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又叫特应性皮炎(参考《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剧烈瘙痒为特征,通常伴发其他特应性疾病( 如哮喘、 过敏性鼻炎) 。 典型湿疹表现 典型湿疹表现 在中国, 越来越多的家庭受到了疾病的困扰:2004 年,我国一个问卷调查显示 1 ~ 7 岁学龄前儿童 AD 的患病率为 3.07% ; 2012 年,一项现场调查显示上海地区 3 ~ 6 岁儿童 AD的患病率达 8.3% ,2013 年全国 12 个城市1 ~ 7 岁儿童 AD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患病率达 12.94% 。AD 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可延续至成人期或成人发作。总体上, AD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 随年龄变化的特应症演变特征 19世纪时即有人发现了AD。不过当时的名字有Besnier’s prurigo(Besnier痒疹)、disseminated neurodermatitis(播撒性神经皮炎)等等。1892年Besnier认识到AD跟哮喘、过敏性鼻炎可能有关。1920年代Perry援引希腊语atopos而创造了atopy。在1935年,Hill和Sulzberger认为,这种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瘙痒性皮疹”存在必然联系,并用atopic dermatitis(特应性皮炎)来描述。在此开始,atopic dermatitis逐渐从eczema(湿疹)独立出来。 在今天,我们认为AD是这样特征的疾病: 1,先有瘙痒而后有皮疹,而不是先有皮疹而后瘙痒。瘙痒是AD的基本特征。 2,急性湿疹的特征为强烈瘙痒的红斑状丘疹和水疱,伴渗出和结痂;而亚急性或慢性皮损表现为干燥、鳞屑或表皮剥脱性红斑状丘疹。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长期抓挠导致的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及皮肤裂隙。对于许多患者,不同阶段的病变可能同时存在。 实际上不同年龄段,AD有不同的特征,60%的AD发生在1岁以前(一般出生2个月后发病),将近90%的病例在5岁前发生。 1,在婴幼儿(0-2岁)中,AD典型表现为瘙痒、发红、鳞屑和结痂性皮损,发生在伸侧面和脸颊或头皮。皮损通常不累及尿布区。急性皮损可包括水疱,严重者可出现浆液性渗出和结痂。 AD患者的浆液性渗出 面颊部红色斑伴脱屑 2,在较大儿童和青少年(2-16岁)中,AD的特征为渗出较少,而且常在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手腕的掌侧、脚踝及颈部)分布有苔藓样斑块。颈部两侧可能出现网状色素沉着,即所谓的“特应性脏脖子(atopic dirty neck)”。 膝盖区的皮疹 苔藓样表现 3,在成人中,特应性皮炎明显更为局限性和苔藓化。大部分病例的受累部位为皮肤屈侧。较少见情况下,皮炎可能累及面部、颈部或手部。 屈侧皮肤受累 A为慢性湿疹皮肤增厚变厚;B为典型特应性皮炎的湿疹样表现 特应性皮炎累及脖子 幼儿AD的尿布可以避免搔抓而保护皮肤 在所有年龄组中,严重患者身体的任何区域都可受累,但腋窝、臀部或腹股沟区的病变并不常见;这些部位的皮损提示应考虑其他诊断(如,银屑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 高达8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水平往往随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异,但也有一些重症患者的IgE值正常。不能因为IgE不高而否定AD。 有意思的是,除了皮疹外,AD病友往往还有一些提示性的伴随特征。比如:皮肤干燥、寻常型鱼鳞病、面部中央苍白、白色皮肤划痕症、毛周角化病、掌纹增多、白色糠疹、眶周黑晕和Dennie-Morgan眶下褶、眉毛外侧部分稀疏或消失(Hertoghe征)、耳下和耳后裂隙,以及乳头湿疹。虽然这些表现被视为次要诊断参考指标,但其较为常见,在某些患者中可支持特应性皮炎的诊断。 显性寻常型鱼鳞病:白色半透明四边性鳞屑;跟特应症皮炎相关 性连锁鱼鳞病:褐色四边形鳞屑,与特应性皮疹无关 夸张的掌纹 毛囊性丘疹,中心为角化栓,每个丘疹围绕一圈红斑 臀部皮肤的毛周角化;常年不退 儿童面部的毛周角化,像痤疮。 毛周角化 白色糠疹 浅表色素减退的斑块有皮屑、炎症反应 不规则形状的色素减退斑块。与花斑癣和白癜风不同 面中部AD不累及,且面中部皮肤苍白色 AD具有持续数月至数年的慢性反复性病程。轻度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和自发缓解,但中至重度患者在不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湿疹极少消失。大多数患者的湿疹会在成年期前消失,但约30%-50%的患者病变会持续至成年期。 AD容易发生细菌和病毒性皮肤感染。由于几乎所有AD患者皮肤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故皮损脓疱化常见,并与病情恶化相关。 细菌感染后的脓疱,多数跟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 疱疹性湿疹(eczema herpeticum, EH,也称为Kaposi水痘样疹)是一种发生在AD受累皮肤上的快速播散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H是一种罕见并发症,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发生率低于3%。严重湿疹、高血清IgE水平,以及食物过敏史或哮喘病史似乎都是易感因素。 面部的EH 手部的EH 值得注意的是AD有很多共存问题 1,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及食物过敏。存在随年龄变化的特应性进程。 2,特应性角结膜炎(atopic keratoconjunctivitis, AKC)和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 VKC)。眼部发痒、烧灼感、流泪和黏液分泌物是常见症状。 3,更容易贫血 4,精神困境: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等。AD本身相关的痛苦诱发、以及可能的低生活质量所致。 那么什么时候考虑AD的诊断呢?诊断是根据病史、皮损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相关临床征象所做出的临床诊断。英国特应性皮炎工作组发布的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囊括了1项强制标准和5项主要标准: ●有皮肤瘙痒的证据,包括患儿父母报告儿童有摩擦或搔抓表现。 除皮肤瘙痒外,诊断特应性皮炎还需要满足下列标准中至少3项: ●皮肤皱褶处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颈部、眼周区域和脚踝前侧。 ●哮喘或枯草热病史(或者,对于4岁以下的儿童,其一级亲属中有人有特应性疾病病史)。 ●在过去一年内存在皮肤广泛干燥。 ●儿童在2岁前出现症状。此标准不适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诊断。 ●可见累及屈侧面的皮炎。对于4岁以下的儿童,该标准的满足条件为脸颊或前额和肢体背侧面发生皮炎。 虽然目前有不同的参考标准。但总的原则是基于临床症状和特征,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即可诊断特应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关于AD的发病机制、治疗和生活注意事项则期待后续文章吧。 参考文献: 1,《Habif Clinical Dermatology 》(《哈比夫临床皮肤病学》第5版本), 2,《Dermatology》(《皮肤病学》第3版,博洛格尼等著) 3, 国际医学综述性文献数据库 uptoda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