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胜群:杂文、随笔创作的后来者

 以己之名 2015-12-24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姜胜群是文学杂志《小说林》的编辑部主任,同时也从事文学创作,尤以小小说创作为主。退休之后,呼啦啦抡起杂文、随笔两板大斧,虎虎生风,令人刮目。
   胜群其文,深刻、犀利,绝不隔靴挠痒。乐平市赵家山煤矿因缺乏防护而患上尘肺病的矿工有36人,连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但当地法院一直拒绝受理此案,相关负责人解释——“乐平市涉及到这种煤矿、水泥、石灰石这个行业的职工非常多,我们都清楚法律是具有示范作用的,可能会起这种引领的作用。”就是说,怕有大量患病的工人跟着打官司,“局面不可收拾。”对此,胜群在《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质正义》(《生活报》2015年2月15日)一文中尖锐指出:“本应秉持司法中立的人民法院,一屁股坐到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弱势群体的对立面——财大气粗的矿主一边。”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胜群疾声呐喊:“乐平市法院的不作为,凸显司法过程中程序正义的缺失。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质正义……任何人,尤其是执法人员,不仅要对实质正义负责,也要对程序正义负责,违反了,就要追责。否则,岂不愈‘闹’愈烈,真的局面不可收拾?”在姜胜群这番疾声呐喊后的三个月,自2015年5月1日起,《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正式施行,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从程序上,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
   杂文、随笔是文学体裁,当有文采。《闲话说“闹”》(杂文月刊2015年2期上,《特别文摘》2015年4期转载)一文,开篇便以生动的语言,诙谐的行文,一下子将读者吸引住——“国人大概自古就是离不开‘闹’的,你看,老祖宗时就有‘闹洞房’‘闹花灯’‘闹元宵’……这些‘闹’,都是高兴的表现,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正能量’。但也有不和谐的闹,如地痞牛二闹事儿,闹得人家杨志恼怒起来,‘嚯’的一刀,牛二掉了脑袋,闹大发了。梁山好汉更是‘闹’的豪杰,呼啦一下,闹到法场去了。国人喜欢的孙悟空,一个跟头上了天,干脆来个‘大闹天空’,闹得玉皇大帝不得安宁。” 不到二百字的开头,用了十三个“闹”字,把“闹”的主题,如扔集束炸弹,轰轰隆隆,炸开了花,读者想溜号都难。接着便是“‘嚯’的一刀”“呼啦一下”“一个跟头上了天”,趁热打铁,将“闹”的主题,生动、鲜活地展示开来。
   把杂文、随笔写得文学些,这话说起来容易,写起来,真的很不容易。姜胜群的杂文、随笔写得生动、鲜活,有文采,想必得益于其长期耕耘文学期刊,勤奋文学创作。《文言二则》(《杂文月刊》2013年8期上)中的《捕蛇者后人说》,全篇仿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将当代社会底层矛盾,借助文言文的简洁、柳宗元《捕蛇者说》的经典神助,淋漓揭示,一气呵成。《新房铲“大白”,这是为什么呢?》(《生活报》2014年2月23日),则完全借助喜剧明星小沈阳耳熟能详的“这是为什么呢?”的口头禅,把建筑和装修中巨大浪费的沉重主题,以诙谐、讽刺的形式展示出来,借以警示国人——“十家装修九家铲,一家不铲是脑残”,这一铲,全国一年就铲出258.3亿元的建筑垃圾!
   作为一位成熟的作者,姜胜群在杂文、随笔的理论上,也积极探索,在《杂文不是杂货筐》(《杂文月刊》2013年10期上)一文中鲜明提出,杂文不是杂货筐,不能什么文体都往里装:“鲁迅的杂文,可以用‘针砭时弊、短小精悍’八个字来概括。针砭时弊是思想,短小精悍是形式。这就是杂文。……写什么,怎么写,是每个作者的权利,作者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抒发不同的情怀……但杂文不同,‘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鲁迅的棺椁上之所以盖着‘民族魂’的大旗,因为他是真正的战士。”
   姜胜群写杂文、随笔,虽然是后来者,但起点高,作品深刻、犀利,有分量,值得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