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彻底摧毁诸葛亮隆中对的东吴名将:吕蒙

 宏图藏经阁 2015-12-26
吕蒙(178—219),字子明,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当初在孙策手下当别部司马,带领一支小部队。孙策死后,孙权想把小部队整合起来。在检阅部队时,发现吕蒙带领的小部队“军容鲜整,士卒练习”。孙权非常满意,马上增加吕蒙的兵力,开始宠任他。吕蒙不负所望,屡立战功,官越做越大。孙权告诫他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说军中多务,无暇读书。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于是吕蒙开始读书。不久,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交谈,发现他很有见解,大惊道:“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鲁肃兴奋不已,到吕蒙家拜见其母亲,与吕蒙结友而别。

    当关羽进攻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吴国正悄悄的展开奇袭,擒杀关羽,夺回荆州。这项行动方案,充分发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精神,从发想到执行,吕蒙居第一功。这么厉害的吕蒙,最初崭露头角时,在许多人心目中,还只是个草包级的将帅,为什么转型这么成功呢?
  说吕蒙被视为草包,应该不夸张。吕蒙虽然屡建奇功,但书念得少,上书奏议还得找人捉刀。大概这原因吧,鲁肃看不起他。周瑜死后,鲁肃接替防守陆口,牵制荆州的关羽。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地,过门不愿拜访,有人劝说:「吕将军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赫,不能再用过去的态度相待,应当前去探望。」鲁肃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拜访吕蒙。

    那么为什么吴国不使用自己的既定策略,就是先取荆州,和曹魏隔江而治呢?
  所以孙权吕蒙陆逊从始至终贯彻的就是鲁肃的思想,而诸葛亮太低估孙权和孙权的这些将领了,他以为这些人会按照他的思路成为他诸葛亮的棋子,不会联合魏国攻蜀,只会联蜀抗魏。但是低估敌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事实上,吴国也是魏蜀吴三国最后灭亡的,事实证明了吴国的策略胜利,孙权和吕蒙当时夺取荆州的行为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对手蜀国的实力,如果不是吴国后期夺嫡之争引发内乱,并且后几任皇帝一个不如一个,最后统一的还不一定是谁呢!不过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吕蒙战略部署的前提是干掉关羽,他非常清楚刘备君臣的处境与为人。他认为刘备之所以还不敢动东吴,是因为东吴现在还算兵强马壮,孙权也不算昏庸。如果不趁现在东吴这么强盛的时候去干掉刘备,那么一旦形势有所变化,东吴不那么强大了,又怎么可能打的过刘备。这不仅仅是对刘备性格的深刻认识,也是对蜀汉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剖析和解读。站在刘备军团的角度上看,顺江而下直取东吴远比翻山越岭北伐曹魏要容易的多,孙权没有曹魏那么强大,而孙权赖以生存的长江刘备在荆州也共而有之。况且两家尚处同盟,出奇不意的突袭会相当有效果。而且最要命的是,虽然诸葛亮主张同盟,但刘备却持相反意见,他一直对东吴垂涎,总有吞吴自大的想法。

  看到有看了演义的人说吕蒙死得最惨,是得精神分裂症之类的被关羽追魂七窍流血而死的,其实都是老罗瞎掰,历史上吕蒙死前所受的待遇基本上看,三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臣子能够超过。
  吕蒙生病后,当时孙权号召全国的名医给他汇诊,病症稍微好点,就全国庆祝,君主孙权不眠不休的看护还生怕打扰他,可以说,整个三国历史中,没有其他臣子生了病有这么高的待遇的,所以虽然吕蒙身体不好死的早,但他死前的荣誉和待遇看,是非常幸福的。
  老罗最会歪曲历史,吕蒙死前待遇高的让老罗眼红,于是就用另一个极端来写,写吕蒙打下荆州后,什么都没享受到,而且死状非常的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