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价的学问

 大梦未觉W 2015-12-28

供需规律本身并不复杂。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但在实际的商业经营中,给商品定个合适的价格,却并不那么容易。经济学在这方面能提供帮助吗?

能。但经济学提供的,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运用这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再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你就能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美国有一个很牛的程序员,名叫Joel Spolsky。他写了一本书,中文译本名为《软件随想录》。书中谈到了怎样给软件定价。其中对经济学知识把握之精准,令人叹为观止。与其费力原创,不如抄袭高人。接下来,我就把 Josel Spolsky 书中的这部分内容改头换面,说上一番。

即使毫无市场经验的人,做买卖时也都知道,售价要比成本高,否则卖一个赔一个。但仅仅知道这个是不够的。经济学提示你:要注意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差异。

沉没成本是指那些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改变的成本,主要是指前期投资。边际成本则是你随着你未来的生产或销售而相应增加的成本。财务上称之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说起来有点抽象,结合现实想想,就理解了。

在软件行业,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差异尤为明显。你组织一个团队,开发一种软件,为此,聘用工程师,租用写字楼,缴纳各种税收社保,花了1000万。这钱花出去以后,就仿佛船沉入大海。无论你后来做什么,这钱也已经花出去了,无法减少。在财务账上,你当然要记录这笔投资,但你给软件定价时,最好忘了这笔钱,因为既然已经无法改变,再想也就没什么用了,于事无补,徒增烦恼。

软件的边际成本则是指压制光盘、租用下载服务器带宽、雇用推销员、组织售后服务等开支。这些钱将随着你的销售展开而逐渐花出去。你可以根据销售情况控制这笔钱的投入。这个成本才是你定价时确保要超过的。如果你出售软件的所得,还不够刻光盘的费用,那定价显然是太低了。

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出售软件所得,不但超过了边际成本,也能把你当初投资的钱挣回来。如果还能大赚,就更好了。不过,即使暂时不能收回沉没成本,只要超过边际成本,在销售时能有利润,这事儿就值得继续做下去。你可以期望着以后最终能收回投资。

如果销售所得连边际成本也不够,那最好趁早收摊,转而找找别的营生比较好。至于沉没成本,就当是花钱交学费买个教训好了。

也就是说,当下定价时,只须考虑边际成本。下次决定是否要投资时,才有必要考虑上次沉没成本是否收回来了。那个干一次赔一次,只是让他自己挣了不少CEO薪酬的家伙,再来你这里口吐莲花地融资,就别搭理他了。

不同行业,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差异程度不一样。软件、演出、影视、电子书等,是边际成本低的行业。服装、餐饮、大多数制造业,边际成本往往很高。所以,演出如果不火爆,经办者可能干脆赠票,还能得个现场热闹。电子书的价格可以定得很低,还有钱赚。

汽车不好卖,4S店绝不会干脆免费赠送,顶多打个折出售,折扣还不会太低。路边卖煎饼的,则连打折出售都没有。没人买,他不会动手摊煎饼。他的边际成本几乎就等于全部成本。

好,说清楚了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接下来,就忘掉你的沉没成本,假设你的产品边际成本每件100元。你应该定价多少呢?

之所以说经济学只能提供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答案,就是因为,只有你才知道当地市场的情况,主要是指消费者的偏好和接受能力,也就是售价和销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连这个也不知道,你就先别忙着投资做买卖了,先去街上泡些日子,看看市场行情再说。

现在我们假设一下这种比例关系。假设你定价200元可以售出1万个。接下来,回忆供需规律: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降……blablabla

可知,如果价格降为150元,应该可以售出更多,假设是2万个。180元呢?假设是18;价钱涨到300元呢?销量只剩下5千了。如果涨到400元,只有2千人买了。

不妨画个图看看。横轴是价格,纵轴是销量。



把几个柱体的顶端连起来,会很清晰地看到一条向下倾斜的线。这就是所谓“需求曲线向下”的意思。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这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之一。如果这事儿变了,整个经济学有彻底混乱的可能。所以,如果你听到哪个经济学家说需求曲线其实也可能向上,你就不必浪费时间接着听他说什么了。

虽然看到了需求曲线,但还是不知道价格到底应该在曲线上的哪个点。别急,继续算。

如果你有Excel的话,可以很方便地做出如下表格:


 

Excel还可以瞬间帮你把表格变成更直观的图:



这个表格中,横轴是价格,纵轴是利润总数。我猜,你想要的,既不是价格最高,也不是销量最大,而是利润总数最多,也就是挣钱最多,对吧?既然如此,图中曲线的那个最高点对应的价格,就是你挣钱最多的价格,也就是最合适的价格。

这个价格是180元。通过表格你可以同样看出这个数儿。这个价格下,利润总数是144万。比它高或低的价格,利润总数都没它多。

好了,我们现在找到了正确的价格,180元。写价签去吧

总结一下,到此为止,我们用到了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边际成本、需求曲线、利润最大化等知识。但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经济学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帮助你挣到更多的钱。

你的产品的边际成本是100元。只要售价高于100,你都是有钱可挣的。现在你定价180元,挣钱不少,遗憾的是,那些只愿意花150元购买的人,就不买了,调头走了。其实你150元卖给他们也没问题,甚至101元都可以。

另一方面,那些本来愿意花200300400元买你产品的人,现在可省钱了,只花180元就行了。他们省了钱,等于你少挣钱。如果他们本来打算花400元来买,就应该他们花这么多钱。何必让他们省钱呢?

这里用到的经济学概念是“消费者剩余”。这件产品,低于100元你不卖,高于300元他不买。100元到300元之间的200元,就是“消费者剩余”。可以把这200元看作你生产出产品投入市场所创造出来的财富。财富就是这样通过生产和交易被创造出来的。

不过,虽然这笔财富是你创造出来的,可不见得都归你,要在你和消费者之间瓜分。瓜分比例,就看各人讨价还价的本事了。

如果他知道你的价格底细,只肯出价到101元,这时你只能赚到1元。不过,蚂蚱肉也是肉。实在没别人来买,你也只好满足于赚这1元。总比货砸在手里卖不出去要好。反过来,如果你知道他急需这产品,非买不可,就可以要价到300元,然后摆出一副“爱买不买,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你不买有的是人哭着喊着来买”的架势。你就可以赚到200元了。

所以,商务谈判中,非常忌讳对方知道自己的底价。好多商务间谍,就靠着打探到一方的底价,卖给另一方来挣钱。

当然,无论最终成交价是101元还是300元,这个交易都给你们双方创造出了收益,至少比没有这个交易要好。这是“消费者剩余”概念的要点。只有当你们被暴力挟持,被迫用低于100元或高于300元的价格成交时,才是一方蒙受了损失。没有暴力介入,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这就是自由交易和剥削的不同所在。

明白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你就知道了,最好的定价不是一个固定价对所有人,而是看人下菜碟,对不同消费者,定出不同的价格。只愿意花150买的,就给他定价150;愿意花400买的,就让他掏出400来。

问题接着就来了。人心隔肚皮,你我两不知。你怎么知道别人愿意花多少钱?直接去问,是没用的。如果装穷就可以少花钱,人们装穷的技术会突飞猛进的。即使是富人,也不见得就愿意多掏钱。消费愿望和富裕程度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开着上百万的车,却为了几块钱停车费当街和人吵个脸红脖子粗的,大有人在。

你得想出巧妙的办法探知人们此时此地的真实想法。这不容易,但并非做不到。这就是“市场分割”。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能力,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对应不同的价格。现在我们来算算,这样你可以赚多少钱。

统一定价180元的时候,销量是18,营业额324万,利润144万。

假设你找到了某种办法,成功分割了消费者,把他们分成了150元组、180元组、200元组、300元组、400元组,然后分别对他们定出相应的价格。

回头看看上边那个表,定价150元时,销量2万;定价180元时,销量下降到18,少卖出去了2000个。现在通过市场分割,这2000个也以15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虽然每件的利润从80元降到了50元,但你实际上多赚了10万元。

再看看高价这部分发生了什么。原来180元一个的销量18中,其实分别有1万人愿意花200元,有5千人愿意花300元,有2千人愿意花400元。现在他们心想事成,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把钱花出去了。当然,更高兴的是你。

画个表看看现在的收入吧。 

  销量从18上升到2万,这是因为那2千个只肯花150元的人回来了。但总利润呢?OMG!从144万猛增到278万,几乎翻了一番。你是高兴呢,还是很高兴呢,还是高兴得跳起来呢?

这就是市场分割、价格歧视的威力所在。所以,只要有可能,商人总是会想法设法对市场进行分割,尽可能多地让消费者多掏钱,让自己多挣钱。有舆论抨击这种价格歧视。抨击也没用,这种现象不会因此消失的,只能说明抨击者对经济学知之甚少。

但上面那个问题还没解决啊。怎么知道消费者到底愿意花多少钱呢?你把他们分割开,他们就那么听话吗?不会都往150元那组跑吗?难道中间隔着带电铁丝网吗?

自由交易中可不能强迫别人,铁丝网电棍什么的,用不上,只能以利诱之。巧妙的办法是对产品进行一些区分,使之适合不同的消费者,这样,就达到了把消费者分组的目的。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微软Windows的不同版本。以Windows 7为例,市场中常见的版本共有四种:家庭基础版、家庭高级版、专业版、旗舰版。价格分别是人民币399元、699元、1399元、2460元。



不同版本的区别在于,微软从最贵的旗舰版中分别拿掉一些功能,就成了不同的低级版本。拿掉一些功能,目的不在于减少成本——也减少不了。研发成本,是沉没成本,已经都花出去了。边际成本也没区别。黑纸盒并不比绿色蓝色纸盒更贵。减少功能的目的就在于进行市场分割,把消费者分组,实施价格歧视。

旗舰版和专业版主要供财力雄厚的企业用户购买。所以其中保留了网络办公、协同工作等公司才需要的功能。家庭版则将这些功能去除了。企业用户也可以买家庭版,但会很不方便。而没有这些功能,对个人家庭用户无所谓。

这样,就区分出了愿意多花钱的企业用户和不愿意多花钱的个人用户。即使明知有更便宜的家庭版,企业用户也不会去买。他们只能乖乖地掏钱,为少数几个功能多花上十多倍的钱。这是很巧妙的市场分割办法。

一些汽车厂会有豪华和普通两个品牌,比如雷克萨斯和丰田、英菲尼迪和日产。不同品牌其实共享许多设计和生产设备,品质配置有差异,但没有那么大。之所以区分为不同品牌,就是因为对汽车业来说,品牌格外重要,消费者很看重,于是不同品牌成为分割市场的好办法。那些想要豪华感的消费者,就请打开荷包掏银子吧。

类似的市场分割办法还有民航的经济舱和商务舱,图书的精装和平装,香烟的硬盒和软盒,某些商品的限量版和普通版等等。它们的生产成本略有差别甚至没有差别,但价格差别往往很大。商家之所以弄出这些名目,就是为了分割市场,价格歧视,增加利润。

至于你所在的行业应该怎样分割市场,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各个行业都不一样。有的行业,简直就没法分割市场,比如很专门的设备,用户都是专家,不好对付;有的行业,则可以区分得细密繁杂。同一次航班的不同乘客,票价几乎各不相同。电话公司的套餐品种,多到令人眼花缭乱。

要注意的是,分割市场、价格歧视是个多少有些风险的经营方式。前面说过,一直都有不懂经济学的媒体抨击这种经营是“黑心资本家掠夺欺骗消费者”。这种抨击以后肯定还会有。如果你的企业遭遇到这种抨击,很可能会招致一些消费者的不满,商誉受损。

而且,消费者也会想出种种办法突破你的分割,以尽可能少花钱。分割市场时,你要把方案设计得既周密不易突破,又不能太影响消费者的自尊心和体验,分割成本还不能太高。这个尺度并不容易把握。所以,你会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分割市场。很多商品,还是统一价格对所有消费者。

如果能在所在的行业中成功地找到分割市场、区分消费者、价格歧视的办法,你已经可算是定价高手了。但这还不是最高境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高的定价境界,请接着往下看。

你肯定看到过很多控诉财富不平等的说法。10%的人占有了财富总量的90%什么的。看上去,这个世界简直太不平等了!不,是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人,一个人的收入却连另一个人收入的零头都不到……

一些经济学家却对这种控诉不以为然。他们指出:这种计算财富分布的方式有很大的片面性,或者说欺骗性。统计某个瞬间的人们收入差距,即使差距很大,也不能表明人们实际的收入差距就是很大。

这是因为,不同人收入的时间分布是不一样的。有的职业,主要在年轻时获取收入,比如职业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一旦年龄增大,他们的收入就会下降。运动员一退役,收入往往大幅下降。重体力劳动者到了中年以后,如果不能升职,收入也将比不过那些强壮的年轻人。而有的职业,则是收入稳步增加,到退休前达到峰值,比如医生、会计。大家都更信任老医生、老会计。

有的职业,收入比较稳定,比如公务员。有的职业,则收入波动很大。赶上好年景日进斗金,如果运气不好,甚至整年都没有收入,比如炒股者。

如此不同的个人收入分布曲线,切出某个瞬间进行比较,结论基本只能是歪曲的。两个年轻人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同一班级。甲去大公司供职,乙创业自己开公司。毕业第五年时比较他们的收入,甲的收入远远高于乙。作为创业者,乙这时根本没有收入,还在投资期。可是,毕业十年以后再看,甲的收入只是略有提高,但乙却已经身家亿万,跻身富豪行列。

五年和十年的统计,哪个更符合事实呢?回答是,这种瞬间的财富统计,哪个都不符合事实。二十年后再来看,甲虽然仍只是工薪级别的收入,但数额一直稳步增长,而乙却已因为经营失败而破产了。到底谁收入高呢?

所以,有意义的收入差异统计至少应该是长期的,统计人们整个生命周期的总收入,同时考虑风险等因素。但这种统计很复杂,很少人去做。大家都热衷于做简单的、容易产生轰动效果的“时间切片”收入统计。

有经济学家进行过长期收入统计,发现,从长时段来看,人们的收入差距其实不大,至少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类似“10%的人占有了90%财富”的说法就是个耸人听闻的噱头。因此而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的人,其实是被人忽悠了。

介绍经济学这方面的研究,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无论是过日子,还是经营公司,真正要在意的,是个人或者企业生命周期的总收入,而不仅仅是某年或某笔生意的收入。

这个道理应用在定价上就是,定价时,除了要注意利润最大化、分割市场以外,更高级的定价术是志在谋求长期收入最大化,并为此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策略。

前面说了,如果你产品的定价低于边际成本,是肯定不划算的。但这是对单次经营来说的。如果加入长期和整体的考虑,就不见得如此了。

因此,市场中实际存在的定价办法是非常灵活多样的。其中很多都低于成本,甚至还有价格为零乃至倒贴的。

广播电视就是价格为零的例子。以前,无论是现场戏剧还是电影,都是收费才能进场观看。广播电视摸索出了观众免费观看,通过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很成功。电台电视台虽然不要观众的钱,但收入可是滚滚而来。

到了互联网时代,免费策略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谷歌的大部分产品,搜索、邮件、云空间等,都是免费的,但谷歌的实际收入也是惊人的,而且,肯定比他们试图有价销售这些产品的收入高。

最近的打车软件竞争,则不但免费,还要倒贴。看上去这种经营方式简直不可理喻,和往河里扔钱差不多,但过早下结论是不慎重的。如果他们通过这种投入获得了市场占有率,成功地粘住了司机和乘客,也说不定利润就在未来等着他们。谁知道呢。

也就是说,完全可能有那种经营方式,以前期的、局部的的低价免费甚至倒贴,换取长期的、整体的高收入。相比利润最大化定价法、分割市场法,这是更高级更复杂的定价术了。

当然,更高级更复杂,也就意味着风险更大、不确定性更高。在摸索新商业模式的道路上,满是倒下的先驱公司。他们烧尽了投资者的钱,却没有换来日后的收入。低价免费,成了大派送。说起来都是心酸和眼泪,别再提了……

说到这里,关于定价的学问,已经足够高深了。但有心的读者会意识到,不管这个学问之塔多么高,它都是建立在并不稳固的基础上。因为基础并不稳固,所以,如何利用这个学问,终究要看个人的能力。这只是学问,而不是锦囊妙计。市场中是没有包赚不赔的锦囊妙计的。

这个不稳固的基础就是本文开始部分提到的那个假设:

假设你定价200元可以售出1万个。如果价格降为150元,应该可以售出更多,假设是2万个。180元呢?假设是18;价钱涨到300元呢?销量只剩下5千了。如果涨到400元,只有2千人买了。

无论是利润最大化定价法、分割市场法,还是低价免费占领市场法,都依赖于经营者对消费者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准确预测。如果你此一无所知,或者预测出现大错,以为定价200元可以卖出去100万个,于是大量生产,堆满了仓库,任何定价法也帮不了你赚钱。

商业是一种非常世俗、非常依靠经验的学问。一个人独处,脱离社会,或许能精通围棋或者数学,但绝不可能精通商业。一个优秀的商人,可能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不懂礼貌缺乏修养待人粗暴,但他一定深深了解社会和他人,对人的想法,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所谓商业天赋,就是能对消费者需求做出超出常人水平准确判断的能力。

如果你打算在商界奋斗,取得成功,正式的书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你要积累各方面的社会经验。人情练达皆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些俗语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优秀的商人,因为富有社会经验,了解他人,所以会对价格和销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大体准确的把握。这来自于他多年的经验,来自于无数次的谈话、观察、谈判、猜测、计算、焦虑、紧张、得意……由此而形成的判断,也许不是非常精确,但可以确保不太离谱。即使有错也来得及修正。在这个基础上,所有关于定价的学问才能发挥作用。商业成功,是经验、知识和运气结合的产物。并非缺一不可,但如果三者皆备,想不赚钱也难。

很多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商家,但因为在行业中打拼多年,其实已经掌握了大量外人所不知的经验和感觉。他们正是因此而不会做出严重的误判,从而长期生存下来。对于商业来说,经验非常重要,而很多重要经验只能来自时间。所以,这一行里,长者一般是受尊敬的。他们的意见往往会被重视。

当然,积累了同样的经验以后,拥有商业天赋的人,可以取得更大甚至辉煌的成功。不过,商业天赋不像其他天赋,如美貌、身材、弹跳力、口才那样天生和明显。商业天赋是在长期工作中逐渐磨练和显露出来的。

不要轻视平凡普通的工作。须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就看你的发现、感知和概括能力了。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不辞辛苦埋头肯干手脚不停,但只有少数人会边干边琢磨,边干边分析,不仅手脚不停,大脑也从不懈怠。这就是合格者和优秀者差距的来源。

经济学家在商业天赋和经验方面往往不如企业家。这是经济学家不如企业家能赚钱的主要原因。不过,经济学的作用也不在于提供能代替天赋和经验的锦囊妙计。经济学的作用在于观察和总结,并加以传播,或许能激发更多人的潜在天赋和能力。

这也是我写作文本的目的。祝读者诸君早日发大财。

2014/4/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