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商报

 昵称13298070 2015-12-26
至今被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在苏州,吴门竹刻也传承有序,依托吴门书画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城市商报和苏州太湖旅游集团联合主办的收藏阁讲坛,近期在太湖游客中心举办了第三期讲座——“情寄青筠刀笔留痕”,主讲人是苏州竹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苏扇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严宏达先生。他讲述了吴门竹刻的发展演变以及代表人物,介绍了竹刻收藏方面的一些要点,并现场演示竹刻刀法,让到场的收藏阁读者大呼过瘾。

  “文人味”十足的吴门竹刻文人味”

  严宏达介绍,吴门竹刻是在吴地人文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是读书人与雕刻家相互作用的结果,清代嘉道年间到民国这段时间更是名手辈出。你会发现,很多文人与书画家的交流日益紧密,例如吴江松陵人杨龙石,他当时与浙江、苏州的这些艺术家有广泛交流,他的印谱也流传到今天,还有一些书法作品。“我亲眼见过的杨龙石作品能有三四件左右,以扇骨子居多。”严宏达说,杨龙石的雕刻,如蚕食叶。若是能了解这一点,就会多了一个鉴定依据。他现场带来一件臂搁仿品,在雕刻细节处这件臂搁总是追求“光洁”,却不知杨龙石作品的奥义,就是如同小虫啃噬般的顿挫感,两者风格面貌都大相径庭。
  此外,吴门竹刻的流传与壮大,离不开外地竹刻人的参与和加入。清代晚期到民国时期,苏州来了几个外地却吸收了苏州地方养分的艺术家,比如说张楫如,他虽是常州人,但竹刻上的发展却是在苏州“修炼”完成的,同时受到文人费念慈等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雕刻风格。你无法想象,他竟能在一把扇骨两条边沿上刻通篇的兰亭序,并且文字饱满凸出;他也能刻下《散氏盘》上的铭文,不仅刻下了而且还展现了书法的魅力。
  竹刻在苏州的蓬勃发展,与它的载体也有着强烈的联系,即是苏州地区扇子的流行,文人喜欢把扇子拿在手中把玩。与嘉定派为代表的圆雕竹刻适合陈设欣赏不一样,苏州的文人竹刻擅于浅刻,于是这门技艺在扇子上找到了默契,得到了发展。
  晚清民国时期的吴门竹刻,如扇骨、臂搁等的雕刻,都是直接落墨在竹器上然而进行雕刻的,这也是吴门竹刻的一大特色。这种刻法的好处在于,刻竹子的人和书画家墨稿之间一种零距离的接触,也算是灵魂思想层面上的沟通。这样直接雕刻,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吴门竹刻格外风雅了。

  竹刻器物的类别很丰富

  竹刻器物比例占多的就是筒,包括笔筒、香筒、诗筒。如今,香筒在文玩圈非常盛行,很多人玩线香,还要时常带在身边。但在古代,现在所指的“香筒”并非长这样。古人的香筒一定是采用镂空雕,让烟能从镂空中缓缓冒出来,起到凝神的作用。而诗筒则是指小竹筒,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据说古人把诗稿卷、小的稿件会随意卷一卷,编辑:赵炜 组版:沈敏敏 直接插入筒中保存携带。而现在拍卖场上见刊头题字:钱玉清 到最多的是笔筒,它兼具了实用和美观,所以能在今天依然受宠。
  另外就是各种板材。板材的作品
  包含臂搁、

  禅板、印竹在国人心中向来是气节的代表,而竹刻艺术从古

  规等。现在人们很少使用到臂搁了,但是在古代,书画家在盛夏挥笔,在没有空调的情形下,很怕汗水污浊了纸片,于是就拿一片竹子垫在胳膊下面写小字用。当然这样的道具并非人人必备,但高品质的臂搁拿在手中把玩一番,也能带来愉悦。还有一种是僧人们打坐时放在膝盖上的板材,称为禅板,这个禅板的用途是僧人在触摸竹子的时候,带来一种清凉感,使人气定神闲。
  按照板材的尺寸,小一点的就有镇纸,是压书压纸时所用,还有竹子做的图章盒子,不过现在看到的很多已经换成象牙、红木了。还有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工具叫做印规,盖图章盖不准,放一个直尺一样的东西,靠着直角边盖下去,图章就不会歪斜了。
  当然,扇子太普遍,就不用多说了。

  竹刻的表现形式和题材

  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而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刻、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等。我们所说的吴门竹刻,是以浅刻为主。
  在吴门竹刻中,书法是经常要用到的题材,此外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在竹刻作品中都是常见题材。
  金石博古题材是吴门竹刻中也表现得十分完美,扇骨上,我们经常能看到青铜编钟、钱币模子等图案。严宏达现场带来了一件周玉菁扇骨真品,雕刻的就是金石博古类题材,作品雕刻极为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周玉菁(1920—2005)是近现代竹刻名家,据了解,像他这样的名家之作现在不仅价格极高,而且很少能够
  在市场上看到。

  什么样的竹刻值得收藏?什么样的竹刻值得收藏?

  竹刻的收藏大有学问,需要了解相关许多知识。普通人没有亲自处理过竹材,其实竹材也有讲究,竹材好,说到底是材料的处理方法好。比如竹子不能有伤,如果一片竹子从山间砍来,表皮有了划伤,即使刮掉之后仍会留有痕迹。另外,竹子若是太老,表面会有黑色的丝纹。竹子在劈好之后通常会煮制,让里面的营养成分跑走。
  竹刻收藏,很重要的当然是器物制作精致。最简单的一片优质竹子,要看侧面、顶头和背后。正面打磨、顶头锉磨、背后刮光,才能使竹器呈现出较为完美的状态。特别是竹子背后的竹黄,若是刮得漂亮,会显现出一种象牙般的光泽,十分光洁可爱。所以一件竹刻器物的完成,其中蕴含着很高的技术要求。
  当然,画稿或者设计稿优秀,刀刻表现到位更是决定着收藏的价值。
  收藏之后,竹刻器物的保养也十分重要。竹刻器物中,筒和板材一般不适合一年四季暴露在外面,秋天风高物燥,放在外面器物容易裂口。春天会春燥,风一大也可能裂。像笔筒,如果从苏州带到北京,说不定就因为气候原因产生一道口子。古人玩竹刻,外包装也会十分讲究,会用囊、匣装好。竹器需要盘玩,但有些人会用油炸令竹子颜色变化,充作老的,但其实自然红的竹子外面红,里面不红。

  收藏竹刻要“买好书”买好书”

  当代竹刻发展寻迅猛,有些竹雕仿品十分精美,即使是假的,也让人爱不释手,因为技艺的确高超。由此也告诉我们,要鉴定竹刻真伪现在还是有点难度的。要判断竹刻作品是真是假,严宏达建议大家还是多去参观博物馆,比方说嘉定竹刻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大师级作品不胜枚举。
  此外,要收集可靠的资料。现在不靠谱的材料太多,很容易鱼目混珠。哪些资料算是可靠?首先是作者生前自行编选出版的书籍,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还有就是其家人在早期整理出版的目录,像是徐素白的家人就将他生前流传的拓片整理出版,不会存在纰漏;还有就是第三方权威机构出版,如上海博物馆办展、办学术研讨会后出版的论文集,存争议的少;而从业人员出版的读物,要挑选有代表性的。通过这些资料的学习,可以了解更多的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