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师父”有点冷

 圆角望 2015-12-28

◎顾惟颖

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部国产片给人出乎意外的惊喜。去年是娄烨的《推拿》,今年则是徐皓峰的《师父》。

作为徐皓峰的第三部长片,《师父》的制作比前两部预算增加了很多,一个创作团队一旦有时间、有灯光、有美术、去拍镜头,自然呈现出的状态不再捉襟见肘。尽管剧中所有角色都秉承着一股不好好说话的神经兮兮的气质,但依然无法抹杀这部电影“好看”的硬道理。有评论称《师父》是“武侠电影的全部未来”,我倒觉得这顶帽子太高,也无有要紧,我宁可赞美此片是树立了中国酷片的一种向好势头。耍酷是需要有料的,否则就是自证傻冒。这个道理的反面教材有陈凯歌的若干电影。正面典范比如作家须兰以前的小说,比如这个“师父”,他体现了一股短频快的自信,以及形式美的主张,这个是智力与磨炼的成果,哪怕他的格局仅仅只是打一套拳脚,或讲一个段子,都是一次几近完美的表演。

在这场表演里,每个环节,每个零件都有光彩,但最重要的表演者,一定是那个师父,在电影里他几乎没有名字,观众只大概知道他是陈师父,他真正的名字叫廖凡。

《师父》等于廖凡,两者之间几乎可以彼此解释。我们常常说,某个角色特别适合某位演员,这种情形,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在《白日焰火》里都似乎发生在廖凡身上,并为他带来了殊荣,对此我没有异议,只是觉得他太苦了。他为角色减肥增肥歇斯底里,在戏里苦透,戏外也太辛苦,那么努力的一个男演员,即便获得了柏林电影节影帝,世道似乎还是欠了他一场真正酣畅的喝彩,直到《师父》,人们才终于见识到了廖凡是谁。《师父》对于他,不是苦尽甘来,而是恰如其分。

你在国内大概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知名男演员,像廖凡那么硬冷了。他的硬冷不仅仅体现在可以为了钻研表演,像武术队员一样闭门造车地练功。他不上综艺节目,不参加商业活动,在私生活方面也缄口不言,他是个拒绝被娱乐化的艺人。在注重包装与炒作的大环境里,你可以想象他这样不擅“交际”又不鲜肉的男艺人,需要另一方面付出多大艰辛,才能站到舞台中央。他早就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如今稛载而归,绝大部分同行依然不敢像他那么做。

十二月初上海戏剧学院校庆,在老校友的餐馆里,碰到93级表演系班聚,一大堆人热闹喝酒,廖凡坐在角落里和某个同学在聊家人生病治疗的事,饭局结束全体转场继续玩耍,他告辞要先走,周围一众校友要求与他合影,他腼腆又耐心地一一满足,还配合站位。和那些前呼后拥、大队人马跟随的偶像们相比,廖凡朴素又低调,穿个黑长外套,冷僻地独来独往,连个助理都不带。和电影里的师父一个腔调。

我到现在都记得,1995年末在上海商城剧院,廖凡他们班连演意大利喜剧《借我一个男高音》,盛况非凡,我们一众小朋友没有票子,赶到剧场门外被拦住,里面座位很满,出示上戏学生证没用。过了一会儿,不知道谁把廖凡喊了出来,他是主角,带着彩妆,穿着外国人的戏服跑出来,很高大的样子,不拘言笑。他恳请门卫放我们进去,好说歹说门卫心软了,我们来不及谢他,他已经匆匆转身进后台,自始至终没有一秒客套笑脸。

他真的从青春时期起,就不大爱笑,和哥们儿一起时也是似笑非笑。

师父有一身好功夫,师父不稀罕假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