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与深圳发展的比较

 Triumph 2015-12-28

文|孙不熟


1、比权

在行政序列上,深圳与广州同属副省级城市,暂时打个平手。副省级城市在行政区划类别仍属地级市,但与普通地级市有这样几个重要区别: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方面,国家将副省级城市视为省一级单位;副省级城市的四套班子一把手均为副部级干部,且不归省委任命而由中组部直接任命。


But,深圳在副省级之外还享有一个含金量更高的title,那就是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等同于“经济直辖市”,其财政收支与中央直接挂钩,且无须上缴省级财政。这一点,广州完败,广州虽为副省级城市点,但必须要向省里交粮,还要帮扶省内其他穷亲戚。


广州有人大代表曾为此打抱不平,曾联合提交提案,要求深圳像广州一样,在向中央财政上缴税收的同时,也应履行作为广东一分子的责任,向广东省财政上缴税收。


让广州人不平衡的还有,深圳书记的官好像一直比广州书记还大。翻翻简历,深圳书记一般到任深圳之前就已经是省级常委了,且经常还是省委副书记级亲自兼任哦,而广州书记一般到任后才升任省级常委,还是个普通的。实权方面,由于是计划单列市,深圳书记在经济管理上拥有比广州书记更高的权限。


更让人亮虾眼的是,深圳新任书记的党衔这一次竟然高达“中央委员”,成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个由中央委员坐镇的城市。这个title有什么名堂?你只需要知道,一省之内往往只配有两个中央委员,一个是书记,一个是省长,甚至有的省长还不是呢。



2、比钱

比钱?广州可能就一个指标略胜深圳,那就是GDP。但GDP不能当饭吃啊,财政收入才是真金白银,比比这个吧。


前面说了,深圳是计划单列市,财政直接和中央挂钩,不用向省里缴税,且产业结构更为合理,财政实力一向比广州雄厚。数据说话,2014年,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082亿元,广州的数据则是1241亿元,目测两倍有木有?比增速的话,深圳去年的增速高达20.3%,扫了北上广两条街:三位老大哥的增速分别是10%、11.6%、12.9%。


不过,要为广州喊屈的是,2014年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预算收入是4834亿元,源于深圳地区的财政预算收入则是5560亿元,二者相差其实不大。这说明什么呢?广深两市为国家创税的能力相当,但最终落入市府钱袋子的悬殊很大。换句话讲,广州作为老大哥,在省内承担的责任是深圳不可比拟的。


怎么样,大哥难当吧?别急,既然是大哥,权责当然一样大,要负起多大的责,就会揽下多大的权。广州税源少,但地盘大啊,随便卖块地,就够深圳小弟到腾讯征收好几年qq税吧?不信你看,广州去年卖地收入达到844亿元,同比去年大增36%。同期深圳的数据是552亿元,增速为18%。


看上去悬殊不小,实际上的悬殊更大,要知道深圳前几年的卖地收入一般只有100多亿元,这两年之所以高点,主要得益于前海开发(占半壁江山),但前海只是芝麻大个点。深圳全市建设用地面积已达94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约47%,开发强度全国最高(北京20%,上海30%,广州22%,香港24%),几乎无地可卖。


政府收入不靠卖地只靠税收,国内大城市中恐怕也就深圳可以做到。


PS.另一个常被用于城市比富的指标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或称资金总量,2014年深圳地区资金总量已经达到3.7万亿元,超过广州的3.55万亿元。同期上海约为7.3万亿元,北京约为9万亿元,天津、重庆约为2.5万亿元。



图片说明:深圳CBD


3、比技能


城市跟人一样,赚钱得靠技能,产业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技能。从粗线条看,广州第三产业占比达65.02%,比重之高仅次于北京(77.9%),高于上海(64.8%)与深圳(57.3%)。但从细分的产业结构来看,深圳又是明显技高一筹。


统计公报显示,深圳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高新技术、金融、物流与文化创业产业,其增加值分别为5173亿元、2237亿元、1614亿元、1560亿元,样样都是高大上的新经济,且均以形成千亿级规模。其中金融业增加值仅次于京沪,物流产业仅次于上海。


广州的统计公报则将汽车、电子产品、石油化工描述为三大支柱产业,有没有搞错?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支柱产业前三名竟然不见高大上的金融、高新技术、物流与文化产业。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呢呢呢?


最新统计公报里没有这四个产业的增加值,只能从别的途径查到:广州2014年的金融业增加值值是1303亿元,目测深圳的1/2;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900亿元,目测是深圳60%少一点;物流业为1191亿元(2013年),比深圳少得不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暂时没查到相关数据。


等一下,作为千年商都、广交会举办城市、第三世界国家首都,广州的商贸会展业呢呢呢?统计公报里没有提到其产值,只能通过零碎新闻报道中获悉:2013年商贸会展业增加值在广州各大产业中位居榜首,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且力争要在2016年实现增加值4000亿元。这个成绩应该不会比深圳差。


对比广深两市产业结构,广州支柱产业不如深圳高大上,唯有商贸会展业为广州加了分。



图片说明:位于深南大道的腾讯大厦



4、比小孩


如果把政府比做家长,那么企业就是赚钱养家的孩子。大人出去吹牛逼,当然要拿孩子做扑克牌。所以,明星企业是城市的硬实力。


作为华南政治中心,咩城(广州)聚集的官办企业自然牛逼哄哄,南方电网、南航、广汽、广铁、广船、广石化个个都是大块头。不过,这也只能在华南地区小声说说了,京津沪你们一边玩。


80年代初,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跨国公司想进入中国只能先到南大门落脚,当时的广州也吸引到宝洁、耐克、标致汽车等最早的一批跨国公司。不过,随着上海在90年代的崛起,部分在穗跨国企业开始陆续搬到上海,比如耐克,还有在广州短暂停留的汉高、高露洁、雀巢也将中国总部迁往上海和北京。今天,人们熟知的仍然驻守广州的跨国企业,也就宝洁和安利了吧?


算了,不说了,还是亮出咩城的头牌。广州市长陈建华前两天到香港就不小心露富了,他说广州培养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地产商,目前地产行业TOP20有7个是广州的。跟着市长一起数星星:恒大、富力、保利、雅居乐、时代地产、越秀地产……


其实,广州与深圳、香港、佛山、中山等地的房企联合起来,还有一个更华丽的名字叫“粤派房企”。改革开放30年来,粤派房企在全国攻城略地,逐鹿京城、争霸沪上,从未遇到过对手。


说了这么多,为啥还没说到鸟城(鹏城深圳)?原因很简单,鸟城家的孩子不需要分门别类、浓妆艳抹,只需要安静地念出几个名字就足以秒杀北上广:腾讯、华为、中兴、招商、平安、万科、比亚迪、金碟、大疆……这些华丽丽的名字可以代表中国去竞争世界,而且全部深圳制造,官洋两不沾。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深圳是全国上市公司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也是民营科技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80多家企业在A股上市,且大部分为科技类,这一数据北京约是230家,上海是200家,排在后面的广州、杭州、南京则在100家之内,还不如深圳南山一个区的数量(已达109家)。


在中国经济下行与转型升级的两难时间,房地产、央企、五百强都救不了中国,只有南方的小渔村再次位中国经济的未来指明方向,京津沪穗几位老大哥可以去面壁了。


哦对了,克强总理年初到访珠三角,第一站到深圳,看了华为、微众银行和创客空间,全是新鲜玩意。第二站到广州,却大部分时间在看旧城改造。什么情况?广州赶紧整出点新东西吧。



5、比颜值


这个不用多说,去过深圳的人,应该都会被深圳的绿化水平所震撼。深南大道绿化带宽得都可以开垦种菜了,随处可见的公园绿地,让人仿佛置身热带雨林。这个面积只有1996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化率却高达45%,空气质量指数也稳居一线城市之首,综合环境指数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无可匹敌。


若论颜值,广州也就天河中央商务区和南沙滨海新城可以与深圳比比吧。



6、比历史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其历史与辉煌,港沪深三个新兴城市都应该遥望一千年,谈历史显得迂腐,此处就直接省略2000字吧。


7、比社会发展水平


上篇文章说了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赢了广州,但若比及社会发展水平,深圳小朋友需要先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城市除了钱,还需要些啥?


究竟啥叫社会发展水平?简单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是企业创造的,体现为企业与居民收入,但社会发展水平是政府提供的,体现为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这些可不是有钱就能马上打造出来的。


比比教育:深圳小学每个人平均的校舍面积只有5平方米,这个数字在广州是7.4平方米,在南京是7.7平方米,在北京是8.7平方米(2011年数据)。深圳的大学资源则更为稀缺,2013年的数据显示,深圳市2013年仅有普通高等学校9所,在校学生8.24万人。而广州对应的数据分别是79所、98.31万人,目测值均为深圳的10倍。当然,深圳这两年冒出了一个南方科技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教授治校模式的大学,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着实为深圳加了不少分。


比比医疗:深圳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261张,其中医院病床27079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65782人;广州全市拥有床位7.3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6.48万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48万人。目测值均为深圳的两倍左右。三甲医院拥有数量,两市悬殊则更大,广州是57所,深圳是11所,是后者的5倍还多。


比比文化设施:查阅两市统计公报,深圳在博物馆、纪念馆、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方面的资源全面输给广州,但有一个数据反胜,那就是公共图书馆的数量:深圳拥有各类公共图书馆633座,广州则拥有公共图书馆15间,二者统计口径不同吗?


小结深圳是经济的巨子,却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矮子,这说明深圳的城市功能或者说城市要素还很不完备,无法充当一个综合性中心城市的角色。



象征着广州城市历史的越秀山以及山上的五层楼


8、比地缘优势


广深两市能有今天的经济体量,都跟其巨大的地缘优势分不开,但广州明显更优。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广州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珠江的出海口,拥有广袤的经济腹地,正如上海拥有华东,广州则拥有华南。


在广东省内部,广州从最北的花都到最南的南沙,将珠三角完整地切割成东西两翼,东翼形成深莞惠以及香港经济带,西翼形成广佛肇与珠中江澳经济带,两翼工整对称。东西两翼的物流、人口要交融互通,必经广州,而广州的辐射力也可以均衡地分布到东西两翼。


广州占据了珠三角以及中国南方最佳的地理位置,并由此形成了南中国的海陆空交通中心。广州白云机场是仅次于京沪的第三大航空枢纽,广州南站、火车站形成了仅次于京沪的第三大铁路枢纽,空港与陆港在中国政经版图上的地位是深圳无可撼动的。海港方面,广州港相对较弱,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略逊于深圳港,但随着南沙港的崛起,拥有更大经济腹地的广州港超过深圳港是迟早的事情。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少人认为南沙港不是天然优良海港,深圳的盐田港在水深条件更具优势,但决定一个商业大港的成败因素不是自然条件,而是广袤的经济腹地,这一点南沙港显然更优。因此,即便不是天然良港,只要地理位置好,靠人工也能挖出一个商业大港,上海洋山港、广州南沙港就是例子。



广州的外国总领事馆数量仅次于上海,图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9、比政治影响力


上篇文章说了深圳在权力序列上比广州更靠近中央,深圳书记的官衔也比广州大,但并不能说明深圳的政治影响力就高过广州。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只是北京安插在广东的一块飞地,是北京政府的派出机构,是首都的华南分店,尚未独立成家、自立门户。广州则不然,在中国政经版图中扮演着一个地方诸侯的角色,在区域政治影响力上可以与京沪两个诸侯分庭抗礼。


在全国城镇体体系规划中,中央给广州的城市定位是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另外四个均为直辖市,深圳的定位则是6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另外6个分别是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在国家层面的战略格局上,广州的定位高深圳一个层次。


广州很可能是除北京之外大区机构最多的城市,其一级大区机构有广州军区(督管粤桂湘鄂琼)、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督管粤桂琼)、中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督管粤桂湘鄂琼)、广铁集团(督管粤湘琼)、国土部土地督查广州局(督管粤桂琼)、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督管粤桂湘鄂琼)、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粤闽)、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珠江水利委员会等等。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广州的外国总领事馆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那叫大使馆,没法比),且远超后面其他城市。截至2014年8月,已有50个国家在广州设总领事馆,而这一数据在上海是75个,排在第三名的成都是10个,重庆是10个,沈阳大概是7个,武汉是3个,天津、深圳、南京、杭州、长沙没有。(此处数据来源于各市外事办官网,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另外,广州还是中国互联网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另两个是京沪)。京沪广三城是代表中国与国际互联网对接的三个一级城市,其他城市与地区需要通过这三个城市与国际互联网联通。广州负责对接的省份是广东、福建、湖南、海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广西等10个省份;北京负责对接的省份是北京、河北、内蒙、山西、辽宁、河南、吉林、黑龙江、山东等9个省份;上海负责对接的省份是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天津、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等13个省份。


小结:从大区机构的设置上看,广州相当于粤桂湘鄂琼五省的“省会”,相当于鄂闽两省的半个“省会”。从全国范围看,广州对大区的政治影响力,只有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城市可以媲美,其中上海没有大军区总部,成都的外国总领事馆数量远逊于广州。这方面,深圳完败于广州。



图为代表广州未来的南沙港,被寄予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厚望


10、比未来


不说政治,说回经济吧。比现在,深圳经济当然牛逼闪闪,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别说领先广州,就是京沪两城也要敬畏三分。但若比未来,广深二两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为什么这么说?深圳经济质量之所以执全国牛耳,在于其高大上的产业结构,这个非常重要,优质产业是决定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还不是全部,政治、文化与地缘三个因素也不可或缺,深圳的短板也正是这三点。大部分时候,地缘因素才是决定一个城市兴衰的永恒因素,与之相比,产业因素其实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


位于美国五大湖地区的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之城”,并一度成为美国第五大城市。在上世纪中叶,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同样被誉为高大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到上世纪末,曾经的高新产业变成传统产业,底特律因为产业转型失利,导致城市衰落乃至破产。


试想一下,如果换成是纽约、洛杉矶或者芝加哥,这些城市会因一次产业转型失利而彻底衰落吗?不会,决定这三个城市繁荣的最本质因素是地缘优势,而不是产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势是暂时的,地缘优势则要持久得多。


同样的道理,决定广州2000年繁荣的本质因素不是产业结构,而是其地缘优势,拥有这种秉赋的城市,即便遇到一两次产业调整不顺利,甚至遇到个别傻x管理者,也不用担心其真正衰落。需要担心的倒是深圳,深圳的崛起靠的是产业结构,但产业结构的优势是临时的,如果今后遇到一次产业调整不顺利,或者遇到个别傻x管理者,可能就会有底特律那样的遭遇。


就在稿子快要发布时,我的好朋友兼扯犊子导师@银玉芝 特别指出,深圳作为一个特大城市,还存在一个严重威胁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那就是户籍问题。深圳实际常住人口很可能与广州相当,均达1600万,但前者的户籍人口停留在300万人左右,远逊于后者。对很多新深圳人来说,这里就是一个赚钱的地方,赚到钱了就可以撤了。


深圳作为一个全新的移民城市,没有历史文化做背景,缺乏沪广穗这样的地缘优势做基础,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又相对很匮乏,户籍政策还迟迟不放开,未来30年,深圳究竟靠什么来吸引人口?一想到这个就为深圳的未来感到焦虑。


人们大多是健忘的,也就在十年前,有关“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讨论还十分热烈,十年后的今天,这场讨论就变成了“深圳要不要称霸珠三角”。其实,“抛弃”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它精准地描述了深圳的政治身份:与北上广相比,深圳只是一个被”宠幸“或者“抛弃”的客体,它背后的那个强大的主体则是北京。在此意义上,深圳更像是北京的一个影子,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上。


总结:深圳是经济的巨子,却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矮子,在区域政治影响力上也明显不足。换句话讲,深圳的城市功能并不完备,尚无力承担一个中心城市应该具备的责任。相比而言,广州的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地位大致是匹配的。广州也因此与京沪并称中国三大门户型城市,这个地位,深圳仍要遥望很多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