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Sep,2015 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几乎无证可辨:平素无明显汗出异常,运动后头面部及颈部可汗出,冬季稍觉双下肢怕冷。眠纳均可,大便日1次,成形,色黄。已近绝经期,月经量少,10余天方净,色稍红,无血块。舌印+ 腮印+ 甲印2个。 舌暗红,苔薄白。舌络细。脉浮弦,尺弱。 中医谈辨证论治谈了数千年,临证每到此无证可辨之时,那便是挠破脑袋也是辨不出个所以然,即便硬着头皮要辨出个所谓“血燥生风”,最终也是“辨证头头是道,用药丝丝入扣,效果往往不佳”。此症皮肤瘙痒近4年之久,其中经中、西医等治疗,寒凉温热层层手段,早将该“证”的本来面目掩盖住,遂不枉谈“辨证”,直接辨“病”治“病”。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本来病因如何,“荨麻疹”——即中医所谓“风瘾疹”——此病既发,总离不开一个病机,两个点:一是风毒潜伏在腠理之间,阻滞营卫的运行;二是患者本气自病,阳气无法潜藏。单纯风邪潜伏在腠理之间,并不会发病,须得阳气时时奋起抗邪,驱邪外出方会发疹;单纯阳气失于潜藏,可能发为口疮、痤疮、咽痛、失眠等症,也不会发疹。需两者一并发生,风邪长期潜伏在皮肤腠理之间,久而成毒,加之患者阳气失去潜阳,这风邪长期蕴在皮肤之间,这失藏的阳气就如同失去了控制一般,时时去攻击腠理间的风邪,要将之赶跑方休,遂发为疹,然经抗过敏药物一用,反将奋起的阳气打压回去,致使风邪留在皮肤久久不去,稍一停药,阳气便又失去控制,出来抗邪,此时又用抗过敏药压回去了事,如此反反复复,终成4年难愈之疾。 明了病机,便以“调和营卫,潜阳熄风为主;祛风透邪,通下驱毒,凉血解毒为辅“的治则处以方药,以桂枝麻黄各半汤祛风,合潜阳丹潜阳加减,处方如下: 生麻黄23g[先煎30分,去上沫] 桂枝嫩尖30g 赤芍30g 杭芍30g 生姜30g[切,自备] 大枣30g[擘] 蝉蜕30g 苦杏仁15g 炙甘草30g麻黄根30g 败龟板15g[先煎半小时] 姜汁阳春砂仁米5g[打,最后10分下] 熟附片15g 刺蒺藜30g 紫草30g 制首乌30g 茯苓30g 泡苍术15g 5剂用法:加冷水1500ml,先煎麻黄、龟板去上沫,后下砂仁米,文火煮取450ml,分3次饭后温服。药渣泡脚。 嘱患者停掉所有抗过敏药,单纯以中药治疗。因患者首次在我处用药,我又是青年中医,遂循循劝慰,此病就是如此病机,就得用如此方药治疗,除此别无它法,用药后必定会皮疹瘙痒加重异常,希望患者坚持治疗,以此药将风邪发散出来便会终告痊愈,否则难有愈期。患者将信将疑,取药而去。 02 Ocb,2015 恐患者自觉病情加重难以坚持,遂将剂数开至7剂,谓之坚持多服几剂,并再次宽慰:“这病仍旧要发散出来才有愈期,虽是瘙痒难耐,但是每次用药后瘙痒程度必定逐次递减,信我,无妨。”且嘱咐她泡脚时需泡到额头有汗方可,“什么时候泡脚时你额头汗出了,这病就好了。”此次患者信誓旦旦,取药而去。 此后患者又来复诊1次,也是失望而来,但经我劝说后,又信心满满而去。处方改动不大。 16 Ocb,2015 此后患者又来复诊5次,期间处方有所加减,因此病症缠绵不愈,有“风中夹湿”的嫌疑,遂于方中加入土茯苓120g(煎汤代水)、野全虫6g以治湿;又有舌络愈治愈粗之象,知是在治疗过程中瘀象显现了出来,又于方中合用了李可老中医经验用方“乌蛇荣皮汤”。总之便是见招拆招,有瘀化瘀,见湿除湿。时而侧重祛风,着力攻敌,麻黄用至45g;时而着重“潜阳”,收拾残局,鸣金收兵。但总不离此病机,着眼于“祛风”和“潜阳”二点,万变不离其宗,终将此病拿下。 24 NOV,2015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