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总是瘙痒?请注意,可能是特应性皮炎。

 江海博览 2022-05-2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特应性皮炎

三阶段

图片
伊顿健康导读

特应性皮炎(AD)又名特应性湿疹,曾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已成为全球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并且经常性反复发作,夜间瘙痒严重,可影响睡眠,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无疑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生活及方面影响。

图片

特应性皮炎的症状

图片

不同个体的特应性皮炎的症状有很大的差异,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其炎症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复发作,严重瘙痒及与痒阈降低有关的皮肤反应是异位性皮炎的重要特征。

特应性皮炎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可分为三期:

婴儿期(出生~2周岁)

又称“婴儿湿疹”,首先在面颊部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

皮损可迅速扩展到头皮、额头、颈部、四肢等。瘙痒剧烈,常引起婴儿哭闹、睡眠不安。病情时轻时重,一般可在2年内逐渐好转、痊愈。

图片

儿童期(2岁~12岁)

可由婴儿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皮损多发生在肘窝、腘窝、腕屈侧(指腕部手背那一面),也可见于颈部、面部及眼睑。皮损呈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轻,常伴有抓痕,久之形成苔藓样变,若瘙痒仍很剧烈,可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图片

青少年和成人期(12岁以上)

可由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病,好发于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见于躯干、四肢、面部、眼睑。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皮损周围可见抓痕、血痂、鳞屑、色素沉着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应性皮炎的检查

图片

血液学检查

血清IgE水平常增高,但未必每个特应性皮炎患者的IgE都高,约20%成年患者的IgE正常甚至较低。皮炎的严重程度和IgE水平无明显关系,皮炎缓解时IgE常不下降。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原皮肤试验

包括斑贴试验或点刺试验,阳性者有助于确定特异性触发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过敏原皮肤试验阳性不能证明某一种特殊食物或吸入性过敏原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有临床意义,而仅表明该过敏原致敏,过敏原皮肤试验阴性有助于排除过敏性触发因素。

其他方法

用于疾病鉴别诊断的其他方法:如疥螨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

当然对于中度或重度患者来说,还是需要做些身体评估,例如:基础的抽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来排除身体有没有因为皮肤疾病或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其次也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发病范围及大小。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图片

不同年龄阶段患病人群的发病特点可能会不同,皮肤反应程度也有差异,所以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需要不同的干预措施。

婴儿期

对于婴儿特应性皮炎常采用药物治疗,一般常用药物糠酸莫米松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糠酸莫米松软膏可用于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等。

图片

儿童期

特异性儿童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病程也较长,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基础治疗(洗浴、改善环境、保持清洁、食物干预)

2.外用治疗:目前推荐保湿润肤剂+外用糖皮质素联合治疗,可推迟皮炎的复发时间和减少复发次数。

3.系统性治疗:主要是抗组胺类药物治疗(需要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青少年和成人期

外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外用抗微生物制剂,氧化锌油剂、黑豆馏油软膏等。系统治疗给予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顽固的患者可以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必要时可使用光疗、抗生素、抗组胺药物及系统免疫抑制药物。对于中重度患者也可以考虑生物制剂如达必妥,或一些JAK小分子抑制剂乌帕替尼、阿布西替尼。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