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178年(一说180年)~219年(一说220年)) 吕蒙基本资料: 中文名:吕蒙 别 名:吕子明、吕虎威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出生日期:约178年或180年 逝世日期:约219年或220年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攻占皖城,智取三郡 濡须之战,白衣渡江 官 职:偏将军、南郡太守 封 爵:孱陵侯 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厉害? 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十五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把他安置在左右。邓当死后,还用他来接替邓当的位置。孙权继承大业,他在许多战役都建有功劳,升为偏将军。孙权见他颇有才能。但是口头报告、文字请示时,经常闹笑话。便劝他多读书,才能够出口成章,让大家刮目相看。他起初以军中事务太多为由,推说没有时间。孙权说他的事务更多,时间更少,还不是常常读书?又说曹操一直到年纪很大时,都很认真读书。于是替吕蒙选了一位老师。他自己也下定决心。从此好学不倦,获得长足的进步。鲁肃接任都督时,以为他还是跟过去一样。长谈之下,才发现完全改变了。使他十分吃惊,夸奖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吕蒙反过来提醒鲁肃,关羽好学,又有英雄气慨。要和他打交道,必须有一些计谋。否则全凭武勇,大概没有人打得过他。可见那个时候,吕蒙已经在关羽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几乎把关羽的个人和团体,都逐一分析。在知己知彼的层面,吕蒙已经占了上风,比关羽更胜一筹。 一个人一生当中,有好的母亲、好的老板、好的上司,便最为幸运。吕蒙三者都有,母亲支持他、孙权 教导他、鲁肃赏识他,难怪很快就成为东吴的杰出将领。当然,吕蒙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才是真正持续进步的原因。 吕蒙怎样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麦城? 鲁肃接下周瑜的位置,继任都督。开始时看不起 吕蒙,后来经不起大起的劝说, 才和吕蒙长谈,深受感动。吕蒙提出好几条计策,要对 付关羽。鲁肃 为了表示敬意,特别拜访 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 吕蒙似乎全心全力,以关羽为目标。他不但向鲁肃提计划,还三番两次建议孙权,一定要拿回荆州。好像不灭掉关羽,便永不罢休的样子。反观刘备这边,一心一意要打通汉水,使荆州和汉中连成一起。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所造成的威震华夏,弄得曹操几乎要迁许都以避其锋。魏吴不得不联合对搞关羽,而孔明的高度警戒 ,在这种时候竟然祝若无睹,实在是难以想像。至少指派张飞或赵云,进驻江陵以资支援,居然全无动静。 鲁肃死后,由吕蒙接任。他密献进袭关羽的计谋,令士兵改穿白衣,伪装客商。赠送财物给江边烽火台的驻守军士,使其相信而得以把船停泊江边。二更时期将烽火台官兵击倒,一声暗号,八十余船精兵尽出,占领紧要关卡。接着长驱直入,迳取荆州。他知道关羽对恃了这么多年,东吴官兵对荆州恨之入骨。攻入城后,很可能滥杀无辜百姓,或者抢夺财物。因此特别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必定依照军法严办。 关羽在荆州的防务,实际上十分严密。江边烽火台原为第一道防线,随时发布前言讯息。但是吴船日夜兼程并进,未曾走漏消息。吴军又扮成客商,瞒过守台人员。当夜全部被俘,根本不能有所行动。关羽在襄樊,留守的人员是糜芳,为刘备的小舅子,十分可靠。既然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可以放心向北方推进。 问题出在关羽的部将傅士仁身上,他驻守南郡。由于关羽好强,动不动就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子,对部属也不知尊重,以致傅士仁早已怀恨在心。对关羽的前方补给,常不称职。关羽扬言回荆州后要依法治罪,内心更加恐惧。荆州有失,傅士仁立即赶来见糜芳,说并非不忠,而是势危力困,不能支持。表示自己向东吴投降,也劝糜芳早降。糜芳正在犹豫,关羽又着人来催粮米,并说迟交便要立斩。糜芳大惊,忽报吕蒙引兵杀至城下,两人出城投降。孙权大喜,分别加以重赏。 关羽对荆州的情况不明,还时常派人返回城中。吕蒙对这些人都十分厚待,并使他们到眷属家中问候。眷属们也趁机要求问候军中家人。这样一传十、十传 百,早已人心归吴, 全无斗志。忽然在魏营中传来荆州已失的流言,探马证实,并说糜、傅二人已降 。关羽自知中计,孤军无力作战。 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引兵取荆州。军士潜逃的很多,到麦城时已剩五、六百人,且多半带伤。城中无粮,忽报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当然不依。吕蒙献计,令潘璋引精兵五百,埋伏于山僻小路上。先把关羽坐骑绊倒,擒获关羽父子。 孙权以礼相待,极力劝降。后以曹操礼遇无效为鉴,斩关羽父子。赤兔马不食草料,随之饿死。 吕蒙不久病死,曹操接受关羽首级,也被吓死。这一连串变化,岂是一般人为的能力,所能够做得到的?莫非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那里默默地翻转? 吕蒙的相关文章阅读 陆逊如何当上大都督:为何能说服吕蒙退位让贤? 陆逊虽然熟读兵书,雄才大略,但在他人眼中,仍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少不更事的书生。如果按照组织内正常的晋升程序,他不一定能够升任至掌管军政大权的都督位。退一步说,就算他能够升任成功,那也要经年累月,慢慢熬年头才有可能。但陆逊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成功地让自己一步到位,直接从一介白身书生变成了威震一方的都督…… 陆逊为什么能说服吕蒙退位让贤 东吴的都督一职,是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能够担任这一职位者必然是德高望重,威名远扬的出类拔萃之士。而且,都督一职的传承也有一个惯例,一般是由前任推荐...[查看全文]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查看全文]鲁肃死后谁当大都督:孙权为何不直接让吕蒙接班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三国志》记载,严峻本是安徽彭城人,从小就喜欢儒学,对儒家的经典费昂了解,在天下大乱之时避乱江东,和诸葛瑾、步骘等人关系很好,是东吴文臣中的佼佼者。既然严峻本就是一个文人,根本不了解什么军事那孙权为什么还要派严峻接替鲁肃呢? 当严峻被指派代替鲁肃时...[查看全文]吕蒙简介 将关羽干掉的江南著名谋士吕蒙生平 吕蒙(178-219,一说180-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查看全文]解密三国:大将吕蒙在不经意间竟然改变了历史 吕蒙屯兵陆口,这是以前鲁肃屯兵,靠近关羽防区的地方。这个地方驻有鲁肃的人马一万多人,也都归了吕蒙。陈瓷以前讲过:在对待关羽的问题上,鲁肃是和平派,吕蒙是战争派。所以,从吕蒙到陆口的第一天起,天下人就都瞪大眼睛,等着荆州燃起战火。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传来:吕蒙巴结关羽,发扬光大了鲁肃的亲善政策。本来想看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片,结果看到的是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老套节目。太阳是关羽,地球以前是鲁肃,现在是吕蒙。吴下阿蒙,还是怕了“万人敌”关羽——江东的人是这样想的。 关羽也是这样想的。只有孙...[查看全文]关羽因公布吕蒙一封来信 败前身边仅剩几亲兵 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终成三足鼎立之势。曹操、孙权、刘备是那一时期的雄王名主。曹操任过京官,信息灵且见多识广,下手也快,挟天子而号令天下,尽占天时;孙权继承父兄所创之基业,依凭长江天险,虎踞江东,尽占地利;相比较而言,来自社会底层,织过草席、摆过地摊的刘备,比起曹操、孙权的境况要差得多,但刘备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毅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地打造本集团的文化软实力,最终凝聚世道人心,占居人和优势,因而得三分之一江山。那么,刘备集团的文化软实力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刘备集团的主要文化软实力...[查看全文]吕蒙武力讨伐取荆州 但荆州官员为何不战而降? 吕蒙率领两万精兵开向荆州南部,在攻打之前,先派人传书,希望能够主动投降。在刘备治下六年的长沙郡、桂阳郡竟然望风而降,吕蒙完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拿下了两个郡。 荆州一共七郡(在刘表手上曾经把南郡在分化出襄阳郡和章陵郡,于是也有荆襄九郡之说),孙权几番思量,把目标锁定在荆南的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上。江陵地区有关羽重兵把守,很难夺取;而武陵地区蛮夷势力强劲,刘备对武陵也不过是采取安抚、羁縻的策略,东吴一方即便攻占也很难获得什么好处。 江东名将吕蒙闪亮登场。 吕蒙率领两万精兵开向荆州南...[查看全文]解密:北宋吕蒙正《时运赋》是否是自己撰写的? 有人说,一部宋史,北宋出名相,南宋多武将。 北宋名相之中,我最欣赏之人,便是吕蒙正。宋史有《吕蒙正传》。不过,宋史的记载是相当简单的,记了几件事,余下便是履历性质了。 吕蒙正(公元946年-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端拱元年(988年),李昉罢相,吕蒙正为相。其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亦不强力推行。他曾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同在相位,关系融洽。吕蒙正曾两次罢相,又三次为相,“三起...[查看全文]吕蒙是怎么死的 吕蒙是否死于关羽亡魂索命? 吕蒙之死 《三国演义》里名将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 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宁、庞统、黄忠、徐晃、 张郃等。其次,有各种死亡,忧死如诸葛亮、陆逊;气死如周瑜、王 朗;战死如夏侯渊、典韦;被斩如吕布、关羽;被刺杀如孙策、张飞; 自杀如荀彧、姜维。但有一个人的死却非常蹊跷,他就是东吴的第三 任大都督——吕蒙。 吕蒙死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斩杀威震天下的蜀汉名将关羽,夺回荆州后。跟吕蒙一样,关羽也是死在自己职业的巅峰期—— 攻取襄阳和水淹七军(关羽年轻时曾温酒斩华雄、...[查看全文]吕蒙白衣渡江:东吴军事上的胜仗 政治上的败仗 吕蒙白衣渡江,夺取刘备集团属荆州各郡,是军事上的一个辉煌胜利。然而,从政治角度,似乎并非十分可取。 对荆州这件事,支持东吴取荆州的看法不外三条,第一,荆州本来就是东吴的,当然要拿回来,第二条,吕蒙提出拿下青州徐州不难,但是不好守,拿下荆州吴国就有两条对魏国北伐的战线,第三条,万一刘备来打东吴,荆州就是他的基地,太危险了。 这三条都有些问题。 第一条我们不去说了,江东也不是老孙家八辈祖传的,“汉家土地,唯有德者居之”,乱世中道义这个玩意儿太苍白。 后面两条仔细评价一下。 ...[查看全文]吕蒙武力讨取荆州:刘备在荆州为何却不战而降? 荆州一共七郡(在刘表手上曾经把南郡在分化出襄阳郡和章陵郡,于是也有荆襄九郡之说),孙权几番思量,把目标锁定在荆南的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上。江陵地区有关羽重兵把守,很难夺取;而武陵地区蛮夷势力强劲,刘备对武陵也不过是采取安抚、羁縻的策略,东吴一方即便攻占也很难获得什么好处。 江东名将吕蒙闪亮登场。吕蒙率领两万精兵开向荆州南部,在攻打之前,先派人传书,希望能够主动投降。在刘备治下六年的长沙郡、桂阳郡竟然望风而降,吕蒙完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拿下了两个郡。为何如此呢?首先是刘备在荆州南部的...[查看全文]宋朝太宗年间第一贤相是谁?吕蒙正当之无愧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被录取为进士第一名,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帝辞行时,皇帝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处理的,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赐给他钱二十万。待调回到京师,遇上皇帝亲征太原,召他到行宫晋见,任为著作郎、直史馆,加任左拾遗。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皇帝亲自任命他为左补阙、知制诰。 当初,其父吕龟图内眷很多,与嫡妻刘氏不和,把刘氏及吕蒙正一并赶出,吕蒙正母子非常穷困窘迫,刘氏发誓不再嫁人。吕蒙正做官后,迎接父母亲同住,父母亲住在一个屋子里但不同房间,吕蒙正对他们...[查看全文]三国励志人物吕蒙:其后人在宋朝时候多任宰相 《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吕蒙在孙权当政时受到重用,他曾计擒郝普、勇斗张辽、击败关羽、智取三郡,不仅功勋卓著,在当时还是发奋读书、勤能补拙的好榜样,“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他有关。 据记载,春秋初年吕国灭亡后,吕氏子孙逃散到邻近的郑、晋、齐、鲁、卫等国。如今,吕姓人在全国均有分布,甚至播迁到了海外。 这2000多年间,吕姓人都经历了哪些大规模的迁徙?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故事? 北方播迁 秦汉时,吕氏主要在北方迁徙 据记载,春秋初年,吕国的邻居申国被楚...[查看全文]吕蒙是怎么样谋划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麦城? 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厉害? 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十五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把他安置在左右。邓当死后,还用他来接替邓当的位置。孙权继承大业,他在许多战役都建有功劳,升为偏将军。孙权见他颇有才能。但是口头报告、文字请示时,经常闹笑话。便劝他多读书,才能够出口成章,让大家刮目相看。他起初以军中事务太多为由,推说没有时间。...[查看全文]吕蒙夺荆州不为人知的内幕:为此亲手杀了堂弟 吕蒙,陆逊巧计夺荆州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 温情脉脉的薄纱下,是一把锋利的刀 陆逊对关羽恭维备至,让双方的交往披上一层温情脉脉的薄纱,在薄纱之下,吕蒙这把锋利的尖刀悄无声息地刺了过来。 吕蒙为了瞒过荆州江边守兵,把兵船装扮成商船,精锐部队穿上白衣装成商人,昼夜西上,一直兵临荆州城下。蜀汉的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还是能战的。但关羽属于本事大脾气也大的人,和高层将领关系很差,批评这两个后勤部长不称职,扬言回头收拾他们。 麋芳、士仁一肚...[查看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