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希贵的“新学校行动”“新”在何处?

 阅读与探究 2015-12-30

       1、教育追求新
       无论教科书上关于学校的定义是什么,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时候,基于成人的各种功利目的,我们已经将学校的内涵异化了。这个本来理所当然应该属于孩子的地方,变得越来越不招孩子们喜欢,甚至已经成为某些成人显示自我或者某些地区标榜业绩的场所。基于此,2007年1月6日,“新学校行动研究”应运而生。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室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2、研究思路新
       从问题出发,即从学校存在的困惑、矛盾和问题,也包括这些学校存在的经验和探索,来提取新学校的基因、破解新学校密码、构建新学校模型。其研究的方法是行动研究,关键词是行动、分享、成长、兼容、责任和数据。
       3、研究使命新
       一是寻找学科教学规律,构建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二是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三是搭建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舞台,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四是培养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把学校办成幸福的乐园;五是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
       其核心“产品”一是使实验校变成新学校,二是实验校各位理事会核心成员都要成为教育家。
       4、工具方法新
       李希贵校长介绍了许多研究工具和方法,如客户、流程、测量、诊断、改进。
       诊断方面,一是学校的成功基因与关键成功因素,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二是学校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李校长认为“矛盾点就是创新处”,他们设立了大量的项目组,研究发生在教师身边亟待解决的矛盾。
       测量方面,李校长信奉“有工作就一定有评估”,并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他认为评价必须以促进成长为基本目标,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审判,那么被考评的对象就比较容易接受。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李校长采取了大量别具特色的考评办法。比如“正面评价教师法”(P79),从正面评价教师的九项指标,各项指标不设权重,均以等级出现。比如班主任评价(P79),他们每天检查,每周反馈,每学期汇总,但检查的内容不是一份数出现,而是检查的项目是否达标。对学生的评价,他们每学期评选"卓越学生"“优秀学生”和“特长学生”,只要达到每项要求,便可获得此项称号,没有名额限制。
       5、研究策略新
       李希贵校长特别强调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改造学校制度、培植学校文化,其中特别提到了“用故事来传播,靠制度去延续”,值得尝试。
       6、“导向”思维新
       李希贵校长认为,很多学校没有从优质学校走到理想学校,其原因是没有从学生导向上入手。
       西方一位学者从学生导向这个角度总结出了好学校的6个特征:(1)教师受人尊重;(2)学校关心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3)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和谐的;(4)有着丰富的可供每一个学生选择的课程;(5)学校里充满着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6)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对未来的准备。
      李校长认为仅仅从学生导向层面考虑还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教师导向层面来理解学校。
       美国一位学者从教师导向层面对好学校总结的6个基本特征是:(1)在这样的学校里,要有一位得到教职员工大力支持并愿意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团队建设中的校长;(2)学校有明确的愿景、目标;(3)学校是以结果为动力的组织构架;(4)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对高质量绩效和成果有共同的追求;(5)学校形成不断进步的合作文化;(6)强调团队合作的激励机制和认可系统。
       7、失败定义新
       李校长认为,学校与企业相比,就是“永远不会失败”。其实,学校和教育处处存在失败。李校长列举了十六个教育的“失败”。
       (1)浪费机会:教育需要时机,而我们却往往不珍惜“机会”。李校长希望能够把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和教育连在一起——多么大的胸怀!
       (2)影响力闲置:校长和管理者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一是要管理好自己,二是要影响他人。李校长极力推荐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他已经读了二十几遍,仍百看不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3)细节与文化错位:一所学校的文化,是由一点一点的细节聚集起来的。但如果和我们的文化相悖的事情发生得多了,文化就会变味。
       (4)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
       (5)反复体同样的要求,反复说同样的已经不管用的话。
       (6)模糊的管理让人无所适从。
       (7)用错误的方法来纠正错误。
       (8)教育力量势单力薄,或者说教育的力量单一。
       (9)在还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10)主次不分,不懂放弃。
       (11)身边人的想法越来越少:设立“金点子”奖。
       (12)自己成为组织的主要动力源:管理学上有一句话——把激励的任务外包给更合适的人!
       (13)只会用学校的资源经营学校。
       (14)课堂缺少生机活力。
       (15)不懂得如何为成功归因:美国一位管理学家说过一句话: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知道从失败中学习的重要性,但他们极少有人会思考公司成功的真正原因。
       (16)校园不再激动人心。
       当然,“新学校”之“新”仅用区区数条是绝对不可能概括起来的,尤其是书中的大量案例,每一件都凝聚着新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研究。
       希望这本书能知道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