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给你如何训练才能增长功力

 清河堂主人 2015-12-26

说起功力(功夫)来每个人习练过武术的人都会有很多解释和说法,绝大部分人感觉达到一定程度后增长功力很难,只甚至停顿不前,虽然众说纷纭,未必全面正确,那么什么是功力(功夫)呢?如何训练才能增长功夫呢?

要想获得强劲的功力(功夫),就必须了解什么是功力(功夫),必须知道如何训练才能获得强劲的功力(功夫),若是人云亦云,但真理事实只有一条,说法可能有很多,茫然是从地训练,最后事倍功半,甚至徒劳终生。

武术功力(功夫)者泛指强劲的爆发力、闪电般的速度和高度灵敏及柔韧性在具体对抗中协调一致的体现,这就是人们长说的“功夫”。

在武术功力中,整体浑圆力是首要的,没有浑圆力的支持,任何灵敏和速度都是无源之水,与人实搏一击即溃,虽然也能周旋一番,但只要触身就不堪一击。强劲的整体浑圆力离开了速度和高度灵敏及柔韧的支持也是拙笨之力。因此要全面的掌握力量、速度和灵敏的协调一致。

如何训练才能使浑圆爆发力更强劲?根据力量训练的六原则和三要素,我认为力量来源于大脑指挥、骨骼合理支撑(即间架的合理支撑)、神经支配协调、骨骼肌的收缩,其中骨骼肌的收缩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对于神经支协调配下肌肉纤维更多的参与工作是增加爆发力的最重要因素。神经的激发和支配协调能使肌肉纤维更多的参与收缩,只是一个方面,如果不具体克服阻力地训练,最终也是不能学以至用,目前意拳、大成拳门人屡屡惨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经过克服阻力的肌肉收缩训练所致,因此在具体肌肉收缩训练中,设置每三分钟时间内完成若干次克服一定阻力的训练,随着功力增加而逐步增加频率和克服阻力次数,同时减少克服阻力所用时间,只有这样科学的间隔训练才能增长功力。孔庆海先生当年多次提到李洛能38岁的时候到山西戴家学心意,八年后艺成名就,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人送美称“神拳”。他当年就是学会了心意的十大形,掌握了其中的劲力和意境(空练--不克服阻力阶段训练)后,戴氏兄弟穿上盔甲轮番上阵(当靶子)让李洛能猛烈地扑撞、击打,训练其实际对抗能力,同时指导纠正其动作和劲力,此乃所谓“喂手”训练(“喂手”乃内家拳特有的训练手段,非入门入师弟子不得其要),调整其最佳打击距离和角度,连续扑打碎了两副盔甲(战场上将士穿的护身铠甲),开始李洛能先生双手被碰撞鲜血淋淋,血肉模糊(血肉之躯对抗钢铁之甲),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人的顽强意志,硬是这样(逐步增加克服阻力的训练,阻力的大小由戴氏兄弟掌握,)苦练了十个月,双手和臂及膝盖处布满了厚厚的老茧,与人交技时目光咄咄逼人,神情激奋,浑身如同钢铁铸成一般,如此刻苦在今天能有几人?又有谁这样实际克服阻力地去训练过呢?李洛能先生艺成后回到河北改“心意”为“形意”,认为首先应掌握功法的正确姿势和合理的间架支撑,再匹配适当之意念,“形”和“意”兼而并存是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浑圆爆发力的训练时间、次数和频率以及阻力掌握不当,有可能转化成为耐力训练,而造成功力增长的停滞,“熊掌鱼翅不可兼得”,力量素质的提高不能兼顾到耐力增长。

速度是指反映速度、动作速度和移位速度。反映速度就是条件反射,看到或者听到对于自己有危险的信号所发出的本能反映,高级的条件反射不是由大脑指挥,而是中枢神经的反射,就是说强化刺激所致达到自然本能而动;动作速度是身体并没有移动,只是手脚的出击反弹速度;移位速度是身体移动,即步履的移动速度,也是“身走游龙”之游身大法。应当充当认识到人的速度素质有先天不可逆转的因素,人的身体高大肥胖者往往速度要相应低,而身体瘦小者速度要相应快。具体训练速度时,可采取连续疾速变向身法运动训练,以连续变向六组为一单元,规定在10秒钟时间内完成并反复运动,以发展磷酸原系统的供用能力。肌肉放松不但能提高速度,还可以减少快速收缩时肌肉自我相互摩擦所产生阻力,有利于ATP的再合成,使肌肉收缩速度和力量增加。腿部的肌肉是力量,应着重对胯关节和腿部柔韧和肌肉放松协调收缩的练习,例如单腿支撑下浑圆爆发练习,单腿独立支撑撞击,抗阻力爆发刺激练习是提高移位速度非常有效的手段!

灵敏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意应变的能力。灵敏素质虽然和速度素质有共同点,但也具有明显区别特点,表现为在具体的对抗时对身体姿势的控制和转换能力,并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时作出反应。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是灵敏素质的重要的生理基础,神经过程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的快,才能使机体在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迅速地作出判断和反应,并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或者修正动作,在具体的对抗中,随着运动形式的变化,动作的性质及其强度都将发生变化,机体必须迅速对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灵敏训练时(喂手),应伴随着各种信号变动,刺激形态变化、速度变化、力量变化的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提高各种感觉器官的机能和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熟练掌握多方面的运动技能,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文/冯兴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