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让“老穷村”变身“红富美”

 智慧旅游519 2015-12-29

    □耿欣师文华张鹏

    周末,山东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村民张在俊的农家乐里,前来吃饭的外地游客一拨儿接一拨儿,好不热闹。便宜、实惠、放心、特色的农家菜,如今已成小院的金字招牌,为张在俊带来10多万元的年收入。

    在桃棵子村,这样的场景越来越普遍。一面搞农业,一面发展农家乐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小康路。现在,桃棵子村农家乐经营户已有54户,通过游客直接销售的农副产品卖得快、卖得好,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农业劳动力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乡村的风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样的场景,在村民们看来原本是“想都不敢想的”——桃棵子村有150户、639口人,由于道路不通,位置偏远,是山东“十二五”省级重点贫困村,有贫困户22户、60口人,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属于贫困人口。

    2014年,该村被确立为山东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开发村,县、乡两级政府充分发挥古朴村落生态美、历史久的优势,借鉴农家乐发展经验,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由于找准了切入点,扶贫资金发挥了“拨千斤”的效果,全村乡村环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去年年底,该村被授予全省首批古村落,村里的“红嫂故里民俗园”成功晋级国家2A级景区。

    红色乡村游扶贫显活力

    桃棵子村虽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但自然禀赋突出,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革命的小山村有着无数感人的红色文化和流传的革命故事。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事从这里享誉大江南北,被救战士郭伍士回乡认母送终的感人事迹再次感动神州大地。这里还是仙姑顶战役、挡阳柱西山战斗发生的地方。

    这些,都成为桃棵子村发展红色乡村旅游的巨大优势。一年多来,院东头镇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专项用于房屋改造、游路设置、大环境营造,打造远离城市喧嚣,集避暑休闲、度假安居、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展示沂蒙风情、红嫂文化休闲度假地、民俗主题乡村旅游基地。

    院东头镇确立了实施整村扶贫战略,聘请山东大学完成了《沂蒙古峪》、《红嫂故里民俗园》规划编制,建立了村级全域旅游发展机制,把全村作为一个景点进行打造,对石墙石屋进行改造,完善游路设置,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新建集游客集散、停车、咨询、售票及办公室、旅游商品展销、品牌展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游客中心1处,把全村纳入全镇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针对自驾游市场,结合全域乡村风情慢游绿道的建设,完善旅游导向系统,开发车憩视窗。

    乡村旅游扶贫借财气聚人气、借人气生财气的“双螺旋模式”落地,桃棵子村借助有限的扶贫资金,打扫好了院子,收拾净了屋子,游客来了就有了乐子。游客聚集消费,又让村里停满了车子,农民口袋装满了票子。这样的模式,农民、游客都满意。

    留住红色传统建设美丽乡村

    以“留住传统、记住乡愁”为理念,桃棵子村对62家农家小院进行了提升改造。院东头镇党委书记朱丽霞介绍说,镇里在这次农家小院的改造过程中,坚持“保留特色风貌、提炼特色元素、铸造特色风情”的原则,重保留轻改造,重装饰轻装修,体现“生态、自然、古朴、端庄”特色,形成与乡村环境协调、富有乡土气息、满足休闲生活需要的和谐统一。

    为了体现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该村以自筹、捐助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积极搞好配套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5万元,筹建“沂蒙红嫂祖秀莲展览馆”和“公社记忆大院”各1处,其中,展览馆包括主展厅、影视厅、实物厅,公社记忆大院包括公社办公室、知青点、政治夜校、供销门市等功能区,进一步展现了沂蒙红嫂文化、公社文化。此外,村里还铺设红色广场,建设了专门的停车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舒适的服务。

    朱丽霞介绍,镇里与村里充分利用市县配套资金,积极搞好村内乡村旅游慢游系统。精心布置了沂蒙红嫂展览馆、公社记忆大院、游客服务中心、红嫂墓之间的步行道2000余平方米,实现重要节点之间的线路贯通;对村内小溪1000米进行了改造,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状态下的山溪、涧瀑、水潭等水文景观;完成了景观塘坝改造及景观水面新建,实现了“风情灵幻地、水绘沂蒙山”的效果。

    在桃棵子村旅游玩得高兴,吃得舒心,买得实惠。这个红色的小山村,不只有乡愁,村民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的这股劲儿,就更令游人感受到一股巨大的正能量。

    农旅文闲提品质“三化”筑就小康梦

    乡村扶贫需要注重产业生态建设,乡村旅游只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本还是要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

    朱丽霞说,依托这个理念,桃棵子村提出了“三化思路”。一是农业休闲化体验化。把扶贫开发与发展休闲农业结合起来,在村南发展核桃园区500亩,在村西、村北开发甜桃、大樱桃园区550亩,结合乡村旅游,合理布置游路,打造集“观景、科普、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花果园、观光园,使春季满园春色,花香四溢;夏季立体种养,享乐农家;秋季采风摄影,观光采摘;冬季果树认养,体验农耕文化。二是农家乐经营规模化。结合“改厕改厨”,跳出农业抓农业,利用乡村旅游引来的市场和游客对有机食品的渴求,通过典型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户通过经营“农家乐”走上致富路。生姜、板栗、茶叶、山野菜、土鸡等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直接销售,增加了附加值。三是农民亦农亦商两栖化。由于扶贫工作找准了切入点,农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成了两栖农民,周末及黄金周家里来了游客就接待,忙不过来就邀请邻居帮忙;旅游淡季用旅游的眼光从事农业生产,确保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游客吃得放心、购销舒心。

    农业、旅游、文化、休闲四大产业的互融互联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经济的提质升级。桃棵子村也在乡镇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合作社,无偿为农家乐经营户办理有关手续。院东头镇把桃棵子村纳入全镇“大景区,一票制”的管理体系里来,桃棵子村有专人在镇游客中心办公,向自驾车、旅行社宣传推介游路,合理分配游客食宿,实行全村乡村旅游有序经营。村里组织专家对农户进行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群众自觉参与到旅游扶贫上来,加快了全村的扶贫开发步伐。

    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徒步旅游者走进了桃棵子村,他们带走了乡村的美,带走了红色的情,也为这里的小康梦砌上了一块砖添上了一片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