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0doc网文摘手

 天缘898 2015-12-26

挖掘“生成”资源 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浅议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策略

时间:2012年08月18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48次 我要评论(2) 字体:  

内容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教师要努力在学习进程挖掘“动态生成”资源,在平等对话中激发生成资源、在独特体验中彰显生成资源、在生活经历中开发生成资源、在开放的设计中孕育生成资源,让课堂更精彩,更美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流光溢彩。


关键词:动态生成  对话  体验  生活  预设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个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在学习进程挖掘“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更精彩,更美丽。
一、在平等对话中激发生成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放飞心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学生之间互相切磋,琢磨砥砺,使得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和教师都会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涌动。
记得,那次教《槐乡五月》一课,在教学“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时,因为写到了孩子,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我问“有清香、醇香、浓香还有什么样的香?”学生一下子答不出来,一个学生反而问我“老师,清香、醇香、浓香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想了想,说:“大家都洗过头发,洗发水水刚往头上到时,那香味很浓,那就是浓香,可等你把头发冲洗干净后,那香味就淡了,那就是清香。”顿时,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我爸爸爱喝酒,有的酒放久了,就散发出醇香,有的气味就很淡。”有的说“我家阳台上就种了许多花,不同的花散发出的味道就是不一样的。”就这样关于香的问题解决了,关于省略号的问题也解决了。有的时候,为了备课,我们特地去寻找许多同课题的教学设计,却总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原本非常完美的设计在我们的课堂上却失去了光彩。
二、在独特体验中彰显生成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行为,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样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更何况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年儿童。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和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课前的预设应当是为了如何去点亮这些火炬,使他们自己发光,从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学《荷花》一文时,学生不理解“莲蓬”这个词,于是我请学生查字典,等学生初步理解莲蓬后,我又引导学生在书上插图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莲蓬,这时,我对学生们介绍到:“这种绿色的莲蓬已经成熟了,而那些嫩黄色的小莲蓬却还没有成熟。”说完,我故作不懂状,问道:“那么,在这样的花骨朵儿中有没有小莲蓬呢?”学生们说:“应该有呀。”我又笑着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莲蓬,被花瓣‘抱’着,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了,学生们都嚷嚷着:“想出来,想出来……”学生已经进入小莲蓬这个角色,那如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呢?此时,让学生转换角色,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兴趣很浓,展开想象,各抒已见,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在生活经历中开发生成资源。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宏论启示我们:一个人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笃笃的,最具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请看带ie 的音节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音节Ye之后)小朋友,Ye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叫韵母ie。这个韵母弟弟可机灵了,它常常跟我们捉迷藏,它藏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到生活中找找看。 (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安静,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教室里、身边、家里找找) 
生1:我找到它了,它藏在书包里的写字本上,“写”的音节里有ie.(师板书xiě)
生2:它藏在我的身上,你看,我的身上别着校徽,脚上穿着鞋子,“别”和“鞋”里都有ie。(师板书bié、xié) 
生3:老师,我在写字课上也找到了它,王老师教我写撇,“撇”中也有ie。(教师板书piě) 
生4:老师,我在奶奶家找到了它,奶奶家的院子里种着“铁树”,铁字里有“ie”。(板tiě) 
生5:我在吃饭的桌子上找到了它,桌子上放着“碟子”还有一盘“炒茄子”,我很喜欢吃。“碟”、“茄”里有“ie”。(die qie)
生6:我在一件事情里找到了“ie ”,有一次,我铅笔断了,同桌程程借给我一支笔,我说:“谢谢你。”这件事里“借、谢”两个字里有“ie”。(jie xie) 
    以上案例由于教师把抽象的音节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赋予静止的音节以生命意义,这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智慧. 
四、在开放设计中孕育生成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在新课程视野中,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动态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一课,学习已接近尾声了。当我读到:“于是,他把小木棍改成空心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生)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时,童颖却大声说:“老师,这不是第一个听诊器。” 一石激起千层浪。多数学生拥护童颖的,少数同学坚持书上的,还有的认为两个都可以称作第一。争论声越来越大……哎!这小家伙的提法是一个有价值的辩题,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辩论,既“充分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正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立体地落实预设的目标——培养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等。
我启发道:“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找理由吧。”在短暂沉默之后,学生纷纷发言。蒋琦说:“两个都可以称作第一个听诊器,是因为它们都是雷奈克一个人发明的。”朱祺说:“我也觉得小木棍可以称作第一个,因为小木棍确实是用来听诊的,既然用来听诊了,就应该称第一个。”正当我点头称是时,童颖又站起来说:“我知道了。因为小木棍跟普通的木棍没什么两样,随处可见。可后来的就不一样了,因为小木棍被他改成了空心木管了,而且两端做成了喇叭状,这是他的发明,可没得捡哦!”学生们争辩得真精彩!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标”倡导下的每一堂课,都应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