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基础】你知道高糖化终末产物吗?

 横渡大海的航船 2015-12-25

【糖尿病基础】你知道高糖化终末产物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会有很严重的并发症,而对并发症的监控手段非常少,一般都要到有症状的时候才能被检查出来,那时悔之晚矣。

  这么多检测方法里,跟并发症最相关的证据就是糖化血红蛋白了,糖化跟视网膜病变、肾病变、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我们之前有很详细的说过(回复“糖化血红蛋白”查看)。

  我们都想知道,怎么在早期

  就发现高血糖对我们细胞的摧残呢?

  那得先说说高血糖对细胞的损害

  高血糖也就是血液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可引起细胞内代谢产物聚集的聚积,如山梨醇、二酰甘油、高糖化终末产物(AGEs),而且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况转向以氧化占优势;同时高血糖也可在细胞外通过共价键修饰逐渐改变细胞外分子包括脂质氧化产物和高糖化终末产物。

  这些东西多半都有细胞毒性的,堆在细胞里排不出去可不是好事儿。

  而这些由高血糖导致累积的代谢废物中,最有名的就是高糖化终末产物,它是指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没有酶参与下,自发的与葡萄糖或其他还原单糖反应所生成的稳定的共价加成物。

  简单来说,就是葡萄糖和咱们体内细胞上的蛋白发生了不可逆的结合。

  那这东西是怎么形成的呢?

  高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小学生们可以直接跳过:

  

  ①首先,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末端的还原性氨基与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进行缩合,从而形成可逆的席夫碱,反应迅速且高度可逆。形成的席夫碱的数量主要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当葡萄糖被清除、浓度下降时,席夫碱将在数分钟内发生逆转。也就是说,这个阶段,血糖浓度越高的人形成的席夫碱就越多。

  ②几天之后,不稳定的席夫碱逐渐发生Amadori重排,然后就形成相对稳定的醛胺类产物,此过程发生得较为缓慢,但是因为Amadori产物能在蛋白质上积聚,并在几周之内达到平衡。这个时候,葡萄糖对蛋白质的损害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这俩过程的产物统称为早期糖基化产物。

  ③Amadori产物再经过一系列重新排列、脱水、缩合、交联产生不可逆转的高糖化终末产物,让很多蛋白质丧失掉原有的功能,相当于直接就把这蛋白质杀了。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们人体这么多蛋白质,没事儿:

  

  这样真的没影响吗?

  当然不是

  对于高糖化终末产物的免疫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科学家们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高糖化终末产物对细胞的危害已经很明确了:

  高糖化终末产物可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性质发生改变,如高糖化终末产物可以使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发生交联而使血管和韧带变硬;使血清蛋白沉积于基底膜而增厚;

  高糖化终末产物修饰蛋白可被内皮细胞识别和摄取,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的抗凝物凝血调节蛋白减少,促血凝的组织因子合成增加;

  内皮细胞损害之后,一氧化氮产生减少而灭活增加,使血管舒张反应性降低,血管收缩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输送。

  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液中的高糖化终末产物浓度增加,高糖化终末产物修饰β2微球蛋白增加,高糖化终末产物交联戊糖苷增加,均可加重组织损毁。

  那怎么检测高糖化终末产物?

  高糖化终末产物形成过程中,有中间产物3-脱氧葡糖松,它和高糖化终末产物的浓度基本是可以对应的。

  而它可以被还原成无活性的3-脱氧果糖。所以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的3-脱氧果糖值就可帮助了解人体3-脱氧葡糖松的产生情况,顺便也就可以知道体内高糖化终末产物的浓度。

  当然非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产生几毫克的3-脱氧葡糖松,产生的同时就被还原成3-脱氧果糖而解除其毒性作用,以为我们体内有特异性的还原酶,这些还原酶可以将高糖化终末产物的前体还原并防止高糖化终末产物的产生。

  那糖尿病患者呢?

  从动物实验中看出,糖尿病大鼠血浆3-脱氧葡糖松比非患病老鼠高出好几倍,关于血糖水平、高糖化终末产物和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早就在动物中广泛研究。

  在视网膜血管标本中,25周糖尿病大鼠的高糖化终末产物浓度为非糖尿病大鼠的2.6倍,类似现象也见于糖尿病动物的晶体蛋白和肾脏皮质。

  高糖化终末产物的累积可能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者同时,近年的实验证明,5~25周的动物标本中,高糖化终末产物水平增加了10~45倍,这说明高糖化终末产物的积累速度远远超过血糖增长水平。

  所以,高糖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并发症息息相关。

  高糖化终末产物不仅可以和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相结合,从而破坏这些组织和细胞,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研究证明:高糖化终末产物还能够加速人体的衰老,能够引起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所以普通人降低高糖化终末产物也可以起到抗衰老和预防各种慢性病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