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名士何其多,奈何良谏做腐肉

 宏图藏经阁 2015-12-25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曹军决战防御部署。

  救出白马守军后,曹操自将二万兵守官渡大营。官渡位于鸿沟南岸,固若金汤。

  于禁将数千人守原武,与官渡成倚角之势,掩护洛阳等地。

  夏侯惇将数千人守陈留。

  李通将数千人守叶县,监视刘表。

  以上正规经制兵三四万人。

  另有臧霸等招安土匪的地方杂牌军守徐州,向青州方向警戒。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命陈琳书撰写讨曹檄文并传檄天下,标志着袁绍与曹操间的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同年二月,身为冀州牧的袁绍调动了十余万河北精锐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同时派遣大将颜良率领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黄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进军白马,以保障主力顺利渡河南向。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利用“声东击西、利诱歼敌”等手段,不仅解除了白马之围,而且不断消耗和歼灭袁军先头部队,连斩颜良、文丑两员名将,极大地挫动袁军的士气。得胜后的曹军主动退回事先设定好的阻击阵地——官渡进行防御。七月,袁绍率兵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八月,袁军主力连营而进,抵达官渡后,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与曹军形成对垒之势。曹操曾想利用这个以逸待劳的机会发动进攻,给初处战地的袁军迎头一击。然而,曹军此次主动出击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士卒伤亡很大,只得退回营垒、坚守待机。

  别看袁绍对曹的作战败多胜少,但袁绍心里现在反而更安定了,他明白,曹操现在是真正被自己困住了,前面的八个月,恰如一个人在娘肚子里的时间,是痛苦的孕期,现在“胜利”这个婴儿即将早产了!袁绍好似已经听到了婴儿第一声响亮的啼哭。

  对于曹营内部的情况,袁绍几乎是一清二楚,因为他已经收存了大量曹营人员通过各种渠道送来的密信,曹操的军粮将尽,而且许都的存粮也逐渐供应不上官渡所需了,只要自己再按目前的方略坚持下去,自己就能生擒快要饿毙的曹操,一想到那时的情景,袁绍不由心里一阵激动。

  自己已经阵亡了几员心爱的大将,但只能理解为必须要交的学费,谁是天生的圣人?不与曹操打几仗,又怎知曹军的战力强悍?摸着石头过河么,走点弯路是允许的。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赫赫有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曹操娴熟的军事技巧,更重要的他对于当时东汉末年整个军阀集团的格局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大家正史看惯了,今天,让我们从袁绍角度来看看这一段历史

  官渡之战,袁绍是否有胜机

  建安初年,在关东各地称雄的人物中,势力最大者是袁绍.他起兵讨董卓时任勃海太守,乘董西迁长安之机占据冀州,当时的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又占有并州、青州、幽州等河北四州,实力甚强。其实河北这块宝地,袁绍早就想要了,《三国志·魏书·袁绍传》有记载: 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