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德银正在清空华夏银行

 真友书屋 2015-12-29


12月28日,路透社报道,德意志银行已经同意将其在华夏银行持有的全部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99%),受让给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价格高达257亿元(40亿美元)。德银表示这是为了筹集现金,减少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敞口,然而,这也显示外资行对中国银行机构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


德银首席执行官John Cryan在周一的声明中表示,现在正是合适的时机出售在华的部分投资。但他同时认为中国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增长市场。


德银于2006年首次入股华夏银行,并于2008年和2011年再次增加投资,至19.99%,达到外资持有中资银行股份比例的上限。另外,德银在华夏董事会里拥有两个席位,并与这家中资银行共同组建了一家信用卡合资公司。



曾经的“香馍馍”成了“烫手山芋”



前几年许多西方银行都希望有机会获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注资中资行,而如今的情景却似乎大不相同。


为了避免2008年金融危机重演,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一直以来都在推动全球大型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巴塞尔协议III》便是是金融危机的产物,按照《巴塞尔协议III》中的资本金规定,持有其他金融机构少数股权将使银行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此类投资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另外,如今中资银行股份已大幅增值,因此对外资银行来说,减持变得更加容易,也更加有吸引力。


今年早些时候,德银的高管就表示在考虑是否继续持有中资银行股份作为整体“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近年来,与多数同行相比,德国的银行机构的债务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德银作为德国最大的银行,其盈利能力和股价都落后于同行,然而面对新的银行规则和极低的利率环境,德银的很多战略调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效益。今年三季度该行巨亏60亿欧元,使其减值支出的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6.49亿欧元。


当时,德银的联席执行行长Anshu Jain就多次反对继续持有华夏股份,理由是华夏银行被认为在缺乏未来前景之际已经吸收了过多的资本。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近几年一些大型外资行已经开始不断降低其在中资银行所持有的股份,这与中国银行机构面临利润受挤压和坏账率攀升有关。


2013年,高盛集团陆续出清了其在工行所持有的股份,7年累计获利72.8亿美元。今年1月,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出售了15亿欧元的中信银行股份,称将获净利4亿欧元左右。华尔街日报10月报道,花旗银行也正在洽商出售所持广发银行20%的股份。自2012年以来,全球大型银行至少剥离了140亿美元的中资行股份。


市场对中国银行业一致观点是,无论大行还是股份制中小银行,随着中国贷款增速的增长,加上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呆账、坏账率的大幅上升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这便会引发他们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盈利的担忧。


此前,老虎财经就对中国银行业不良率的问题进行了报道,11月初,16家上市银行完成了2015年三季报的披露,很显然,中国银行业的情况正在加速恶化,大型银行机构的净利润增长几乎从几年前的20%几近走向干涸。全国八大银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速也仅为0.7%,而四大行更是相当于零。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和不良拨备挤压盈利,银行机构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尾声。


面对银行当前的利润增速“零”时代,银行机构也正面临着一场辞职潮,一位刚刚辞去银行工作的前员工苦笑道:“辞职原因很简单,银行现在一方面面临新兴金融业态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受制于不良率的影响,净利润遭遇下滑。银行现在只能把员工的工资降低来补贴利润,以前很多好的福利和待遇现在都消失不见了。”


中国的银行都将目标瞄向一个特定的增长速度,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却是无钱可赚。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外资银行都在“跑路”。例如汇丰银行持有建设银行18.7%股份,国金证券分析师马鲲鹏认为,这两者的深度合作看上去“牢不可破”。另外,9月就有消息传出,瑞银和淡马锡将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IPO前入股,交易规模逾65亿美元。


一些乐观人士认为,即使是零利润增速,在当前的行情之下,投资者也应该感到庆幸。毕竟,随着时间推移,累积的利润最终会增加到账面价值之上,银行板块的股票价值将保持稳定的增长。6%的股息率就能补充回报。虽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攀升,但银行股的股东权益还在大幅增长,所以银行股存在低估也是可以接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