一切从简,回归自然,快意人生。 

  1. 回归自然的观点 

  19世纪的美国是个物质财富极端充裕但精神财富极其匮乏的时代。为了追逐利益的积聚,人们勾心斗角,迷失本性。正如梭罗在第书中所说,“把我吸引到森林中去住的一样东西就是我可以有时间和和机会看到春天的来临。”他之所以到林中去是为了有时间和机会体味春天,更加亲近自然。离开这个喧嚣的“闹市”回归到自然中去尽享简单却又满足,和谐而不空虚的生活是唯一能够不被污浊的社会风气污染的机会。 

  2.义利观 

  如果说义就是应该做的事,各种道德要求与人生义务,利就是一般所谓的利益,即在一种社会形态下,许多人聚在一起去分辨某些价值,譬如说谁应该掌权、谁该有名声、谁该有地位。梭罗曾被问到拿出自己津贴的多少帮助过多少贫困孩子,虽然他认为“这是做好事,是行善,几乎是人类足够尊重的唯一美德,但是他更相信它是被大大的过分尊重了,是我们的自私把它过分尊重了。”在我们做我们所认为是义的同时有没有去想对方可能不需要这份同情,“他们穷,穿的旧、脏,但并不太冷和太饿。他们的生活状态不代表他们运气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的喜好。如果自私的给顶旧穿破的他们施舍钱,他们可能会用这些钱去买更多带洞地旧衣服。” 

  “我看到城里的一些年轻人倒霉地成了农庄主,拥有了田地,牛马和农具。我说他们倒霉是因为得到这些比失去更容易。”暗示背负利益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同样要背负体力和精神上的重压。 

  “第一个夏天末的一个下午,我去村里取我修补的鞋,我被抓住了并被关进康科德监狱,因为我没有交州税,或许是我冒犯了州里权威们:那些象贩卖畜生一样贩卖男人、女人和小孩的人。”他更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那些昧良心赚黑利的人的无耻。 

  3. 简单生活,自得其乐的观点 

  在梭罗看来只要能满足基本的吃、穿、住的需要,为什么还要拼劲生命去追逐那不必要,死后又带不走的虚利?财富最终得以积攒,但已无生命享受。在生命的尽头回想这一切是何等的悲哀。他在书中写道:“我说我不喝茶、咖啡、牛奶,也不吃黄油及新鲜肉食,所以用不着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而去干活。并且,因为我不使劲干活,我就用不着吃很多,所以我花在食物上的钱很少。可是他茶、咖啡、牛奶什么都喝,黄油、肉什么都吃,所以不得不卖劲干活来为这些东西付钱,而他干活卖力,就得使劲地吃来弥补身上的损失。”追求可以不要的东西,就要付出极大地牺牲和辛劳。 

  庄子对于人间的竞争、斗争与战争,总是以批评嘲讽的语气。世人所向往的富贵功名以及浮华享乐,无不让人付出自我遗忘或自我遗弃的惨重代价,实在得不偿失。他主张在追求身心之外还应该去悟道,展现灵性的光辉,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超脱世俗的枷锁。《齐物论》中同样论述了他的多样生活观,以下也从三方面阐释庄子的生活观。 

  1. 辩证思维,顺其自然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 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意思是:世上万物无不存在着自身对立的那一面,也无不存在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事物的对立两面是相互依存的,互为原因的。虽然是这 样,任何事物随起随灭、随灭随起;刚肯定就转向否定,刚肯定就转向否定。是非是变化无定的。所以圣人超脱了是非之论,知道“是非”“彼此”相对却又没本质的区别,于是顺其自然。 

  2.超越义利,不为得而喜,不为失而悲 

  庄子强调,从三代以下几乎所有的人都为了某些东西而放弃了自己的本性。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人应该活得自在不受约束。可是现在一般人为了利而牺牲自己;读书人为了名而牺牲自己;做官的为了家而牺牲自己;圣人为了天下老百姓而牺牲自己。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所牺牲,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圣人跟一个老百姓是没有差别的。一个老师认真教,他的价值未必比一个做生意的人高。每一个人都是为了某些身外之物,而牺牲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健康。庄子指出这一点,就是在说明也应该设法超越义与利。 

  富贵权利本是偶然,临时的,来时不能抵御,去时不能阻止,所以不应为富贵权位而随意放纵心志,不要因为穷困贫苦而趋附世俗,身处荣华富贵与穷困贫苦都同样快乐,所以没有忧虑。因为寄托失去就不快乐,那么即使有过快乐,又何尝不是心灵上的荒芜呢?所以说,由于外物而丧失自己,由于世俗而迷失本性,那就成了本末倒置的人了。” 

  3.戒骄戒躁,简单生活。 

  《庄子·齐物论》中有言道:“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意思是:人承受形体而出生,就执著于形体的存在,直到生命尽头。它与外物互相较量摩擦,追逐奔驰而停不下来,这不是很可悲吗?“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意即:他们睡觉时心思纷扰,醒来后形体不安,与外界事物纠缠不清,每天勾心斗角。很明显,这样的困境可以推源于他们对超过生活必道理的须之外事物的过度追求,领悟人生真谛的贫乏。也体现了庄子倡导悠闲简单,没有隔膜的生活态度。 

  梭罗与庄子对生活的观点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倡导简单而悠闲地生活,鼓励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同样贬斥追逐财富,勾心斗角,迷失本性。所不同的是梭罗的生活观悠闲中莫不夹杂着消沉与无为。如果人们只一味的顺其自然,不去改造社会,社会还怎么进步?一切都有规律,有好的一面,必然有不好的一面,倡导悠然自得,不争权夺势、利欲熏心固然是好,也要谨防社会整体的没落。年轻人应该辩证的去看,不能一味的听从。庄子的道家学说有净化人精神的功效,悠然但不消沉。主张人的身心满足外,最高境界应是“斋心”,悟道以陶冶情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