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调祭奠不如生前尽孝

 窦旭民图书馆 2015-12-28

高调祭奠不如生前尽孝

 

我的住所东边,有一家人祭奠父母过世三周年,在人行大道上搭台唱戏,从晚上七点多一直折腾到十二点,引起民怨。也是,高音大喇叭噪音远扬,恐怕十里之外的地方也能听到;烦人的炮竹声响了足足十几分钟,烟雾弥漫,久久不能散去。

华丽招展的舞蹈队,又是尽力蹦跳,又是满台旋转,弄得人眼花缭乱;神经质的歌唱演员,一会儿含泪泣吟,一会儿狂笑高放。最为可笑的就是那现场主持人,扯着那嘶哑的声音,歇斯底里般的嚎叫,看不到一点艺术水准……。

且不说这台晚会的祭奠活动效果如何,但就其大肆浪费的情形就足以让人鄙视了,我想,凡是稍有一点点良知的人看到这种情景,都会感到十分可惜的。当然,人家花的是自己的钱,别人用不着指三道四的,只能有所感悟罢了。

然而,我亦听到有人议论:其实这家人在父母在世时并不怎么孝顺二老,而今的做法是在做样子,忽悠众人呢。

    对此,人们自然就会产生一些想法:这样的祭奠,真有必要吗?!

老人在世,儿女尽孝,这才是世间正事,也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更是儿女们应尽的义务。但是,有的人却难以做到这些,不赡养老人,歧视老人,甚至抛弃、虐待老人的现象到处都可看到,类似的案件亦屡见不鲜。

有的人在老人离世后,似乎才会良心发现,不仅磕头嚎哭,而且会有许多惊人的表现,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大办丧事,大搞祭奠,企图让人们相信一个事实——他们是孝子贤孙。其实不然,明眼人即可看出他们是别有用心。即:送走了累赘,还想落个好的名声。

要做好人,要做孝子,就应该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时刻关心他们,精心照料他们,尽心尽力的赡养他们,这是一代接一代的千秋事业,因为谁都会经历这么一个时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尊老爱幼,故而自古就有歌颂孝子,鞭笞孽子的戏剧故事,代代流传,百看不厌。这才是真实的好人,也应是淳朴的孝子。

在民间,更有“厚养薄丧”的古训,就是说重视平日里对老人的赡养和关爱,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当他们离世后不必浪费再多的钱财去祭奠,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人为祖先修建陵墓不惜花费上万元钱,我搞不懂其意何在?这难道就是孝顺的体现吗?我看并不见得。多是一种炫耀,或是一种显摆,不就是有点钱吗?若与那些洒掉骨灰的伟人们相比,这些陵墓、石碑反倒显得那么矮小,那么平庸……,会有人为此叹息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