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肾风的症状与预后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分享:372次
黄帝内经中肾风的症状与预后 【原文】 帝曰:有病然(1)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2)。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帝曰:善。 【注解】 (1)痝(máng)然:肿大的样子。 (2)肾风:病名。指肾受风邪所致的疾患,以面部浮肿、脉紧、食少为主证。 【白话详解】 黄帝说:面目浮肿,像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叫什么呢?岐伯说: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常见胃口不好,容易惊恐等。若惊恐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即为预后不良。黄帝说:好。 【按语】 本节论述了肾风的症状与预后。肾风之名,始于《内经》。虽然本篇中将其作为奇病,但本病实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除本篇所论之面部浮肿、脉大紧、不能食及食少以外,尚可出现腰痛、面色黑、害于言等症。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为多。 本病在临床中常分为急性、慢性两类,其急者多实,虚者少见,但亦有大实有羸状者,而慢者多虚,然亦有虚中挟实者。急性肾风,又叫实证肾风,亦称外感肾风,发病原委是基于机体内在正气不足,外在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外在邪气,伺机内乘,正邪交争,外而阴阳失调,内而脏腑经络失和而发病。其症状有:两下眼睑如卧蚕状,尿少,腰痛,眩晕,渐继由眼睑、颜面、胸腹、四肢出现浮肿,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多呈现沉缓或滑数之象。慢性肾风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难治之疾。它的发生和发展,多由急性肾风误治而来,隐发者亦有。它的临床病象,多数不浮肿,唯全身乏力,腰酸楚,口中淡,小便短少,或多尿,尤以夜间为甚,或腰腹不适,头晕等。 【应用举例】 上一篇:黄帝内经中巅疾的辨证要点 下一篇:黄帝内经中肾风的病因和病机 |
|
来自: johnney908 > 《黄帝内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