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身未捷还是功成名就

 宏图藏经阁 2015-12-25
庞统,刘备之军师中郎将。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唯颍川司马徽异之。后郡命为功曹,属周瑜。性好人伦,勤於长养。吴将周瑜卒,统送丧至吴。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鲁肃、诸葛亮皆荐之,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除之,先主不从。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三计。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庞统道号“凤雏”,与“伏龙”诸葛亮齐名。但读罢《三国》,感觉他有些名不副实,才能和个人修养方面起码比诸葛亮差了一个档次。

  和诸葛亮一样,庞统还未出场,就由水镜先生替他造出了声势。这水镜很神秘,像章鱼保罗一样会作预测:他预言了刘表的死,刘备的兴;预言诸葛亮得其主而未得其时,最后会是个“惜哉”的结果;还断定徐庶去曹营后,其母必死。这样的人,他的话不由人不重视。他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读者和刘备的心理预期一样:既然得一个人就可安天下,倘若两人都得了,那不就是“双保险”?那样的话,天下还不知被“安”成个什么样子呢!


  建安十七年,刘备采用庞统的计策,斩杀杨怀高沛,顺利攻下涪城。刘备大宴群臣,置酒作乐,席中,刘备十分得意的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可是庞统却给刘备浇了盆冷水,他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意思便是:你攻打别人的城池却以此为乐,这不是仁者所为啊!刘备此时已经喝醉,听到庞统这番带刺的话,便十分生气,反问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庞统见刘备已是大醉,知道若是在争辩下去,也是徒劳,便逡巡引退。等刘备酒醒了,便十分后悔,连忙将庞统请来,复归原位。庞统倒也自在,吃吃喝喝,十分自然,刘备却有点坐不住了,便问庞统: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答道:君臣俱失。于是君臣二人相视而笑,宴会的沉重气氛也一扫而光。


  个人一直认为“刘备取西川”,是其军事生涯中最巅峰之战。无论从战役最初的策划,及战役之中部署,乃至战役进展过程都是相当错。特别是在那些重大的十字路口,总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决策。而此战从头到尾都闪耀着庞统的智慧!当然其间也有一些遗憾,但是并不影响其总体的发展走向。

  庞统对时局变化的准确把握,及对各方人才资源的使用和配置的能力,是超凡逸群的!他让奄奄一息的《隆中对》,重新又现出了一丝血色。庞统非凡的才华、卓然的见识,再加上他自东吴周郎帐下继承的许多情报,他不仅迅速成为刘备首席谋臣,也将成为其后伐蜀的主要设计师!而此时的诸葛在这方面经验远不足,还需要更多的淬练,且兵家之事尤重变化之道,有些东西也是学不来的。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论才气,与诸葛亮齐名。论德操,同样难分伯仲。为什么诸葛亮功成名就,泽被四方,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而庞统却命运多舛,过早陨落,昙花一现般地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烟云中。我想,单是一句天妒英才恐怕是讲不过去的。

  庞统有才,世所共知。当时可与之争锋者唯有诸葛亮一人而已。在两人尚未出道之时,就已经是声名远播了,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当年刘备刘皇叔被打得走投无路、寄居荆州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曾点拨于他——“卧龙凤雏,得此一人,可安天下”。可见,庞统之才绝非浪得虚名。


  庞统虽然死去,可是已经为刘备奠定夺取益州的根基。不久之后雒城拿下,刘璋旋即投降,益州平定。因此,在评定功臣之时,庞统法正被看成夺取益州的第一等功臣。

  至于诸葛亮入川,确实是在庞统死去之后。但是,正史当中不像演义,并非是因为庞统去世,益州难以攻占,诸葛亮才前往辅佐刘备。而是益州大局已定,诸葛亮必须前往管理政事。诸葛亮最擅长的工作并非出谋划策,而是安邦定国。

  也就是说,庞统的死去,对于刘备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损失,于是刘备才会痛哭流涕。但是,庞统已经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在当时已经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策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此时庞统去世,并不会影响刘备未来的谋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