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岛叶胶质瘤——经侧裂还是经皮质入路?

 springer009 2015-12-28


【Ref: Benet A, et al. J Neurosurg. 2015 Sep 4: 1-13. [Epub ahead of print]】


岛叶胶质瘤的治疗是具有挑战性的,原因如下:


1. 岛叶在外侧裂深部,不在大脑表面;


2. 覆盖岛叶的大脑皮质多为重要的功能区;


3. 外侧裂区包含重要的引流静脉。


这些因素都增加岛叶胶质瘤的手术难度,然而,岛叶胶质瘤的生存期与切除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肿瘤,确是重大的难题。


Yasargil提出的经外侧裂入路,对显露位于岛叶后部的肿瘤较为困难。随着皮质电刺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在术中对皮质功能区进行精确定位,选择无功能的皮质部位切入至岛叶切除肿瘤。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的ArnauBenet等在尸头上对经皮质或经侧裂入路进行定量比较,并对外侧裂区的引流静脉深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9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首先将岛叶进行分区:以室间孔和外侧裂为解剖标记,岛叶可分为4个区,ZoneI~ZoneIV区(图1)。研究发现,经外侧裂入路(Transsylvian approach,TS)不切断桥静脉是很难获得足够的手术空间;经侧裂切断桥静脉入路(transsylvian with bridging veinscut,TSVC),可以获得较大的术野。但对30%以上的患者是不安全的,因为这类患者外侧裂内的桥静脉粗大,且缺乏引流至Labbe或上矢状窦的侧枝循环,阻断后的并发症严重;如果保留外侧裂内的桥静脉,则无法充分显露位于岛叶后部的ZoneII和ZoneIII的肿瘤。此外,过度牵拉侧裂皮质还能造成语言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0%。



图1. 岛叶分区。A. 在MRI冠状面上,根据外侧裂连线,将岛叶分为上下两部分;B. 在MRI轴位面上,通过室间孔的中线垂直线将岛叶分为前后两部分;C. 在右侧大脑半球上,黄色区域为岛叶的投影,外侧裂和室间孔解剖标记物将岛叶皮质分为Zone I~Zone IV 4个区。


研究者分别测量了经TS、TSVC或皮质入路(TC)对岛叶ZoneI~ZoneIV4个区的暴露面积、手术空间及手术自由度(图2)。结果显示,TC入路与TS、TSVC相比,可以提供良好的显露和手术自由度,特别在切除部分额顶岛盖和颞上回皮质时,可更好地暴露位于岛叶后部(ZoneII和ZoneIII)的病灶。因此,术中必须进行皮质功能区的定位,避开面部运动、本体感觉和言语等重要的功能区。外耳道和颞骨鳞状缝是重要的体表标记,有助于术中对岛叶分区的识别,致使病灶精确地显露。



图2. 3种手术入路TC、TS和TSVC暴露岛叶4个区的定量比较。在Zone II区,根据额顶岛盖皮质是否切除进一步分为两组;在Zone III区,切除部分颞横回皮质后的显露范围;PrC=中央前回,该区的中央前回仅控制部分面部运动,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下可切除部分哑区。


作者认为,定量研究方法证实了TC入路的安全性,比TS或TSCV入路具有更多的优势,建议手术医师在术前对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病灶所在的具体区域,决定最佳的手术入路。岛叶前部的病灶,仍可使用TS或TSCV入路,而岛叶后部的病灶,采用TC入路为宜。


(长征医院徐涛博士编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