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是瑞士?|经济发展|机遇

 m175 2015-12-27

原标题:为什么是瑞士?

胡艳丽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瑞士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位。这是瑞士第4次占据“创新指数”榜首位置。

为什么是瑞士这个国土面积仅4.2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余万的欧洲地理小国?这本瑞士教育与科研部部长力荐的《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1瑞士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地处欧洲腹地,国土面积仅有4.2万平方公里,且山地众多,占领土面积的1/4,人口800余万。就是这样一个强国环伺中的地理小国,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未受战火波及,反而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以政治中立、经济自由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如今,瑞士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大国又安然渡过了金融危机,多行业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吸引了世界大企业及顶尖人才争相入驻,成为全球经济最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一书中,瑞士经济历史学家R·詹姆斯·布雷丁对瑞士钟表、旅游、贸易、金融、制药、交通等重点行业进行了时间跨度长达200余年的大盘点、大扫描,力求通过对各行业发展史的追溯,合并勾画出整个瑞士经济发展的轮廓,并在对各行业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切换之中,找出属于瑞士的独特气质与成功基因。

纵观书中所述,瑞士早已超出了地理意义上的疆界,以企业家精神将经济触角伸向了全世界。瑞士企业同时也是温和的,在与他国企业的兼并与被兼并之间能进能退。瑞士给自己的定位更近似于一个世界的流动中枢,它从不需要垄断任何一条经济河流,而仅仅需要它们携带信息、技术、资金蜿蜒经过,为瑞士这片并不丰饶的土地留下无穷无尽的智慧。

2综合书中内容,可将瑞士的成功归因于几点:

在流动中生存。在瑞士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之下,实则可供开发资源相对匮乏。当内向发展之路被封死之时,瑞士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瑞士人走出去,向外开拓发展;二是将外面的人才及资源引进来,借力发展。前一条路意味着竞争、拼搏,以实力立身,融入外部社会;第二条路意味着开放、包容,吸收异质文化,兼收并蓄。瑞士的选择是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并在这中间建立起良性的循环通路。瑞士并不介意大企业、企业家、优秀人才将瑞士当作一块跳板、庇护营、疗伤地,瑞士注重的是在人员流动中逐渐沉积下来的智慧、信息与技术,以及带来的生生不息的经济发展活力。

在波动中发展。纵观书中所述的14大行业,它们的起步、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很多行业的起步看似源于一个意外,比如一个政治犯带来的技术,一个留学者带回的创意,一个无名小卒的偏执等;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均是一波三折,既受制于动荡的国际时局,又在其他竞争国家的冲击下屡次处于被动地位,某些行业险象环生,比如钟表制造、电信业等。在经济竞争的世界里,从来不存在以原创论英雄的腐儒主义,当世界以发展、变化为主题,谁发明了什么以及谁是曾经的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利用创意、智慧,将技术发明、创意想法转化成了产品,又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将产品打造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商品,谁赢得了市场获得持久生存的权力,谁才是经济世界中的王者。无疑,在这方面,瑞士企业是最善于借力发展、四两拨千斤的王者。

理想的政治生态。瑞士曾经荫庇了一批其他国家的政治犯、体制贫困者、艺术落魄者。例如在宗教纷争中,被大规模迫害,有着良好经商天赋的胡格诺派教徒曾大批逃往瑞士,他们带去了高尚的职业道德,高水平的工艺技能、文化技能以及创新灵感,成就了瑞士的诸多行业。在瑞士,人的政治、宗教、经济皆是自由的,人民拥有最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承担较少的税赋,个人隐私受到最高程度的尊重,甚至人民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这种政治结构成就了瑞士人自主决策、为结果负责的特质。也正是基于这种特质,瑞士成为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精神为国家精神的自由而有序的幸福国度。虽然在书中我们仍然无法找到瑞士能够成功实现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和谐共荣的秘诀,无法破解瑞士能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成为低调赢家的密码,但在书中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有无穷发展潜力的智慧国度。

最擅保守秘密的国度。瑞士的企业家能够征战全世界,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便是瑞士相对稳健的金融系统,它很好地担负起了调节瑞士经济系统正常运转的重任,在金融危机期间也表现良好。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以上的私人境外资产,总计约770万亿美元,虽然这中间有着太多令人想象的灰色空间,但在它灰色的血管里,却滋养起了瑞士欣欣向荣的经济系统,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这种系统设计和保密措施,也令经济、法律、国际事务专家叹为观止,几度引起国际争议。目前,瑞士各大银行一方面继续全球寻找着意欲为其资金安全寻找避风港的外国客户,一方面小心翼翼在国际金融规范和惯例间如履薄冰。

3在复杂的国际时局中,瑞士如同一片天堂乐土,在过去、现在都保持着低调的中立国的姿态,为瑞士企业、跨国公司、跨国人才提供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瑞士习惯了包融,将开放作为生存的前提,用良好的政治环境、公平的企业税赋,尽可能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相对自由,赢得了世界企业和人才的青睐。

据媒体报道,从全欧洲的范围观察,瑞士的创新能力位居第一,且远高于欧盟各国,企业和政府均致力于寻找和激励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人和团队,将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立国之本、立企之本。正如书中所言,瑞士没有如资源大国般的资本,也不存在成本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瑞士唯一能经营的就是智慧,而唯有智慧才能创造持续价值,形成流动的生生不息的发展之河,这便是一个微型创新国度数百年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奥秘。

(《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瑞士]R·詹姆斯·布雷丁著,徐国柱、龚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原标题:为什么是瑞士?

胡艳丽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瑞士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位。这是瑞士第4次占据“创新指数”榜首位置。

为什么是瑞士这个国土面积仅4.2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余万的欧洲地理小国?这本瑞士教育与科研部部长力荐的《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1瑞士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地处欧洲腹地,国土面积仅有4.2万平方公里,且山地众多,占领土面积的1/4,人口800余万。就是这样一个强国环伺中的地理小国,在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未受战火波及,反而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以政治中立、经济自由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如今,瑞士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大国又安然渡过了金融危机,多行业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吸引了世界大企业及顶尖人才争相入驻,成为全球经济最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一书中,瑞士经济历史学家R·詹姆斯·布雷丁对瑞士钟表、旅游、贸易、金融、制药、交通等重点行业进行了时间跨度长达200余年的大盘点、大扫描,力求通过对各行业发展史的追溯,合并勾画出整个瑞士经济发展的轮廓,并在对各行业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切换之中,找出属于瑞士的独特气质与成功基因。

纵观书中所述,瑞士早已超出了地理意义上的疆界,以企业家精神将经济触角伸向了全世界。瑞士企业同时也是温和的,在与他国企业的兼并与被兼并之间能进能退。瑞士给自己的定位更近似于一个世界的流动中枢,它从不需要垄断任何一条经济河流,而仅仅需要它们携带信息、技术、资金蜿蜒经过,为瑞士这片并不丰饶的土地留下无穷无尽的智慧。

2综合书中内容,可将瑞士的成功归因于几点:

在流动中生存。在瑞士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之下,实则可供开发资源相对匮乏。当内向发展之路被封死之时,瑞士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瑞士人走出去,向外开拓发展;二是将外面的人才及资源引进来,借力发展。前一条路意味着竞争、拼搏,以实力立身,融入外部社会;第二条路意味着开放、包容,吸收异质文化,兼收并蓄。瑞士的选择是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并在这中间建立起良性的循环通路。瑞士并不介意大企业、企业家、优秀人才将瑞士当作一块跳板、庇护营、疗伤地,瑞士注重的是在人员流动中逐渐沉积下来的智慧、信息与技术,以及带来的生生不息的经济发展活力。

在波动中发展。纵观书中所述的14大行业,它们的起步、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很多行业的起步看似源于一个意外,比如一个政治犯带来的技术,一个留学者带回的创意,一个无名小卒的偏执等;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均是一波三折,既受制于动荡的国际时局,又在其他竞争国家的冲击下屡次处于被动地位,某些行业险象环生,比如钟表制造、电信业等。在经济竞争的世界里,从来不存在以原创论英雄的腐儒主义,当世界以发展、变化为主题,谁发明了什么以及谁是曾经的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利用创意、智慧,将技术发明、创意想法转化成了产品,又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将产品打造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商品,谁赢得了市场获得持久生存的权力,谁才是经济世界中的王者。无疑,在这方面,瑞士企业是最善于借力发展、四两拨千斤的王者。

理想的政治生态。瑞士曾经荫庇了一批其他国家的政治犯、体制贫困者、艺术落魄者。例如在宗教纷争中,被大规模迫害,有着良好经商天赋的胡格诺派教徒曾大批逃往瑞士,他们带去了高尚的职业道德,高水平的工艺技能、文化技能以及创新灵感,成就了瑞士的诸多行业。在瑞士,人的政治、宗教、经济皆是自由的,人民拥有最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承担较少的税赋,个人隐私受到最高程度的尊重,甚至人民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这种政治结构成就了瑞士人自主决策、为结果负责的特质。也正是基于这种特质,瑞士成为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精神为国家精神的自由而有序的幸福国度。虽然在书中我们仍然无法找到瑞士能够成功实现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和谐共荣的秘诀,无法破解瑞士能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成为低调赢家的密码,但在书中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个有无穷发展潜力的智慧国度。

最擅保守秘密的国度。瑞士的企业家能够征战全世界,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便是瑞士相对稳健的金融系统,它很好地担负起了调节瑞士经济系统正常运转的重任,在金融危机期间也表现良好。瑞士的银行管理着全球1/4以上的私人境外资产,总计约770万亿美元,虽然这中间有着太多令人想象的灰色空间,但在它灰色的血管里,却滋养起了瑞士欣欣向荣的经济系统,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这种系统设计和保密措施,也令经济、法律、国际事务专家叹为观止,几度引起国际争议。目前,瑞士各大银行一方面继续全球寻找着意欲为其资金安全寻找避风港的外国客户,一方面小心翼翼在国际金融规范和惯例间如履薄冰。

3在复杂的国际时局中,瑞士如同一片天堂乐土,在过去、现在都保持着低调的中立国的姿态,为瑞士企业、跨国公司、跨国人才提供着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瑞士习惯了包融,将开放作为生存的前提,用良好的政治环境、公平的企业税赋,尽可能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相对自由,赢得了世界企业和人才的青睐。

据媒体报道,从全欧洲的范围观察,瑞士的创新能力位居第一,且远高于欧盟各国,企业和政府均致力于寻找和激励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人和团队,将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立国之本、立企之本。正如书中所言,瑞士没有如资源大国般的资本,也不存在成本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瑞士唯一能经营的就是智慧,而唯有智慧才能创造持续价值,形成流动的生生不息的发展之河,这便是一个微型创新国度数百年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奥秘。

(《创新的国度:瑞士制造的成功基因》,[瑞士]R·詹姆斯·布雷丁著,徐国柱、龚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