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典故】—俗语典故集选⑤

 寒冰水鎏 2015-12-27

【俗语典故】—俗语典故集选⑤




 

天花乱坠

 

典出《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一次,世尊释迦牟尼在讲经,鲜花、明灯、供食围绕在他的周围。听经的菩萨们个个表现出对世尊恭敬、尊重、赞叹的神情,全都袈裟洁净、神情庄严地盘腿打坐在蒲团上。

世尊讲完了《大乘经》,因为经中蕴含无限深奥的道理,菩萨们听得如醉如痴,个个形如雕塑,心身不动。

这时,天界飘下来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五颜六色的香花落在世尊和菩萨们的身上……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的话语。

 

 

天经地义

 

典出先秦 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景王的正夫人之子姬敬和非正夫人之子姬朝为王位发生了激烈地争夺。

为此,晋国的赵简子向郑国的卿大夫子太叔询问揖让、周旋之礼。子太叔回答说:“这是仪式,不是礼。我曾听先大夫子产说过,礼就是天的原则,地的法则,百姓行动的依据。既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百姓便不能改变,必然要效法实施。”

子太叔所说的百姓效法天地之法则是指,人类依照“天经地义”而衍生出人类文明,从而制定出系统的规章、政策等社会制度。

赵简子对子太叔的回答很满意,他提出,各诸侯国应全力支持景王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天经地义”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天真烂漫

 

语出宋 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中也有: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大会,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

南宋末年,有位画家十分爱国,南宋灭亡后,他改名叫郑思肖,“肖”是赵的偏旁,他以此表达对南宋的思念。每晚睡觉时,郑思肖头都朝向南方,与人谈,也面向南方。如人用北方话与其交谈,郑思肖便不理睬。

郑思肖善画兰花,但奇怪的是,画上的兰花都没有根。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土都让番人给夺去了,你难道不知道吗?”

有一次,郑思肖画了一幅一丈多长的墨兰。他还在画上题上八个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人们看了这幅画后,一致夸它画得“天真烂漫”,意思是说他画的墨兰纯真自然,生气勃勃。

“天真烂漫”这则成语现在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司空见惯

 

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禹锡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当年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一天,刘禹锡到杜鸿渐家中饮酒消愁,席中还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酒过三巡,刘禹锡大醉,杜鸿渐便把他安置到家中的客舍。不久,刘禹锡酒醒,刚一睁眼便大吃一惊,他的左右各有一名歌妓陪睡,刘禹锡很惊讶,问歌妓何故,歌妓说:“刚才您喝酒时,与司空李绅大人作诗取乐,杜大人根据您的诗意便差遣我们来侍奉您。”刘禹锡说:“我作的什么诗?”歌妓背诵道:

“……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不觉得很奇怪。其中“惯”字原指习惯了,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同流合污

 

典出先秦孔子《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讨厌那些八面玲珑,惯会奉承讨好的好好先生。他曾经说,“好好先生是道德败坏的人。”孔子的这种观点影响深远,但有很多人都不理解。

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就对孔子的这种观点困惑不解。一次,万章忍不住问孟子:“什么样的人是好好先生呢?”孟子说:“满面堆笑,惯会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还是不理解,又问:“人们都称他们是好人,他们自己也处处表现出是个老好人,为什么孔子还要称之为道德败坏者呢?”孟子说:“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他们只是顺势浮沉,随波逐流,对世俗的不合理现象只会附和。看似好人,可实际上与尧舜之道完全相背离。所以,孔子称这种人是‘败坏道德的人’。”

现在,“同流合污”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投笔从戎

 

典出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班超,东汉人,有远大志向,为人不拘小节。因为家境贫寒,班超经常为官府抄书,好挣点钱来维持生计。抄书的工作异常烦闷劳苦,一天,他扔下笔,感叹道:“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怎么可以一辈子泡在笔砚之间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你们这些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大丈夫的志向呢!”

后来,班超当上了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接着,他率三十六吏士出使西域,巩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

“投笔从戎”扔下笔去当兵,后来用于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

 

 

兔死狗烹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为越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越国失利时,他劝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机成熟时,他又辅佐越王兴兵攻吴。对越国来说,范蠡是一个大功臣。然而就在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吴宫欢宴群臣时,范蠡却舍弃了荣华富贵,隐居起来,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后来,范蠡托人给从前的大夫文种带了一封信,劝文种也舍弃荣华富贵,以免遭受灾祸。范蠡在信中说:“用来射鸟的弓,等到没有鸟时,人们就会把弓收起来,对弓也没有什么损害;而用来猎兔的狗,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越王是可以与之共患难的人,而不可以与之共享乐,你为什么还不远离他呢?”文种没听从范蠡的话,最终被勾践所杀。

“兔死狗烹”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多用来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玩火自焚

 

典出先秦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的公子州吁公然刺杀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卫国国君。

鲁隐公听说魏国发生了弑君的政变,就问大夫众仲道:“州吁这次夺权能够成功吗?他的君位置能长久保住吗?”众仲回答说:“我听说过用德行来使军民和谐的,没听说过用战乱来治理国家的,那个州吁依靠武力兴兵作乱,心安理得地残害百姓,给百姓带来灾难,这样就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如此残忍凶暴,招致众人反对,会使亲信背离,他是很难成功的。”接着,众仲说:“武力,就像是火。一味地用武力而不知加以收敛和节制,结果必然自己烧死自己。”

结果,不到一年,卫国人在陈国的帮助下,推翻了州吁的残酷统治,而且将他杀了。

“玩火自焚”指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囤积居奇

 

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战国时候,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常出现在赵国京都邯郸的街头。往往来来,买买卖卖。当他了解到秦国昭襄王的孙子异人正在赵国做人质,而且穷困潦倒,吕不韦便想把异人当作一件奇特的货物囤积起来,以等待时机大赚一笔。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吕不韦问异人道:“秦王已经老了,太子安国君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可她没有儿子。你兄弟20余人,至今没有一个得宠。你何不趁这个时候回归秦国,去找华阳夫人,求做她儿子。这样,以后你才可能有立储的希望呀!”异人含泪回道:“我何尝不希望能如此呢?唉!怎奈身在他国,恨没有脱身之计呀!”吕不韦说:“这好办,我可以设法救你回国!”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了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把异人弄回秦国。

后来,吕不韦的计谋果然成功了,异人逃回了秦国,华阳夫人认他做了嗣子。安国君死后,异人继承了君位,称庄襄王,拜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

“囤积居奇”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网开一面

 

典出西汉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汤王外出巡视,远远地看见原野上有人在四面张网捕鸟。这个捕鸟的人嘴里还念念有词的祷告着:“神灵在上,让天下从四面八方飞来的鸟,都进入我的罗网吧。”汤王见了叹息道:“唉,这不是要把天下的鸟都打绝吗?”汤王想了想,就叫这个捕鸟的人去掉三面的网。然后,汤王祷告说:“鸟啊,鸟啊,你想往左飞,左边能飞出去,;你想往右边飞,右边能飞出去,那些不听话的鸟,就飞进我的罗网吧!”

诸侯们听说汤王如此仁德,都说:“汤王的品德太高尚了,他的恩德可以推及到禽兽啊!”

“网开一面”指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望梅止渴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个个口干舌燥,渴得很,谁也不想向前迈一步。曹操看在眼里,心中又急又痛。他非常清楚,如果走不出荒原,全军上下将不战自溃。为了激励士气,曹操突发奇想,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树上结满了梅子,又甜又酸,足可以让我们解渴。”士兵们听到“梅子”“酸”“甜”这几个字眼,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曹操借机下令加快行军,行军的速度一加快,很快便走出了荒原,到达了水草丰足的地方。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很酸,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生出口水,因而解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危如累卵

 

典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春秋时期,晋灵公派大臣给他建造一座九层的高台,此举劳民伤财,花费了千金黄金。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大臣们也议论纷纷。晋灵公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

荀息听说后,便去见晋灵公。晋灵公坐在宝座上,手上拉满弓,搭上箭,杀气腾腾地接见了荀息。荀息说:“我今天来不是来劝谏大王的,我只是想给大王表演一个特技。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9个鸡蛋加在上边而不会倒坍。”晋灵公不知荀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对他说:“那你做做看。”

荀息集中精神,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这种景象让文武百官心惊胆战,晋灵公见了,也大叫道:“危险!”。荀息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问他更危险的是什么,荀息说:“君的九层高台建了三年还没建成,已经弄得男人没法耕地,女人没法耕织,周边的国家正在对我国虎视眈眈,这难道不是更危险吗?”晋灵公听了大悟,立刻下令拆毁了九层高台。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唯利是图

 

典出《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因为秦国背信弃义,晋厉公决定与秦国绝交。

晋国的使臣见到秦桓公后,列出了秦国种种不守信用,背信弃义的卑劣行为。他说:“晋献公与秦穆公订立盟约后,我们晋国十分重视与秦国的交往,而秦国视盟约于不顾,秦康公图谋倾覆我国。因此,我们与康公断绝了盟国关系。如今,我们晋厉公与秦桓公约定再续盟好。然而,时间不长,秦国便做出背信弃义之举,先是怂恿白狄攻打晋国,后又与楚国结盟,试图威慑我们晋国。但是,恐怕您还不知道吧,楚国对您反复无常的行为十分反感,他们私下告诉我们,您为了和楚国结为盟国,竟然对皇天上帝、秦楚先君发誓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这样看来,我们晋国没必要和秦国继续盟好,我们决定与贵国断绝一切来往!”

“唯利是图”指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亦作“唯利是视”。

 

 

尾大不掉

 

典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楚灵王灭掉蔡国后,任命公子弃疾为蔡公。一天,楚灵王问大臣申无宇:“弃疾在蔡干得如何?”申无宇回答说:“选择儿子没有比得上做父亲的,选择臣子没有比得上君的。我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职,寄居的人不做内官。现在弃疾远在蔡国,而郑国的公子丹却在我国身居要职,君王恐怕要提高警惕才好。”

楚灵王又问:“国家有大的城邑好还是不好呢?”申无宇说:“过去有很多国家都发生过城邑因势力过大而谋反作乱的事情。比如,郑国的京邑、栎邑杀了曼伯,宋国的萧邑、毫邑杀了子游,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邑、戚邑赶走了卫献公。这样看来,大的城邑就有害于国都。这就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意思是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

“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文不加点

 

典出萧统《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东汉时期的祢衡,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他为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起先祢衡在曹操、刘表手下做事,但是因为祢衡喜讥嘲权贵,曹操、刘表都接受不了他,就把他转送至江夏黄祖处作书记官。黄祖很器重祢衡,尤其欣赏他写的一手漂亮的文章。他曾经拉着祢衡的手说:“您写的这篇文章,正中我的心意,说出了我心中想说而又无法说出的话啊。”

黄祖之子黄射是章陵太守,他很敬佩祢衡,同祢衡关系很密切。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黄射举杯对祢衡说:“请先生写一篇鹦鹉赋,为嘉宾们助助兴!”祢衡应黄射之请,于江夏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祢衡“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就是说祢衡提笔一挥而就,写好的文章都不用改动,而且辞藻非常华丽。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味同鸡肋

 

典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薄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曹操出兵汉中企图进攻蜀中的刘备,可是兵驻汉中后,曹操揣度了一下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因素,让人进退两难,想撤退,又怕面子上不好看。正在犹豫之时,厨子端来一盘炖鸡,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这时,部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说:“鸡肋”。杨修得知后立即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绝无久藏之意。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看来是要撤兵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兵退汉中。

“味同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问鼎中原

 

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周朝藏有大禹平定九州后铸造的九尊宝鼎,周代视其为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到了春秋周定王时,楚庄王称霸天下,当他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陆浑时,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对九鼎一直垂涎三尺,他一见王孙满就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是稀世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那么这鼎有多大,有多重呢?”王孙满知道,楚庄王的真正用心是打算取代周朝拥有九鼎,称霸天下。于是他说:“是否拥有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是否拥有九鼎。当初,夏桀昏庸残暴,鼎迁到了商。后来,商纣荒淫暴虐,鼎又迁到了周。而今,周王的德行虽比不上先君,但周朝的气数未尽,天命未改。所以,这九鼎的轻重您就不必过问了。”

后来,“问鼎中原”就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乌合之众

 

典出《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王莽在长安被绿林军杀死后,更始帝刘玄复兴汉统。由于王莽乱政,当时天下一些占领地盘的将军们,都仰仗势力,蠢蠢欲动。这年,耿弇二十一岁,他毅然辞别了父亲,去朝见更始帝刘玄。在得到更始帝的嘉奖后,耿弇便决心辅佐朝廷早日结束混乱的局面。

耿弇经过宋地时,正赶上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刘骜的儿子子舆。王郎在邯郸起兵,想要夺取政权。随从耿弇的两个小官听说“刘子舆”起兵的消息,便跟耿弇说:“刘子舆是汉成帝正统,我们还是归顺他吧!”耿弇把住剑柄,激昂地说:“子舆这坏蛋,早晚要被我活捉,我去调渔阳、上谷的兵马,回程再约上太原、代郡的人马,几十天后我回来,我的战车就将碾碎这帮子‘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指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先知先觉

 

典出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孟子的弟子万章向孟子询问:“有人说‘伊尹为商汤做厨子,目的是向商汤讨求好处’。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说:“没有这样的事。伊尹不是这样的人。他在莘国郊野种庄稼时,以尧舜之道为乐。生活虽然清贫,却悠然自得。起初,商汤派人送厚礼聘请他,他拒绝道:‘我为什么要接受聘请呢?我现在生活在田野之中,以尧舜之道为乐,多么快活!’后来,商汤多次派人聘请他,终于使他改变了主意,他说:‘我与其墨守尧舜之道,不如使商汤成为尧舜般的圣君,让百姓们感受尧舜盛世。上天创造众生,就是‘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我是百姓中的先知者,我不去使百姓们觉悟,又让谁去呢?’”

“先知先觉”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

 

 

相敬如宾

 

典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臼季出使别国,途径冀地时,见到前室旧臣郤芮之子郤缺在田间锄草。当时正值午饭时间,郤缺的妻子提着饭菜来给郤缺送饭。只见他的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先是恭恭敬敬地对着郤缺拜了一拜,而后小心翼翼地双手把饭捧给丈夫,再次恭恭敬敬地行礼,请他就餐。丈夫郤缺庄重地把饭接过来,也毕恭毕敬地向妻子还礼,祝福以后再用饭。妻子在丈夫用饭时,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着他吃完,然后收拾餐具,最后辞别丈夫而去。

郤氏夫妇的这一系列的举动给晋国大夫臼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臼季回国后向晋文公赞扬郤氏夫妇的美德,他说:“郤氏互敬,相待如宾。”

“相敬如宾”亦作“相待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笑里藏刀

 

典出《旧唐书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唐太宗时,有一个叫李义府的小官,他很擅长溜须拍马,因此官运亨通。他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能保证做到始终笑容可掬,满面春风,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但其实他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只要是不听他的,他便千方百计的阴谋陷害,甚至要置人于死地。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里说他“笑中有刀”。

唐高宗时,李义府已经升为了侯爵,他仗着皇上的宠爱,伙同子、婿,穷奢极欲,卖官鬻爵。一次,皇上委婉地提醒他要加以收敛,李义府居然大怒,咬牙切齿地问:“是谁向陛下说的?”皇上说:“你何必问我从哪里知道的呢?”君臣不欢而散。不久,李义府终因卖官而被长期流放。

后来,“笑中有刀”也称为“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心腹之患

 

典出《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春秋末年,吴国准备出兵讨伐齐国,越王勾践率领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吴王。吴王和许多官员都得到了馈赠,上上下下都很高兴。

大臣伍子胥对此却很担忧,他说:“勾践的行为不过是像养牲畜一样豢养吴人而已。”意思是,他对吴国表面殷勤,而实际是想宰割吴国。于是,他上书吴王说:“越国的存在是我们吴国的一大隐患,就像是藏于心间的疾病,一旦发作就无药可救了。吴越两地相接,勾践早就对我们吴国垂涎三尺了。他现在对我们的柔顺服从是用来掩饰他计划灭吴的阴谋啊。因此,为了吴国的安全,我们应该先下手为强,灭掉越国,以除疾患。”

然而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了。

“心腹之患”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行尸走肉

 

典出《拾遗记后汉》: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任末,他酷爱读书。任末经常背着书籍,不怕艰难险阻地到处拜师求学。他经常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办法去完成一番事业。他在外露宿的时候,有时就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来学习。夜晚他在月光下读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编些麻蒿来点燃照明。当读书有体会时,任末就把心得写在衣服上。他的学生都很佩服他刻苦勤学的精神,有时候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都争着用干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文章的衣服。

除了古代圣贤的书,其他的书任末从来不看。在任末临死的时候他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在继续生存;如果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是行尸走肉。”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就用“行尸走肉”来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胸有成竹

 

典出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文与可,名文同,宋代著名的学者。文同喜欢画竹子,大文豪苏轼曾经向他学习画竹子,并且做了一些笔记,其中有一些关于文同画竹子的故事:文同喜欢画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观察各种各样的竹子,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他却根本不在意。

有一次,文同要画风中的竹子,于是在一个大风天他就跑到竹林里面,不管狂风的侵袭,依然认认真真地观察这风中竹子的姿态,并且他把它们的姿态都记在心头。文同这样长年累月地观察着竹子,竹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姿态都被他一一记在了心里,所以等到他画竹子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画草图,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样貌。

后来,“胸有成竹”就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言不由衷

 

典出《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实力比较强大,执掌朝廷大权,他根本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虽然依靠郑庄公处理朝政,却深知郑庄公的野心,于是他想让自己信任的虢公代替郑庄公处理部分朝政。郑庄公知道后,非常生气,扬言要推倒周朝。周平王假装害怕,向郑庄公解释说:“我没有让虢公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让郑庄公相信自己,他还和郑庄公交换了人质。

后来周平王死去,周桓王继位,周桓王终于让虢公代替郑庄公当了卿士,周室得以稳定地延续。虽然周室得到了安定,但若以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周平王的做法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君子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后来人们就用“言不由衷”来表示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

 

 

阳春白雪

 

典出《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遭到了朝中很多人的攻击,楚王就问宋玉是什么原因,宋玉给楚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人在郢都唱《下里》和《巴人》两首歌曲,有一千多个人能够跟着一起吟唱;后来这个人开始改唱《阳阿》和《薤露》,这两首歌就有些深奥了,能够跟着唱的人就少了一些;等到此人改唱《阳春》和《白雪》的时候,由于曲意过于高深,内容非常难懂,此时就没有几个人可以跟着唱了,数数也不过十几个人。宋玉用这个故事来比喻自己优雅高洁,朝中没有几个人可以跟得上他的节拍,便开始被人攻击了,大有曲高和寡的意思。

后来人们就用“阳春白雪”来形容高深雅致的文学作品或者是艺术家。在文学界“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是一对反义词。

 

 

扬扬自得

 

典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春秋时期,一天,齐国宰相晏婴乘车外出。他坐在车上深沉稳重,而他的车夫坐在前面宽大的车篷下,挥动鞭子策马而行,美得像要飘起来一样,很是得意。

车夫的妻子在街上瞧见后,回家后便劝车夫不要那样扬扬自得、仗势自恃。她说:“人家晏婴做齐国的宰相,声名在诸侯中远扬,可是我今天见他温良沉稳,一副志向远大的样子。而夫君您不过是为人赶车,却一副扬扬自得、了不起的样子,您觉得这样对吗?”

听了妻子的话,第二天,车夫就立即更正自己的态度,变得很是谦逊。晏婴听说后,认为他是可塑之才,后来推荐他当上了齐国的大夫。

后来,“扬扬自得”就用来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仰人鼻息

 

典出《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东汉末年,统治中国四百多年的汉朝终于奄奄一息,快要灭亡了。汉献帝非常软弱,国家的大权都控制在大臣董卓手里。董卓气焰非常嚣张,横征暴敛,各地诸侯也纷纷征兵买马,肆意扩张。渤海太守袁绍,也派自己的心腹去冀州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自己。韩馥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听说把冀州让给袁绍可以使自己有了稳固的靠山,不用再和别人争争抢抢,还可以得到让贤的美名。考虑到种种的好处,韩馥就答应了使者将冀州让给袁绍。后来韩馥的长史耿武听到这件事情以后,劝说韩馥:“冀州虽然地处边远,但是冀州有十万大军,粮草也可以用十年之久,而袁绍孤军在海上,什么都没有,是要仰仗我们才可以呼吸的呀,如果我们给他断了奶,他很快就会死的,为什么要把冀州给他们呢?”

这件事情以后,人们就用“仰人鼻息”指代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一鼓作气

 

典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时,强齐发兵攻鲁。谋士曹刿得悉鲁庄公准备抵抗,面见庄公,并与庄公同车出战。两军长勺相遇,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鲁军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鲁庄公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势不可挡,齐军大败。

等到鲁庄公要乘胜追击的时候,曹刿先下车细看敌军撤退的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望敌军退走的情形后才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大胜而归。战后庄公不明究竟,曹刿说:“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齐军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后来,我又担心敌军佯退,怕有埋伏,但看了他们混乱的车辙和放倒的战旗,我就知道他们溃不成军了,所以建议大王追击。”

后来人们便用“一鼓作气”来表示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把事情一下子做完。

 

 

夜郎自大

 

典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汉武帝时期,滇国,夜郎族以及西南地区其他的一些小的国都归顺了汉朝,有一次汉武帝派使者出使西南地区,当使者到了滇国的时候,滇国的国君就问汉朝使者说:“你们汉朝和我们滇国比起来哪一个大一些呢?”而到了夜郎国,夜郎国的首领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夜郎国与汉朝相比哪一个更大一些?”滇国和夜郎国的范围都只是一个辖区,是州的一部分,而由于交通闭塞,滇国和夜郎国又都处于山区,他们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所以才问出这样的问题。滇国的国王和夜郎国的国君不知道汉朝的疆域是多么的广大,问出了这种没有可比性的问题,虽是为人所讥笑的,也并不能对他们进行责备。

这是一个笑话,然而“夜郎自大”一词却从此流传下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天,表示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一见如故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君主派公子札到各国访问,以示通好。

公子札到了郑国,见到了郑国的大臣子产。两个人虽然是初次见面,却谈得十分投机,像旧相识一样,很是亲密。经过一番交谈,公子札很佩服子产的执政能力,也很倾慕子产的为人风格。为了表示对子产的尊崇,公子札送给了子产一条白绢大带,子产也回赠给公子札麻布衣服,以示友好。

过了几天,公子札辞别郑国,转道出访卫国。临行前,公子札对子产说:“郑国国君生活过于奢侈糜烂,这样灾祸会将临到他头上的。贵国的政权到时势必会落到您的手上。您执掌政权,要用礼仪谨慎行事。要不然,郑国将会覆灭的。”子产听了公子札的提醒,心里十分感激。

“一见如故”亦作“一见如旧”指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两个人情投意合。

 

 

一箭双雕

 

典出《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长孙晟,武艺精湛,先是在北周做官,北周亡后又为隋朝效力,深得隋文帝赏识。长孙晟时任北周卫上士,突厥君主摄图向北周求亲,北君主将赵王的女儿许配给他,长孙晟参加护卫。在途中,摄图发现长孙晟的箭艺高超,对他非常器重,后来常与他一起狩猎。在一次狩猎中,摄图看见空中盘桓着两只雕,互相捉咬。摄图想趁机考验一下长孙晟的箭术,于是取出两只箭,让他大显身手,长孙晟将双箭趁两只雕未分开之际一起射出,双雕应声从空中而降,观者拍手叫绝。

后来人们便以“一箭双雕”来形容做一件事可以得到两个好处,比喻一举两得。

 

 

一毛不拔

 

典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战国时期的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有一位名叫杨朱的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一次,杨朱偶遇墨子的学生禽滑厘,禽滑厘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若是能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吗?”杨朱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解决的了的。”禽滑厘道:“如果真的拔你一根汗毛天下便能安定的话,你愿意吗?”杨朱不再说话。孟子说:“杨朱主张的是‘为我’,让他拔一根汗毛来利天下,他也是绝对不会干的,墨子兼爱天下,即使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他也愿意。”

后人自此便用“一毛不拔”来表示极为吝啬的人。

 

 

一鸣惊人

 

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口才很好。齐威王即位后沉迷于酒色,各国的诸侯趁机来侵犯。

淳于髡见到齐威王,隐晦地说“大王,某国王庭有只大鸟,三年它既不飞翔,也不鸣叫,这是为什么呢?”齐威王明白他这是在劝谏自己,就说:“这只大鸟,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天;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人。”为了实践自己说过的话,从此,齐威王开始认真整顿国政。

首先,齐威王召见全国的官吏,给予奖惩,并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此后,后世便用“一鸣惊人”来表示平时表现平庸,但后来却一下子作出非常惊人成绩的人。

 

 

一诺千金

 

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曹丘至,则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之间哉?”

 

秦末,楚地有个人叫季布,性情耿直,侠义好助。身为项羽的部下,楚汉相争时,季布曾几次为项羽立下大功。刘邦称帝后,不计前嫌封季布做了河东太守。

季布有一个同乡,名字叫做曹丘。这个人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一向喜欢讨好巴结权贵以获得钱财,季布一向不屑他的为人。曹丘听到季布当了太守就前来拜访,季布本想给他一个教训的,见到曹丘后就阴沉着脸。曹丘先前听人说过季布不喜欢自己,所以他见到季布后就说:“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类的话,正是由于我的宣传,天下人才知道了您的名字,况且我们还是同乡,您为什么这么不接受我呢?”季布听了大悦,便留他作为贵客,并以厚礼相赠。

此后,后人便用“一诺千金”来表示说话算话,极讲信用。

 

 

一抔黄土

 

典出《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张释之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官,任公车令时,有一次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辆车行至司马门时,没有按规定下马步行,张释之上前加以制止,并立即向皇帝举报,后来皇太后下特旨,才允许太子及梁王入宫。

后来,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九卿之一的廷尉。一次,汉文帝出巡车驾经过渭桥时,有人惊了驾。皇帝很生气,命人将这件事移交廷尉定罪,张释之按法律规定处以罚款。不久,又有人偷窃高帝庙中的一只玉环,事发被捕后,张释之将小偷判处死刑。文帝认为应将小偷的全家处斩。张释之说:“破坏皇帝陵墓才犯灭门之罪,如有人偷挖皇陵一把土(取长陵一抔土),您将用什么法律加以惩处呢?”皇帝最后批准了张释之的处理意见。

后人自此以“一抔黄土”借指坟墓或是没落、渺小的反派势力。

 

 

一身是胆

 

典出裴松之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作的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亲率大军驻扎于汉中。有一次,曹军粮草运至北山下,黄忠率兵去夺,过了好长时间也没回来。赵云于是率少数兵将接应,没想到中途突然和大队曹军相遇。赵云率部突击敌阵,将敌军打散后退回营寨。曹军反应过来后重新汇合,追至赵云营寨。赵云入营之后打开营门,兵将入营,表面不再保持战斗的状态,曹军怕中计不敢进攻,于是就开始撤退。此时赵云营内战鼓齐鸣,鼓声震天,并放箭射向曹军。曹军惊慌失措,惨败后落荒而逃。

次日,刘备听说后,来到赵云营寨,察看前一天留下的作战痕迹,很高兴地称赞道:“子龙真是一身是胆啊!”于是,刘备大摆宴席,为赵云庆功。军中将士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也作浑身是胆。

 

 

一衣带水

 

典出《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杨坚建隋称帝后志在统一中国,陈朝后主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南征,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后来,隋朝仆射高颎提出削减陈朝财力和骚扰、佯攻等一系列灭陈计策,隋文帝采纳了他的计策,并经过长达七年的准备,于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

出发前,他对高颎说:“我是天下百姓的父母,怎么能够受限于一条像衣服带子一样狭窄的长江,而不去救百姓呢?”隋文帝派自己的次子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起进攻,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后人便用“一衣带水”来形容江河等无法限制人们往来的两地。

 

 

一往情深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东晋名将桓伊曾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大军,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功勋。后因战功升迁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

名将桓伊十分喜欢音乐,甚至自己会作曲,并且善长吹笛,桓伊每当听到喜欢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随之击节而合。时任宰相并亲自指挥了“淝水之战”的著名文人谢安也非常喜爱音乐,于是两人经常相约谈论音乐,桓伊每听到有人用不同乐器伴奏歌唱,总是感慨地说:“哎呀,怎么办呢!”谢安见恒伊对音乐十分钟爱,便说:“子野对音乐真的可以说是一往情深啊!”

后人便用“一往情深”来表示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用情很深。

 

 

一字千金

 

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战国末期的大商人吕不韦不惜巨资,把在他国作人质的异人拥立为秦国国君。异人为报答吕不韦的拥立之功,封他为丞相。但吕不韦在朝堂之上没有大的声望,难以服众,他召集门客进行商议,决定写一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

吕不韦的三千门客很快写出包含有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名为《吕氏春秋》的书。书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若有人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或减少一个,赏黄金千两。”

此后,人们便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章非常好,拥有极高的价值。

 

 

一字之师

 

典出宋时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晚唐僧人齐己,非常喜欢诗文,经常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去拜会并请教他的诗友郑谷。有一次,齐己把自己的诗稿拿给郑谷看,当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说:“梅开数枝,已经不能说是早了,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这样更为贴切。”齐己听后大喜,便向郑谷下拜。后来人们便将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自此,人们便把帮助自己修正诗歌中一个字,使自己的诗更加完美贴切的人,称为“一字之师”。

 

 

以卵击石

 

典出《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墨子去齐国时,有人对他说:“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皮肤黑,你去北方不吉利。”

墨子不理他,继续朝北走去。但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那人便以此嘲笑墨子。墨子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无论是皮肤黑的还是白的行人全都受阻,若是天帝今天在东方杀青龙,南方杀赤龙,西方杀白龙,中央杀黄龙,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出行了呢?所以,用你的话来推倒我的言论,就像拿鸡蛋去砸石头,天下的鸡蛋全被碰光后,石头还是会安然无恙。”那人听了无言以对,转身就走了。

后人便以“以卵击石”表示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饮鸩止渴

 

典出《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霍谞,东汉汉桓帝时人,曾官至少府廷尉。霍谞十五岁那年,有人在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的舅父宋光,说他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宋光为此而入狱,终日遭严刑逼供。

霍谞听说舅舅落难,不顾“连坐”的危险,上书梁商,为宋光辩白。他在申诉书上说:“我的舅舅宋光,出身名门,做事一向安分守己,为官品行端正,就算他对诏书有疑义,也会按照正当的途径呈报朝廷,怎么可能冒死去私改诏书呢?那就像是人在饥饿时,以毒草来充饥,在饥渴时,饮毒酒来解渴,还没有进入腹中,命就已经没了,宋光会做这样的傻事吗?”

梁商看完申诉书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件事呈报了皇上,不久,宋光就获释了。

“饮鸩止渴”原指以鸩羽浸制的毒酒来解渴。后比喻仅仅解救目前的困境,而不顾将来的祸患;或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庸人自扰

 

典出《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陆象先,唐代苏州人。陆象先出任剑南按察使时,主张施行仁政,对待百姓要仁爱。一个司马劝陆象先说:“行政应苛刻严厉。要不然,百姓不会惧怕官府的。”陆象先不以为然地说:“政务在于治理,官府不能以严刑来树立威风。”

后来,陆象先一直坚持自己的行政方法。吏民有罪了,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稍微严重的,就罚以杖责。陆象先说:“人的性情很相近,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吗?人们都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能理解官府的教导。”陆象先还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如果在开始就能清醒这一点,事情就简单多了。”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游刃有余

 

典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

有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为梁惠王宰牛,他宰牛的技术非常高明。文惠君看到极为赞叹,说:“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说:“我宰牛的技术很熟练,不仅仅是因我经常宰牛,而是我在宰牛的过程中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我清楚地知道牛体的肌理结构,牛的骨骼之间的间隙在哪。在宰牛的过程中我用薄薄的刀刃在牛骨的间隙中行走,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不要说股部的大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刀在用了十九年的时间还是像刚刚磨好还未使用过一样的原因。”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忧心如焚

 

典出《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西周从周厉王起势力渐渐衰落。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登基非但不励志改革,反而重用太师尹氏,致使政治更加混乱,国势衰败,民心不稳。

当时,有位名叫家父的臣子对此非常焦虑,他写了一首诗,在揭露太师尹氏罪恶的同时,表达了百姓当时的心情。其中第一节写道:“巍然的终南山啊,层峦叠嶂。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抬头盯着你看。百姓的心像在火中煎熬,却不敢笑谈你。”

然而,周幽王依然不听家父等大臣的劝谏,继续作乐。终于,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因“烽火戏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被杀。犬戎破镐京,西周亡。

因“惔”即火烧的意思与“焚”同意,后人便以“忧心如焚”表示心中极为忧虑。

 

 

有口皆碑

 

典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一天,永州太平的安禅师坐在佛殿的主座上,向僧人们宣讲,他说:“每一种货物,贩卖时价钱的高低,都离不开市场的价格。听说镇州的萝卜贵极了,而卢陵那里的大米却贱的出奇,哪像咱们这里啊。咱们这儿五谷丰登,世道太平,用不着去北边买贱的,去西边买贵的。咱们这儿顺应自然,商品就丰富,人群来往就多;顺应自然,就有利于推行朝廷的仁政。这已经是国泰民安,怎么还说是佛的道理呢?”

过了挺长时间,安禅师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来,安禅师的这些歌颂升平气象的宣讲被精炼为“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普遍称赞。

 

 

有备无患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晋悼公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晋国在司马魏绛的辅佐下日益强大,并与郑宋等十一国签订了和约。楚国因十二国签订合约而出兵伐郑。郑无法抵抗,与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一国因此要出兵攻打郑国,于是,郑国派使臣来向晋求和。晋国同意了,郑国为谢晋国,送来大批珍宝、歌女等。晋悼公要把其中的一半歌女赐给魏绛,魏绛不接受,并趁机劝谏晋悼公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所有的歌女归还。几年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晋国的霸业。

后人自此便引用“有备无患”来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可以避免突发的状况了。

 

 

余勇可贾

 

典出《左传成公二年》: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公元前581年,卫穆公侵袭齐国,却被齐国打败。卫国向晋景公求援,晋景公命中军元帅郤克率上、中、下三军,战车800乘,会同鲁、卫、曹及狄人的军队进攻由齐顷公率领的滞留在卫国的齐军,于是,晋齐两国打了起来。

六月,晋国军队到达靡笄山下。齐顷公派人请战,说:“我们以并不精锐的部队迎接贵军的到来。并请求明早一见。”晋国郤克说:“鲁国、卫国是我们晋国的兄弟国家。他们两国派人来请,说让我们来敝邑的大地上散发一下郁气。”齐顷公说:“郤大夫允许明早一见,这正是我们的愿望!”

话音刚落,只见高固的战车直扑晋军。他举起石块就砸向晋军兵车。最后抓了一个俘虏绑在所缴获的车上,然后跳上车回到齐国军营。他把兵车绑在营前的桑树上,向齐军将士宣示说:“欲勇者,贾余馀勇。”意思是:我的勇气还没有用完,谁需要的话,可以来买我的勇气。

“余勇可贾”原意是说,我还有余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未使尽的勇气和力量可以使出来。

 

 

有条不紊

 

典出《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盘庚,是商朝的君主。他为了更好地建设商朝,把商都由奄迁到殷,但百姓都不喜欢。于是他命令群臣对百姓说:“君主之所以迁都,是因为旧都的条件不适于生活。迁都对我们是有利的。”

后来,盘庚担心群臣不能如实地向百姓传达自己的旨意,于是又强调说:“从前先王发布的指令,没人敢变更。先王的臣子们执政稳重有效,使百姓们感受到了先王的惠泽。你们应该效仿那些贤臣,将我的德政全面的施与百姓,不要营私舞弊。你们做的怎么样,我都看得很清楚,执行我的德政时要做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意思是说,就像把网接在纲上,这样才会有条理而不紊乱。

“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月下老人

 

典出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次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

传说唐代有一位叫韦固的人,在宋城游玩,因为天色渐晚便投宿在城中的南店。当天晚上他悠闲地在月色下散步,发现有一位老人坐在地上,翻阅手中的册簿,身旁有一个装满红绳的布袋。韦固觉得有些蹊跷,就上前问他在干什么,老人回答说,这本册子是专门记录天下男女婚姻的书籍,而红绳是夫妻相见的保证,说完后,老人起身离去,韦固紧追在后,忽然看见一“盲妇”抱着一个女孩,老人回头对韦固说:“这便是你未来的妻子。”韦固大怒,下令让随从追“盲妇”,杀掉那女孩,等再回头找那位老人理论之时,已经看不到了。

后“月下老人”便成为我国古代传说中专司婚姻的神仙,在现代一般是指有意或无意撮合别人成为情人的人或事物。

 

 

约法三章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到霸上。秦王子婴投降。沛公进入城阳,在樊哙、张良劝阻下,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后回驻霸上。沛公召来当地德高望重之人说:“父老们在秦朝的苛虐法令受苦已经很久了,不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偶然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已与诸侯们约定,首先进入关中的人就做关中的王,所以我应当关中王。我和乡亲们约定,从现在起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以死刑,伤人和盗窃者治罪。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都要像往常一样,我之所以来这,是为百姓除害,不是为了侵害你们,所以不要害怕!而且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到霸上,只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条约。”秦地的百姓送酒菜来慰劳士兵。沛公推辞,于是人民唯恐沛公不做秦王。

后人便以“约法三章”表示约定简单的条款共同执行遵循。

 

 

越俎代庖

 

典出庄子《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相传,帝尧晚年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受,他说:“您治理天下治理得很好,我若是现在来代替你,不是在沽名钓誉吗,况且我现在能够自食其力,虚名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价值,鹪鹩在深山老林里筑巢,也只不过占用其中的一棵树枝;鼹鼠在黄河里喝水,也不过喝饱自己的肚子。天下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厨师就是不做饭菜,祭祀的人也不能越过宴席来代替他做菜。”

后人便以“越俎代庖”来表示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运筹帷幄

 

典出《汉书?高帝纪下》: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高祖致祝酒辞说:“各位将军说说,我为什么会拥有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高起、王陵认为高祖对将士能施以恩泽,能得到将士的拥护,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嫉贤妒能,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他认为自己取胜最重要的原因是会用人。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安定全局,抚慰百姓,供应物资,畅通粮食运输,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人马打仗,打一仗,胜一仗,我不如韩信。但是,我能让这些人为我所用,而项羽却不会用人。”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现在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债台高筑

 

典出《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岖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债之台,被窃铁之言。

周赧王姬延,即位于公元前314年,东周最后一位君主,他在位时周已势微。秦国迅速膨胀,已经威胁到周王室的统治,姬延在楚国的怂恿下马上凑齐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准备以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国抗秦,但武器、粮饷缺乏。姬延向大户借粮饷并立下借券以战利品归还。公元前256年,姬延命西周公为大将,率军五千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但近3个月,只有楚、燕两国派兵前来,因无法与强秦抗衡,只好带人无功而回。大户都聚集在宫门外要求姬延兑现诺言。周赧王因无钱还债,躲到了王宫后的一处高台。

后人称周赧王所躲的高台为“逃债台”。并用“债台高筑”来形容负债累累。

 

 

斩草除根

 

典出先秦时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春秋时期,卫、陈一起讨伐郑国,郑庄公请求讲和,但陈桓公欺负郑国弱小,驳斥了他弟弟劝他保持与邻国和睦相处的劝告,断然拒绝了郑国的求和,并继续攻打郑国。两年后的郑国强大起来,派兵攻打陈国,诸国因陈国当时的行为拒绝援救,陈国大败。周朝大夫周任曾说,作为一国之君,就要像除杂草一样把恶事彻底地铲除,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善事更容易做。但因为陈桓公不懂得这个道理,为自己的国家招致了无法弥补的祸端。

后世便以“斩草除根”来表示彻底的除掉祸患,以免后患无穷。

 

 

纸醉金迷

 

典出宋?陶觳《清异录?居室》: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唐昭宗时,有个医生名叫孟斧,闻名全国。因为经常入宫治病,他积攒了很多钱。唐朝末年,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孟斧便举家迁往蜀中避难。

由于他在长安时经常进宫,对宫中的装饰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皇宫高贵的气派。因此,他在购置新屋后,便将自己的新居装饰得富丽堂皇,还将其中的一间小房间按照宫中的样子布置起来,屋子室内的柜橱、桌子、椅子、茶几等家具,全部贴上一层薄薄的金箔。整间屋子金碧辉煌,令人眼花缭乱。每次有亲戚或朋友来,孟斧都要请他们参观这个房间,让他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他的亲友们都说:“在孟斧的那个贴金箔的小房间里呆一会儿,便能使人纸醉金迷!”

“纸醉金迷”原意是被光芒四射的金纸所迷住。后用来形容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

 

 

知己知彼

 

典出《孙子谋攻》: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说:“能够提前知道结果是胜利的战争有五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战,什么情况下不能战的战争会胜;懂得兵将多寡而运用不同战术的战争会胜利;官兵上下一心追求胜利的战争会胜利;有准备的与无准备的敌人作战的战争会胜利;将领有才能而君主不故意加干涉的战争会胜利。这五例,是可以预见到胜利的战争。所以说:了解敌我双方,作战多少次都不会有战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场数将会参半;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无论多少次战斗必然都会失败。”

后人便以“知己知彼”来表示在做事之前了解全面的情况,就能使自己减少失败。

 

 

炙手可热

 

典出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玄宗后期,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并以二人先后为相,宠幸杨贵妃,使当时杨家的势力极大,他们结党营私,使朝廷统治不稳,后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就在玄宗逃跑的路上,杨国忠、杨玉环终于激起众怒,唐玄宗被迫赐死二人。“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杜甫在753年3月3日杨贵妃曲江边游春野宴后所写,借以讽刺杨氏兄妹的骄奢淫逸。

后人之后便用“炙手可热”来表示在一时内特别受关注的人,现在这个词几乎不含贬义。

 

 

指鹿为马

 

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公元前207年,赵高杀李斯,任丞相,朝中当权。公元前206年夏,赵高想要造反,但是担心众大臣不听从,于是就先在朝中做了一个实验。一天他把一头鹿献给秦二世,对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了:“丞相弄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了呢”于是赵高问左右众人,众人有人为了奉承赵高说是鹿,也有人说是马。赵高事后把众人中说是鹿的人陷害与法,后大臣们都开始畏惧赵高。

后世用“指鹿为马”来表示有意黑白混淆,是非不明。

 

 

众志成城

 

典出《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东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景王打算用从民间搜刮来的铜铸两口钟。

大臣单穆公劝谏道:“大王您不能那么做。铸大钟要花好多钱,而这些钱都要出自老百姓身上啊。而且,钟的大小是有规定的,如今您要铸大钟,那大钟如果铸出来,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也不会听到悦耳的音乐啊!”

景王听了很不高兴,就又问主管音乐的伶官州鸠的意见,州鸠也劝阻说:“各种乐器声音的大小轻重是有界限的,超过这个界限音乐就不和谐了。大王要造的大钟,从音乐的角度来说,是不和谐的;从国家和百姓的角度来说,也是不应该的。”

景王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第二年,钟造好了,周景王对州鸠说:“你看这钟声不是很和谐吗?”州鸠说:“不见得吧,百姓拥护,那才叫和谐,可如今大王花了那么多钱铸钟,百姓怨声载道,怎么能说和谐呢?俗话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啊’!”

意思是说,老百姓共同喜欢的东西,很少不实现的,而他们共同厌恶的东西,也很少不废灭的。

后来,“众心成城”被人们写作了“众志成城”,指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庄周梦蝶

 

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学派代表人物,他主张与世无争,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他的言论也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他想要有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他也想要达到一种完全的自由状态。

有一天,他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自在快活。但是,不久后他便醒来了,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僵卧在床上的庄周,于是他想,是蝴蝶做梦成了庄周了呢,还是庄周做梦成为蝴蝶了呢。清朝的张潮在《幽梦影》中:“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与庄周梦蝶的状态空灵相似。

后人用“庄周梦蝶”来比喻梦幻迷离的状态或是往事的回忆。

 

 

捉刀代笔

 

典出南朝宋时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曹操在接见匈奴使臣时,怕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能够让远方而来的使臣信服,于是让自己的部下崔琰代替自己出来接见匈奴的使臣,而自己则持刀站在床头。后来接见完毕,曹操让人私下去问使臣对魏王有什么样的印象,使臣说:“魏王外表温文尔雅,但床边捉刀之人定是英雄盖世。”曹操听说后,立即派人去追杀使臣。

后人便以“捉刀代笔”来表示为别人写文章。

 

 

自惭形秽

 

典出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骡骑王武于;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晋朝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并且接人待物很有风度,在城中名声颇盛。后来王济的外甥卫玠来投靠他,王济一见卫玠就说:“人说我的相貌堂堂,站在卫玠身边就像是石块与明珠对比,让我自惭形秽。”后王济带卫玠上街,更是引起众人的围观,众人以为卫玠是白玉铸成,有人有意考卫玠一些玄理,卫玠应对有度,众人赞叹不已,说三个王济也抵不过一个卫玠啊。

后人便以“自惭形秽”来表示一个人自愧不如别人。

 

 

自相矛盾

 

典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拿着一只矛和一只盾在街市上卖,他先是夸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硬,没有任何的武器可以击穿它”,然后他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利的矛,没有它刺不穿的障碍”,然后有一个人问他:“那若是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这个人便回答不上来了。

后人便经常用“自相矛盾”来表示一个人说话做事前后矛盾,自相抵触。

 

 

纵虎归山

 

典出晋时司马彪所著《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东汉末年,吕布偷袭徐州之后让刘备居于小沛,后因刘备聚集万余人而攻打小沛,刘备无奈之下去许都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必不能长久居于人之下,于是劝曹操杀掉他,曹操不采纳他的建议。后刘备因曹操野心日盛,以韬晦之计骗过曹操,并借攻打袁术之名向曹操借军五万离开曹操,袁术病死,刘备攻下徐州,自立旗号。曹操遂悔攻打刘备,刘备败。

“纵虎归山”指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厉害的人放回属于他的地方,遗留后患。

 

 


 

 

 
 
【猜您喜欢】: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微言碎语1680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园林美景 - 馨雅居温馨苑 - 馨雅居温馨苑的博客


园林美景 - 馨雅居温馨苑 - 馨雅居温馨苑的博客


园林美景 - 馨雅居温馨苑 - 馨雅居温馨苑的博客

 
园林美景 - 馨雅居温馨苑 - 馨雅居温馨苑的博客

 

 

 


 

 
 
 
—源文信息/网络 ★ 收集整理/寒冰—

 

图片
 
 



 
 
寒冰祝福朋友幸福、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