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预防与快速診斷中風?

 长沙7喜 2015-12-28

中風(stroke)和腦血管意外(CVA) 為美國第四大死因。在美國,若是85歲,約25%的男性和20%的女性已得中風。2011年,約12.9萬人因中風而死去。在存活者中,至少有65%為中風所苦,中風後三個月約有20%需長期看護、15%到30%終生殘廢。

改變因素 四大因子

抽菸:抽菸是最該停止的。它使失血性中風機率加倍,出血性者增加二到四倍。二手菸也幾乎會加倍中風。

食品及營養:眾所周知,多吃水果及蔬菜會減低中風,吃越多越有效,增加含鉀少鈉食物也對預防中風有效。食用富含水果、蔬菜、低脂肪且限量飽和及總脂肪,已證明會降低血壓因而會降低中風危險。

運動:運動者比不運動者減25%至30%的中風機率及死亡率。因此,建議每周作中度有氧運動至少150分鐘,或強烈運動至少75分鐘,但輕度運動則沒有效。

肥胖:在基礎代謝指數(BMI)25至50間,每增加5會增加中風死亡率40%,若15至25間則無關中風。至於減重是否會幫助降血壓、降膽固醇從而減少患上中風,尚待確認。

預防措施 應該採取

高血壓:高血壓或乃中風最危險因子,血壓增高,中風危險也增加。可遺憾雖在1970年代即知,但有28%的人不知有高血壓,39%的人沒去治,65%的人沒好好使血壓低於140、90毫米汞柱。目前,美國心臟學會主張成人18歲就應查是否有高血壓。對血壓低於120、80,每兩年查一次。若收縮壓在120至139,或舒張壓在80至90之間,則每年查一次。服口服避孕藥前,也先應檢查。

糖尿病:糖尿病會增加中風二至四倍。2004有報告稱,因罹糖尿病導致65歲或以上者,16%有中風。換高三脂甘油症及高血壓者,會致中風風險較多,因此建議血壓應維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心房顫動:它使失血性中風增加4至5倍,因此建議75歲以上婦女必須檢查有否此病。若同時患有瓣膜性心臟病,必須服用抗凝血劑,且若服用華法林(warfarin),則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簡稱PT)血液疑固指數(INR)維持在2至3。

其他心臟疾病:防治瓣膜性心疾、不穩性狹心症、慢性但穩定狹心症、急性心肌梗塞及其他心臟疾病等,在預防中風而言很是緊要。美國心臟學會認為,對凝血酶原時間升高之心肌梗塞及左心室功能異常且嚴重局部心壁運動失常,給予華法林(Warfarin)是合理的。

脂肪異常症:雖有必要降低膽固醇,不過這是否會有效降低中風危險,仍然未知。

無症狀頸動脈狹窄:對此類病,必須檢查是否有可改變之危險因子。如果有,應立即控制。除非有禁忌,不然須給予阿司匹林。若予以預防性勁動脈內腔切除術,只不過降低6%而已,且開刀本身也有危險,故要慎重。

憂鬱症:65歲或以下者,本身就是中風危險因子者,應積極治療高血壓或糖尿病,因為情緒障礙會增加各類中風危險。

中風口訣 牢記在心

國家中風學會對中風特徵總結為「FAST」。F代表facial drooping(臉下垂),A代表arm weakness(手臂無力),S代表speech difficulties(說話困難),T代表time(時間緊要)。雖易於記憶,因此約89%得以認知得了中風或暫時性失血發作(TIA)。不過少了麻木(Numbness),會減少早診出TlA人數,並多找到出血性中風。

1989年,美國衛生部訂下另外五項警告症狀,要求注意,分別是:臉手臂或腿發麻,尤其只有一側;單或雙眼視物困難;嚴重頭痛;眩暈,行走困難,失去平衡及協調;頭腦混亂及說話或理解困難。

治療中風脫離不了病人教育,在如何改變危險因子方面,病人要改變生活方式等才能達到。醫生要預測危險,如找出哪些病人比較危險。而且,早期治療、住院前評估、急診處診斷等方面都很重要。

若逃過死劫,病人多少會有復建必要。除此外,藥物包括溶血栓劑阿替普酶(Atipase,TPA)、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凝集劑等方法都會應用。有時還得採取頸動脈內腔切除術、血管形成術置入人工血管(stenting),復建乃漫長工作,有賴多方團隊協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