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油学堂]从成分认识精油

 攒够希望 2015-12-27

精油的运作模式并非深奥莫测,玄不可解,而是构建在生化的组成成分上。

每一张精油的生化组成均不相同。精油的特质、气味、作用及临床应用皆取决于各种有机体的独一无二组合。

学习者需要谨记于心的是,精油的特质并非由某种特定分子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一种综合的协调性。

就拿安眠的薰衣草来说,为什么它有这种作用?是否对任何睡眠困扰都有帮助呢,怎么有些人确越用越有精神,反而睡不着?如果你晓得,薰衣草富含的酯类以抗痉挛见长,自然不会怀疑它要如何让神经紧绷的人放松下来。但酯类是阴性的分子,不像阳性的醚类同时兼具抗痉挛和充电的功效,所以对那些损耗过度,累到睡不着的个案来说,富含醚类的罗勒可能比薰衣草更有帮助。

植物精油内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可以规划为15类,分别为单萜烯、酯类、苯基酯、单萜醇、倍半萜酮、香豆素及内酯类、醛类、氧化物、酚类、单萜酮、醚类、倍半萜烯及倍半萜醇等。这些成分组成提供了精油不同的性质、气味、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身心疗效。


上图为德国生化学家以及国际知名芳疗学家Ruth von Braunschweig 提出的模型--“茹丝的蛋”。茹丝蛋的左侧为对应阴性情绪的阳性芳香分子,如醛类,氧化物;茹丝蛋的右侧为对应阳性情绪的阴性芳香分子。



上图为Ruth von Braunschweig 概括总结的精油成分表,描述了各种成分的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以及代表精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