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7.大柴胡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6 发布于山东


107.大柴胡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大柴胡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加减;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本方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多用于胆系急性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 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急腹症属少阳、阳明合病者。还可用于肝炎、高血压及脑血 管意外、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小儿高热等多种疾病。 1.热结在里证  2.急性胆囊炎  3.呕、利、痞、痛证   4.腹痛发热  5.三叉神经愈  1。急性胆囊炎  2.胆绞痛  3.急性胰腺炎  4.胆道蛔虫病   5。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  6.急性扁桃体炎   7。小儿高热   8.复方18甲短效口服避孕滴丸毒副反应  急性腮腺炎、食管贲门术后反流性食管炎 等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 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临床运用本方,以往来寒热,胸胁或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 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半斤(15g)  黄芩三两(9g)  芍药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枳实四枚炙(9g)  大黄二两(6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五两切.(15g)    .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现
代用法:水煎2次,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    …:.、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
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杌分析]  本方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为三阳出入表里之枢
纽。足少阳之腑为胆,邪气未离少阳,交争于半表半里,胆经经气不畅,故仍有往来寒
热,胸胁苦满等少阳证的主症。然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故病情比
单纯的少阳证为重。因里热程度较甚,心烦因之加重,出现“郁郁微烦”。少阳病未解,
胆热犯胃,又因阳明化热成实,气机被阻,腑气不通,胃气上逆程度亦更甚,由少阳证
之“喜呕”发展为“呕不止”,并出现心下满痛或痞硬,大便秘结,苔黄等阳明热结,
腑气不通之证;若里热下迫,大肠传导失司,又可见协热下利之象。邪居少阳,.'阳明热
结,正盛邪实,故脉象弦数而有力。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乃少阳、阳明合病,少阳病的治法是和解少阳,阳明热结之
证的治法是内泻热结,今少阳、阳明合病则上述两法并用,和解少阳以祛外邪,泻下阳
明以除热结。病在少阳,据仲景所论禁用下法,否则会伤及气血而引起惊悸。但在兼有
阳明腑实的情况下,又必须表里兼顾。故汪昂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
下”(《医方集解.表里之剂》)。
    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可看作是由小柴胡汤
合小承气汤加减变化而来√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小承气汤为泻下阳明之轻剂,
故本方为少阳、阳明同治,表里双解之剂。方中以柴胡、大黄为君,柴胡专人少阳,疏
邪透表,大黄人阳明泻热通腑。臣以黄芩味苦性寒,擅清少阳之郁热,与柴胡同用,起
到和解少阳的作用;枳实行气破结,与大黄配合,可内泻热结,行气消痞。这四味药是
本方的主要组成部分。再用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能调
和气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又重用生姜,则止呕之功更增,以治呕逆不
止,共为佐药。大枣和中益气,合芍药酸甘化阴,既可防热邪人里伤阴,又能缓和枳
实、大黄泻下伤阴之弊,大枣与生姜相配,还可调和营卫,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
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0  .
    从以上所用之药分析,本方乃和解与泻下并用之剂,然方中仅用小承气汤之半(大
黄用量减半,并去厚朴),故是以和解少阳为主,泻下之力较缓,适宜于少阳初人阳明
之证。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所说:“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
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类方比较]  本方与小柴胡汤比较,两方中均有柴胡、黄芩、半夏、大枣,且剂量
相同,生姜一药,小柴胡汤中为三两,大柴胡汤中为五两,因大柴胡汤所治之证呕逆较
小柴胡汤证为重,故重用生姜以加强止呕之力,且生姜协柴胡还可加强散邪之功。小柴
胡汤中有人参、甘草,大柴胡汤未用,是因少阳之邪渐进传里,阳明实热已结,且正气
不虚,故去之。加大黄、枳实,意在导滞下结,用芍药主要是加强缓急止痛之力。小柴
胡汤专治少阳病,大柴胡汤则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何廉臣谓大柴胡汤“为和解少阳、阳
明,表里缓治之良方,但比小柴胡汤专于和解一经者,力量较大,故称大”(《重订通俗
伤寒论》)。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临床运用本方,以往来寒热,胸胁或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
脉弦数为证治要点0
    2.加减法  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恶
心呕吐剧烈者,加姜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效;如连日不大便,热盛
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伴黄疸者,加茵
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3。本方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多用于胆系急性感染,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
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急腹症属少阳、阳明合病者。还可用于肝炎、高血压及脑血
管意外、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小儿高热等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本方为少阳与阳明合病而设,单纯少阳证或阳明证非本方所宜。使用
时尚需根据少阳证与阳明热结的轻重,斟酌方中药量的比例。
    [源流发展]  本方为张仲景所创,《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应用本方的记
载。《伤寒论》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
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
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
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
之,宜大柴胡汤。”综上所述,大柴胡汤的主治证候是既有少阳证的往来寒热、烦、呕,
又有阳明里实之心下急、心下痞硬、心下满痛,是为少阳、阳明合病之证。后人对本方
的运用有所发展,如《肘后备急方》卷2用于“热实,得汗不解,腹满痛烦躁,欲谬语
者。”《普济方》卷198引《旅舍备要方》用治“疟,寒热呕逆,脉弦小紧,间日频日,
发作无时;及伤寒热在里,腹满谵语,烦渴,大小便涩。”《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用
于“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
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
瞅,脉有力者。”  《证治准绳.幼科》卷3更用本方治疗“风热痰嗽,腹胀及里热未
解。”《幼幼集成》卷2则将本方用于“夹食伤寒,其证壮热头痛,嗳气腹胀,大便酸
臭,延绵不解。”由大柴胡汤衍化而成的同名方亦为数不少,如《外台秘要》卷1引
《范汪方》大柴胡汤,系本方去黄芩、枳实、大枣,加知母、萎蕤、炙甘草、人参,治
“伤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干粪,谵语。”《太平圣惠方》卷u大柴胡汤,为
本方去大黄,、,加槟榔、白术、’赤苓,用于“伤寒二三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下急,
郁郎微烦者。”《普济方》卷44引《指南方》大柴胡汤,为本方加炙甘草,用治头痛。
《医方类聚》卷54引《通真子伤寒括要》之大柴胡汤与本方相比,.无大黄、枳实,用枳
壳、赤芍药,治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等。《易简方》大柴胡汤,较
本方少芍药,增甘草,用治“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或心下急,郁郁微
烦;或15生白苔,大便不通;或发热汗出;或腹中满痛;或日晡发热如疟;或六七日不
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治痘全书》卷工3大柴胡汤,由柴胡、
白芍、枳壳、黄芩、大黄组成,用治“痘疮,腰疼腹痛,寒热往来,热毒欲发不出者。”
《伤寒大白》卷2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所组成,用于
“少阳表证未解,里证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证者。”《痢疾纂要》卷9大柴胡汤,
较本方少芍药、多芒硝,用于“感时行疠气,表邪里邪俱实者。”当代医家在大柴胡汤
的基础上,又衍变有复方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证》),即本方去半夏、生姜、
大枣,加木香、川栋子、延胡索、蒲公英、生甘草而成,其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力,较大柴胡汤为优。
    [疑难阐释]
    1.关于方中有无大黄的认识  大柴胡汤系仲景方,  《伤寒论》方中未载大黄,而
《金匮要略》方中却有大黄,因而引起了历代医家之争议。①无大黄论。以柯琴为代表,
《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卷3云:“大柴胡是半表半里气分之下药,并不言大便,其心下
急与心下痞硬是胃口之病,而不在胃中,结热在里,非结实在胃,且下利则地道已通,
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②两可择一论。认为方中大黄或有或无。如张锡纯在《医学
衷中参西录》中册云:“乃后世畏大黄之猛,遂易以枳实,迨用其方不效,不得不仍加大
黄,而竟忘去枳实,此大柴胡汤一方或有大黄或无大黄之所由来也。”③有大黄论。大
多数医家持此论点。如新辑宋本《伤寒论》方后注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
为大柴胡汤。”《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伤寒发微论》卷下云:“大黄在伤寒乃为要药,大
柴胡汤中不用,诚脱误也。”我们认为大柴胡汤应有大黄,其理由是:①大柴胡汤主治
证为少阳未解,胃家已实,此际若无大黄,何能达通下之目的?《伤寒论》第106条云:
“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若无大黄,“下之”二字难以理解。②《伤寒论》和《金匮要
略》所载大柴胡汤,除大黄的有无外,其它药物与用量均同。仲景制方,结构严谨,加
减一味,甚或药量不同,方名均有变更,因而不可能在其著作中,写出两个名称相同而
药物不同的方剂。所以《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应有大黄,没有大黄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传抄脱落所致。
    2.关于本方归类的讨论  大柴胡汤归属何类,历来方书各抒己见,或将其归人表
里双解剂,如《医方集解》及《方剂学》统编教材第5版;或将其归属于和解剂,如统
编教材《方剂学》第4版及规划教材《方剂学》;或认为其属于泻下剂,如《伤寒来苏
集.伤寒论注》卷3“而曰下之则愈者,见大柴胡为下剂,非和剂也。”本方究竟应届何
类,可先从仲景原文分析。《伤寒论》第103条是大柴胡汤的首见之文,对证情论述较
详,条文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
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柴胡证仍在
的“仍”字,揭示了病人有往来寒热,或胸胁苦满,或默默不欲饮食,或心烦喜呕等少
阳主证。前医之所以行“二、三下之”治法,言外之意在证情中有阳明里热实证的表
现。《金匮要略》中“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亦证实了此
证有里实证的表现,是少阳与阳明合病之证。方中药物以柴胡为首,量重至半斤,柴胡
为少阳专药,能透达少阳邪热,与大黄、枳实相伍,和解之中又能泻下热结,与单纯的
和解剂、泻下剂在配伍方法上迥然不同,因而应属表里双解剂较妥。需要指出的是,这
里的表不能理解为太阳之表。如果说此方是和解之中又有泻下之义,似乎更为合适。
    [方论选录]
    1.王好古:“大柴胡汤治有表复有里。有表者,脉浮,或恶风,或恶寒,头痛四症
中或有一、二尚在者乃是十三日过经不解是也。有里者,谵言妄语,掷手扬视,此皆里
之急者也。欲汗之则里已急,欲下之则表证仍在。故以小柴胡中药调和三阳,是不犯诸
阳之禁。以芍药下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以大黄去地道不通;以枳实去心痞下闷,或湿
热自利。若里证已急者,通宜大柴胡汤,小柴胡减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是
也。欲缓下之,全用小柴胡加枳实、大黄亦可。”(《此事难知》卷上)
    2.吴昆:“伤寒阳邪人里,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此方主之。表证未除者,寒热
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证又急者,大便难而燥实也。表证未除,故用柴胡、黄芩
以解表;里证燥实,故用大黄、枳实以攻里。芍药能和少阳,半夏能治呕逆,大枣、生
姜又所以调中而和营卫也。”(《医方考》卷1)
    3.汪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表证未除,故用柴胡以解表;里证燥实,故用大
黄、枳实以攻里。芍药安脾敛阴,黄芩退热解渴,半夏和胃止呕,姜辛散而枣甘缓,以
调营卫而行津液。此表里交治,下剂之缓者也。”(《医方集解。表里之剂》)
    4.吴谦,等:“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
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热结;倍生姜
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实得大黄之少,攻半里
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
    5。李畴人:“寒热往来,胸下硬满,呕吐不止,甚至心烦便秘,是胃家热结已重,
少阳证少,阳明证多。故宜去小柴胡之参、草,以免壅滞,而以柴胡、黄芩疏少阳来路
之邪以清热,芍药助柴胡泄犯胃之肝邪以止呕,半夏和胃气之滞,枳实、大黄攻其满而  。
清其热,生姜、大枣以回复胃气之疲,则证可解。故大柴胡汤为胃病已重,少阳未尽之
主方。”(《医方概要》)    ,
    6.何廉臣:“少阳证本不可下,而此于和解中兼以缓下者:以邪从少阳而来,渐结
于阳明。而少阳证未罢,或往来寒热,或胸痛而呕,不得不借柴胡、生姜以解表;半
夏、黄芩以和里。但里证已急,或腹满而痛,或面赤烦渴,或便秘溺赤,故加赤芍以破
里急,枳实、生军以缓下阳明将结之热;佐以大枣,以缓柴胡、大黄发表攻里之烈性,
而为和解少阳阳明、表里缓治之良方。但比小柴胡专于和解少阳一经者,力量较大,故
称大。”(《重订通俗伤寒论》)
    [评议]  关于本方治证,诸家观点不一。王好古、吴昆认为是表证未除,里证又急
之证;李畴人、吴谦等则认为是少阳证又见有里证。从其表现寒热往来、胁痛、呕吐分
析,均为少阳证的主要证候,因此以后者较为合适。对本方功用的主次及主治少阳与阳
明证的孰轻孰重,诸家亦有分歧。吴谦等人认为本方“解半表之功捷”,  “攻半里之效
徐”,为“下中之和剂”。何廉臣亦云此方为:“和解中兼以缓下者。:李畴人则认为本方
证是“少阳证少,。阳明证多”;,为“胃病已重;少阳未尽之主方。”然从本方组成中柴
胡、黄芩、生姜与大黄、枳实的剂量比较,少阳证应重于阳明证。对方中药物配伍意义
的阐述,吴谦、何廉臣之说较为精辟、透彻。
    [验案举例]
    1.热结在里证  《伤寒九十论》: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
小柴胡汤与之,不除。予诊之脉,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汤安能除之也。仲景
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二服而病除。
  2.急性胆囊炎  《陕西中医》(1980,3:39):某女,54岁。右胁前胆区剧痛而掣于
胃,满床乱滚,大汗淋漓,此时惟急注“度冷丁”方能止痛,但不久又发,其人体肥,
两颊绯红,舌绛苔黄,问其大便,已4天未下,并且口苦多呕,西医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或胆结石?辨证:肝胆气郁火结,横逆于胃,而使腑气不利,则大便秘结不通,肝胆气
火交阻,而气血为之不利,是以剧痛难忍而口苦多呕。疏方:柴胡18g,大黄9g,白芍
9g,枳实9g,黄芩9g,半夏9g,郁金9g,生姜12g,陈皮9g。煮两煎分三次服。一服
痛止,安然入睡;二服则大便解下,呕吐则止;三服则大便又行,而疼痛全去。
    3.呕、利、痞、痛证  《陕西中医》(1980,3:39):某男,44岁。患感冒病,周身
酸痛,胸满,不欲饮食。午后发热,小溲色黄,脉弦细而浮,舌苔白腻。辨证:湿热羁
于卫、气之间,治当芳化,少佐渗利。方用:白蔻仁6g,杏仁9g,苡米9g,半夏9g,
佩兰6g,连翘6g,滑石9g,通草3g,大豆卷9g。服2剂,.胃脘痞塞,喜呕,大便下痢
粘秽,里急后重,腹痛而急,脉弦滑,舌苔厚腻而黄。此证为木火交郁,少阳气机不
利,阳明胃肠不和,气火郁于中而心下痞满,热下迫于肠则下利粘秽;木性急,而土性
缓,又来自于湿热相煎,是以里急后重而腹中作痛。《伤寒论》云:“伤寒发热,汗出不
解,心下痞,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此证与论极为合拍。处方:.柴胡12g,黄
芩9g,半夏12g,生姜12g,枳实6g,大黄6g,白芍9g,大枣4枚。服第一煎,周身
汗出,而腹痛有声;服第二煎则大便排出臭秽之物,腹痛随之而安,而痞满、喜呕等证
悉蠲,方始信仲景之言不诬。
    4.腹痛发热  《新中医》(1992,11:33):某男,29岁,工人,于1989年10月10
日就诊。患者连日劳累,夜间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痛,伴发热,体温高达39℃,在我院
急诊室观察治疗。B超及化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输抗生素治疗4天,仍腹痛不止,
午后发热39℃左右。余就诊时见患者神疲无力,腹痛拒按,胸闷烦躁,纳呆,午后发
热,大便四日未行,舌红,苔黄厚燥,脉沉弦。证属少阳兼阳明里实,投以大柴胡汤原
方,服药两剂大便通,三剂发热退,自觉身轻神爽,又继服3剂,巩固疗效。
    按语:此例西医虽未确诊,但患者发热,胁痛,往来寒热,胸闷烦躁,不欲饮食为
少阳之证,4日不大便,胁腹痛甚拒按乃阳明之证,舌苔、脉象为少阳、阳明两经证候
并存之征,故属于大柴胡汤证无疑,投原方治疗而获效。
    5.三叉神经愈《江苏中医杂志》(1983,6:38):某女。年逾花甲,身体虽瘦,而
健劲俊逸。1976年初冬,面痛弥月不愈,其痛甚怪,早晨颧外抽痛,上午鼻颏酸痛,
至下午则头痛,前额疼痛不已,夜间痛时殊少。每日如此,发无宁日。西医诊断:三叉
神经痛。余察其苔黄舌燥,脉象沉弦而数,谓曰:此少阳、阳明合病也。足少阳之脉其
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安;足阳明之脉,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今
胆胃失降,厥气上逆,经脉失其柔顺之性,是以痹而为痛也,但得胆驯胃降则疼痛自
己。大柴胡上清胆火,下通阳明,正合于此。于是以本方重加元参、牛膝投之,滋水降
冲以伏阳明而驯胆火,三剂而面痛如失,后以仲景黄芩汤加枳实、知母坚阴和阳以善其后,永未再发。    ,
    按语:“阳明独旺于面”。三叉神经痛直取阳明,不仅循经而治,亦上病下取之义。
但“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下后即应滋阴和阳,观仲景余热不尽,用竹叶石膏汤可知。
    [临床报道]
    1。急性胆囊炎  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满意。基本方为:柴胡、枳
实、半夏、大腹皮、制香附各lOg,黄芩6g,制大黄3g,金钱草15g。若热重者,加银
花、连翘;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茯苓;伴黄疸者,加茵陈、山栀、泽泻、猪苓;有
结石者,金钱草重用至30g,并加郁金、枯矾、鸡内金。所治56例中,除3例伴胆结
石转手术外,余均获临床治愈,服药最少者5剂,最多者20剂。6例出现黄疸者,均
在7—10天内消退;17例白细胞升高者,平均5.6天恢复正常;32例发热者,平均
4.3天体温降至正常。作者经验,急性胆囊炎来势迅猛,早期舌苔未必见黄,但若腹诊
剑突下满痛者,即可诊为实热证,并宜尽早使用生大黄以通腑泄热,挫其锐势,截其传
变。但腑气一旦通畅,即当撤去大黄,否则过用可因伤正而致痞证。还有人用大柴
胡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胆囊炎102例,结果治愈52例,占81%;显效47例,占
46%;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与单用西药组相比,有显著意义。
    2.胆绞痛  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绞痛324例,疗效较好。方药加减及服法厂柴
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枣、生姜。热偏盛加银花、公英、连翘;湿偏重加苍
术、薏米;寒偏重加附子、干姜;痛剧加九香虫、元胡、五灵脂,芍药倍量;两胁顶窜
作痛加川栋子、广郁金;肝胆湿热并重加黄连、栀子、龙胆草;大便燥结不通加芒硝;
腹满燥实俱盛加川朴、芒硝。为了消除炎症,预防复发,在解除疼痛后,仍继续服药治
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肝区无叩击痛后始予停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单服中药解除
疼痛者306例,占94.5%;中西药并用解除疼痛者工3例,占4%;经保守治疗无效,
转外科手术者5例,占1。5%。服用中药解除疼痛的306例中,服药2—3剂止痛者84
例,4—5剂者62例,6—7剂者108例,8—10剂者34例,u—12剂者18例。在保守
治疗的319例中随着疼痛消除而同时排出结石者112例,占35.1%;疼痛消除后在继
续服药治疗中又先后排出结石者35例,占11%,总排石率为46.1%。319例治疗后观
察1年无复发者98例,占30.7%;观察2年无复发者86例,占27%;观察3年无复
发者68例,占21.3%;观察4年无复发者67例,占21%。作者认为,大柴胡汤加减
治疗胆绞痛有解痉止痛、泻热通结作用,除可使病人热退痛止外,对排出结石也有较好
作用。
    3.急性胰腺炎  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胰腺炎84例。基本方为:柴胡、黄芩、
赤芍、半夏、枳实、大黄、生姜。肝郁气滞者加川栋子、元胡、/ll?b;肝胆湿热者加茵
陈、金钱草;胃肠湿热者加元明粉、败酱草、蒲公英;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治疗前
8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治疗后2天内腹痛消失者36例,3—5天者44例,6天以
上者4例。治疗前伴有呕吐者71例,治疗2天内呕吐消失者59例,3天以上者工2例。
治疗前大便不通者73例,治疗后大便通畅时间从4小时到4天不等,其中2天内50
例,3天以上23例。治疗前78例体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后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者19例,3—5天者51例,6天以上者8例。治疗前血淀粉酶升高者79例,最高达
2560U%,平均536.1U%,经治疗2天内降至正常者20例,3—5天者58例,6天以
上者1例。治疗前尿淀粉酶升高者80例,最高者15259U%,平均2613.3U%,经治疗
2天内降至正常者14例,3—5天62例,6天以上4例L4j。又有人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
急性胰腺炎216例。基本方:柴胡6—9g,生大黄(后下)9—20g,玄明粉(冲)5一
lOg,黄芩、枳壳、姜半夏、白芍、苏梗各9g。加减法:气滞夹积型加川朴6g,大腹皮
9g;肝胃实热型去枳壳加川朴、黄连各6g,山栀9g;气滞血瘀型去玄明粉、姜半夏,
加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各9g;大结胸型去枳壳、白芍、苏梗,加黄连6g甘遂
3g、生米仁、败酱草、红藤各30g,配合针刺:取穴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内关。经过
治疗,210例水肿型均康复出院;6例出血型,其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因病情
加重转外科作腹膜冲洗术,无效死亡,其余3例也治愈。腹痛缓解天数,最短者1天,
最长为11天,平均2.86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最短1天,最长6天,平均2.9
天。还有人以大柴胡汤随证加味治疗急性胰腺炎132例,其中129例为急性水肿型,
3例为急性坏死型。全部病例人院后,服大柴胡汤,水煎150ml,每日l一2剂。兼发热
加银花30g;伴黄疸加茵陈15g,金钱草30g;若大便秘结不通,腹胀加玄明粉9g
(冲),川栋子15g;呕吐不止,加竹茹9g,陈皮6g,腹痛持续不减,针刺阳陵泉、足
三里。本组132例,除3例急性坏死型罔效死亡外,余129例急性水肿型皆愈(自觉症
状与临床体征消失,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治愈率97.7%。治疗后腹痛在1—3天内缓
解92例,4—5天缓解3l例,6—7天缓解6例,平均4.2天。尿淀粉酶3天内恢复正
常95例,4—5天恢复正常33例,7天恢复正常1例,平均3.9天L6j。
    4.胆道蛔虫病  用大柴胡汤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枳
壳、法夏、白芍、生姜、大枣、大黄。合并结石者加金钱草,伴有黄疸者去白芍、生
姜、大枣,加茵陈、栀子,大黄后下,每日1剂,分3次煎服。15天为1疗程。治疗
结果:治愈29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愈者平均服药15天。
无效2例因胆总管结石梗阻严重,外科手术治疗。作者观察到大柴胡汤具有消炎止痛,
利胆排蛔作用L”。还有人用大柴胡加味治疗胆道死蛔虫症105例,基本方由柴胡、枳
实、制半夏、黄芩、芒硝(冲服)各lOg,制大黄、莪术、皂角刺各15g,白芍、生姜
各30g,大枣5枚,甘草5g组成。日l剂,水煎服,5天为一疗程。结果105例中,一
疗程治愈39例,显效41例;二疗程治愈39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作者认
为,虫体已死,仍投乌梅丸温脏安蛔,则多有不应。大柴胡汤利胆止痛,泻热通腑,加
莪术、皂刺、芒硝,旨在软坚散结,化滞逐虫,合奏利胆清腑,驱虫通瘀之功,故获满意疗效[81。
    5。EI腔颌面部急性炎症  用大柴胡汤治疗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3l例。方药组成:
大黄、黄芩12—15g,柴胡、枳实、半夏10—12g,赤芍15~24g,生甘草梢6—9g。热
甚者加蒲公英、地丁、黄连、金银花;肿甚者加蒲公英、连翘、天花粉;脓成未溃者加
穿山甲、皂角刺、贝母;已溃脓者加桔梗、元参。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愈25例
(局部疼痛红肿消失,张口受限及全身症状完全解除者),好转6例(全身症状消失,张
VI受限好转,局部红肿疼痛基本消除者)。一般服药2—5剂有效。
    6.急性扁桃体炎  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6例。基本方为:柴胡、黄
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银花、连翘。若头痛者,加白芷;咽痛重
者,加板蓝根、射干;咳嗽痰多者,加浙贝。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结果:36例
均获痊愈,服药最多者5剂,最少者1剂;体温下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3天;扁桃体
脓性渗出物消失时间及白细胞总数、分类恢复正常时间最长4天,最短l天,较西医治
疗组为优”0J。又有人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0例。方药组成:生大黄
(后下)6—15g,柴胡、黄芩各6—12g,半夏、枳实各5一lOg,蒲公英、大青叶各20一
30g,生甘草梢6g,每日1剂,水煎服。表热盛可选加银花、连翘、薄荷;里热较盛可
选加生石膏、黄连;热毒较盛加地丁、栀子;痰黄稠者加瓜蒌、射干;便秘日久加玄明
粉。疗效观察:痊愈:3天内热退身凉,临床症状及扁桃体红肿、脓性分泌物消失,血
象正常者53例。好转:3天内热退或降至低热,局部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症状明显
减轻者5例。无效:3天以上体温不降,症状无好转者2例,总有效率96.7%。作者认
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为素体阳盛或肺胃积热,复感风湿时邪,内外合邪,袭于喉
部,热盛肉腐而成脓。本方具分清表里邪热,消肿排脓之功,因而效佳。
    7。小儿高热  用大胡汤治疗小儿高热39例。患儿均接受足量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
效果不明显而转中医治疗。体温最高40.50C,最低38℃,停用抗生素和解热药,给予
大柴胡汤煎剂。方药:柴胡lOg,黄芩lOg,半夏lOg,大黄6g,枳实lOg,白芍lOg,
大枣3枚,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至100—250ml,分2次服用。第1剂中大黄后
下,若患儿服药后腹泻1—2次,第2剂中大黄可同煎,如患儿热退则可去大黄。5岁
以下患儿减半。结果:服第1剂退热者17例(43.6%),服2剂退热者14例
(35.9%),服药3—6剂退热者6例(15.3%),2例右下肺炎无效(5.1%)叫。
    8.复方18甲短效口服避孕滴丸毒副反应  复方18甲避孕丸为女用有效避孕药,
部分妇女服药产生许多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主要表现中焦脾胃失
调,少阳阳明同病。用大柴胡汤以和调中焦,运转枢机。柴胡20g,黄芩20g,半夏
10g,生姜10g,大黄10g,枳实20g,白芍30g,大枣20g。每剂煎服3次,一般服药3
周,症状逐渐消除。治疗100例中,治愈84例(毒副症状、体征消除,恢复正常生活
劳动);显效u例(主要症状、体征消除);好转(比治疗前症状、体征减轻)5例
(未能连续服药),总有效率95%。对其中不能参加劳动、性情改变的42例,随访6个
月未再出现毒副反应症状,已改用其它避孕方法.作者认为,大柴胡汤和调中焦,转运
枢机,透达郁热,疏畅阴阳,扶正抗毒,再顾以兼证辨治,是治疗18甲避孕药毒副反
应很有前途的治疗方剂113}。
    尚有报道,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腮腺炎、食管贲门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亦获良效。
    [实验研究]
    1.利胆作用  实验表明,给予引起大鼠形成胆固醇结石的食物,可见大柴胡汤能
明显降低胆石形成率,还能有效地降低血中中性脂肪116}。用实验狗经十二指肠导管灌
注复方大柴胡汤,(柴胡、木香、白芍各25g,黄芩、枳壳、元胡各15g,大黄后下40g,
金钱草50g),煎60ml(4ml/kg),观察药物对胆胰功能的影响。结果:给药后胆汁反流
量增加约3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胰腺流量给药前后未见变化。括约肌张
力降低,说明本方有明显的利胆和降低括约肌张力的作用,而且并不抑制括约肌的运动
功能。这对解除胆汁、胰腺的瘀滞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它能使括约肌放松,再
加上其显著的利胆作用,通过“内冲洗”,又会有助于炎症、感染的消退。
    2。保肝作用  实验研究证明,本方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于D一半乳糖胺所致大鼠
急性肝炎,本方能抑制SGPT的升高,效果与小柴胡汤相似,抑制率均为60%u8J。对
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硬化的进展,本方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于5、6、7 Et可分别降低
肝胶原之24%、41%及41%,并可抑制纤维化的进展。
    3.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将36例胆绞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证与血瘀证
两组,均以大柴胡汤为主治疗,并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治疗前
血瘀证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白细胞电泳时间均较气滞证高,两者差
异显著或非常显著,提示气滞证治疗前属“低粘综合征”,血瘀证属“高粘综合征”。用
大柴胡汤原方浓煎150ml灌肠,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并辅以抗感染、抗休克、驱虫等
对症处理方法。经治疗后,全血粘度气滞证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显著;血瘀证则有
所降低,差异非常显著。血浆粘度,气滞证较治疗前亦有所增高,差异显著;血瘀证则
有所降低,差异显著。红细胞电泳时间,气滞证治疗前后无变化,血瘀证治疗后有所缩
短,差异显著。血沉,气滞证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血瘀证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非常
显著。所有指标,气滞证治疗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瘀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  实验表明,当给大鼠连续7日注射倍他米松时,
可见血中中性脂质、磷脂、过氧化脂质等血清脂质上升,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凝固系统
之抗凝血酶Ⅳ活性下降,凝血酶时间缩短,以及血液凝固亢进等“瘀血证”表现,但给
予大柴胡汤者则可见血清脂质及血液粘度的上升均被抑制,抗凝血酶Ⅳ活性的降低及凝
血酶缩短均得到改善L2”。
    5。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投与大柴胡汤,有改善脂质代谢和降压作用  实验以15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投与大柴胡汤7.5g/d,分3次服用,共12周。投药前后测
定血压、脉搏、血清脂质、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胆固醇、阿朴蛋白,进行比
较。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以及脉搏数未见明显变化。血清总胆固醇
(了C)、甘油三酯(了G)基本未见变化。但I-IDL—C,阿朴All及L0\T(卵磷脂一胆固醇
酰基转移酶)明显上升,HDL2及I-IDL3一C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大柴胡
汤对原发性高血压虽无降压作用,但有利于HDL代谢L2x。
    [附方]
    1.复方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柴胡9g  黄芩9g  枳壳6g  川楝子
9g  延胡索9g  白芍9g  生大黄9g后下木香6g  蒲公英15g  生甘草6g  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理气泄热。主治:溃疡病急性穿孔缓解后,腹腔感染。上腹及右下腹
压痛,肠鸣,便燥,身热,苔黄,脉数。
    本方为大柴胡汤去半夏、生姜、大枣,加木香、川楝子、延胡索、蒲公英、生甘草
而成,以腹痛、身热为主。其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较大柴胡汤为优。
    2.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  厚朴半斤(15g)  甘草  大黄各三两(各9g)  大枣
十枚(4个)  枳实五枚(9g)  桂枝二两(6g)  生姜五两(12g)  上七味,以水1斗,
煮取4升,温服8合,日3服。功用:解肌发表,行气通便。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
实已成。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浮而数。
    本方与大柴胡汤均为解表攻里之方,大柴胡汤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而以少阳证为主
者;厚朴七物汤则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以阳明证为重者。故厚朴七物汤重用厚朴,配伍
枳实以行气除满,大黄泻热通便,三药配合,有厚朴三物汤之义,以攻下阳明热结。轻
用桂枝,佐以生姜、大枣、甘草以解肌散寒,调和营卫,共成发表攻里之剂
附方;复方大柴胡汤          
柴胡9克 黄芩9克 枳壳6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9克 白芍9克 生大黄9克(后下) 木香6克 蒲公英15克 生甘草6克  
功用:和解少阳,理气泄热。
主治:溃疡病急性穿孔缓解后,腹腔感染。上腹及右下腹 压痛,肠鸣,便燥,身热,苔黄,脉数。   
复方大柴胡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柴胡9g  黄芩9g  枳壳6g  川楝子
9g  延胡索9g  白芍9g  生大黄9g后下木香6g  蒲公英15g  生甘草6g  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理气泄热。主治:溃疡病急性穿孔缓解后,腹腔感染。上腹及右下腹
压痛,肠鸣,便燥,身热,苔黄,脉数。
    本方为大柴胡汤去半夏、生姜、大枣,加木香、川楝子、延胡索、蒲公英、生甘草
而成,以腹痛、身热为主。其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较大柴胡汤为优。
附方;厚朴七物汤          
组成;厚朴24克  甘草9克  大黄9克  红枣10枚  枳实15克  桂枝6克  生姜15克  
功用:解肌发表,行气通便。
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 实已成。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浮而数。   
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  厚朴半斤(15g)  甘草  大黄各三两(各9g)  大枣
十枚(4个)  枳实五枚(9g)  桂枝二两(6g)  生姜五两(12g)  上七味,以水1斗,
煮取4升,温服8合,日3服。功用:解肌发表,行气通便。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
实已成。腹满发热,大便不通,脉浮而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