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007期:电影主观镜头的魅力

 睡猫candy 2015-12-27

文|华冶夫

一.电影中的“三看”

电影中有“三看”,代表不同的摄影视点。一是代表观众看,称作客观视点;二是代表演员看,称作主观视点;三是导演提醒你看,称作导演视点。


最常见的当然是代表观众看的客观视点了!因为这类视点实在太寻常,所以经常被忽略不提,我跟大家稍微分析下。


客观视点(代表观众看)的生活依据来自看戏剧表演的体验。我们看戏时,观众区域和舞台区域截然分开,观众津津有味坐在台下,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旁观”故事的发生,并没有主观参与故事的进程,所谓被称作客观视点。


在观众席留个空位,架一台摄影机,把舞台上的戏剧表演拍下来,早期故事片就是这么干的。此时,摄影机的视点完全等同于台下观众的视点,以旁观的方式把戏剧故事纪录在胶片上,如下图《Magic Bricks》。



图:《Magic Bricks 1904


这片很搞笑,几个洋人假扮大清国子民的模样,煞有介事地表演魔术,一开始是一哥们举着箱子,瞬间变出个扎着辫子活蹦乱跳的人来,随后劈开一堆砖头,变出个着唐装的洋美女来。


这部影片中,摄影机被固定在拍全景的位置一拍到底,是有些呆板哈。所有,后来逐渐发展出远全中近特的景别变换,但其背后的逻辑是不变的,景别的变化只代表着观察距离的远近变化,摄影机依然处在观众位置上,毕竟没有突破和舞台间那道“隐形的墙壁”。


当摄影机不再满足呆在观众席旁观,任性地跳上舞台,主观镜头便产生了。摄影机一旦跑上舞台,意味着抛弃观众视点,代表演员在看了!鄙人有考据癖,举个最早的例子吧。


图:Grandma's Reading Glass 1900


电影《祖母的放大镜》是最早的主观镜头尝试,一个小男孩好奇地拿起祖母的放大镜,透过镜片四处张望,电影史上最早的主观镜头奇迹般出现了!导演一定对自己发现的特殊表现视角兴奋不已,从男孩视角一口气连拍几组主观镜头,报纸、钟表、鸟笼、祖母的眼睛、可爱的猫咪接连呈现在观众眼前。


仔细观察这些主观镜头,小男孩透过放大镜看到的画面居然没有任何变形,哈哈!这算是个穿帮的瑕疵吧,可能是导演迷恋在新发明的技巧中,太兴奋忘稍加处理吧。


观众视点、演员视点都有了,再说说导演视点,虚构个场景来说明吧。一群人走进会议室(观众视点),男主角坐下,望望窗外,看见一个带鸭舌帽的男子低头骑自行车路过(男主角视点),男主角座位后方,一只陈旧的提包发出轻微滴答的声响。包里有一颗定时炸弹!


此时,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男主角,丝毫不知情危险即将发生,表现这个镜头前,观众也毫不知情。那么,拍这只提包的镜头代表谁的视点?


显然,这个镜头代表的是导演视点,或者故事讲述者的视点。它的目的是提醒观众危险即将来临,令人倍感紧张。导演一狠心,没有提醒故事中的角色们,让他们毫无觉察,没有任何防备。


可以明确地讲,导演视点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醒观众,嘿嘿!那个谁,注意啦,本导演有重要信息要告诉你,千万别错过啦!


二.为什么主观镜头最重要?

前面聊了电影中的三类视点,观众视点再寻常不过,通常一部影片绝大部分镜头都是采用这种视点拍摄的;导演视点一般作为故事讲述者提醒观众注意的工具,这两种视点知道怎么回事就好了,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主观视点,也称主观镜头,理由有三点:


1、只有重要角色才配得上用主观镜头(开动小脑筋体会下)。

2、只有重要场景才可能用到主观镜头(不一定非得用主观镜头,但一旦使用,一定是关键情节或重要场景)。

3、主观镜头跟人物情绪密切相关。


解释下第3点,为什么拍主观镜头?难道仅仅为了表现演员看到了什么?不是的,主观镜头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表现角色看到的情景,刻画他此刻的情绪感受。


举例,电影《寻枪》(对不起,又举这片子)中有这样一场戏,警察马山在连续遭遇丢失手枪、昔日女友被枪杀等一系列打击下,决定冒险去火车站引诱歹徒上钩。离家前,导演设计了一个主观镜头来刻画他的情绪。



《寻枪》2002 陆川


先是马山“在看”,特写镜头中,他一脸疲惫,依依不舍地环顾空无一人的房间。接着是从马山视点拍摄的主观镜头(见上图),房间光线昏暗,空无一人,陈设很简陋,画外是妻子和儿子昔日吵架的声音,原本令马山心烦意乱的声音,此刻却显得格外温情。


观众从这个短暂的主观镜头中,读出了马山复杂的情感,沉重的压力、对家庭的眷恋与愧疚,伴随他走向死亡的结局,显得格外悲凉。


《八月照相馆》1998 许秦豪

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韩国影片。跑个题,这片子我以前没怎么关注过,直到上研究生时跟室友聊天。他是隔壁第二外国语学院曹县语专业毕业的,一天在宿舍喝啤酒侃大山,他提到念本科时接活参与过一部电影的翻译,并隆重推荐我看看,就是这部。


这部影片远没有后来广为人知的《野蛮女友》等韩国片那么受人关注,但讲的故事还算清新动人。故事主角是一位开照相馆的摄影师,他不幸身患绝症,自知不久于人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爱上了一位漂亮女交警。


这个场景是那主角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离开了女主角,一段时间过后,在街头酒吧里,他偶然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女生,这是电影最华彩最催泪的段落。


主观镜头中,轻柔悲伤的音乐响起,男主角的手隔着玻璃,轻轻抚摸远处的女交警,直到她记录完违章车牌,笑容灿烂地离开。透明的玻璃,好比一道无法突破的无形障碍,爱人在眼中,看得真切!爱人隔着玻璃,界限无法逾越!令人心碎一地。(见上图)

尼玛!唯一一次看见交警抄罚单不想@3*&¥,就在这部电影里。

结尾举个来自《天堂电影院》的例子,主角多多第一次见到影响他一生的初恋情人,这是影片极其重要的一个场景,也是女主角首次亮相。

既然是重要人物第一次亮相,当然要精心设计一番。导演采取的方案是,让多多(后来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导演)拿着摄影机练习摄影,在拍摄过程中,透过镜头,偶然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




《天堂电影院》1990 托纳多雷

看看镜头中淡定飘过摄人魂魄的女子,再看看男主角瞪眼咧嘴的怂样,青涩的初恋注定要开始了!


电影中,他们轰轰烈烈地相恋,再后来,由于穷小子和富商家庭的悬殊,这对恋人被迫分手,多多含恨离开家乡,再后来,他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导演。


晚年时期,功成名就的多多回到家乡,透过尘封的胶片,他再次见到了初恋女友的动人模样……



这部影片,不仅礼赞了爱情,也礼赞了影像的力量!是电影,定格了早已化作灰烬的美好爱情,也定格了一去不返的美丽青春。

把邂逅心动女生的瞬间拍下来,等头发白了再看,骚年,你敢吗?

------------------------------------------

如果喜欢本文,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好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