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读片】腹盆部病例专栏

 panyunbo 2015-12-26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整理

病史:

患者,女性,44岁,腰部不适2月,无血尿。






病理: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讨论:

2004WHO关于肾肿瘤分类,将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a)定义为: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属于低级别的多形性肾脏上皮肿瘤。病理上主要位于肾内,可见包膜,偏离髓质向肾外,病理上典型表现为小管状、梭形细胞和黏液样细胞形态,伴有黏液样间质,瘤内血管极少,微血管密度低,肿瘤细胞体积较小,偶见坏死,核分裂象少见,构成肿瘤密度较低或增强轻至中度强化的病理基础。男女发病比例为14,好发于成年女性。

影像学表现:

(1)肿瘤的生长方式呈“良性”表现:均为单侧、孤立实性肿块,均位于肾实质,呈膨胀性生长,伴肾轮廓外形改变,肾窦受推挤,肾盂、肾盏受压变形,但无浸润改变,有包膜,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瘤周围组织结构多无明显侵及,肾血管及腔静脉大多无癌栓,上述特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生长方式明显不同。


(2)CT动态增强表现为少血供:在皮质期中,肿瘤呈轻度强化,肿瘤密度明显低于肾皮质,与肾髓质接近;肿瘤主体强化峰值在髓质期,均匀性强化,平均CT值69.6 HU,但髓质期肿瘤密度仍低于肾实质;延迟期肿瘤密度略下降,但仍低于肾实质,较大肿瘤囊变区无强化。


鉴别诊断:

MTSCCa与富血供肾肿瘤易于鉴别,需与少血供肿瘤鉴别。结合肿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和坏死囊变及钙化甚至遗传学特征不同综合分析。


(1)肾嫌色细胞癌起源于肾集合管E皮的插入细胞,多位于肾髓质,呈球形,肿瘤密度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出血,肿瘤境界清楚锐利,动态增强强化程度较MTSCCa明显,与肾髓质强化相仿,常见放射状瘢痕或轮辐状强化及钙化。


(2)集合管癌起源于肾髓质。属于少血供肿瘤,其恶性征象显著,肿瘤形态町小规则,境界模糊不清,易累及肾盂,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常见。


(3)乳头状肾细胞癌:肿瘤密度低,易出血囊变,呈轻度强化,可多发及有家族性特征。l~Ⅱ级乳头状肾细胞癌与MTSCCa的CT征象相似,病理上存在部分重叠的组织学特征,故鉴别困难。要依靠遗传学研究进行鉴别,MTSCCa不存在7号和17号染色体的获得和Y染色体的丢失,而乳头状肾细胞癌存在这些特征性的改变。术前MTSCCa诊断较难,仍需结合病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