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皇妃

 潇湘剑客WJH 2015-12-25
宋微宗                                                                                                                                                                        1惠恭皇后  王氏                                                                                                                                              王氏(1084—1108),宋徽宗赵佶皇后。开封人。其父为德州刺史王藻。王氏于元符二年(1099年)嫁给端王赵佶,封顺国夫人。1100年赵佶即位被立为皇后。四个月后,儿子赵桓出生,是为钦宗。此后王氏又生有一女崇国公主。王氏后被宦官诬陷其行为不检。赵佶派人去查,结果毫无实情。此事使得王氏终日郁郁寡欢。大观二年(1108)十月,王氏病死,年25岁。出谥“靖和”,后改为“惠恭”,葬于裕陵西侧。                                                                  2显肃皇后 郑氏                                                                        显肃皇后郑氏,北宋宋徽宗的第二任皇后,开封人,父亲封为太师、乐平郡王。

    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自入宫后喜好读书,奏章整理得井井有条,徽宗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王皇后逝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册立郑氏为后,后来有宫人为她制作冠服,郑皇后深明大义,其时国库不多,冠服又奢侈,于是命宫人改制贵妃时的旧冠。

    钦宗即位后尊郑皇后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靖康之难汴京陷落,郑太后为金人所掳,五年后逝于五国城,享年五十二岁,她的死讯传回南宋高宗那处后追谥显肃,与徽宗葬会稽永祐陵。郑后的族人散居于江南,高宗曾经下诏寻找。                                        明达皇后大刘氏出身寒微,入宫后即为徽宗所宠幸,由才人晋升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生济阳益王赵棫,祁王赵模,信王赵榛。政和三年(1113年)秋薨逝,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达。

    《宋史·列传第二》有记载:“先是,妃手植芭蕉于庭曰:‘是物长,吾不及见矣!’已而果然。左右奔告帝,帝初以其微疾,不经意,趣幸之,已薨矣,始大悲恻。特加紧四字谥曰明达懿文。叙其平生,弦诸乐府。又欲踵温成故事追崇,使皇后表请,因册赠为后,而以明达谥焉。

    明节皇后小刘氏出生低微,由内侍杨戬引荐入宫,为宋哲宗昭怀皇后刘清菁的使女。刘妃天资聪颖,善解人意,且心灵手巧,善化妆,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制,她的聪颖美丽深得宋徽宗喜爱,初封为才人,后晋封淑妃,称安妃。生建安郡王赵柍、嘉国公赵椅、英国公赵楒和和福帝姬。宣和三年(1121年)安妃一病不起,薨逝,享年三十四岁,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节。徽宗对其死大感悲恸,其时宫人皆泣悼之,崔妃却面无戚容,徽宗又悲痛又气愤,其后借故将之贬为庶人。

    徽宗对安妃念念不忘,第二年赏灯时节,他回想起和安妃出行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一词:

    无言哽咽,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阳时月。                                       贵妃乔氏本出身贫寒人家,后来因为一个契机被选入宫中当了宫女,不久调到中宫侍奉郑皇后。此时她结识了一个姓韦的宫女,两人情趣,于是结为姐妹。不久,乔氏为皇上侍寝,风流的徽宗对她的娇柔美丽非常喜欢,乔氏乘机推荐了韦氏。不久,韦氏为徽宗生下一个儿子。

    韦氏与乔氏同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崇宁五年,封平昌郡君。大观元年二月进才人,六月进为婕妤,大观二年又升为修容。她并不受宠,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为人质时,由于康王赵构自愿前往,徽宗遂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

    1126年靖康之难时,与徽、钦二宗及六宫后妃、皇族等人同时被金人迁往北方,“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宋钦宗的朱慎妃在中途解手时,遭千户国禄的调戏。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抵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韦贤妃以下300余人入浣衣院(官妓院),钦宗的朱皇后不堪受辱,投水而死,史载“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不久赵构在南京登基为帝,韦贤妃又转送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与徽宗关押在了一起。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韦贤妃被遥尊为“宣和皇后”。

    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宋徽宗病死于五国城。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战派完颜宗弼(兀术)率领金**队南侵,先在开封正南(偏东)的顺昌败于刘锜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颖昌,在金国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完颜宗弼开始转向接受议和。

    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同时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等大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十一月间,宋、金为《绍兴和议》达成书面协议。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南宋朝廷杀岳飞,据《宋史》载是为了满足完颜宗弼议和所设前提。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离行时,宋钦宗披头散发死命的挽住她座下的车轮,请她转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韦贤妃哭着说,如果你不回来,我宁愿眼睛瞎掉算了。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韦氏知道儿子对皇位的隐忧(高宗已绝后,钦宗回来必继承其帝位),再不敢重提当日对钦宗的许诺。晚年患有目疾,应是白内障,道士皇甫坦以针灸为韦太后治好了一只眼睛。韦氏后来又多活了十七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去世,享年八十岁。也有记载为90岁终,当时民间谣言太后在金国嫁人生子,高宗为降低谣言把太后年龄增长10岁。

    懿肃贵妃王氏原本与显肃皇后郑氏皆为神宗皇后向氏的侍女,徽宗在朝见向皇后时也由两人服侍,因而产生感情。徽宗即位后,册封王氏为平昌郡君,最后升为贵妃。政和七年(1117年)王贵妃逝世,谥号懿肃贵妃。有女:柔福帝姬。

    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帝姬是徽宗按蔡京的建议对公主的称呼),入金后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有,后又被赐予徐还。

    建炎四年(1130年)有女子以柔福帝姬的身份逃回南宋,宋高宗命老宫女和老宦官察验,都感觉这女子相貌很像,盘问宫中旧事,也能够回答得圆满。唯一值得怀疑的地方是一双大脚,不似徽宗的公主所有。但其人回答也有道理:“金人驱逐如牛羊,赤脚奔走万里,一双纤足岂能仍如旧时模样?”因此被宋高宗确认为真,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袅为驸马。

    绍兴十二年(1142年)韦氏归宋,称真的柔福帝姬刚刚于回宋启程前一年死于五国城,南宋的柔福帝姬为开封尼姑静善冒充,赵构随即下令诛杀静善,即加柔福帝姬。这就是所谓的“真假帝姬案”。宋人笔记《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和《南渡窃愤续录》认为,这位被杀之静善实际是真的柔福帝姬。韦氏在金国也归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正好和柔福帝姬共事一夫,回宋后为名声计杀柔福帝姬以灭口。

    《宋史·公主列传》:“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薨。静善遂伏诛。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南宋官方的说法是恰恰在要被放回前一年病死,这个韦氏所说的真柔福帝姬的运气也极差,而且死无对证。

    另外,所谓柔福帝姬嫁给汉人徐还于绍兴十一年死于五国城,都是韦氏的一面之辞。除柔福帝姬外,其他被掳到北方的所有徽宗帝姬不是被金国贵族占有,就是进洗衣院成为官妓(见宋徽宗条目),没有一个能够到五国城徽宗钦宗的身边。韦氏自己也是因为高宗即位后成为高级人质,才被金国送到五国城特殊对待(主要是和燕京等地相比,五国城南逃距离极其漫长)。韦氏所描述的柔福帝姬若为真,也是帝姬中唯一的特例。
     宋钦宗                                                                              仁怀皇后朱氏(不详-1127年),名琏,宋钦宗赵桓的皇后,汴京祥符人。朱桂纳(字伯材)官至武康军节度使。朱桂纳在兄弟3人中排行老大,二弟朱振的儿子朱绚就是宋朝理学大家朱熹的曾祖父。

    政和六年(1117)六月,赵桓当太子时,徽宗亲自主婚,册封朱氏为皇太子妃。政和七年(1118)十月,朱氏生下一子,取名赵谌。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赵桓即位,是为钦宗,朱氏被立为皇后,追封她的父亲朱伯材为恩平郡王。朱氏的表妹朱璇此前也嫁给了赵桓,被封为“朱慎妃”。朱氏的亲妹妹,在靖康年时只有17岁的朱凤英,嫁给了颇具才情,文采非凡且最受徽宗赵佶喜爱的三皇子郓王赵楷(可惜后来此姐妹3人全都被金人虏走)。

    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二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郑朱二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据说他们到达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庙去行“牵羊礼”,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朱皇后不堪污辱,当天投水自杀身亡。

    靖康元年(1126)年底,在金兵第二次包围汴京时,赵桓每天都要视察战况。当时天气奇寒,经常有兵卒被冷死。朱氏甚为忧虑,于是率嫔妃亲手缝制围脖,赐给将士,士兵分得棉围脖时哭笑不得:“虽然脖子暖和了,可是浑身寒冷!”汴京最终沦陷,朱氏随着赵桓等被金兵俘虏北去,据《名媛诗归》记云:”(朱后)与郑太后俱陷于契丹,遣送燕京,番官押行,强令陪饮,以死抗,不为所辱,卒于燕,年仅二十。”事后金太宗特地下诏追封她为“靖康郡贞节夫人”,称赞她“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今所传《怨歌二首》即为朱氏被掳后所作。

    (其一)

    幼宝贵兮厌绮罗裳。长入宫兮奉尊王。

    今委顿兮流落他乡,嗟造物兮速死为强。

    (其二)

    昔居天下兮珠宫贝阙,今日草芥兮事何何说?

    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誓速归泉下兮此仇可绝!                                           宋高宗                                                                             皇后刑氏,宋高宗赵构元配。开封祥符人,父邢焕。

    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后来康王出使金国,将妻小都留在藩邸。靖康之难起,邢秉懿与康王另外两位侧室田春罗、姜醉媚以及康王的五个女儿被金人掳走,当时邢秉懿已有身孕。起初一行人北行不久,便传出几位皇室女子相继坠马流产,其中包括郓王妃朱凤英、康王妃邢秉懿、洵德帝姬赵富金、柔福帝姬赵嬛嬛。几天后,盖天大王强逼邢秉懿,使她几乎想要自尽。宋高宗即位后,金人将其相关女眷包括生母韦贤妃、妻妾邢秉懿与姜醉媚,以及其两个女儿赵佛佑、赵神佑等,皆送入洗衣院(金人官营妓院),做为对高宗的羞辱。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才将韦贤妃、邢秉懿等人送至五国城安置,并封邢秉懿为“宋国建炎夫人”。

    起初,一同被北迁的曹勋受宋徽宗之托逃回南方。临行之前,邢秉懿脱下一只金耳环,命侍者交付曹勋,请他转交给宋高宗,说:“请代我告诉大王,我希望能像这只耳环一样,能早日与他相见。”高宗得到耳环后,相当珍惜。他遥册邢秉懿为皇后,并授予她的亲属二十五人为官。

    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年三十四。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祔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十六年。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由于高宗时常思念这位发妻,内心郁郁寡欢。吴皇后知道高宗的心事,于是请求让自己的侄儿吴珣、吴琚分别迎娶邢家的两个女儿为妻,以安慰高宗。

    皇后吴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

    宋高宗即位之初,外受金兵追击,内部时常发生兵变,吴氏身穿戎装,跟随高宗左右、英姿飒爽,颇有胆略。金兵南征,高宗乘船入海,从定海(浙江镇海)转赴昌国(浙江省普陀)途中,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州又迸封才人。此后,吴氏博览书史,勤习翰墨,旋进为贵妃。韦太后由金国还朝后,吴贵妃侍奉太后起居,太后的认可,高宗便于公元1143年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

    高宗惟一的儿子病死后,后宫再无生育。张贤妃收养宗室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宗室赵璩为养子。张贤妃病逝,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高宗分别封赵伯琮、赵璩为普安郡王、恩平郡王。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可当大任,吴皇后劝高宗立伯琮为皇太子。于是高宗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慎(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慎即位,皇权又转人宋太祖一系)。

    公元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慎,是为宋孝宗。尊吴皇后为寿圣太上皇后。1194年,孝宗死,宋光宗又尊吴太后为太皇太后。光宗因病退位,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宋宁宗。

    吴太后一生,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五十五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

    公元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