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常态:互联网创业就业的新机遇

 徐天坤1979 2015-12-26


点击上方“阿里研究院”免费订阅
核心阅读


根据2015年7月份的一篇报导,中国的劳动市场是“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惊呼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然而,在大学教育相当普及的当今世界,大学生的就业难,不仅仅是近几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除了中东和北非,欧盟成为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地方。


在应试教育传统盛行、仕途文化深重、暴富心理蔓延的中国,在创新、创业、创造为基因的IT-DT-互联网新时代,大学生面临传统-文化-心理诸方面的猛烈冲突与困难抉择。


互联网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在优化就业结构,传统岗位正在不断“触网”。互联网正将“原子”世界“比特化”,将线下的一个个行业“搬家”到线上。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几个维度的“重构”,一是供需重构,产销融合;二是供应链的整合,供应链被打散再造;三是商业模式创新;四是带来就业改变。新岗位在云端出现,工作与闲暇的界限更加模糊化。


同时,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打破传统就业方式,为灵活就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系统、现代物流服务让遥不可及的“创业”梦想成为现实。


到2014年底,全国网店直接带动网络创业就业累计逾1000万人,其中大学生网店的贡献率达60%以上。


由阿里巴巴与地方政府联手开发的“千县万村”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电商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潮”,一大批大学生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生力军。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刘鹰



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政策专家郝建彬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常态:互联网创业就业的新机遇


刘鹰 ,郝建彬


21世纪最典型的大学生就业场景:寻找一个互联网平台,开拓自己有激情的事业,be your own boss (成为自己的老板)!


2013年5月21日上线的 “IT桔子”,是一家关注IT互联网行业的结构化的公司数据库和商业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信息和数据的生产、聚合、挖掘、加工、处理,帮助平台用户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并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包括风险投资、收购、竞争情报、细分行业信息、国外公司产品信息数据服务等。登上这个平台,看不到夺人眼球的词汇和图片,映入眼帘的却是入驻的千军万马:18118个国内公司,2809个国外公司,1834个机构,以及1317位投资人。最为耀眼的是15241位创业者,大部分来自于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遍布全国的大专院校 。


然而,在工业时代,IT桔子是一家不可思议,也不可能存在的平台公司。同时,《“阿里百川”无线创业最佳实践研究报告》显示,自2014年10月阿里无线推出“百川计划”以来,面向移动开发者,百川计划提供包含电商场景对接、流量转化与变现、技术服务、创业扶持等全链路解决方案,全方位助力创业团队的快速成长及商业变现。


电子商务平台创造千万就业机会。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零售和批发市场发展迅猛,据商务部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0年4.55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13.37万亿元,年平均增速达29.5%;网络零售交易额从2010年5091亿元增加到2014年2.79万亿元,年平均增速达61.7%。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被释放的创新能力,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创业以及带来的大规模就业。


据2015年7月中国就业促进会研究项目课题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到2014年底,全国网店直接带动网络创业就业累计逾1000万人,其中大学生网店的贡献率达60%以上。这些数据同我们过去几年研究的结果非常一致。与此同时,由阿里巴巴与地方政府联手开发的“千县万村”计划,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电商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潮”,一大批大学生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生力军。


年青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失业问题,关乎世界各国社会稳定。当前,面对超过7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大军,中国就业压力巨大。根据2015年7月份的一篇报导,中国的劳动市场是“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惊呼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然而,在大学教育相当普及的当今世界,大学生的就业难,不仅仅是近几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除了中东和北非,欧盟成为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地方。


在2013年,几乎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在欧盟劳动力市场失业。在1990年代中期后的20年里,欧洲青年失业率坚守在20%或以上的就有11个年头。当然,自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根据2012年赫芬顿邮报原引劳工部的数据,在当时美国900万的失业人口中,470万(即57%)受过大学教育 。


2014年,有54%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或未得到充分就业 。2014年埃森哲在美国调查的受访者中,发现有43%的大学毕业生期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可以挣到 $40000以上的收入。然而,只有21%的2013毕业生的收入在这个水平;而这届毕业生中的26%所挣年收入少于$19000。38%的人计划毕业后住在父母家,而42%的2013年毕业生依然与父母住在一起,52%的人依然靠家长获取医疗保险 。由于贷款读书,68%的2014年大学毕业生身负重债 。成年后的年轻人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依然同父母住在一起,这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不能接受的。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三条路径。


第一,学习新时代的“新”基础知识。埃森哲2011年的研究表明,技能缺失是导致高失业率问题的主要原因 。麦肯锡2014年1月的报告表明在欧洲有65%的雇主和62%的年青毕业生都不认为E2E(education to employment)的教育和训练足够充分。这个E2E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进入高中以后的教育,2)设计和掌握适合于自己和社会的一套技能,以及3)寻找工作。然而,由于社会、个人或者政府政策的原因,在这三个重要的关口,尤其是在第二道关口上,E2E的过程是很不通畅的。


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这在应试教育传统盛行、仕途文化深重、暴富心理蔓延的中国,在创新、创业、创造为基因的IT-DT-互联网新时代,大学生面临传统-文化-心理诸方面的猛烈冲突与困难抉择。麦肯锡2011年9月的另一份报告清楚表明世界缺乏深度分析人才 。所谓深度分析人才是指掌握数学、统计、机器学习、指导大数据利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懂得如何利用计算结果来指导经济活动的分析师和管理人才。


根据这份报告,2008年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深度分析训练毕业生最多的国家,24730人,中国位于第二,17410人。但是,要是按毕业生占比来算,美国8.11%,而中国却只有1.31%。美国在接受深度分析训练毕业生在总毕业人数的占比是中国的4.7倍!中国饱尝改革开放后那种追捧不花力气的“软”学科和可以容易得到高收入的“暴富”学科之苦果,必将返回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


美国近年来的经济复苏表现不错,这应该与学生的重新选择学习方向有关。根据埃森哲2015年美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今年的毕业生有准备,务实,充满希望,满怀信心。例如: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2014年有52%的毕业生获取STEM学位,2015年这个比例增加到63% 。这种学习STEM热潮与大学毕业生收入密切相关。2015年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年薪为 $63000,而人文学科的毕业生仅有 $45000 。


事实上,大学本科学习STEM对于毕业后的事业选择有极大的灵活性。国内,清华大学有大量理工科的本科生报考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研究生,然而几乎没有反向选择的案例。其原因是,人文,甚至社会科学的本科教育不仅没有STEM基础知识,甚至也不能适应当今IT-DT-互联网时代的人文、社科工作和研究的需要。


第二,不要仅盯住工资高、福利好的大公司。一般来讲 “大公司”或“国企”凭借资源优势,就业环境和福利条件比起其他单位要。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大公司为了提高效率,一方面大量使用机器人和软件,另一方面会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在麦肯锡2011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清楚展示雇主在雇佣劳动力的考虑:近58%的雇主表示要使用更多的小时工,零时工或合同工;26%的要使用远程联络,22%的要利用外包,20%的要雇佣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年人 。


近来,美国和中国也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生从大公司退出,进入小公司,特别是初创企业。一般来讲,这样的雇主都具有创新精神,年轻时尚,与大学毕业生没有代沟,很受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毕业生青睐。


埃森哲2015年的研究表明,英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大公司工作,只有21%的人希望去大公司,而44%的人更喜欢一个中等规模的组织,或小/初创公司;59%的人宁愿放弃在大公司工作的更高报酬,而去一些工资更低,但是有积极社会氛围和工作文化的小公司工作。应届毕业生中60%的人认为很难找到有意义的工作,自己未得到充分就业,或者所做的工作并不需要大学学位 。


第三,大学生应当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大学期间创业,没有当“三奴”(房奴车奴孩子奴)的压力,有志同道合同学的伴陪,有不同专业特长老师的指导,试错成本和机会成本低,是大学生创业的极好时机。福布斯2013年署名文章“精英大学的创业颂歌”记录了一系列的常青藤大学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成就 。福布斯2014年列出“美国最具创新力的创业大学”,名列前三的是斯坦福、MIT、以及伯克利大学 。www.collegechoice.net是美国一家独立的致力于帮助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找到合适大学的在线出版网站。2015年公布的美国最佳培养有抱负的企业家50个大学排名,前三名还是斯坦福、伯克利、和MIT 。


大学期间开始创业的学生,一般来讲是比较全面发展学生。Inc.com是一家关注企业开创与成长的刊物。该刊物公布了“2015年最酷大学生创业案例100强”的结果。选取最酷初创企业的三个标准是:创业的原创性、业务思路的推销、以及成长的潜力。选取中注意到,大学生创业者的面非常宽,可以从宠物食品制造工匠到为发展中国家策划的医疗库存系统的设计师,美国的最酷创业大学的创业领域展示了创客们的技术创新和社会意识。


不仅如此,这些年轻的创业者在生产管理、营销、和消费偏好的捕捉等市场操作层面上,显示出更加成熟、敬业精神和进取心 ,同时大量的成功创业案例都与PC、移动互联网有关。


IT-DT-互联网创业时不我待。《201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大约有21万(占总数的2.9%)的应届大学生自主创业,而且,这个比例从2010届开始连续五年上升 。遗憾的是,这个报告并没有收集到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带来新机遇的信息。事实上,像IT桔子、百川、阿里云这样的平台,未来可以承载海量的大学生创业者。


如果说IT桔子这样一个小平台可以将数万个企业、机构、以及创业家连接起来,那么每分钟可以承载285万笔支付能力的阿里云、支持数亿微信用户在线互动的腾讯云、加上拥有全球前茅的搜索引擎百度云,将会为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创造多少机会?


互联网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在优化就业结构,传统岗位正在不断“触网”。互联网正将“原子”世界“比特化”,将线下的一个个行业“搬家”到线上,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几个维度的“重构”,一是供需重构,产销融合;二是供应链的整合,供应链被打散再造;三是商业模式创新;四是带来就业改变。新岗位在云端出现,工作与闲暇的界限更加模糊化。


同时,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打破传统就业方式,为灵活就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系统、现代物流服务让遥不可及的“创业”梦想成为现实。


网络创业就业将会成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新常态,且前景远大!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关键点,一是如何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如创造全新的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掌握新时代创业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如何鼓励学生能“学以致用”,培养市场意识、“创新、创意、创造”思维和能力;三是营造大学生自由创业的氛围,充分释放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


这是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需要认真考虑,积极行动的关键问题,它不仅仅关系到每年几百万大学生的“饭碗”问题,更涉及中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关键——人才支撑、人才驱动问题,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作者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