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死中医,不用刀!”作者再出新作——关于建立中医药大学附属传统中医诊所的构想

 张部 2015-12-26



中药大品种联盟

微信号上线了

中药大品种联盟致力于中药产品临床价值、科学价值的挖掘,搭建企业与医院、科研机构对接平台,欢迎企业、医疗、科研、大学等机构人员关注。

搜索微信号:BBTCML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迅速关注!


⊙作者:宋文鑫 ⊙编辑:小余


[本文系作者授权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2014)原创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中医的生命力来源于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医的发展也要以临床为根本。现在医院和学校的教育模式无法给中医学子提供大量的临床实践机会,这就限制了中医人才的成长。古人跟师3年即独立应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而最终成才;现在的学子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再3年,苦学中医10余年却几乎没有亲身的临床实践,实在是中医学子无法成才的一大教育弊病。


绝大多数中医学子迫于生活、就业、社会的压力而选择进医院或进学校工作,可很多人都怀有一个“坐堂梦”,即上门诊亲自动手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治病救人。在医院,年轻医生很难争取到上门诊的机会,在病房也是被上级医生所指挥而难以实践自己的想法。在学校则要忙于教学、申课题、做科研,上门诊的时间与精力就更少了。因此,很多中医学子在医院或学校熬到10年后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坐堂梦”,可那时,自己的中医水平还能不能支撑起这个梦想就是另说了。


还有极少的一部分无比热爱中医的学子选择跳出体制,找个药店或者诊所,踏踏实实地看病,完完全全投身中医临床,不断磨砺、提升自己。但这部分人常感叹就业困难。他们这样感慨的原因是,他们中有许多水平很高的人是开小方的,而小方是很难给药店或诊所以较高收益的。在坐诊的初期,小方医生的门诊病号量还很少时,开小方的收益还不如药店直接卖中成药赚钱。绝大部分药店或诊所只看重眼前收益,不注重长期发展,故看到这些开小方的医生在给他们做着赔本的买卖,就开始限制病人找小方医生看病,或将病人推给其他大夫开大方赚钱,或直接卖给病人成药。如此这般,小方医生在此地就很难提升门诊量,想通过积攒病号量而达到的长期的效益也就没法实现了。最终只能被药店或诊所驱赶。


因此,中医药大学可设立附属于学校的传统中医诊所,为进医院或学校工作的人圆“坐堂梦”,更为热爱中医的赤子、将来会成为中医的顶梁柱的赤子们开辟一条成才的光明大道。


传统中医诊所构想


1 诊所建设的目的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汇聚优秀青年中医,为学校储备优秀师资力量,将来亦可作为临床实习带教基地。故学校应向诊所提供资金供诊所正常运营,或吸引企业进行慈善性赞助。诊所一切运作以治病救人、培养人才为目的,诊所应为非营利性。


2 诊所应依托社区、居民区而建,面向普通百姓,不走高端路线,保证固定病号源;或与志同道合之诊所合作建立。


3 于多地点开设多处诊所,吸引多地点病号源,以防止单一地点病号源上限对诊所门诊量发展的限制;每座诊所规模不宜过大,以保持诊所亲民特色,并减少运营成本。


4 只提供门诊诊疗,诊疗全部采用纯中医诊疗。


5 诊所只招收取得医师资格证的35岁以下的年轻中医。


6 招收采用报名-考核-录用的形式:


(1)报名:

面向全社会宣传,符合第5条条件的人即可报名。


(2)考核:

①对取得资格证后临床实践经历<1年的人,采用笔试与临床水平考核两种形式。笔试可测试四大经典(《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掌握程度。临床水平考核可采取现场诊疗考核观察,考核于附属医院门诊或病房进行。事先招募志愿患者。每位考生现场随机诊疗5人,并观诊疗后效而定成绩。诊疗后效的判定由考官与患者双打分,考官根据考生处方所体现的辨证思路、用药思路进行打分评判;患者根据自己前述症状、身体状况的改善程度打分。打分采用百分制,并进行评级,80分以上为甲等,60分-80分为乙等,40分-60分为丙等,40分以下为不合格。对比考官与患者打分等级,如考官与患者分级不同,则由第二位考官重新打分;如仍不同,则询问患者是否考虑重新评分,如患者坚持评分无误,或重新打分后与考官分级仍不同,则由第三位考官打分;如仍不同,则以患者分数为最后诊疗分数,不计考官打分。如考官与患者打分等级相同,则最后诊疗分数为考官与患者打分的平均值。临床水平最终分数为5个最后诊疗分数的平均值。建议笔试成绩*30%+临床水平考核成绩*70%为总成绩。

②对临床实践经历>1年者,若其单日平均门诊量>30人(每周门诊不少于三个半天;应提供近3月门诊全部病例记录),可免试直接录用;若在15-30人之间,临床水平可免试计满分,只考笔试(每周门诊不少于三个半天;应提供近3月门诊全部病例记录)。15人以下者按第①条实行。


备注:

①若报名人数过多,则可在临床水平考核前增加一次面试,面试内容为中医临床思维方面相关内容,建议选用校附属医院日平均门诊量>70人的医师4-5位作为面试主考官(或按考核办法2招募考官方法招募主考官),每人打分,取平均值。以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从高到低筛选有资格进行临床水平考核者。

②志愿患者招募:可采取有偿招募或免除医药检查费等;招募应严格把关,控制入选者来源,避免作弊行为;与患者充分沟通协商,签署知情同意书、协议书等文件,保证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避免不服药行为;事先与患者宣讲评分要求,要求患者以服药后感觉公平、公正评分;

③建议选用校附属医院日平均门诊量>70人的医师5-6位作为评分考官,或按考核办法2招募考官方法招募评分考官;

④观效评分规则:如考生开具3日处方,则3日后观效评分;如开具7日处方,则7日后观效评分。以上皆为1次诊疗后观效评分。每位患者处方剂数应不超过7剂。针灸治疗至多不超过3次,根据考生与患者要求,于1-3次诊疗后评分;

⑤提供门诊病例记录者,应同时提供所有受录患者联系方式,考官从中随机抽查,确保病例真实性,发现造假行为,直接淘汰。


临床水平考核方法2:

鉴于前述考核方法实际操作较为复杂、困难,志愿病人的招募有舞弊风险,病人的接受、配合程度及打分客观性均存在较大不可控性,且所需志愿病人数量较大,故提出第二种考核方法供选。

①全国范围内选取单日平均门诊量不少于80人(近三年平均值,每周门诊不少于四个半天)的中医多名作为候选人,与其协商,聘其于附属医院门诊坐诊1月,为其提供充足病人,选取高年级学生轮流跟诊,为每位患者详细记录病历,观察其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择临床疗效最优者数人作为主考官、副考官(主考官建议1-2人、副考官2-4人共为1评分小组)。

②在考官近1月治疗的病人中收集成功病例。

③每位考生随机抽取5个病例,提供辨治思路、治疗方案。

④考官分析考生辨治思路、治疗方案,并做出最终评分。最后分数为评分小组所出具分数。此分数亦为百分制,与前述临床水平考核办法相同折算计入总成绩。


备注:

①候选考官招募方法:可联系地方院校高年级学生调研获取候选资料,可面向全国中医院校学生发起“推荐你确信的中医高手”等网络征集活动;候选人应提供近1个月或自其同意之日起至少5次以上门诊病历记录(同时提供所有受录患者联系方式)作为筛查条件;统计候选人所提供病例时间、数量是否达到门诊量要求,抽检患者联系方式,核验病例真伪;与通过筛查的候选人充分协商,给予其优厚报酬,后期聘为学校中医临床特聘专家,与其充分合作。

②病例征集条件: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或症状改善七成以上且症情稳定;考官权衡各病例辨治难度,努力保持所有志愿病例辨治难度基本相当。

③评分决定权:如主考官或众人对病例及评分无异议,则病例主治医生拥有评分决定权;如主考官或众人有异议,而主考官与副考官临床疗效差别较大,则主考官对有异议病例及评分拥有评分决定权,若主副考官临床疗效差别较小,则众人协商后决定。


临床水平考核方法3:

①在方法2的基础上,考官录用方法不变。不设副考官,只选取临床疗效最高的3至数人作为主考官。

②招募志愿患者:同前述招募方法。

③先由主考官诊视患者后出具辨治思路、治疗方案;再由考生诊视后出具辨治思路、治疗方案。每位考生随机诊视5人。考官诊视人次据考生数量具体而定,以单位考官不超过80人为宜。

④考官为考生的答卷打分,百分制。

⑤患者复诊反馈,为治疗效果打分,百分制。

⑥治疗效果在80-100分之间者,考官打分即该考生该病例最终成绩;治疗效果在60-80分之间者,由该病例主治医生与其他考官2-3人讨论此病例,最终决定考生该病例成绩;治疗效果在60分以下者,由其他考官3-4人讨论此病例,最终决定考生该病例成绩。最后分数为5个病例分数平均值。此分数亦为百分制,与前述临床水平考核办法相同折算计入总成绩。


(3)录用:

根据录用名额按考核分数从高到低录用。上述考生若成绩相等,则愿于传统中医诊所全职者优先录用。


7 诊所应为医生开具基本工资、租房、交通补贴、五险一金等优厚条件供医生安心行医,建议不少于1万元(或根据当地具体消费水平而定)。挂号费依医生门诊量及当地具体消费水平而定:如北京地区可日平均(3个月内)15人以下20元,15-30人50元,30人以上100元,或由医生自主定价。挂号费应至少50%归医生所有。药费提成根据诊所运营状况而定,或无药费提成。


8 诊所应保证药材质量。药工可招收药学院毕业学生或老药工,务必保证药秤精准。诊所亦可进行中药炮制技艺方面相关研究与传承。


9 诊所可根据医生需求,招聘中医院校学生、毕业者从事病历整理工作,对未复诊患者主动随访,确认治疗效果。


10 与医生签据长期合作合同,日平均门诊量>30人维持2年以上者,有资格当任临床带教老师;学校若聘其为临床带教老师带教学生,其不得拒绝;学生每月为老师打分,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措施,优秀者学校给予带教补贴。日平均门诊量>50人维持3年以上者,有资格当任相关课程或讲座讲师;学校若聘其授课或讲座(每周4-10课时),其不得拒绝;若愿更长时间授课者学校应给予补贴。


11 学校应积极与政府有关部分沟通,解决诊所医生的职称评定问题。因现在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对考取主治医师的限制,而有一部分门诊医生未持有规培证,故学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而高级职称的评定亦应有不同于一般的方式。诊所将来可作为职称评定新方式的实验基地、示范平台。


12 学校建立诊所后,应积极扩大宣传。



[本文由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2014)编校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