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为何只是342岁的寿命?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宏图藏经阁 2015-12-25

“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悟空道:‘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取笔过来!’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掭浓墨。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孙悟空为何只是342岁的寿命?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这是《西游记》第三回的一小部分,讲述的是孙悟空被幽冥界锁去,结果看到自己的寿命只有342岁,然后悟空自己划掉。

这就是孙悟空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结果只有342岁。悟空当时的心情,跟《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科考屡屡失利是一样的。吴承恩从小好学,饱读诗书,科举考试对他来讲,不难。可他还是考不上。为何?只因他也跟悟空一样,考的再好,没有后台也是无济于事。悟空本事头再大能如何?他也还是得不到天庭的认可,虽然长生不老了,但天庭没有他的名号。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不怕又如何?吴承恩不怕科举考试,可没后台又能如何?孙悟空有寿数的限制,吴承恩用这个讽刺了皇帝和警示了世人。同样,也道出了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的问题—背景和后台。

长生不老,那是不切实际的。吴承恩用长生不老讽刺了皇帝和警示了世人。这在上一篇《》中,我已经提到过。除此之外,吴承恩还想表达什么?他还想表达自己的天真与可笑。

一:不自量力与背景。

孙悟空是不自量力的,学了点本事,以为长生不老了,结果还有寿数的限制。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吴承恩本人呢?也是不自量力的,他也想跟其他人一样科举高中。可年纪轻轻的他,只看到了别人的高中,却没能看到别人的背景。就像现在,很多人看到网上说某某90后成为年轻的富豪,可仔细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人家是有背景的。此时,后悔晚矣,因为自己一时糊涂辞职了。这不是不自量力吗?励志的故事还是要看的,也要相信,但不能盲目的去相信。

二:不知好歹。

孙悟空以为自己长生不老了,但要得到天庭的认可才可以,得不到认可,幽冥界还是有他的名字。吴承恩以为自己学的好就行了,可他失败之后才明白,原来学的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上头”得有人。有人认为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达成某种成就。于是自以为是,不知好歹。当碰了南墙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努力是必须要有的,但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说了不算。所以,有了能力这个前提之后,你还得会去巴结人,要想方设法得到有权力认可你的人的认可。

三:靠谱与不靠谱。

孙悟空想凭借自己的本事就长生不老,这靠谱吗?从奋斗的角度来说,这的确靠谱。可从名正言顺的角度来讲,还是不靠谱。吴承恩想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这靠谱吗?从奋斗的角度来说,这也的确靠谱。可从当时的官场现状来说,这不靠谱。吴承恩必须要有个引路人,前提就是当孙子,吴承恩不想当孙子,也不想与他们同流合污。其结果就是,到了40岁才混了个小官,最后还愤怒的辞职,回家了。从此,成为了愤怒的吴先生,开始用《西游记》讽刺社会。

我们呢?我们在单位,不想与某些人同流合污,想着自己努力就好了。你看不惯别人,别人就会疏远你,当你被疏远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辞职。辞职之后的你,就是愤怒的先生或是小姐了。可愤怒有用吗?没有。吴承恩还能写写《西游记》,我们呢?我们只能总结自己为什么被别人疏远。总结来总结去,发现自己太不靠谱,太孤高自赏了。怎么办?没办法,你只能选择出淤泥而不染。吴承恩没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回家写《西游记》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该怎么办?还是跟大家融在一起,不想同流合污,就出淤泥而不染吧。

你没有背景、你没有后台、你不愿跟别人同流合污。那你只能选择踏踏实实的做事,而不是一时冲动,不自量力的、不知好歹的、不靠谱的、毫无目的去做事。千万不要跟孙悟空一样,最后只能耍混划掉了自己的寿数,你要是耍混,那结果就是锒铛入狱。

当然了,世间有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吴承恩要表达的只是他自己当时的处境。我所写出来的例子,也只是社会上的个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