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应性皮炎具体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皮肤病?

 pgl147258 2015-12-27

【饭嶋蜗牛的回答(60票)】:

正好刚总结过这个病,先说结论:医生是对的,特应性皮炎需要长期用润肤霜,但并非所有润肤霜都可以。

前几天我们一个心脏手术后的小女孩都快出院了,结果突然到处长红疹,虽然父母说以前也长过,还是怕是药物过敏或者感染,没敢让她走,请皮肤科会了诊,考虑还是特应性皮炎。结合所学,查了些资料,也请教了皮肤科老师,谈一下我的理解和处理,尽量通俗易懂,欢迎指正。

1、特应性皮炎很常见,主要危害小朋友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是一种以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炎症,虽然长得红疹一般是「湿疹样」的,但它不等于我们平时说的「湿疹」这个病,后者跟过敏关系比较大。很多资料把特应性皮炎直接等同于湿疹,这是中英文翻译错误,很误导人。

特应性皮炎其实非普遍,美国有11%、全球有5-20%儿童患特应性皮炎,城市居多。

总结有以下特点:(以医生诊断为准,请勿对号入座)

  • 大多数为婴幼儿起病,成年前反复发作,一般在成年以后就好多了,也有少数一直持续下去。

  • 表现是全身干燥、瘙痒,长红疹,常见于弯曲部位,比如肘窝、大腿后面、脖子、下巴等,婴儿脸上也常长。皮肤抓破了会渗液和结疤。

  • 并不是平时说的对什么东西「过敏」,特应性皮炎是找不到特定的过敏原的。当然,常见易引发皮肤过敏的东西比如花粉、尘螨,对这类患儿往往也是刺激物。

  • 本质上是皮肤微观结构有缺陷,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弱,外界的刺激更容易进入皮肤,引发炎症,而且其炎症反应本身也有异常。

  • 可能跟遗传有关,很多家族有过敏史的有些患儿会同时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 空气干燥会加重瘙痒,抓挠会进一步加重炎症。

2、虽是小病,却对孩子影响很大

  • 皮肤干燥,瘙痒难忍,皮疹反复发作,消退了又来。

  • 晚上睡不好觉。

  • 越抓越痒,抓破皮肤会容易导致感染,严重的长大以后会留疤,或者皮肤粗糙,有损形象。

  • 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自尊心。

所以,不要忽视。

3、治疗关键:保湿!保湿!保湿!

这个小标题不是我起的,而是来自北美最好的儿童医院——SickKids(原文:Moisturize!Moisturize! Moisturize!)。

因为这类患儿的皮肤干燥,本身就会瘙痒,加上皮肤屏障比正常人薄弱,容易受刺激而反复引发局部的更严重的炎症。所以,最重要治疗是日常保湿,可以减轻瘙痒,保护皮肤,避免反复发作。

外用药治疗也很重要,主要是针对特异性皮炎出现的各类皮疹,遵医嘱使用。但目前该病无法根治,不应期待快速治愈。除非医生给你开的,不要擅自去买皮肤消炎药,那些大多是激素和抗真菌药,对大多数的较轻的特应性皮炎,保湿是关键。勤洗澡,家里放个加湿器,多擦保湿霜。上幼儿园的话要给老师打好招呼你懂的。

我们那个小女孩,皮肤科给开的保湿霜是我们医院自制的,外面没有。自己买的话不能乱买,一些成人用的护肤品可能对小孩皮肤比较刺激,要找写了适合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建议你遵医嘱

其他的注意点包括给孩子穿纯棉衣服,用纯棉床上用品;家里不要养宠物;避免花粉;勤剪指甲免得抓烂皮肤等。

-----------------

网上资料这么多,怎么说没有呢。推荐两个通俗易懂的:

1. 果壳(诊断和机理,图很萌):特应性皮炎科学护理笔记

2. 多伦多儿童医院(SickKids医院)的中文资料(写得很好,包含各种注意事项。但注意该文中的「湿疹」就是特应性皮炎,但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普通的「湿疹」!是翻译的问题!):湿疹(特应性皮炎) - AboutKidsHealth

【张小阿米的回答(22票)】:

20年资深女患者,怒答此题!!!

首先说,这个病,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影响。

好吧,其实是不是20年我不清楚,至少有记忆的是在四五岁就开始搽地塞米松类药物了,至少也是十五六年病史了吧,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讲讲吧。

病史

1 据我母上大人回忆,起因是我两三岁的时候去乡下玩儿,骑了一头牛,晚上又睡了一种稻草铺底的床,第二天膝盖侧边就开始长红点,从此我就开始了漫漫皮炎路啊╮(╯▽╰)╭开始家长也没特别注意,觉得就是小朋友呀,皮肤嫩嫩耍个小脾气呗,而且我妈之前是护士,她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小问题就是过敏嘛,完全不重视,结果就一直拖拖拖。

2 过了一两年,发现膝盖周围开始有渗出物,而且是秋冬季发病严重特别特别特别痒,我现在都还记得那种痒的心情= =那时候开始一个人睡,家长也不知道,我就一个人隔着秋裤使劲挠,挠了又渗出,渗出又结痂,结痂又干燥,干燥又开挠,反正就是反反复复,血点都印在秋裤上,我妈终于说,走,我们必须去好好检查一下了!(她也是终于醒悟过来了啊啊啊)第一次检查,在小县城的县医院,医资也是非常有限,结果那个蠢蠢哒的医生就说,嗯,就是湿疹,搽点药就好了,就开的地塞米类松,是我妈他们医院(当时的二甲)自己配的药,叫地樟霜,长大一点查了一下,就是地塞米松类药物(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个医生简直无良,我的激素使用史就开始了)那好嘛,医生说用就用嘛,地塞米松搽的时候呢,确实很好的抑制了痒的感觉,症状也好了不少吧,但是就是始终不能痊愈,然后冬天就过完了,这个病也是季节性的,春夏来了就好了,我也没在意,反正不影响我玩就好了,一样能穿短裤短裙嘞~~~

就这样一年一年又一年,都是在秋冬搽药,春夏全好的日子中度过了整个小学时代,那时候也是年纪小,性格也像男孩子,觉得没什么,痒就搽药,就挠,也不会哭兮兮地找爸妈。

3 初中,心理有了变化,开始了漫漫寻医史。

首先为什么有心理变化呢?哈哈哈,当然是少女心萌动有了喜欢的男孩子,然后夏天穿短裤的时候,还记得我说的地塞米松吗~对就是这个小婊砸!!这是激素啊,用久了就会肤色不均,真很丑啊啊啊啊,然后加上我初中开始在一个市里的私立中学读,你造,那些小姑娘可都是水嫩嫩啊,我这种本来就糙黑的人,加上这种妖怪的病!对,就是妖怪的病,那时候在我心里我就感觉自己身体里有个妖怪,我真的心理上有自卑感(不过到了高中更难过),反正就是各种哭着闹着要我爸妈带我好好去治呗,之后又是先找的那个第一次给我检查的医生,第一周检查还是湿疹,第二周去又是神经性皮炎了,(当时感觉完全是个庸医!所以我现在去我妈他们医院看到那个医生都充满浓浓的鄙视,而且他现在竟然已经是主任了),药还是继续搽,那时候反正也是青春期内分泌还是怎么地,长皮炎的面积从膝盖边一个拳头那么大开始扩散,同时其他地方也开始冒出来了,四肢都开始长了,然后最严重的时候还长到了胸上,没错,就是胸,那种全身痒还很丑的感觉,真的是很难过,而且那时候开始春夏不会好了,所以我整个初中都没穿过短裤,有一年冬天甚至渗出物太多,早上起床穿上秋衣秋裤(六点半左右),一般上午第二三节课(十点半的样子)我就感觉得到秋裤秋衣已经被渗出物浸湿黏在皮肤上,中午回寝室的时候又因为渗出物干了,秋衣秋裤已经粘在皮肤上了。在心理上,我这么说吧,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极端,我有过很多次截肢的想法,一个人晚上在被子里躲着哭,我就是不想有这样一双腿,粗糙的,皱皮的,瘙痒的,让我自卑的腿,我情愿没有腿。虽然我没把这些话给我妈说,我妈也是看着我心疼,就开始各种想办法,认识一个新的皮肤科医生就问人家怎么办,(之后也用过一些奇奇怪怪的药,包括喝中药)到处问哪里治皮肤病好,自己也开始查资料学习,她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就像《叫我第一名》里面那个妈妈,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感激我母亲大人,反正就是她,是我妈,并不是任何一个专业的医生,第一次问,你这是不是特应性皮炎?当然青春期的我,也是妖怪脾气差,怪她在我小时候没带我好好医治,觉得她是应该好好带我治来弥补之前她的不称职。我当时也不懂啊,什么特应不特应,反正我就是想我的病好。再之后就是中考之后的暑假,我妈一方面又开始带我到处诊治,印象最深是去华西,不得不黑一下,虽然我现在也是在SCU,那个蠢蠢哒的医生查了一堆过敏原,但是都是很常规的东西,又是给我开地塞米松,这次更猛,以前还是药膏里面含地塞米松,这次直接是那种一管一管的液体,叫我直接用棉签粘着搽,后果当然是,一停药马上反弹,而且比以前还严重另一方面我妈也是胆大,她继续查各种资料,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我是特应性皮炎,再次深深感激我妈妈,她就自作主张,因为这个病是和免疫有一定关系的,开始给我臀大肌注射卡介核糖核苷酸(前面有讲我妈之前

是护士),调节免疫力。打了一个暑假,当然这个是内在调节嘛,加上那个暑假各种杂七杂八的药都在用,没注意观察这个打针有没有疗效,不好意思咯。

4 进入高中,因为校医院没有注射条件,寄宿式学校又在山上,进城远,学校周围又只有社区诊所那种,又不准我自己带药物去,卡介需要隔一天打一次,而我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卡介的注射停了一个月,又是我妈,觉得这样不行啊,于是,她又胆大包天做了个决定----教我如何自己给自己进行臀大肌注射

花了一个晚上,浪费了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我就学会了如何给自己进行臀大肌注射(哈哈,所以这个病也是给我带来一些酷炫的经历),不过注射了小半个月,被我们班主任知道了,他说,这样不好不好,叫我不准在寝室给自己打针,然后我妈是对老师绝对服从的人啊,就停了。这段时期内,对于我的病我没有特别不愉快的回忆,所以应该是 没有特别严重,也没什么心理上的不愉快,不过也可能是因为给自己打针的酷炫感或者下一个时期的痛苦感遮蔽了吧。

5 这里要讲的,可能是我感觉我至今为止的人生最难过最灰暗的时期。高二开始,十月份的样子,我的脸上最开始是有了两个像被蚊子咬了的小包,痒,我就挠咯,然后它就一直痒,我虽然会搽一些止痒的 药,但是还是会一直挠,就破皮了嘛,这之后就很奇怪了,破皮的地方没

有好,反而破皮周围的地方也开始,开始继续破,之后红,肿,流脓一直扩散,最后,我的脸,在眼镜框下面的位置,两边对称的烂掉大概一个汤圆那么大的面积,上课上着上着会有东西滴在书上,那是皮肤渗出液,自己生理上的感受,就是随时都痒,随时都想挠,洗脸只敢用生理盐水冲一下,睡觉只能仰着睡,每天会因为这个哭,眼泪又流在伤口上。原谅我的描述有一点恶心,但是那就是一个16岁的女生的青春,在别人都在享受绽放的年纪,我就是那样的一张脸。心理上,可想而知了,随时走在路上都有人在盯着你看,还有几个同学会直接对着我说,“XXX你的脸好恐怖哦”,“天嘞,你以后怎么嫁的出去哦”,“哎呀,你别看我,我害怕”,我就是这么过着的,我也不能说什么,只有一个人的时候默默地哭,感觉要是一直这么下去,我的人生好绝望,我这一辈子还能做什么。我就这么过了整整一个学期。不过还好,因为RP比较好吧,也是那时候还不是看脸的时代,我在那个时候还交到了男朋友,现在都不能相信呢,也遇到了特别好的女性朋友,还有亲切的室友,可能因为成绩也还不错,也有常常老师关心我,还有我爸妈的安慰,让我在现在想起来那么灰暗让我绝望的岁月里,依然感觉到了爱,感觉到,我并没有被世界抛弃,就算我一辈子这么丑下去,依然还是至少有那么几个人爱着我,关心着我。转机来了~~~还是我妈,坚持认为我是特应性皮炎,继续各种查资料学习呗,最后买了神药,当当当当~~~他克莫司软膏,这个药真的是效果不能赞得更多,一个月之内,我的脸,至少表皮是恢复了,然后再过了一个月的样子就至少有一些肤色不均了,效果这么好是激素?naive!

像我这样一个用过那么多激素的人会随随便便用激素吗!他克莫司软膏_百

度百科用的时候也加了一个杀菌的药膏吧,反正我的脸和身上都是用的他克莫司,只是浓度不一样。

最后高三毕业,我又去了重庆第三军医大附属医院,一位算得上名医的医生,这次准确地告诉我,我得的是特应性皮炎最后高三毕业,我又去了重庆第三军医大附属医院,一位算得上名医的医生,这次准确地告诉我,我得的是特应性皮炎。感谢那个医生听了讲了我那么多年的病史(当然没说我妈认为我是这个病咯),听说他看病一般一个人只看五分钟,而我去他那坐了至少二十分钟(可能是看我那么远过去,还长得辣么可爱吧哈哈哈就是这么不要脸),还得再一次感谢我妈,那么多年的努力,提前做了那么多工作,还是让我少受了很多苦。

反正打那之后吧,我的身上脸上是好多了呀呀呀呀,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了啊,之后就成绩也蹭蹭蹭变好,男朋友也是好啊,好朋友也是各种好啊,感觉就像是走上人生的巅峰啊~当然,特应性皮炎会在患者成年后病情明显减轻。

大学之后,因为川大因为华西的存在,医学的书还是很多的,我也看了一些特应性皮炎方面的书,虽然都基本好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去看了看= =还有就是开始坚持运动,每周跑三四次6千米啦,做做健身操啦,早睡早起啦,每天心情好好啦,注意饮食什么的,应该也是加强了身体素质,对皮肤很好的吧。

在那之后,我的脸只是偶尔吃了很辣的东西啊,或者其他一些奇怪的东西,会长一点小红点,都没什么问题了,一年不会超过四次吧,色素沉着现在过来三四年也是基本看不出来了,之前脸烂掉的照片没有啊,现在的照片是iPhone自带的铬黄滤镜,虽然颜色不正,但是还是看得出肤色不均,色素沉着的问题还是大大改善了

身上偶尔也会有一点点吧,面积不超过指甲盖大小,短裤短裙终于可以随便穿了,经常被人夸腿呢哈哈哈,虽然不是白细长,反正现在和以前那种自卑的感觉简直不一样呢,请允许我发个照吧

还是要感激一下

感谢我的爸妈,尤其是妈妈,作为处女座的她,一直没放弃那时候看起来摸起来那么挫的我,一直容忍我因为这个病乱发的脾气,一直坚持自己查资料,一直坚持为我寻医问诊。

感谢没有嫌弃我的朋友们,没有因为这个让我自卑,或许让人看起来让人有不适感的病,不和我玩耍,不和我一起讲各种小秘密。

感谢那个真心喜欢过我的前男友,那个时候的喜欢,也让我不那么自卑了,谢谢你的真心。

感谢我这么磕磕绊绊成长路上,所有没有嫌弃我的人,因为你们,我感觉自己也是像和那些健康的人一样茁壮成长起来的,感受到了一样的爱,一样的阳光,经历着一样的风景。

还要感谢一下我得特应性皮炎的这段经历,我总是学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有过别人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有了不一样的经验值,比如给自己进行臀大肌注射哈哈哈~~

总结一下

1 特应性皮炎,要早发现早治疗,注意不要和我一样和其他常见皮肤病混淆,白白让自己用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药,让身体受那么多苦。

2 不要随便用激素,不要随便用激素,不要随便用激素。他克莫司值得一试,我不是软广。

3 病症严重真的会对患者心理和日常生活带来不小影响,加之得这个病多见于小朋友,家长一定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啊,不要到时候真的像我一样脑残想着去截肢哟喂!

4 书籍记载以及自身经验,真的年纪大一些会变好一些的,患者及家长也不要太难过,前方是有光明滴。你看我这么病情恼火的不都活了快20年了,我的大学同学们不知道我这么奇幻的一段经历,都觉得我是个天天阳光得要死,充满正能量的人呢,有什么过不了的嘛。

希望有特应性皮炎的同学们都要早早脱离苦海,过上健健康康的生活!

-----------------------------分割线------------------------------------

纠正一下,第三军医大附属医院更正为西南医院,那个医生是 郝飞(感觉超级和蔼啊,就是不好挂号)

另外推荐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皮肤科 眭维耻 教授 ,他都八十多岁了,听说在四川皮肤界算得上德高望重了,我妈和一个眭教授的学生咨询过很多特应性皮炎的问题。

皮肤保湿这点也很重要,每一次看医生他们都是叫我重视皮肤保湿,或者直接开的保湿药物什么的。干燥会加剧痛痒感。

在评论里说的 白色划痕法 @尤心,我妈说用指甲在皮肤上划一下,有白痕,30秒之后还是白色的,以前我和我妈对比过,我刚刚和室友弄了一下,她还是过了30多秒白色消失的,我大概一分钟才白色消失吧,我妈说是她听说的,我自己在图书馆看的书没有看到过,算是一个判断的经验方法,大家还是去医院好好检查的好,虽然这货确实不好被诊断出来

【唐信的回答(1票)】:

又回到我熟悉的领域了。目前理肤泉算是医学护肤品(药妆)。而特应性皮炎大部分患者的特点是伴有皮肤干燥,通常医生会建议除了日常的药物治疗之外,持续使用润肤剂避免皮肤干燥。

【周小西的回答(2票)】:

最近刚听了业界大佬朱学骏对这一疾病的最新研究的课。

是由于基因缺陷或突变导致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增高,影响皮肤天然保湿因子的分泌,影响角质桥粒结构,导致角质层脱落,皮肤屏障破坏,变应原容易通过皮肤进入组织、引起过敏,大体如此。所以关键是皮肤屏障出问题。

【周蕾的回答(2票)】: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20年来逐渐上升。为了规范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于2008年制定了我国第1版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指南发表6年来,国内外有关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和药物都有了显著变化。为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免疫学组和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的专家对2008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希望有助于我国皮肤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和应用。本指南非强制性,且在今后将不断补充和修订。参加指南制定者(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冯爱平、顾恒、郭在培、郝飞、金江、陆东庆、陆前进、李惠、李邻峰、李巍、刘彦群、刘玲玲、卢彬、吕新翔、林有坤、马琳、农祥、潘萌、邱湘宁、宋志强、涂彩霞、汤建萍、王培光、夏济平、徐金华、肖汀、谢志强、杨慧敏、杨玲、姚志荣、姚煦、赵辨、赵明、张建中、张小鸣、张理涛、张峻岭、朱莲花、朱武。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 ~ 20%。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1998年学龄期青少年(6 ~ 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1],2002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1 ~ 7岁)的患病率为2.78%[2],而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 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8.5%,女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比4.6%)[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4]。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本病患者往往有Th2为主介导的免疫学异常,还可有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或破坏如表皮中丝聚蛋白减少或缺失;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等。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4-5]。

特应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于变应原进入和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形成皮肤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引发皮疹和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刺激又可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异常免疫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对变应原的提呈、Th2为主的异常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IgE过度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此外,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等。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异常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4-6]。

二、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初发于婴幼儿期,部分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出生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儿童期(2 ~ 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青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皮疹。

特应性皮炎患者有一些有助于疾病诊断的特征性表现,包括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眼睑湿疹、手部湿疹、乳头湿疹、盘状湿疹、汗疱疹、唇炎、复发性结膜炎、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颈前皱褶、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皮肤白色划痕症、出汗时瘙痒、对羊毛敏感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同时有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异种蛋白过敏,如对部分食物蛋白(肉、蛋、奶、坚果等)或吸入物(粉尘螨、屋尘螨等)过敏。这些特征对特应性疾病的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约40% ~ 80%的患者有家族过敏史,如家族成员中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家族史的询问对于特应性皮炎的诊断非常重要。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特应性皮炎可有血清总IgE 升高,约40% ~ 60%患者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往往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疾病活动期升高,经有效治疗可迅速恢复正常。

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前者仅表现为皮炎,后者还合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单纯型又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外源型患者有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而内源型上述变化不明显或缺如。内源型特应性皮炎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

三、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严重性评估

如果患者表现为慢性对称性湿疹样皮炎,应当怀疑有无特应性皮炎的可能,建议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及斑贴试验。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应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各方面证据考虑。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表现多种多样,诊断需要一定标准。目前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Hanifin和Rajka标准[7]、Williams标准[8],我国的康克非[9]等也曾提出过诊断标准。综合分析,Williams诊断标准简单易行,且特异性和敏感性与Hanifin和Rajka标准相似,适用于我国目前的临床实践需要,故本指南推荐使用。

特应性皮炎Williams诊断标准[8]:主要标准:皮肤瘙痒。次要标准: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④有屈侧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⑤ 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确定诊断:主要标准 + 3条或3条以上次要标准。

特应性皮炎有典型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勿轻易排除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应当仔细检查和问诊,必要时进行长期随访。

特应性皮炎的鉴别诊断包括脂溢性皮炎、非特应性湿疹、单纯糠疹、鱼鳞病、疥疮、副银屑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皮肤T细胞淋巴瘤、Netherton综合征、高IgE综合征、Wiskott-Aldrick 综合征、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评价方法较多,常用的有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研究者整体评分法(IGA)、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AS)等。临床上也可采用简单易行的指标进行判断,如:轻度为皮疹面积小于5%;中度为5% ~ 10%,或皮疹反复发作;重度为皮损超过10%体表面积,或皮炎呈持续性,瘙痒剧烈影响睡眠。疾病严重度评估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四、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可使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

(一)患者教育:患者教育十分重要,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本病的性质、临床特点和注意事项。医生和患者应建立起长期和良好的医患关系,互相配合,以获得尽可能好的疗效。患者内衣以纯棉、宽松为宜;应避免剧烈搔抓和摩擦;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尽量减少生活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应勤换衣物和床单、不养宠物、不铺地毯、少养花草等;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避免食入致敏食物,观察进食蛋白性食物后有无皮炎和瘙痒加重。医生还应向患者解释药物使用的方法、可期望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并提醒患者定期复诊等。良好的患者教育可明显提高疗效[10]。

(二)基础治疗:

1. 沐浴:基础皮肤护理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非常重要,沐浴有助于清除或减少表皮污垢和微生物,在适宜的水温(32 ~40 ℃)下沐浴,每日1次或两日1次,每次10 ~ 15 min。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表皮正常生理(pH约为6)。皮肤明显干燥者应适当减少清洁用品的使用次数,尽量选择不含香料的清洁用品。沐浴结束擦干皮肤后即刻外用保湿剂、润肤剂[11]。

2. 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外用润肤剂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12-14]。润肤剂不仅能阻止水分蒸发,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度[15]。每日至少使用2次亲水性基质的润肤剂,沐浴后应该立即使用保湿剂、润肤剂,建议患者选用合适自己的润肤剂[16]。

(三)外用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疗法。外用激素种类多,经济、方便,疗效肯定,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激素制剂,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外用激素强度一般可分为四级[17],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为弱效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曲安奈德乳膏为中效激素,糠酸莫米松乳膏为强效激素,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为超强效激素。一般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的制剂(强效或超强效),以求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一般为每日2次用药,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面部、颈部及皱褶部位推荐使用中弱效激素,应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激素香波或酊剂可用于头皮。儿童患者尽量选用中弱效激素,或用润肤剂适当稀释激素乳膏。肥厚性皮损可选用封包疗法,病情控制后停用封包,并逐渐减少激素使用次数和用量[18]。急性期病情控制后应逐渐过渡到维持治疗,即每周使用2 ~ 3次,能有效减少复发[19]。长期大面积使用激素应该注意皮肤和系统不良反应。

由于部分患者对外用糖皮质激素心存顾虑,甚至拒绝使用。医生要耐心解释正规使用药物的安全性、用药量、用药方法、用药频度、疗程、如何调整药物等,应当让患者了解外用药的皮肤吸收非常少(一般为1% ~ 2%),系统吸收更少,这可使患者消除顾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对T淋巴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特应性皮炎有较好疗效,多用于面颈部和褶皱部位。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吡美莫司乳膏多用于轻中度特应性皮炎[20],他克莫司软膏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其中儿童建议用0.03%浓度,成人建议用0.1%浓度。0.1%他克莫司软膏疗效相当于中强效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与激素联合应用或序贯使用,这类药物也是维持治疗的较好选择,可每周使用2 ~ 3次[21],以减少病情的复发。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烧灼和刺激感,可随着用药次数增多而逐步消失。

3. 外用抗微生物制剂:由于细菌、真菌定植或继发感染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对于较重患者尤其有渗出的皮损,系统或外用抗菌素有利于病情控制,用药以1 ~ 2周为宜,应避免长期使用。如疑似或确诊有病毒感染,则应使用抗病毒制剂。

4. 其他外用药:氧化锌油(糊)剂、黑豆馏油软膏等对特应性皮炎也有效,生理氯化钠溶液、1% ~ 3%硼酸溶液及其他湿敷药物对于特应性皮炎急性期的渗出有较好疗效,多塞平乳膏和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止痒作用。

(四)系统治疗:

1. 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物: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的患者,可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其中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助于患者改善瘙痒和睡眠。其他抗过敏和抗炎药物包括血栓素A2抑制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

2. 系统抗感染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特别是有渗出者)或已证实有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短期(1周左右)给予系统抗感染药物,可选用红霉素族、四环素族或喹诺酮类抗菌素,尽量少用易致过敏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等。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时,可加用相应抗病毒药物。

3. 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此类药物。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患者可短期应用,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减量,直至停药,对于较顽固病例,可将激素逐渐过渡到免疫抑制剂或紫外线疗法。应避免长期应用激素,以防止激素的副作用,病情控制后减量勿过快,减药或停药过快可导致病情反跳。

4.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严重且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以环孢素应用最多,起始剂量2.5 ~ 3.5 mg·kg-1·d-1,分2次口服,一般不超过5 mg·kg-1·d-1 [22],病情控制后可渐减少至最小量维持[23]。环孢素起效较快,一般在治疗6 ~ 8周可使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减轻55%[24],但停药后病情易反复[25]。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如能监测血药浓度更好,用药期间建议不同时进行光疗。甲氨蝶呤为常用免疫抑制剂,方法为每周10 ~ 15 mg,可顿服,也可分2次服用。硫唑嘌呤每日50 ~ 100 mg,可先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象,若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必须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5. 其他:甘草酸制剂、钙剂和益生菌可作为辅助治疗。生物制剂可用于病情严重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

(五)中医中药: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施治。在中医中药治疗中也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六)紫外线疗法:紫外线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和UVA1安全有效,因而使用最多,也可用传统的光化学疗法(PUVA),但要注意副作用。光疗后应注意使用润肤剂。6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全身紫外线疗法。

(七)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医患配合与注意事项:在特应性皮炎的诊疗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医患配合,应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应注意患者(包括患者家属)教育,在首次接诊患者时,应对患者的病史、病程、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治疗方案,力争在短期内控制疾病;在随后的随访中医生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在“衣、食、住、行、洗”各方面注意防护,尽量避免接触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应定期复诊和长期随访,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不随意停药或减药。如果遇到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的情况,医生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经数次调整方案仍然无效者应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以免延误病情。病情缓解后要进行维持治疗,可每周2 ~ 3次外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由于诊断和治疗手段越来越进步,许多特应性皮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正确的诊治,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控制。

附 SCORAD评分法:A/5 + 7B/2 + C。其中A为皮损面积:成人的头颈部、上肢各9%,躯干前、后各13.5%,下肢各22.5%;14岁以下儿童头颈部、上肢各9%,躯干前、后和下肢各18%;2岁以下儿童头颈部为17%,上肢各9%,躯干前、后各18%,下肢各12%;以1%的面积为1分。B为皮损严重程度,包括6项体征:红斑、丘疹(或)水肿、渗出(或)结痂、表皮剥脱、苔藓化、皮肤干燥(评价未受累皮肤)。根据皮损轻重程度,评分标准为0~ 3四级评分法;C为瘙痒和影响睡眠程度:按最近3昼夜平均来分,每项各评分为0 ~ 10分(视觉模拟尺)。总分范围为0 ~ 103分。在临床使用中,可以根据总分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0 ~ 24分为轻度,25 ~ 50分为中度,51 ~ 103分为重度。

参 考 文 献

[1] 顾恒, 颜艳, 陈崑. 我国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 33(6): 379-382.

[2] 顾恒, 尤立平, 刘永生, 等.我国10城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现况调查[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1): 29-31.

[3] Xu F, Yan S, Li F, et al.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topic dermatitis: a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basedstudy in Shanghai,China[J/OL]. PLoS One, 2012, 7(5): e36174[2014-01-10].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41360/

[4] Brown S, Reynolds NJ. Atopicand non-atopic eczema[J]. BMJ. 2006,332(7541): 584-588.

[5] Akdis CA, Akdis M, Bieber T,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and adults: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American Academy of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PRACTALL Consensus Report[J]. Allergy, 2006, 61(8): 969-987.

[6] Lipozencic J, Wolf R. Atopicdermatitis: an updat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Dermatol Clin, 2007, 25(4): 605-612.

[7] Hanifin JM, Rajka G.Diagnostic features of atopic dermatitis[J]. ActaDermatovenereologica, 1980, 92(suppl): 44-47.

[8] Williams HC, Burney PG, HayRJ, et al. The U.K. Working Party′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topic Dermatitis. I. Derivation of aminimum set of discriminators for atopic dermatitis[J]. Br J Dermatol, 1994, 131(3): 383-396.

[9] 康克非, 田润梅. 遗传过敏性皮炎诊断标准的探讨[J].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86, 15(2): 60-63.

[10] 何荣国, 武钦学, 田华, 等. 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15): 1406-1409.

[11] Burkhart CG. Clinical assessment by 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s ofresponse to reduced soap bathing: pilot study[J]. Int JDermatol, 2008, 47(11): 1216-1217.

[12] Grimalt R, Mengeaud V, Cambazard F, et al. The steroid-sparing effect ofan emollient therapy in infa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study[J]. Dermatology, 2007, 214(1): 61-67.

[13] Szczepanowska J, Reich A, Szepietowski JC. Emollients improve treatmentresults with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in childhood atopic dermatitis: a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J]. PediatrAllergy Immunol, 2008, 19(7): 614-618.

[14] Eberlein B, Eicke C, Reinhardt HW, et al. Adjuvant treatment of atopiceczema: assessment of an emollient containing N-palmitoylethanolamine (ATOPA study)[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8, 22(1): 73-82.

[15] 马琳. 润肤剂及居家护理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 1(1): 插1页.

[16] Williams HC. Clinical practice. Atopic dermatitis[J]. N Engl J Med, 2005, 352(22): 2314-2324.

[17] 张建中. 糖皮质激素皮肤科规范应用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1.

[18] Baron SE, Cohen SN, Archer CB, et al. Guidance on the diagnosis andclinical management of atopic eczema[J]. Clin ExpDermatol, 2012, 37 Suppl 1: 7-12.

[19] Pariser D.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and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in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focus on percutaneous absorption[J]. Am J Ther, 2009, 16(3): 264-273.

[20] Nghiem P, Pearson G, Langley RG. Tacrolimus and pimecrolimus: fromclever prokaryotes to inhibiting calcineurin and treating atopic dermatitis[J]. J Am Acad Dermatol, 2002, 46(2): 228-241.

[21] Yin ZQ, Zhang WM, Song GX, et al. Meta-analysis on the comparisonbetween two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in atopic dermatitis[J]. J Dermatol, 2012, 39(6): 520-526.

[22] Ring J, Alomar A, Bieber T, et al.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atopiceczema (atopicdermatitis) Part II[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2, 26(9): 1176-1193.

[23] Mrowietz U, Klein CE, Reich K, et al. Cyclosporine therapy indermatology[J]. J Dtsch Dermatol Ges, 2009, (5): 474-479.

[24] Schmitt J, Schmitt N, Meurer M. Cyclospo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with atopic eczema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7, 21(5): 606-619.

[25] Granlund H1, Erkko P, Sinisalo M, et al. Cyclosporin in atopicdermatitis: time to relapse and effect of intermittent therapy[J]. Br J Dermatol, 1995, 132(1): 106-112.

【traumlu的回答(0票)】:

特应性皮炎_百度百科

Atopic dermatitis(维基百科)

可以使用保湿剂,不知道理肤泉是不是当保湿剂用的?可以使用保湿剂,不知道理肤泉是不是当保湿剂用的?

【陈乌鸦的回答(0票)】:

网上其实有挺详细的介绍,简单说就是特应性皮炎和遗传因素有关,患者的皮肤一般比较干燥,日常需要重视皮肤的保护,所以医生推荐护肤品是正常的,至于牌子我就不了解了。日常注意皮肤的清洁不要过于频繁,有些患者会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果有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去医院查查过敏源。

【張炜的回答(0票)】:

特应性皮炎(AD),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皮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约60%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

儿童期表现: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瘙痒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预防与治疗〗

注意发现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如搔抓、刺激性食物等)并尽量避免;适当减少洗澡及使用肥皂的次数,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同时可外用保湿剂。

――复习皮肤性病学的时候看到这道题,真是缘分哪!(不过,书上可能和临床有脱轨,题主慎重。)

【张元举的回答(0票)】:

脱敏治疗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