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铃子散

 学中医书馆 2015-12-30

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卷2)
    [异名]  金铃散(《杂病源流犀烛》卷11)。
    [组成]  金铃子  玄胡索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6—9g),酒调下,温汤亦可。
    [功用]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分析]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失和,则肝气郁结,气机不
畅,不通则痛,于是心胸胁肋脘腹等部位,均可因其气滞而发为疼痛;时发时止者,谓
疼痛可随情绪的好坏而波动,心情愉快则痛止或痛减,心情不好则痛作或痛甚,此乃肝
郁所致疼痛的特征;肝郁化火,则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配伍意义]  针对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之证,治当疏肝行气,兼以泄热,并辅以活
血,因气为血之帅,气机郁结,每多血行不畅。方中金铃子l即川楝子,味苦性寒,人
肝、胃、小肠经,疏肝行气,清泄肝火,为君药。《本草纲目》卷35谓“楝实,导小肠
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为要药”。玄胡索苦辛温,行气活血,擅
长止痛,增强金铃子行气止痛之功,为臣佐药。《本草纲目》卷13谓:“延胡索,能行血
之气滞,气中血滞,故专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两药合用既可行气
止痛,又能疏肝泄热,使气血畅,肝热清,则诸痛自愈。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所治心胸胁肋脘腹诸痛由肝郁化火所致,故应用时以疼痛与情
绪波动相关,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本方所治疼痛范围甚广,可根据具体病位适当加味,如用于治疗胸胁
疼痛,可酌加郁金、柴胡、香附等;脘腹疼痛,可酌加木香、陈皮、砂仁等;妇女痛
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少腹疝气痛,可酌加乌药、橘核、荔枝核等。
  3.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
属于肝郁化火者。
  [源流发展]  关于本方的方源  《方剂学》全国统编教材第二、四版均云出自《太
平圣惠方》,而第六版教材则云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查通行本《太平圣惠方》
未见此方。但是,因古籍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存在脱漏和版本差异等因素,故目前尚难断
定古本《太平圣惠方》无此方,加之《袖珍方》卷2亦载此方出自《太平圣惠方》,因
此,将此方方源作“《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卷2”处理,较为妥当。关于本方
的主治,原治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杂病源流犀烛》卷11用治二维病;现
代则作为治疗肝郁化火而致胸腹胁肋疼痛的代表方,并治疝气疼痛和妇女痛经等。
  [方论选录]
  1.张璐:“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疼,亦宜用之。以
金铃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本经逢原》
卷3)
  2.王子接:“金铃子散,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雷公炮炙论》‘云:心痛欲

死,速觅延胡。洁古复以金铃治热厥心痛。《经》言诸痛皆属于心,而热厥属于肝逆,
金铃子非但泄肝,功专导去小肠膀胱之热,引心包相火下行;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诸痛。
时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
之。”(《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3.徐大椿:“热伏厥阴,木火气郁而厥阳不伸,故热厥心痛,作止不常焉。金铃子
专人厥阴,化伏热以祛湿,延胡索专走血分,活血脉以调血。为散酒调,使血气和则湿
热白化而木火气伸,热厥心痛无不痊矣。此调血泻湿热之剂,为热厥心痛之专方。”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23)
    4。张锡纯:“刘河间有金铃子散(即栋子之核),与玄胡索等分,为末服之,以治心
腹胁下作疼。其病因,由于热者甚效。诚以金铃子能引心包之火及肝胆所寄之相火下
行,又佐以玄胡索以开通气血,故其疼自止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5.秦伯未:“本方主治肝气肝火郁滞、胁痛、少腹胀痛。方仅两药,用量相等,而
以金铃子为名,说明以疏肝气、泄肝火为主。金铃子只能走气分,并且偏于苦寒,配合
延胡辛温活血,亦能行气止痛。”(《谦斋医学讲稿》)
    [评议]  张璐谓本方治诸痛“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语颇中肯。王氏
谓本方“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于配伍意义的分析可谓要言不繁,所引李时
珍“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手取愈之功”之语,亦非过誉
之词。徐氏的方论对深入理解本方的方义,亦不无裨益;但其谓金铃子祛湿,此方泻湿
热,似属牵强。张锡纯谓本方用于心腹胁下作疼由于热者甚效,因“金铃子能引心包之
火及肝胆所寄之相火下行”,此说源自李时珍《本草纲目》(参见“配伍意义”项)。秦
氏从本方的命名,推导出本方功用应以疏肝气、泄肝火为主,亦颇妥切。
    [验案举例]
    1.肝硬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3:103):某女,39岁。患慢性肝炎2年
余,曾经某院确诊为肝硬化,经常肝区隐痛,4天前因急躁气怒,胁痛加重,脘腹发
胀,嗳气不畅,食纳减少,舌苔白腻,边有紫点,脉弦细而涩。肝功化验:麝絮+十,
锌浊度>14单位,高田氏+,转氨酶100单位。证属肝郁不舒,气滞血瘀,不通而痛。
治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处方:金铃子、延胡索、郁金、赤芍、白芍、制香附、桃
仁、红花、炒枳壳各lOg,柴胡6g,紫丹参15g,服药24剂,胁痛消失,肝功能复查正
常,后以逍遥丸巩固之。
    2.胆道蛔虫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3:103):某女童,9岁。因上腹部阵
发性疼痛2天而急诊人院。家长代诉:患儿两天来上腹部阵发性疼痛,痛如钻顶样,痛
时翻滚啼哭,辗转呻吟,汗出淋漓,每隔10多分钟或半小时即发作一次,疼痛间歇期
如常人。检查:体温39℃,血常规:白细胞17800/mm3,中性93%,粪检有蛔虫卵,
巩膜不黄染。诊断: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西医经予吗啡等止痛药,疼痛不减,乃邀
中医会诊。据患儿胃脘偏右剧痛2天,时痛时止,’痛时曲膝抱腹,剧痛不休,尿黄便
秘,苔腻脉弦数,证属肝胃郁热,蛔虫上扰胆腑。.治宜疏泄肝胃,安蛔止痛,处方:金
铃子、延胡索、花椒各lOg,乌梅15g,槟榔、木香、黄芩各5g,共服药3剂,疼痛消
除而病愈出院。
    3。消化性溃疡  《山东中医杂志》(1994,10:459):某男,34岁。患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5年余,疼痛经常发作,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见:胃脘持续隐痛,刺痛时作,
痛处不移,拒按,大便色黑,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根厚,舌背脉络粗大紫黑,脉沉左弦
右涩。证属肝气郁滞,久病人络,血分瘀滞。宜行气活血兼顾。处方:金铃子、延胡
索、生蒲黄、炒五灵脂、赤芍、香附、青皮、陈皮、焦三仙各10g,柴胡6g,7剂,水
煎服。复诊,药后痛止纳增,依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疼痛未再发作,停药后观察半年
无复发。
  4.结肠肝曲积气综合征  《黑龙江中医药》(1991,2:16):某女,39岁。因夫妻两
地分居,家庭负担过重,经常郁闷不舒,遂致胸胁胀痛,善叹息,口苦咽干,吞酸嘈杂
已有2年余,经治不效,反增夜不能寐,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
数。多项西医理化检查均正常,但腹部透视见结肠肝曲积气。诊断为结肠肝曲积气综合
征。证屑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治当疏肝郁,清肝火而通便。处方:金铃子、元胡、香
附、柴胡、黄芩、陈皮、丹皮、山栀、酸枣仁、知母、甘草各15g,生大黄10g,水煎
服。服药3剂,胸胁胀痛,心烦易怒等症减轻,大便通畅。遂将上方大黄减量为5g,
再服药6剂后诸症俱消失,嘱其再服药3剂巩固疗效,病愈未见复发。
  5.痛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3:103):某女,23岁,已婚。患者每至经
前则小腹胀痛,经后痛止,乎素行经量多色紫红,伴有胸闷胁胀,嗳气纳呆,舌苔薄
白,脉沉弦。证属肝郁不舒,血滞不畅。治宜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处方:金铃子、延
胡索、当归、川芎、白芍、制香附、乌药各10g,柴胡6g,甘草5g,服药6剂,腹痛
止。嘱患者每至经前服药5剂,连服3个月而愈。
  按语:以上5案均用金铃子散加味而获佳效,但各自所加药物的侧重有所不同:案
1肝硬化属气滞血瘀,故加郁金、赤白芍、制香附、桃仁、红花、丹参等以行气活血;
案2胆道蛔虫症系肝胃郁热,蛔扰胆腑,故加花椒、乌梅、槟榔、黄芩等以驱蛔安蛔;
案3消化性溃疡,瘀血之征较明显,故加失笑散、赤芍等活血化瘀;案4结肠肝曲积气
综合征属气郁化火,故加黄芩、丹皮、山栀、知母、大黄等清泄郁火;案5痛经与冲任
失调有关,故加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等和血调经。
    [临床报道]
    1.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使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所致的
急性胃脘痛32例,疗效满意。处方:金铃子、延胡索、人参、黄芪、郁金、厚朴、陈
皮、香附、枳壳、鸡内金、山楂、麦芽。加减法:外感风寒而引发者,加苏梗、桂枝;
寒湿中阻呕逆者,加半夏、草豆蔻;胃阴不足,口渴者,加麦冬、玉竹;大便秘结者,
加火麻仁、生地;脾胃湿热者,加黄连、蒲公英;吐酸重者,加海螵蛸、煅瓦楞。结
果,用药3剂疼痛缓解者18例,占56.25%,用药6剂疼痛缓解者lo例,占31.25%,
疼痛略有缓解而胃部不适症状仍存在者4例(无效),占12.5%,总有效率87.5%川。
又有人用金铃子散加洗必泰治疗幽门弯曲菌感染慢性胃炎和溃疡病60例,亦有佳效。
方法:川楝子粉O.5g,元胡粉0。5g,醋酸洗必泰o.2g,混合均匀为1次量,1日3次,
饭前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经治后作胃镜检查,20例溃疡面全部愈合,慢性胃炎
40例,炎症消失28例,明显减轻12例。CP检查转阴58例,转阴率达96。7%L2j。
  2.结肠肝曲积气综合征  运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该综合征53例,其中男性3例,
女性50例,全部病例经临床及有关理化检查排除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和胰腺炎等器质性疾病,腹部透视可见结肠肝曲积气。基本方:金铃子、延
胡索、黄芩、陈皮。肝气郁结明显者,加香附、乌药、枳壳;气滞血瘀明显者,加当
归、川芎、制大黄;气郁化火明显者,加丹皮、栀子、生大黄。每日1剂,水煎分2次
服,15天为1疗程。结果:近期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停药2个月后无发作)28例,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16例,有效(症状减轻)8例,无效(症状无改善)1例,总有
效率98。1%[”。
    [附方]  延胡索汤(《严氏济生方》卷6)  当归去芦,酒浸,锉炒、延胡索炒,去皮、
蒲黄炒、赤芍药、官桂不见火各半两(各15g),片子姜黄洗、乳香、没药、木香不见火
各三两(各90g),甘草炙二钱半(7.5g)上哎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
(200m1),加生姜七片,煎至七分(140m1),去滓,食前温服。功用:活血,行气,止
痛。主治:妇女七情伤感,遂使血与气并,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
刺,经候不调,一切血气疼痛。
    本方方名,《世医得效方》卷4引作“玄胡索汤”,《东医宝鉴呻卜形篇》卷3则引作
“玄胡索散”。方中延胡索、姜黄、木香行气活血止痛,蒲黄、赤芍、乳香、没药、当归
活血调经止痛,官桂温经以行气血,甘草和药兼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侧重于活血调经
止痛,兼以行气,与金铃子散侧重于行气泄热有所区别。因此,本方主治妇女血瘀气滞
诸痛及月经不调,金铃子散则主治气郁化火诸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